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課時訓練0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試題0.docx
課時訓練(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一、選擇題1.2019綿陽據方輿勝覽記載,211年,劉備和劉璋相聚富樂山,看見綿州繁榮景象,劉備高興地說道:“富哉!今日之樂乎!”綿陽富樂山因此得名。據此可知()A.當時的四川社會穩定B.“相聚”發生在東漢末年C.綿陽的經濟領先全國D.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2.2019青島“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這段“長期動亂時代”是()A.春秋戰國時期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C.五代十國時期D.遼宋夏金元時期3.曹操高陵1號墓考古發掘受到各方關注。曹操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為的是()A.迎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B.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C.與孫權、劉備聯軍戰于赤壁D.220年,改國號為魏,定都洛陽4.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一幅圖反映了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A BC D5.2019德州歷史活動中,老師列出“官渡之戰”“十六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北魏孝文帝改革”這樣一些歷史資料讓學生進行探究,他們探究的主題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6.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六朝”的先后順序是()A.東晉孫吳宋齊梁陳B.孫吳東晉齊宋陳梁C.孫吳宋齊梁陳東晉D.孫吳東晉宋齊梁陳7.2019連云港“江南之為國盛矣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直接說明江南地區()A.得到大規模開發B.自然條件優越C.人口數量增加D.社會環境安定8.“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概述的是()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張騫通西域的結果C.佛教傳入中原的過程D.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影響9.2019赤峰“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這則材料說明的是()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B.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目的C.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意義D.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結果10.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少數民族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建立北魏政權的古代少數民族是()A.女真族B.鮮卑族C.黨項族D.契丹族11.2019煙臺“(魏主)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該材料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周平王遷都洛邑B.商鞅變法C.張騫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12.“鮮卑族貴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勢力頑固,推行漢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遷到洛陽。”這句話表達了()A.北魏遷都遇到的困難B.北魏遷都的條件C.北魏遷都的原因D.北魏漢化遇到的問題13.2019玉林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強了北魏的實力,促進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實現北方統一B.孝文帝改革決心堅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14.“胡人漢服”“漢人胡食”這些信息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民族交融B.對外交往C.國家統一D.經濟發展15.2019臨沂右圖所示歷史人物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領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項成果是()A.圓周率的計算B.大明歷的創制C.指南車的制造D.千里船的制造16.2019南京“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徑,三之,得十二觚之冪。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為基礎,取得領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A.華佗B.祖沖之C.畢昇D.湯顯祖17.下圖中的人物是我國北朝時期著名的農學家。下列關于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他介紹的農業生產經驗全部來源于走訪B.他寫了著名的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C.他的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他在書中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18.2019宜昌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美不勝收,書法名家也是不勝枚舉。曹魏時期獨創楷書書法,其楷書被后人稱為絕世之作的書法家是()A.鍾繇B.王羲之C.顏真卿D.張旭19.2019東營中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中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是()A.鍾繇B.王羲之C.顏真卿D.歐陽詢20.下面是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云岡石窟設計的解說詞,其中正確的是()A.開鑿于兩漢,宣傳的是佛教B.開鑿于東漢,宣傳的是道教C.開鑿于北朝,宣傳的是佛教D.開鑿于秦朝,宣傳的是道教二、非選擇題21.改編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曹操年輕時結交了名士橋玄,橋玄稱他是“安天下的奇才”。另一名士許劭卻非常瞧不起曹操,稱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材料二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指成都)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材料三三國示意圖(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作為“亂世之英雄”的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壯大自己的實力,成就霸業?(2)材料二中的“蜀相”是指誰?他輔佐誰取得了三分天下的偉業?(3)分析材料三中的示意圖,三國之間的關系是:。從東漢統一到這種關系的形成,這種局面的變化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請說明理由。(4)在戲劇和民間傳說中,人們對上述兩位人物的評價是不同的。結合他們的貢獻,你是怎樣評價他們的?22.2019梧州改革是人類社會進步永恒的主題,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在他統治時期(五世紀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鮮卑族使用漢語,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采用漢族官制等。他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的迅速發展。當時民族融合,從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在內容上,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但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他”改革的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概括當時民族交融的特點。(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他”的改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23.原創題某歷史興趣小組圍繞魏晉南北朝時期進行了研究性學習。