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一部分中國近代史第06課時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課時提分訓練.docx
第6課時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課時提分訓練一、選擇題1.它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它”指的是()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臺兒莊戰役 D.八一三事變2.下圖反映的史實()A.使東北三省3 000萬同胞過著亡國奴生活B.宣告了紅軍長征勝利結束C.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D.標志著國共兩黨十年內戰的結束3.一二 九運動中,北平學生高唱義勇軍進行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當時的含義是指()A.東北三省淪陷,民族危機加深B.日軍攻占山海關C.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D.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企圖滅亡全中國4.西安事變剛結束,毛澤東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我們在西安事變中實際地取得了領導地位”。可見,西安事變的偉大意義是()A.預示著團結抗戰新局面的到來 B.結束國共兩黨長期內戰C.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 D.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生存和壯大的機會5.2019唐山路北區一模新華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所辦的一個公開的日報,創辦于 1938 年 1 月,1947 年 2 月被國民黨勒令停刊。在這九年多的時間里,新華日報報道了很多重要新聞,其中不包括()A.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B.八路軍取得“百團大戰”的輝煌勝利C.中共七大勝利召開 D.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2019保定競秀區模擬為促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從“抗日反蔣”發展為“逼蔣抗日”“聯蔣抗日”,特別是力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合作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準備了全民族抗戰的前提條件。由此可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是因為()A.中共制定正確的政策B.民族危機的不斷加劇C.民眾民族意識的覺醒D.兩黨決策者的努力7.下圖反映的戰爭()A.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B.標志著全國性抗戰的開始C.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D.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8.據查,日本侵略者占領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員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從1938年3月起,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可見,日軍占領南京()A.給中國文化帶來巨大損失 B.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C.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加速了中華民族救亡意識的覺醒9.皖南事變發生后,美國總統羅斯福派特使居里來華對國共關系進行調解,希望兩黨能團結抗日,居里在重慶與蔣介石和周恩來分別會談,并向蔣聲言:“美國在國共糾紛未獲解決前,無法大量援助中國” 。以此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迫使其改善國共關系。可見,國共兩黨關系得以維持主要是由于()A.外部進步勢力的干預 B.日本滅亡中國政策沒有變化C.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務 D.決策者的作用10.下表是1936年1939年日本陸海軍總數的變化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年份1936193719381939總數(萬人)56.4107.9128.9141.8A.中國局部抗戰興起B.侵華戰爭規模不斷擴大C.中國獲得大量國際援助D.國共兩黨實現了合作抗戰11.日軍步兵第10聯隊戰斗詳報載文對臺兒莊戰役評價道:“不識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為國軍計,更應以此為慎戒”。這表明,臺兒莊戰役()A.從精神上挫敗了日軍氣焰 B.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戰決心C.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 D.打碎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2.2019廣東對圖示信息理解正確的是()A.敵后戰場抗日力量壯大B.正面戰場地位遭到削弱C.全民抗戰取得重大成果D.日本“囚籠”政策破產13.聶榮臻指出:此次戰役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 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敵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他們共同評論的是()A.臺兒莊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遼沈戰役14.2019青島“1937 年 7 月 7 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此后漫長的 8 年時間里,舉國上下無論是何民族, 是何立場,不論男女老少,不管身處何地,都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終以熱血和生命換來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材料說明了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國際援助B.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C.全民族抗戰D.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二、非選擇題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迫切問題,是如何在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劇的局勢下,實現民族救亡。為此,兩大政治運動推展開來,代表著解決這一問題的(兩種)不同途徑。材料二中國的抗戰為現代化進程積累了許多有利因素,如國民國家意識的增強,民主意識的提高,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等等。特別是抗戰時國家工業力量的內遷,這對中國工業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再如交通建設和水利建設在抗戰時期也有長足的發展。而敵后抗日根據地,是中國最貧窮落后的地區,因共產黨政策使然,改變了農村的基層結構,也為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可能。(1)根據材料一指出,“兩大政治運動”分別代表了哪兩種解決中國所面臨迫切問題的途徑?(2)據材料二,歸納中國的抗戰為現代化的發展積累了哪些有利因素?(3)上述兩場日本的侵華戰爭對中國近代化產生的相同影響是什么?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中國在巴黎和會上本應有五個合法席位,卻被無理地減少至兩個,而和會上討論的山東問題,在顧維鈞的據理力爭下日本代表啞口無言,在座全場掌聲雷動,于情于理中國代表的要求都應得到許可,可結果卻是,英法美三國首腦權衡利弊下最終仍決定犧牲掉中國來成全自己的利益,把山東轉讓給了日本,拒絕簽字仍改變不了中國這個弱國的合法權益遭無視的事實。材料二聯合國是維護戰后國際秩序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中國參加了聯合國從籌劃到成立的全過程。近代歷史上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弱國,為什么這樣一個弱國會參與聯合國的創建?這是由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貢獻以及由此確定的地位這個關鍵的重大變化決定的。因為戰時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中國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當時的中國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而且消耗了日本的大量國力。材料三 引領者指的是中國在帶動世界經濟增長方面貢獻巨大,在推動世界經濟治理改革方面提出中國方案,在世界經濟低迷、復蘇乏力的困難時候,中國與二十國集團內其他主要國家攜手發揮引領作用。