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三部分世界近代史第18課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課時提分訓練.docx
第18課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課時提分訓練一、選擇題1.原創題直到殖民地中出現了一個具有軍事領導才能的人,再加上當時的局勢影響,才使拉美獨立戰爭出現了希望,最后終于脫離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從而使拉美的殖民者從壓迫中解放出來并獲得了獨立。關于拉美獨立運動最終取勝的原因,符合上述材料敘述的是()軍事領導人物的出現時局的影響領導者的聯合采用正確的戰術A.B.C.D.2.2019河北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寫道:1859年后,英國決定把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行政單位來管理,這在實現印度統一上發揮了重大作用。英國喚醒了印度作為遭受外國統治的單一實體的意識,激起了人們的信念。他們相信,要想打敗外來統治,就必須團結為一個國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義的()A.背景B.經過C.結局D.影響3.2019邯鄲三模這次民族大起義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是因為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絕大多數站在英國殖民者一邊,竭力阻止自己地區爆發起義,并從兵力、財力上支持英國殖民者,使起義處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因為領導起義的封建主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無力擔當領導起義的重任。上述材料論述了印度民族大起義()A.爆發背景 B.具體過程 C.最終結果 D.失敗原因4.近代歷史上,制約俄國經濟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A.熱衷于對外侵略擴張,消耗太大B.革命運動頻繁,社會動蕩C.封建制度及其大量殘余D.沙皇專權現象嚴重5.2019自貢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農民獲得土地的贖金為發展工業積累了資本;農民在法律上獲得解放,為工廠提供了勞動力;自然經濟的瓦解擴大了國內市場。以上內容說明農奴制改革()A.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 B.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使俄國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6.林肯說:“我們在我們所奉行的作戰計劃上已經走到了繩子的盡頭。我們必須拿出最后一張牌,并且改變我們的策略,否則就會輸了,現在我決定采取釋放奴隸的政策。”可見此舉是為了 ()A.打敗英國殖民者 B.廢除黑人奴隸制 C.扭轉戰局的被動 D.落實獨立宣言7.2019唐山路北區一模以下內容主要用來研究()第一:南北雙方的物質基礎、人力資源與交通條件第二:南北方生產技術與武器裝備 第三:聯邦與邦聯總統的能力與性格第四:南北方主將的戰略素養和指揮技巧第五:南北方部隊的士氣與軍紀第六:南北方民眾對戰爭的態度和社會心理A.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B.決定美國內戰勝負的因素C.美國內戰北方力量強于南方 D.美國內戰的影響8.2019孝感“獨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堅靈魂深處,為此,它不惜與母邦兵戎相見。一位偉人帶領美利堅人民取得了勝利南北對峙,國家面臨分裂的時候,一位偉大的總統將它從危機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兩次革命對美利堅歷史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有()擺脫了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結束了分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A. B. C. D. 9.2019河北明治維新期間,日本一開始全面學習西方,從軍事、技術、政治體制一直到生活習慣,全力促進日本的現代化和西化。后來,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因素。據此可知,明治維新()A.自始至終采取全盤西化的策略B.徹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殘余C.有選擇地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10.2019鹽城下表是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經濟類型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引起這些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年份 經濟類型資本主義經濟地主經濟個體經濟1878年約20%約18%約60%1893年35%40%約17%約45%A.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B.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C.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D.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11.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預算費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造;同一時期,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是仿效英國。這些舉措共同表明明治時期的日本()A.重視軍事訓練 B.注重國民教育 C.積極學習西方 D.提倡“文明開化”12. 2019保定清苑區模擬以下內容在康有為(1853年1927年)所著的日本變政考中,應重點闡述的是()A.瓜分中國狂潮始末B.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C.“殖產興業”的發展狀況D.軍部法西斯力量的強大13.原創題下圖是一幅明治維新后具有日本特色的浮世繪,由此可知()A.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國家的危機B.強大起來后,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C.日本的軍事力量從根本上得到了加強D.日本的海外殖民地越來越大二、非選擇題14.原創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們搞改革呢?這就是把俄國拖上資本主義道路的經濟發展的力量。地主農奴主不能阻撓俄國同歐洲商品交易的增長,不能保持住舊的崩潰的經濟形態。如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解放以前,農民的“叛亂”每十年都要高漲一次。這使頭號大地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認,從上面解放比等待從下面推翻要好些。