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二部分中國近代史課時訓練10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試題.docx
課時訓練(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一、選擇題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刊物,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這里的“刊物”指的是()A.民報B.青年雜志C.時務報D.國聞報2.2019濟寧“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猛烈抨擊封建禮教的文化啟蒙運動。”這次“運動”的主要陣地是()A.新青年B.文學改良芻議C.狂人日記D.勞動界3.2019連云港某學者指出:“一曰,須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語。”該史料涉及新文化運動()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學C.提倡新道德D.提倡新文學4.2019德州口號是一個時代的鮮明印記,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每個時期,都曾留下許多有著時代特色的口號。以下口號能反映五四運動的是()A.“扶清滅洋”B.“外爭主權,內除國賊”C.“反對華北自治”D.“打倒一切,全面內戰”5.2019衢州下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下列對這兩次事件的看法正確的是()A.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B.圖一事件將圖二事件推向了高潮C.圖二事件加速了圖一事件的步伐D.都是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6.據載: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獲悉,他于5月2日將此消息告訴北大學生5月3日晚,北大全體學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學生舉行動員大會,提出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國近代一場著名運動的情景,這場運動()A.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C.斗爭主力始終是無產階級D.終被北洋政府鎮壓而失敗7.2019河南中考A卷五四運動發生后,天津商會發表聲明:“用特電懇諸公力為主張,勿稍退讓,必將青島收回,以保領土。”蘇州市民致函蘇州總商會,要求商會抵制日貨,“莫畏強梁”。這說明五四運動()A.商人是運動的領導者B.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C.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D.目的是抵制列強的經濟侵略8.2019陜西芮恩斯在一個美國外交官在中國中寫道:“我向上海的總領事發出具體的指示,告誡美國僑民團體, 既不要鼓動也不要反對這場運動沒有人會不同意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他們是在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戰。”材料中提及的“這場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表現有()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統治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A.B.C.D.9.陳潭秋曾回憶說:“七月的大會確定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黨的基本任務決定建立嚴密的戰斗的工人政黨。”“七月的大會”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B.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C.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D.決定實行改革開放10.2019青島“中國歷史選擇了這個特別的日子,放射出中國革命最初的曙光。鮮紅的黨旗自從在十三個人身后飄起時,中國命運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紅火。”下列史實與“這個特別的日子”相關的是()A.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B.決定發動秋收起義C.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局書記D.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1.毛澤東選集寫道:“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此處“巨大的成就”是指()A.創辦黃埔軍校B.實現全國完全統一C.北伐勝利進軍D.成立南京國民政府12.2019長春周恩來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重要經歷是()A.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B.領導南昌起義C.協商解決西安事變D.任北伐軍總司令13.2019安徽“國民政府秉總理之遺囑出師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眾扶助。”這次革命的重任是()A.推翻清政府統治B.反對袁世凱獨裁C.打倒列強除軍閥D.打敗日本侵略者14.我們今天的許多節日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其中與建軍有直接關系的歷史事件是()A.公車上書B.武昌起義C.五四運動D.南昌起義15.2019北京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走出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A.國共兩黨合作,發動北伐戰爭B.中國共產黨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C.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D.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6.2019遂寧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來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這里的“正確革命道路”指()A.城市暴動,武裝奪取大城市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D.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17.2019柳州“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歌曲描述的史實發生在()A.北伐戰爭期間B.紅軍長征期間C.抗日戰爭期間D.人民解放戰爭期間18.2019威海國家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發行了部分郵票,其中,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事件是()A.勝利會師B.遵義會議C.四渡赤水D.過雪山草地19.2019婁底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即將勝利之際,毛澤東詩興大發,欣然寫下()A.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B.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D.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二、非選擇題20.2019河南中考B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陳獨秀的活動1915年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1917年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1920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 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書記材料二1918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評論。從這以后,新文化知識分子由批判封建舊傳統等一般宣傳開始轉向宣傳現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每周評論也刊載了摘譯版共產黨宣言以及陳獨秀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等文章。(1)材料一中陳獨秀的活動反映了中國近代哪些重大歷史事件?(2)據材料二,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思想宣傳的內容有了哪些新變化? 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3)綜上所述,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身上體現了哪些優秀的品質?21.2019青島近百年來,中國青年滿懷愛國之心,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中國因1917年對德宣戰與以后派遣勞工服役于戰場,已站在戰勝國一邊可是在凡爾賽,中國不僅無法分得任何勝利后果,反要將本身領土之完整作為特權轉讓去滿足另一戰勝國,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發指。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二5月4日,示威者發散傳單,申明中國人決不承認賣國賊將國家主權轉讓與人。他們游行到東交民巷,將通知送交各國使館。 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1)材料一中的“反要將本身領土之完整作為特權轉讓去滿足另一戰勝國”具體指什么?(2)材料二中的“示威者”主要指哪個群體?根據材料分析這次運動的性質。(3)“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請你結合所學知識,以“傳承中國精神”為主題,談談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怎樣才能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論文。 (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文采斐然)22.2019貴陽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材料二實際上,五四運動之所以首先是一次學生運動,或者說青年的運動,就是因為所有的社會因素最后都作用于青年學生的心理狀態,并成為新文化作用于社會力量的樞紐所在。有了這個樞紐,新文化的影響才迅速達到商界、工團,并漸次及于農村社會。摘編自鄧秉元新文化運動百年祭材料三“陳獨秀是五四時期的總司令五四時期,這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是起很大作用的。”毛澤東【注】 此處五四運動的概念取廣義,大致指“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及該運動的性質。(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新文化運動是如何“作用于青年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并指出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3)結合所學知識,從五四運動廣義概念的角度說出毛澤東認為“陳獨秀是五四時期的總司令”的原因。23.2019臨沂下列材料摘自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長征出發前,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其他根據地也遭受挫折,中國革命面臨著方向和道路的抉擇。面對亂云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趟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敗”的原因。我們黨從“失敗”到“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是什么?這個“轉折點”具有怎樣的標志性意義?材料二長征勝利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同志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2)哪次會師宣告了“長征勝利”?“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是什么?材料三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3)“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內涵是多方面的。請根據你的理解列舉出兩個方面。【參考答案】1.B解析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刊物,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這里的“刊物”指的是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B項符合題意。2.A解析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是新青年,故選A項。3.D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題干所引是胡適在1917年所作的文學改良芻議中的主張。故選D。4.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激起北大學生的憤慨。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提出“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開始示威游行,五四運動爆發,故選B。5.B解析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觀察題干圖片可知,圖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圖二事件是五四運動,圖一事件將圖二事件推向了高潮。故選B。6.B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和所給時間可知,這場運動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故選B。7.C解析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根據題干所示五四運動發生后各界的反映可知,五四運動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8.C9.A解析 “七月的大會”指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故選A。10.A解析 本題考查中共一大。根據所學可知,中共一大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故選A。11.C 解析 1924年1927年,國共兩黨展開合作,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發起北伐戰爭。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打敗了吳佩孚、孫傳芳兩個軍閥,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故選C。12.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與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不久后擔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故周恩來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重要經歷是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13.C解析 據材料信息“國民政府秉總理之遺囑出師北伐”可知,這次革命指的是1924年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主要任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故選C。14.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故選D。15.B解析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走出了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16.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正確革命道路”并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帶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故B項符合題意。17.B18.B解析 據所學知,1935年,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選B。19.C解析 七律長征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壯志豪情,寫下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詩句。20.(1)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2)由批判封建舊傳統轉變為宣傳現實政治斗爭,由民主、科學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變化原因:北洋政府的統治黑暗;愛國知識分子的不懈探索;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3)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心系國家命運、思索民族未來;憂慮人民疾苦。21.(1)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2)青年學生。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3)題目:致敬五四,致敬青年。論述:提到五四,自然會想到青年;懷念五四,又怎能忘了愛國精神。是一群革命青年,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呼喊口號,高舉旗幟,火燒趙家樓,爭主權,懲國賊。他們是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存亡的青年,他們是在中華民族最微弱時刻的一聲驚雷。他們所喚醒的,是中國的青年,是中國的人民。今天,我們紀念五四,就是因為那熊熊燃燒的五四精神的烈火,必須傳承,必須發揚,必須有所“為”、有所“用”。只要“五四”精神還在,中國青年就不會沉淪,“五四”精神的火炬必將重新發出耀眼的光芒。22.(1)直接原因: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史實說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多任教于北京大學,他們熱情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猛烈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主要的陣地;在新文化運動的倡導下,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逐漸普及開來,促進了民主與科學思想的宣傳。意義: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原因: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五四運動爆發后,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 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陳獨秀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書記。23.(1)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1936年10月會寧會師。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3)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獻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奮斗的大無畏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堅定理想、充滿信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