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一節日本教案.DOC
第一節 日本 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利用地圖,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在日本地圖上,說出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利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 能夠結合已有知識和資料說出日本民族構成和特點,以及中日文化淵源; 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日本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欲,增強安全防震意識,初步形成如何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日本的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工業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教學難點: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利弊;自然環境與經濟文化的相互聯系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的季節;春天,是草長鶯飛,外出踏青的季節。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 我們的旅游團游覽了亞洲的名山大河。接下來旅游團將要去一個國家進行旅游,領略異域風情,感受自然之美。 猜一猜:這次去旅游的目的地是哪個國家?二、講授新知1自主學習日本的位置、領土的組成: 地圖日本海陸位置、確定旅游地與中國的位置關系、組成(四個大島)、主要城市位置(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等。 2.日本的氣候 氣候引導學生根據氣溫和降水變化曲線,判斷日本屬于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概括氣候特點(與北京比較)解決穿衣問題和雨具。 3日本的交通 交通工具海陸位置島國輪船(與中國隔東海)或飛機。 4.日本的飲食 食:展示日本的傳統飲食圖片,如壽司、各種魚片等。其中壽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為海產品(紫菜、魚片),市場上也有很多海產品。 師:日本人為什么那么愛吃魚? (歸納)海陸位置島國飲食習慣 5討論:日本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1)日本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歸納: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接處,地殼活躍,所以多山、多火山、多地震、多溫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給人類帶來災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動期間,能夠利用火山為人類造福嗎? (3)日本經常有地震發生,每年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盡管日本地震多,但是每次地震死傷的人數很少。因為每年9月1日日本都要進行防震演習。只要大家掌握了地震知識,大家就不用慌張了,你了解防震知識嗎? 活動1:防震模擬演習 模擬演習:(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抽取情景題簽,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映) 情況一:你正行走在高樓旁的人行道上 情況二:你正在駕駛一輛汽車 情況三:在山坡上感到地震發生 情況四:在海邊,如發現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 情況五:地震時,你正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 情況六:正在上課的學生 活動2:地震后的自救 生:暢所欲言,教師及時糾正或指導。 (歸納)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6.教師:你認識哪些品牌呢?怎樣認識的? 教師多媒體展示我們生活中的日本的工業產品。 【設計意圖】在我國市場上經常會看到日本的工業產品,這一環節雖然小,但是一下子拉近了地理與學生的距離,會讓學生明顯地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 過渡:那世界其他的地區有沒有日本的產品呢?我們來看一下實際情況。請同學們觀察圖“日本主要產品的輸出地”,找出日本的工業產品還出口到哪些地方?【設計意圖】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學生在讀圖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更清楚地感受到日本經濟的發達。 教師: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很多工業產品出口國外。那么日本發展工業的條件是什么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日本自然環境的特點,分析日本的工業發展特點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小組活動要求:(1)首先獨立思考。 (2)組長組織,組內交流。 (3)小組代表班內展示。 三、課堂小結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要遵循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的原則。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其資源豐富與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對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而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又取決于該國家科學技術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這一優勢,才在一個地狹人稠的島國上建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方面。四、教后反思問題具有探究性,通過獨立思考后的小組交流合作會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日本的工業發展特點及成因是本節課的難點,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在交流中領悟,在展示中升華。教師在學生展示完之后,提煉學生的主要觀點,系統成板書,學生看到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認可,聽講會更認真,學習的效果會更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