摘編自列寧“農民改革”和無產階級農民革命材料二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業績使他被稱為“解放者亞歷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義的沙皇”。與亞歷山大同時代的西方人對他的評價特別高,按照其中大多數人的看法,“大改革”簡直就是亞歷山大二世天才的業績,他既站在深厚的民族基礎之上,又能吸收西方先進思想;他洞察時勢,權衡利弊,身體力行地對貴族進行鼓動宣傳和解釋,從而緩解了他們的抵觸情緒,排除了改革的阻力,堪稱俄國第一位歐化的皇帝、人民的解放者。(1)據材料一,歸納俄國實行農奴制改革的原因。(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對俄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促使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取得成功的個人因素有哪些。15.改編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54年,當他(美國海軍準將馬修培里)再次來到日本時日本人被迫讓步,于3月31日簽訂了神奈川條約一系列條約在西方世界并沒有引起極大的關注,但對日本來說,它們卻是其歷史的巨大分界線。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改革的動力是西化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軍事(后來采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于美國。日本聘請的外國專家從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選擇就困難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現一股反對極端西化、極端自由化的勢力(他們)實際上是想制造一個新的以崇拜天皇為核心的國教,即神道崇拜。摘編自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資本的年代材料三學術界一般認為,日本明治維新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有些學者主張將明治維新理解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學者則提出“明治中興”的解釋。(1)材料一中敘述“一系列條約”“對日本來說卻是其歷史的巨大分界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特點。(3)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三中任選一種觀點,談談你的理解。【參考答案】1.A2.D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英國喚醒了印度作為遭受外國統治的單一實體的意識,激起了人們的信念”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要想打敗外來統治,就必須團結為一個國家,故D項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背景、經過、結局,故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項。3.D解析 題干材料從兩方面敘述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具體原因。4.C解析 改革前,農奴制使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缺少國內市場和自由勞動力。1861年農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仍然制約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A項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但其影響力遠不如封建殘余勢力大;B、D兩項是1861年農奴制改革不徹底而出現的負面現象。5.B解析 據“資本”“勞動力”“國內市場”可知,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6.C7.B解析 圖表中的內容從多方面對美國內戰北方和南方力量的比較,由此得知這是對決定美國內戰勝負因素的歸納。8.D解析 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美國內戰北方獲勝,避免了國家分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9.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日本一開始全面學習西方”“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因素”可知,此內容反映了日本明治維新是有選擇地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自始至終采取全盤西化的策略、徹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殘余、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故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10.B解析 表格反映1893年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地主經濟和個體經濟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引起這些變化是因為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具體措施是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11.C12.C解析 解答本題要注意題干中的年份,考生容易誤選D。軍部法西斯力量的強大發生在1929年經濟大危機之后。題干中的“變政”正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明治維新”。13.B解析 圖片中的“大炮”和“國旗”表明了日本強大起來后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4.(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農奴的反抗斗爭;亞歷山大二世審時度勢。(2)廢除了農奴制,解放了農奴;緩解了國內各種矛盾;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3)有民主思想,改革創新,善于協調。15.(1)打破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局面,開始走向近代化。(2)有選擇、有側重地向西方國家學習;向西方學習的規模大、領域廣、起步快;直接吸收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3)改革說:明治維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革命說:明治維新是在武裝倒幕成功的前提下進行的,它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中興說:維新前,日本遭受外來侵略,天皇大權旁落,幕府掌握國家政權;維新后,天皇親政,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民族獨立。(三種觀點任選一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