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8.1.4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同步練習含解析.doc
第四框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見學生用書P881義和團的形成: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__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__。2義和團運動的興起(1)原因:清政府為利用義和團,以“__招撫__”代替“__剿滅__”,并承認其__合法地位__。(2)概況:義和團紛紛進入__天津__、__北京__。他們沿途張貼文告,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通過__搗毀教堂__、拆毀鐵道、__砍斷電線__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3)口號:“__扶清滅洋__”“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又具有__盲目排外的落后性__。“扶清”,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__本質__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4)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及影響:義和團運動在__中外反動勢力__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1)背景:1900年春,__義和團運動__發展到京津地區。列強對此極為不安,決定聯合鎮壓。(2)爆發: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的聯軍2 000多人從__天津租界__出發向__北京__進攻,但沿路遭到義和團頑強阻擊,被迫退回。(3)經過:清政府對各國宣戰,試圖__利用__義和團對付列強,同時達到__削弱__義和團的目的。八國聯軍不斷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和親信大臣,倉皇逃往西安。途中,她下令清軍“剿滅”義和團,并請求八國聯軍助剿。(4)暴行:__八國聯軍__侵占北京以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北京城籠罩在血雨腥風之中。侵略者們還在北京城劃區駐扎,要求所駐區域的所有中國人家必須懸掛占領國國旗。(5)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__辛丑條約__。(6)辛丑條約內容賠款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劃定使館區劃__北京東交民巷__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炮臺、駐兵拆毀__大沽炮臺__;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允許外國軍隊駐守嚴禁反帝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危害: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__賠款數目最龐大__、__主權喪失最嚴重__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__完全淪為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助記辛丑條約的內容可概括為“兵民禁賠”:“兵”指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允許外國軍隊駐守;“民”指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禁”指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賠”指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一、選擇題11900年,在廊坊、楊村一帶狙擊從天津向北京進犯的八國聯軍的是(D)A黃巾軍 B三元里人民C太平軍 D義和團2“中國近代史上的這次戰爭是一挑八,看起來牛氣哄哄,實則統治者倉皇逃竄,這次戰爭使清王朝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材料評價的是(D)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簽訂了若干條約,其中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是(D)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4寫實的民謠能夠勾勒出一幅幅塵封的歷史畫面,常常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義和團民謠“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據此不能得出的認識是義和團運動(C)A盲目排外 B斗爭矛頭是帝國主義C主張推翻清朝統治 D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解析】 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故C項錯誤。5“(義和團)那種舉動,就是當時中國人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對于他們物質進步之抵抗,傷亡枕藉,還是前赴后繼,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孫中山在這里稱贊義和團運動(B)A“扶清滅洋”的口號B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C強烈排外的主張D打敗了西方列強的侵略【解析】 從材料中“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可以看出孫中山贊揚的是義和團的愛國主義精神。6直隸總督裕祿在六月十五日的奏折中說:“現在中國兵力、餉力,即一國尚不可與敵,況以中國而敵八國之兵,其勢萬難與爭衡,斷無失和之理。”該奏折涉及的歷史事件(D)A發生在1901年B引發了戊戌政變C標志著清王朝的覆滅D迫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解析】 由材料“以中國而敵八國之兵,其勢萬難與爭衡”的信息可判斷出這是關于應對八國聯軍侵華的奏折內容。八國聯軍侵華以后,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D項正確。7義和團運動發生時,時人的記載大不相同。信奉義和團的劉以桐寫道:“(團民)均自備口糧,毫無滋擾。”晚清大臣剛毅記載:“拳民出死力為國宣難,入京以來,秋毫無犯。”主剿義和團的勞乃宣寫道:“其黨焚殺劫掠,無所不至。”教民樊國果記載:“(義和團)劫掠焚殺,逾土匪。”據此可知(C)A歷史敘述隨時代變化而不同B歷史解釋與歷史事實難以統一C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D歷史事實因史料沖突無從確證【解析】 有關歷史的記載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因而要加以甄別。關于義和團的活動,親歷義和團運動的人們有不同的記載。這反映出由于作者立場不同對同一歷史事實會有不同的記載。由此可知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C項正確。8下面資料出自中國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的簽訂使中國(D)第六款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第七款第八款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現已設法照辦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析】 由條約內容“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可知該條約是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圖2材料二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敘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文武各等考試5年。(1)寫出材料一圖1中所示旗幟代表的民間組織。從旗幟上可以看出他們的斗爭對象是誰?【答案】民間組織:義和團。斗爭對象:帝國主義(或:西方列強)。(2)材料一中的圖2反映的是哪一戰爭?圖中的洋人代表的是哪八個國家?【答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國家:英、俄、德、美、日、法、意、奧。(3)材料二出自哪一條約?材料一中圖1、圖2與材料二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答案】條約:辛丑條約。關系:鎮壓義和團運動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借口,辛丑條約的簽訂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 年級 下冊 歷史 社會 8.1 義和團運動 八國聯軍 侵華 戰爭 同步 練習 解析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