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九章第二節巴西教案.DOC
第二節 巴西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巴西的種族構成和人口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氣候類型;聯系巴西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說出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知道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及產生的環境問題過程與方法在讀圖、繪圖、填圖、析圖、討論、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巴西的自然環境;熱帶雨林的危機及亞馬孫河流域的開發與保護教學難點:巴西的自然環境;熱帶雨林的危機及亞馬孫河流域的開發與保護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提到巴西,你們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巴西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足球是運動,但更是文化。每當聯賽或重大國內國際比賽進行時,巴西人常常舉家前往觀戰,整個城市空無一人,而賽場人山人海。巴西幾乎人人都是球迷,他們笑稱不會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當不上巴西總統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巴西人認為,足球理應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林。他們把足球稱為大眾運動,無論是在海灘上,還是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都有人踢球。即使是在貧民窟,窮人家的孩子也光著腳把襪子塞滿紙當球踢。二、講授新知一、巴西自然地理概況(一)自主學習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學生自讀課本P82圖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P85圖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農產品分布”,然后獨立完成導學案中的問題。導學案的相關內容如下:1.閱讀課本P82、P85圖“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圖”和“巴西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位置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之間,_________帶面積廣大。海陸位置:位于_________洲東部,東臨________洋,陸上鄰國眾多。(2)地形:北部是__________,中南部是__________。(3)河流:__________河是世界第一大河。(4)氣候類型:主要有幾種氣候類型?怎樣分布?各有何特征?【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二)讀圖分析教師展示課件“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引導學生讀圖分析。1.讓學生說出巴西所在的大洲。(南美洲或拉丁美洲)2.點擊巴西并閃動,讓學生說出巴西的海陸位置。(南美洲的東部,大西洋西岸)觀察距離亞歐大陸的距離(很遠),教師提出“新大陸”的概念,為介紹殖民侵略打下基礎。3.點擊巴西在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的國土,讓學生說明巴西是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巴西大部分國土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接著展示課件“南美洲最大的國家”,讓學生認識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繼續展示課件“巴西的位置與地形”,讓學生認識巴西的主要鄰國和地形。4.依次點擊出巴西的鄰國,讓學生說出這些國家的名稱。(不必全記,知道主要鄰國即可。)5.讓學生讀圖說出巴西主要的地形區。(北部是亞馬孫平原,中南部是巴西高原)最后展示課件“巴西的氣候”,學生分析巴西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及特點。【設計意圖】通過讀圖分析,學生進一步認識巴西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對農業影響很大,因此,把認識巴西的自然環境特點放在最前面學習,為之后的學習作鋪墊。承轉:我們簡單認識了巴西的自然環境,你是否對巴西充滿向往?那就讓我們一起踏上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吧,首先,我們來到里約熱內盧,在這里我們認識了卞卡一家。二、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展示課件“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關于巴西人種復雜的資料,教師評價并進一步解釋巴西為什么會有大量的混血種人。展示課件“巴西的人種構成”,讓學生認識巴西白種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超過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種人,約占40%。承轉:巴西的這種人種特征,對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響,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展示巴西獨特的風俗民情,并交流多元文化對巴西有哪些影響。教師小結: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與黑種人、印第安人通婚現象比較普遍,他們的后代成為混血種人,在巴西有許多像卞卡一樣的家庭。移民來到巴西,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同文化融合的實例,你能舉例說明嗎?學生自由回答。【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上網、閱讀書籍等方法去獲得更多知識,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三、發展中的工農業(一)自主學習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學生自讀課本84至86頁,獨立完成導學案中的問題。導學案的相關內容如下: 1.讀圖9.20,說出巴西主要農作物的分布。2.讀圖9.24,從圖中找出圖例所示的礦產資源的分布。3.在圖9.24中找出三座工業城市,說出它們分別有哪些主要工業,并說明這些工業與其周圍哪些原材料有關。【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二)小組合作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導學案“三、發展中的工農業”中的問題,并完成課本P87表格。在合作學習中,組長負責記錄疑難問題。學生發言,教師評價并展示課件,明確答案。教師小結: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關系最密切,巴西以熱帶氣候為主,因此,熱帶作物生產是巴西的農業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農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工業生產離不開礦產資源,巴西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鐵礦資源特別豐富,在原料豐富的基礎上,巴西的鋼鐵、汽車、飛機制造等躋身世界重要生產國的行列。從巴西的經濟發展中,不難看出國家的經濟建設應該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承轉:巴西擁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對應該開發還是保護熱帶雨林產生了分歧,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呢?接下來,我們去亞馬孫的熱帶雨林看看吧!四、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教師放映一段熱帶雨林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談談雨林能為人類提供哪些資源。正因為雨林有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人們對雨林的開發一直沒有停止過,只是開發的方式不同。學生結合課本88頁圖9.26談談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開發,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談談對砍伐雨林現象的不同觀點。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雨林應該開發還是保護”,要求先選擇論點,然后說出論據,不同論點的小組再進一步展開辯論。教師展示課件“雨林的破壞及其后果”:學生閱讀課本89頁的閱讀材料“巴西保護熱帶雨林的措施舉例”,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談談應該怎樣保護“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教師小結:據估計,亞馬孫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以上。因此,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然而,由于人們亂砍濫伐,這里的熱帶雨林面積不斷縮小,以致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對于巴西人而言,環境要保護,人們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學地開發熱帶雨林,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課堂小結四、教后反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