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2016年舉辦了G20杭州峰會,成果不僅超越以往,而且發揮了將G20從危機應對機制向全球經濟治理長效機制轉變的關鍵性作用。中國的議題設置能力、感召力與領導力,決定了G20杭州峰會的成效乃至G20的前途命運,對此次漢堡峰會無疑具有重要影響。(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居于怎樣的境地?(2)據材料二指出,中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指出,決定一國國際地位高低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17.探究問題。材料一毛澤東 1945 年在七大報告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 還是在 1931 年就開始了。”材料二1945 年 9 月 9 日 9 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首都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并交出他的隨身佩刀。材料三相對于國民黨提出的“速勝論”,共產黨根據抗戰經驗和我國實際情況最后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論持久戰。在敵強我弱的抗日背景下抗日戰爭勢必是一場持久戰,幾乎不可能在速戰中取得勝利,而面對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的情況,斷定最后抗日戰爭的勝利必定屬于中國。同時,共產黨領著自己的軍隊挺進敵后,在敵后發動群眾聯合抗日,并開展游擊戰收復失地,在敵后不斷發展軍隊規模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使敵人由強變弱。敵后游擊戰的開展為抗日戰爭的順利進行創造有利條件。(1)據材料一,說出“這個戰爭,還是在 1931 年就開始了”指哪一事件?(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試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對 4 個成因)18.2019福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外歷史大事記(部分)時間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開始1937年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1940年德軍大舉進攻并占領北歐和西歐諸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發表1944年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據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編制(1)根據材料,指出中國抗日戰爭長達多少年。(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分別結合所學的中國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參考答案】1.A解析 從材料中“發生在中國東北”“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20世紀30年代初期”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推斷出它應該是九一八事變,為此答案選A。2.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從圖片中內容可以看出這是反映九一八事變的圖片,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由于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淪喪,使東北三省3 000萬同胞過著亡國奴生活,故答案選A。3.C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二九運動爆發的背景就是日本加緊入侵中國,不斷策劃華北五省危機,從而使中華民族面臨最危險時候,為此答案選C。4.C解析 從材料中“實際地取得了領導地位”的信息說明西安事變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使其發揮領導作用,為此答案選C。5.A解析 新華日報創辦于1938年1月。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選項A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新華日報還沒有創辦,新華日報報道的新聞不包括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6.A解析 從材料中“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為國共兩黨合作邁出了決定性”的信息說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制定正確政策,推動兩黨合作抗日局面的到來,為此答案選A。7.C8.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從材料中“搬走圖書文獻”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書屬于文化方面的內容,為此答案選A。9.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中“美國總統羅斯福派特使居里來華對國共關系進行調解”“向蔣介石施加壓力”的信息說明國共兩黨關系能夠得以維持和國外進步勢力不斷干預有關,為此答案選A。10.B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識識記能力。從表格中給出的時間“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侵占廣州和武漢其戰線已經從東北延至華南,自然所需要的兵力會增加,故表格中出現的兵力增加的原因是侵華戰爭的范圍擴大,故答案選B。11.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中“安于自我陶醉,為國軍計,更應以此為慎戒”的信息說明日軍思想受到嚴重挫傷,為此答案選A。12.A13.C解析 從材料中“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破壞敵人交通線為目標且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戰役是百團大戰,為此答案選C。14.C解析 從材料中“舉國上下無論是何民族”“不論男女老少”的信息說明全體中國人民參與抗日戰爭,屬于全民族抗戰,為此答案選C。15.(1)改革;革命。(2)國民國家意識增強;教育事業的發展;交通和水利建設的長足發展;農村基層結構的改變。(3)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16.(1)地位低下,任人宰割。(2)由不被重視的弱國到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3)綜合國力的強弱。17.(1)九一八事變。(2)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全民族抗日戰線的統一;持久戰策略的提出;敵后游擊戰的開展;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18.(1)14年。(2)示例一:觀點:世界各國人民只有團結協作反對戰爭,才能贏得和平。論述: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大片領土淪陷;其他戰場上,法西斯國家瘋狂進攻。因未結成反法西斯聯盟,被侵略國家無法阻止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1942年,美、蘇、英、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結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各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如美蘇對中國抗戰的援助,最終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結論:綜上所述,面對共同的敵人或困難,世界各國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時艱,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示例二:觀點: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論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軍民在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戰役中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中國戰場牽制日軍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1942年,美、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重要成員國;中國與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結論:綜上所述,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