探究一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1)根據材料,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探究二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西晉懷帝永嘉五年)時海內大亂,獨江東差(稍微)安,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資治通鑒江南之為國盛矣自晉氏遷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域之內,晏(安定)如也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宋書(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到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三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關系(3)結合所學,列舉三項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關于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關系,出現了以上兩種不同的看法。你的觀點是什么?請結合所學進行簡要闡述。【參考答案】1.B解析 依據“211年,劉備和劉璋相聚富樂山”并結合課本所學可知,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建立東漢;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東漢滅亡。211年屬于東漢末年,B項符合題意。2.B解析 東漢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此期間先后出現了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等分裂割據政權,各政權之間的紛爭導致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故選B。3.D解析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陽,這一事件不是曹操所為。4.D解析 229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曹丕建立的魏國在北方,劉備建立的蜀國在西南,孫權建立的吳國在東南,故選D。5.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200年,官渡之戰后,曹操統一了北方;匈奴、鮮卑、羯、氐、羌合稱為“五胡”,他們先后建立的十六個政權合稱為“十六國”;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據此可知,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此時我國封建國家分裂,政權更替頻繁;北方戰亂頻繁,民族交融加強;南方相對穩定,江南經濟發展;科技文化進一步發展,佛教盛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歷史特征是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故選B。6.D解析 三國時期的吳國定都建業(今南京),東晉及后來的宋、齊、梁、陳均定都建康(今南京),南京因此被稱為“六朝古都”。7.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的含義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農業、手工業、商品經濟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成為全國繁榮昌盛的地方,A項符合題意。8.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9.A解析 題干材料表述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重要原因是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的南遷,給南方地區帶去了大量勞動力、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南方地區統治者對生產發展的重視等也是重要因素。10.B11.D解析 據所學可知,題干材料中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反映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去夷即華”的措施除材料中所述的外,還有穿漢服、說漢語等。D項符合題意。12.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鮮卑族貴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勢力頑固,推行漢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遷到洛陽”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北魏遷都的原因,故選C。13.D解析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強了北魏的實力,促進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14.A解析 “胡人漢服” “漢人胡食”這些信息反映的歷史現象是民族交融。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與漢族長期雜居相處,互相影響,民族界限日益縮小,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出現了“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的歷史現象。15.A16.B解析 題干“以六軀之一面乘一弧半徑,三之,得十二解之冪。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強調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割圓術”。祖沖之運用這種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17.A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分析能力。圖中的人物是北朝的賈思勰,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他注重向有經驗的農民學習,并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實踐。據此分析,A項與史實不符。18.A解析 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了一種藝術。曹魏的鍾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這是漢字書法的一種進步,其楷書被后人稱為絕世之作。19.B解析 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20.C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的識記和辨析能力。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是北朝時期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宣傳的是佛教。21.(1)將漢獻帝接到許昌,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招攬各種人才;實行屯田等。(2)諸葛亮。劉備。(3)鼎立。進步。因為這一時期經濟發展,民族交融加強,為將來再次實現全國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4)他們都推動了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給人民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22.(1)北魏孝文帝。遷都、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與漢人貴族通婚、采取漢族官制。(2)方式上:各民族之間互相影響;北魏統治者采取主動交往交流的政策。內容上: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少數民族也給漢民族帶來優秀的思想文化。(3)北方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政權封建化進程加速;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23.(1)特征:多個政權并立,朝代更迭頻繁,由分裂走向統一。(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江南地區社會秩序相對安定;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勞作;等等。(3)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答案示例:觀點:孝文帝改革既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又進一步促進了民族交融。闡述: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長期雜居,在生產、生活和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交融已經成為趨勢。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大力革除鮮卑舊俗,推行漢化措施,大大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