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課時訓練19封建時代的歐洲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試題.docx
課時訓練(十九)封建時代的歐洲、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一、選擇題1.2019邵陽2019年4月15日,法國重要活動場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壇、十字架和耶穌的荊棘王冠等珍貴文物幸免于難。文中空格處應為()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蘭教2.2019長沙西歐主要國家的歷史是從法蘭克王國開始的。法蘭克王國()A.國王查理統治時期的版圖與羅馬帝國相當B.實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C.國王與下屬關系不同于中國皇帝與臣僚的關系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蘭西和英國的雛形3.2019攀枝花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其中,最西邊的是()A.英格蘭B.德意志C.法蘭西D.意大利4.2019鹽城莊園可生產本身所需要的一切產品,它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由此可知,西歐莊園()A.是獨立的政治單位B.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達C.其產品主要用來對外貿易D.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5.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主人的園子,被罰款20先令。”這一材料可能出自()A.十二銅表法B.荷馬史詩C.莊園法庭記錄D.公民大會表決6.右圖是西歐莊園示意圖,下列對其表述正確的是()A.林地歸領主直接經營B.領主土地的收入歸莊園所有 C.佃戶不需要耕種領主的領地D.份地是佃戶的主要生活來源7.2019山西12世紀的西歐城市里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市民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逃亡到城市的農奴,只要在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可以獲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與這些現象相符的是()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C.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D.大學是“中世紀最美好的花朵”8.2019江西“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領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A.封建社會等級森嚴B.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D.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9.12世紀初,倫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以此獲得國王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歐洲()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B.國家稅收主要來源于城市C.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貴族10.2019新疆上課記筆記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下圖為小軍同學所做的課堂筆記。據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A.大化改新B.西歐莊園C.大學興起D.自治城市11.2019攀枝花西方大學的興起,曾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對歐洲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實的是()A.擁有自治地位B.得到教皇和國王的支持C.享有司法特權D.課程不受基督教會影響12.“查士丁尼的勝利所獲致的虛銜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作為立法者的名聲,卻鐫刻在這個公正而又持久的紀念物之上。”這里所說的“公正而又持久的紀念物”是指()A.圣索菲亞大教堂B.民法典C.君士坦丁堡D.查士丁尼法典13.2019婁底古代有一個歐洲帝國,國運延續千年之久,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史料、著作、哲學思想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并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它是()A.亞歷山大帝國B.拜占庭帝國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D.法蘭克王國14.2019青島“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前后歷300年之久。”下列選項與日本學習模仿唐朝有關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B.大化改新C.紙幣D.明治維新15.在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過程中,實行的政策不包括()A.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B.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D.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16.12世紀晚期,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稱號,于鐮倉置幕府,武士貴族專權自此始,天皇形同虛設。這一事件在日本歷史上的影響是()A.大化改新取得勝利B.武士集團開始形成C.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D.天皇大權獨攬17.2019棗莊某歷史興起小組在研學旅行時,到達目的地麥地那,參觀了清真寺,了解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該研學旅行的主題與哪一宗教有關()A.佛教B.基督教C.伊斯蘭教D.道教18.2019南京“花剌子模改進印度數字、0符號和十進位法,被改進的數字系統后來傳入歐洲,代替繁雜的羅馬數字,使人類的計算體系發生深遠變革。”材料評述的是()A.“公歷”的由來B.阿拉伯數字C.巴格達的“智慧宮”D.計算機網絡19.阿拉伯帝國在科學、文學、哲學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成就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有()阿拉伯數字醫典天方夜譚創造“代數學”一詞A.B.C.D.20.“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闊的阿拉伯文化區。這個文化區,既有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這說明()A.阿拉伯數字是由阿拉伯人創造的B.東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國廣泛交流C.阿拉伯帝國經濟繁榮、國家富庶D.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持續了上千年二、非選擇題21.2019咸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19年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指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從宗教到哲學、從道德到法律、從文學到繪畫、從戲劇到音樂、從城市到鄉村,亞洲形成了覆蓋廣泛的世俗禮儀、寫下了傳承千年的不朽巨著、留下了精湛深邃的藝術瑰寶、形成了種類多樣的制度成果。我們應該增強文明自信,在先輩們鑄就的輝煌成就的基礎上,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亞洲文明擷英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是由人發明;佛教的創始人是;擔當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傳播到歐洲的是人。文明交流啟迪 (2)根據材料,歸納我們在文明交流中應秉持的原則。22.2019長春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亂局, 迅速進入新的輝煌時期。7世紀,唐帝國在東方崛起。而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歐洲卻進入封建時代,社會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東西方就此拉開了距離,“東方先進、西方落后”的態勢幾乎1 000年不變“東方”其他地區,如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都創造出輝煌的文明。