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尤教案.DOC
第三節 印度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知道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第二人口大國2.掌握印度地形、氣候以及水旱災害頻繁與氣候的關系3.知道印度是世界糧食大國,探究糧食產量高的原因4.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印度的經濟發展,認識印度工業發達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讀圖分析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原因,掌握知識2.提問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學習能力3.與其它國家的對比分析提高學生對比分析能力和用發展眼光看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印度不僅是金磚國家成員國之一,同時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珍惜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環境、人口、經濟價值觀,從而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地理思維全局觀念【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印度的地形、氣候特點;水旱災害貧乏的原因教學難點:地形氣候對水旱災害的影響與它們之間的聯系2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在幻燈片中放映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圖片。唐僧師徒四人,不辭千辛萬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到達取經的地點西天。這“西天”就是古天竺國,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既是第七章第三節的印度。二、講授新知(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教師提問:首先請大家閱讀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處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國的哪個方位?面積跟中國比較怎么樣?所面臨的海洋和臨近國家有哪些?提示:亞洲;南亞;中國西南方;面積比中國小;面臨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2.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印度地形圖”,分析歸納印度主要的地形特點和河流分布特征。3.教師提問:讀“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數量變化圖”,觀察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趨勢是怎樣的?4.教師過渡:我們都知道印度的面積比中國小,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國是印度嗎?大家討論猜想一下為什么印度人口會那么多?提示: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水平提高5.教師提問:大家回顧一下歷史知識,人類文明起源地有哪幾個地方?6.教師講述: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實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那么我們現在在圖上找找看,是什么優越的地理條件促使印度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點)7.小結: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優勢適合人類生存發展,人口眾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二)水旱災害頻繁1.教師提問:大家回想我們學過的世界氣候類型,結合印度的緯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處于什么氣候帶?是什么氣候類型?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什么?提示: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夏季降水豐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顯地分為旱、雨兩季。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孟買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和“南亞每年1月、7月盛行風向圖”,分析理解印度的氣候特點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風影響,旱季盛行東北季風,雨季盛行西南季風。3.由于受不同風向的影響,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樣,在西南風來的早,退的遲的月份,降雨量特別大,而在西南風來的遲退的早月份,陸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這會給印度的農業和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提示:洪災、旱災。4.為了預防這些災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設龐大的防災減災工程。結合印度的水旱災害,聯系我們國家,與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課后討論這個問題。第二課時(三)自給有余的糧食生產1.教師講述:上節課我們提到印度是個人口大國,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如何安保這數十幾億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呢?由此我們可以猜想,印度有那么多的人,并且人口還在繼續上升當中,這個國家的農業生產一定很客觀。2.教師提問: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要發展農業需要具備的條件是什么?提示:氣候、水分、熱量、土地、勞動力、生產技術.3.教師繼續提問:我們再來看看印度是否具備發展農業的條件。提示:熱帶季風氣候有了足夠的熱量、某些季節的水熱條件很好,印度河恒河三角洲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很好的土地條件,人口多,勞動力充足,至于技術4.教師講述:其實印度并不是一直農業都發展地這么好的,自從“綠色革命”之后,引進了新技術和新品種,印度的糧食生產才翻了好多翻。大家仔細看看課本中的“綠色革命”是怎么回事?5.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印度水稻、小麥的分布圖”,思考這兩種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因素影響了他們的位置分布?提示:水稻-河流沖積平原、沿海地區-熱量、水分充足;小麥中部和北部高原區所需水分較少。6.教師提問:(印度南北方飲食習慣圖片欣賞)討論跟中國南北方飲食習慣有什么差異?(四)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1.想一想:印度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有哪些?服務外包產業有哪些特點?對印度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2.議一議:閱讀“印度軟件外包產業中心的形成年代與分布圖”,思考分析:20世紀80年代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有哪些城市?最初出現在這些地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印度新出現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說說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變化?【設計意圖】軟件開發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設計活動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的優勢及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影響,讀圖分析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分布和變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全面認識和了解。3.學生活動:學生先依據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形成共識,小組選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組補充、完善。4.教師活動:教師對學生的交流展示情況進行評價,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回答情況,預設強調、釋疑、總結。(1)檢查學生對印度發展軟件產業的優勢條件、產業特點以及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影響等問題的掌握情況。(3)釋疑強調:印度軟件產業中心的分布及變化特點。由發展初期集中分布在科技發達的大城市,到向大城市周圍的小城鎮擴散,新發展的中心布局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沿海地區。引導學生認識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認識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重要性。(4)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印度“硅谷”班加羅爾在印度的地位。三、課堂小結印度是發展中國家,由于人口眾多,其經濟發展水平還較為落后,但未必所有產業都是落后的,印度在計算機軟件開發利用、航天技術及其應用、核電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成就,充分說明了抓住尖端技術的開發研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發展中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最佳途徑,印度的經濟發展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學習。四、教后反思1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與得失,嘗試構建知識結構,教師選派1至2名學生展示匯報。2教師點評學生的總結歸納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識結構。 3投影顯示本課歌訣,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快樂記憶,快樂學習。文明古國有印度,南亞大國是首富。北部高山南高原,恒河平原中間鋪。西南季風送雨露,早來晚走水災苦。人口增長太迅速,經濟壓力較突出。因地制宜種作物,綠色革命改技術。班加羅爾在南部,信息軟件通印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