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學案.docx
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學習目標1.了解日本明治維新及其歷史意義等基本史實。2.認識到明治維新的資產階級性質,認識到它在本國歷史上產生的重大影響。3.理解改革對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學習過程一、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1.內憂:19世紀中期,德川幕府推行政策,造成日本與外界隔絕,也阻礙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2.外患:18531854年,海軍艦隊兩次強行進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開國門。(二)倒幕運動1.背景(1)許多手工工場倒閉;市場混亂,物價飛漲;農民、城市貧民和的處境不斷惡化。(2)一部分中下級武士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動了。2.倒幕運動(1)政變: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發動“”政變。(2)結束: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撲,結束了幕府統治,改年號為“”。3.遷都:1869年,天皇及政府機構遷到。(三)明治維新1.開始: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改革。2.主要內容(1)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2)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3)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4)社會生活上,提倡“”,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3.影響(1)積極影響: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上的重大。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2)消極影響: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分析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之間的關系。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明治維新時依據英國模式建設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等;參照法國模式變革法制,改革軍事(后來采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于美國。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確立了同歐美各國民主政體大相徑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日本新領導人(注:指明治維新的領導者)不贊成這種不加區別地奉承所有西方東西的做法,他們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他們現在提出了一個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國家。講究實際的日本領導人得出了這一明確結論:每個民族必須為自己去掠奪,軟弱和膽小將一無所獲。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學習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日本新領導人”感興趣的那些“增強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指出材料二中“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舉一例說明日本民族是怎樣“為自己去掠奪”的。三、課堂練習1.19世紀中期,率領四條蒸汽船驚醒日本“太平夢”的國家是()A.英國B.法國C.俄國D.美國2.日本武裝倒幕運動中的主要力量是()A.天皇B.將軍C.武士D.工人3.“當日本在19世紀中葉開始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威脅時,能夠以這些國家為榜樣,順利地實現了本國的社會變革,走上獨立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文中的“社會變革”是指()A.武裝倒幕B.明治維新C.簽訂美日親善條約D.遷都東京4.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預算費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造;同一時期,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是仿效英國。這些舉措共同表明,明治時期的日本()A.積極學習西方B.注重國民教育C.重視軍事訓練D.提倡“文明開化”5.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標志是()A.大化改新B.倒幕運動C.明治維新D.農奴制改革四、達標檢測1.19世紀中期,日本還是一個落后封閉的國家,掌握國家實權的是()A.天皇B.將軍C.武士D.資產階級2.19世紀中后期,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樣板,實現本國歷史重大轉折的是()A.玻利瓦爾B.明治天皇C.尼赫魯D.戈爾巴喬夫3.“把教育放在最優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學校體制。”近代日本出現的這種現象,與明治維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關?()A.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B.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C.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D.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4.1868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頒布了五條誓文,該誓文成為明治維新的政治綱領。下列關于明治維新的說法正確的是()A.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B.通過改革徹底鏟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C.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D.改革后的日本,實現了與周圍鄰國的“和平共處”5.有學者認為,日本成為文明國家是由于學習了朝鮮、中國、印度和歐洲文明。明治維新最能體現學習歐洲文明的是()A.廢藩置縣B.忠君尚武C.“殖產興業”D.科舉取士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維新派的目標正是我們的目標,他們的計劃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實際和操之過急。然而,距今大約三十年以前,絕大多數局外人不也是這樣評論日本的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不是掃除了日本的舊秩序嗎?不打破雞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雞蛋卷。泰晤士報主編姬樂爾致該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雞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雞蛋卷”的含義是什么?(2)為了“打破雞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3)戊戌變法未能“打破雞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一、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一)1.鎖國2.美國(二)1.(1)下級武士(2)倒幕運動2.(1)王政復古(2)明治3.東京(三)1.18682.(1)廢藩置縣(3)殖產興業(4)文明開化3.(1)轉折點富國強兵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從運動的目的、任務和后果來看,倒幕派主要要求用武力推翻腐朽的賣國幕府,進行社會改革,最后通過1868年“王政復古”政變推翻了統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確立了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和新地主聯合專政的統一的新政權。倒幕運動為明治維新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明治維新保證了一系列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措施得以憑借國家政權的力量強制推行。2.(1)特點:全面向西方學習;有選擇地學習。(2)“殖產興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文明開化”,提倡資本主義文明;富國強兵,建立新軍隊,仿照歐美國家建立常備軍。(3)局限性:保留了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侵略戰爭:發動甲午中日戰爭、20世紀30年代發動侵華戰爭。三、課堂練習1.D2.C3.B4.A5.C四、達標檢測1.B2.B3.D4.C5.C6.(1)含義:必須改變舊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須除舊才能立新”)。(2)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3)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封建勢力的強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