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三部分中國現代史課時訓練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試題.docx
課時訓練(十四)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一、選擇題1.2019濟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經濟奇跡,初步奠定我國工業化基礎是在()A.人民解放戰爭時期B.土地改革時期C.“一五”計劃時期D.改革開放時期2.2019山西1953年-1957年,我國在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創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如下表)。這反映出“一五”計劃的特點是()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3年,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吉林長春興建。1955年,新中國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在上海組裝成功。1956年,中國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在長春一汽生產出來。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1956年,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A.工業門類齊全B.優先發展重工業C.地區分布均衡D.工業技術領先世界3.2019黃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指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建設的()A.武漢長江大橋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C.鞍山鋼鐵公司D.沈陽第一機床廠4.2019北京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1953年初,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B.“一五”計劃期間,北京電子管廠建成投產C.“一五”計劃期間先后施工一萬多個工業項目D.“一五”計劃的完成為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5.2019臨沂下圖所反映的會議通過的文獻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該“文獻”是()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6.2019岳陽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政治協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7.據廣西省上林縣志記載,1953年底,互助組發展到741個,參加的農戶為2 522戶,占總農戶的5.78%。1954年至1955年,全縣先后建立了524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底,參加互助合作社的農戶占總農戶的80.1%。1955年建立了3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2月,高級社達到104個,入社農戶達46 091戶,占全縣總農戶的98.3%。分析這一系列數據,得到的結論是()A.廣西省上林縣經歷了初級社-互助組-高級社幾個發展階段B.從1953年到1956年,上林縣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以上林縣為代表,1956年底全國完成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8.農業合作化運動與土地改革最大的區別在于()A.范圍不同B.任務不同C.合作程度不同D.所有制性質不同9.2019宿遷右圖所示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一五”計劃實施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土地改革的進行D.人民公社化運動10.2019南京右圖中的慶祝場景出現在()A.抗日戰爭勝利時B.開國大典中C.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D.中葡澳門交接儀式上11.2019天水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之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D.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12.2019咸寧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A.強制沒收B.互助合作C.自主經營D.公私合營13.2019赤峰“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指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事件()A.開國大典B.土地改革C.“一五”計劃D.三大改造14.2019廣東下面漫畫的作者意在說明()A.社會主義建設遭遇到挫折B.人民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C.經濟建設要尊重客觀規律D.“大躍進”遏制浮夸風的蔓延15.2019威海“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鄧小平的這段話總結的是()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B.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實行贖買政策的影響C.閉關自守導致國家落后D.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16.2019東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一五”計劃“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A.B.C.D.17.2019梧州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到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18.2019威海人民日報元旦社論見證了時代風云、書寫了社會變遷,勾勒出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軌跡。依據所學知識判斷,1967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標題應該為()A.將革命進行到底B.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D.邁進光輝燦爛的新世紀19.2019貴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了許多以身作則、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黨的優秀干部,他們當中杰出的代表是()A.焦裕祿B.王進喜C.雷鋒D.鄧稼先20.2019菏澤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焦裕祿、雷鋒、鄧稼先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和象征。他們身上共同體現了()A.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精神B.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精神C.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精神D.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精神二、非選擇題21.2019鹽城宣傳畫是反映時代特征的一種形式,請欣賞下列宣傳畫,回答問題。(1)宣傳畫一中的“大會”的出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什么歷史事件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發展方面概括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2)宣傳畫二中的歷史事件完成后,我國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宣傳畫三、四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產生了怎樣的嚴重后果?(4)宣傳畫五中的場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實施?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通過開展以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為中心、由694個限額以上建設單位組成,以重工業建設為突出重點的大規模經濟建設使我國工業化建設取得了遠遠超過舊中國近百年的進展,顯著地增強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物質基礎。這也為爾后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積累了經驗。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材料一中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是指什么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事件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積累了哪些經驗?材料二全國專門的科研機構從1955年的800個左右發展到1965年的1 714個。專門的科研人員從1952年的8 000多人發展到1965年的12萬人。我國已經有了一批第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有些研究成果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摘編自徐陽新中國科技政策的歷史演進講述(2)根據材料二,概括這一時期我國科技事業在哪些方面有了很大改觀。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有什么?材料三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習近平(3)分析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主要因素。【參考答案】1.C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一五”計劃時期取得的成就。根據所學可知,“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初步奠定我國工業化基礎,故選C。2.B解析 依據題干表格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1957年,我國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B項符合題意,故選B。3.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7年,我國建成了武漢長江大橋,這是“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主要成就,故選A。4.D解析 D項說明了“一五”計劃對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影響,屬于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5.B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故選B。6.B解析 據所學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7.B解析 分析題干中的一系列數據,得到的結論是:從1953年到1956年,上林縣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項符合題意。8.D解析 土地改革是沒收地主土地,無償分配給農民,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農業合作化運動是引導農民將土地入社,走集體化道路,實現了農民土地私有向集體所有轉變,因而其最大的區別是所有制性質發生變化。故選D。9.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通過合作社、公私合營等方式,我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選B。10.C解析 據圖片信息可知,1953年1957年,在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故選C。11.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故選B。12.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公私合營的相關史實。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實行的是公私合營的方式。13.D解析 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4.C解析 依據漫畫關鍵詞“經濟建設”“大躍進”“科學規律”并結合所學可知,漫畫作者意在說明經濟建設要尊重客觀規律。15.A解析 據“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可知,鄧小平的這一席話總結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由于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16.D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17.D解析 1960年冬,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了1965年,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故選D。18.B解析 本題考查人民日報社論的時代特征。根據所學可知,1967年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所以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標題應該是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故選B。19.A解析 焦裕祿在任蘭考縣委書記時,帶領全縣干部和群眾,同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使蘭考貧困面貌大為改觀。他身患癌癥,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稱頌他是“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故選A。20.D解析 本題考查時代精神。根據所學可知,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英雄模范人物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是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故選D。21.(1)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由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工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發生嚴重困難。(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2.(1)“一五”計劃。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既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注重農、輕、重工業的協調發展;安排好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任答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科研機構的建立;科技隊伍的壯大;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等。(任答一點即可)(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決策的推動。(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