(1)依據材料,對比分析唐帝國崛起和歐洲落后的原因。(2)列舉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創造的文明成果各一例。結合兩國所處地理位置的共同特點,說明它們在東西方文明之間扮演的角色。23.中古時期西歐的鄉村與城市都有了質的變化,莊園和城市的興起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社會現象。某校九年級一班同學們以“西歐的鄉村與城市”為主題展開了探究活動。莊園出現 材料一(1)仔細觀察材料一中的圖一信息,說說你聯想到的生產、生活狀況。(2)圖二中的分封的核心是什么?在西歐封建社會中兩大基本對立階級有哪些?城市興起 材料二昔日無關緊要的城鎮如巴黎、倫敦和科隆等在1100年至1200年間,規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年至1300年間又增加了一倍中世紀的城鎮并非現代城鎮的縮微摹本;在我們自己眼中,它們看上去仍是半鄉村和不夠開化的。街道往往未加鋪砌,住宅里專有種菜的園子,圈里養著牛和豬。在經過一個大都會的街道時,你往往會碰上一群“咩咩”叫個不停的羊或一群伸著長脖叫喚的鵝雖然具有上述各種弊端,城市居民很以其新的城市和生活方式為榮。摘編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上),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3)中世紀的西歐城市是如何擺脫領主或教會束縛的?法國和意大利的城市各自在城市自治方面取得了怎樣的結果?(4)分析材料二,說說中世紀城市與莊園經濟有什么不同之處。【參考答案】1.C解析 解題時緊扣題干中關鍵信息“十字架”“耶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與基督教有關。2.C解析 查理統治時期法蘭克王國的版圖與西羅馬帝國的歐洲部分相當,故排除A項。查理在位時,實行鼓勵基督教發展的政策,故排除B項。分裂后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雛形,故排除D項。故選C。3.C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查理曼帝國分裂為德意志、法蘭西 、意大利,其中位于最西邊的是法蘭西。4.D解析 根據“很少需要對外交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莊園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故選D。5.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莊園法庭即“領主法院”,是西歐封建割據時期設立于領地內的法院。審理陪臣之間及依附農民的案件,故選C。6.D7.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市民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逃亡到城市的農奴,只要在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可以獲得自由人身份”這段話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符合題意,故選B。8.D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可知,此內容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故D項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西歐城市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的內容,故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項。9.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城市的發展,階級沖突日益尖銳,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日益貪婪,對城市市民加緊剝削,11、12世紀,法國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斗爭贏得了自治權,題干材料描述的就是倫敦市民通過金錢贖買獲得了部分自治權,故選C。10.C解析 根據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由此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大學興起,故選C。11.D解析 中世紀的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A、C表述符合史實;大學得到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才得到保證;大學的課程設置受基督教的影響,如設有神學課程等。12.D解析 由材料中“查士丁尼”“立法者的名聲”“公正而又持久”等關鍵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查士丁尼組建了法典編纂委員會,把2世紀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故選D。13.B解析 拜占庭帝國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和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14.B解析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號“大化”,史稱“大化改新”。故選B。15.C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日本大化改新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是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經濟方面是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耕種,而不是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故選C。16.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2世紀晚期,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稱號,于鐮倉置幕府,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故選C。17.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麥地那、清真寺”可知,此內容與伊斯蘭教有關。故選C。18.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印度人用梵文創造了從0到9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之后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計數法傳入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故選B。19.D解析 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不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成就,故選D。20.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東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國廣泛交流,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故選B。21.(1)漢謨拉比法典;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阿拉伯。(2)堅持文明自信;堅持平等交流;堅持互鑒共生;堅持文化創新,與時俱進;等等。22.(1)唐朝:政治清明,實行對外開放,民族關系和睦等;歐洲:社會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2)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等;阿拉伯帝國:醫典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拜占庭帝國位于歐洲東南部,阿拉伯帝國位于西亞,都位于絲綢之路上。 23.(1)中世紀莊園生產、生活狀況:以土地耕種為主,教堂占有一定量的土地,領主的土地與個體農民的土地交錯在一起,莊園內有基本的生產生活設施,如住宅、糧倉、磨坊、烤爐等,無須外出,因此相對封閉。(2)土地。農奴與領主。(3)西歐城市通過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掙脫了領主與教會的束縛。法國不少城市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農村,成為獨立的城市共和國。(4)中世紀城市與莊園經濟的不同:從12世紀初到14世紀,歐洲城鎮數量迅速增長。雖然這些城鎮的發展同現代城鎮無法相比,還帶有很多農業生活的特征,但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