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8.《蝸牛》教案.doc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8.蝸牛年級及學期二年級下學期相關領域生命科學教學分析蝸牛一課指向課標中的重要概念是: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圍繞主要概念的學習內容是: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存在個體差異。其中低年級的學習目標是:1.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2.說出動物的某個共同特征;9. 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圍繞主要概念的學習內容是:9.1 動物通過不同的器官感知環境。其中低年級的學習目標是: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感知環境。蝸牛是周圍環境中比較常見的動物,一般在雨后潮濕的地方容易找到。前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螞蟻,學習了觀察小動物的基本方法。本課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并鞏固已學的觀察方法對蝸牛展開觀察研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螞蟻和蝸牛的不同。由于蝸牛的行動比較慢,所以對于蝸牛的生活習性的觀察不能僅僅局限于一節課,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前課后飼養幾只蝸牛進行觀察,相信學生可以觀察到更多有趣的現象。主要培養的思維方法為比較,選取的重點活動是:引導學生觀察有關蝸牛身體結構的記錄表,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觀察比較蝸牛對不同食物的不同反應,認識蝸牛的食性;比較螞蟻與蝸牛的不同。教學目標(內容框架)一、教學目標:科學知識:通過對蝸牛的觀察,能夠簡單描述蝸牛的身體結構,如身體柔軟,體外有殼,頭部有兩對觸角,說出蝸牛可以通過觸角來感知外部環境。科學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畫出蝸牛的身體外形,用語言描述蝸牛的身體結構,初步學習利用對比的思路設計實驗的能力,發展觀察、比較、描述能力。科學態度:在活動中產生對蝸牛的研究興趣,愿意傾聽他人的發言,愿意與他人分享信息。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通過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學生能從整體到局部有序地、仔細地觀察蝸牛。初步學習利用對比的思路設計實驗的能力,發展觀察、比較、描述能力。教學難點:學生能從整體到局部有序地、仔細地觀察蝸牛,并用語言描述蝸牛的身體結構。二、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收集有關蝸牛身體結構、運動方式、生活習性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多媒體課件;學生分組觀察的蝸牛、棉簽、放大鏡、蔬菜、水果等。(二)學生準備課前,在家長幫助下飼養蝸牛、觀察蝸牛;學生活動手冊、鉛筆等。三、安全注意事項提醒學生在觀察活動中,要愛護蝸牛,不喧嘩、不打鬧,用心觀察。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創設情境一、謎語,激發興趣1.出示謎語: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2.提問:你是怎樣猜出謎底是蝸牛的?3.提問:你對蝸牛有哪些了解?學生讀謎語、猜謎語。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研究蝸牛的興趣。通過謎語初步了解學生對蝸牛的認識。觀察一:蝸牛的外形特征二、觀察蝸牛的外部形態1.談話:看來同學們對蝸牛已經有很多的認識了,你們能把觀察到的蝸牛的樣子畫下來嗎?2.提出觀察要求(1)先從整體上觀察蝸牛,再觀察蝸牛的各個部分,邊觀察邊畫出蝸牛的樣子。(2)仔細觀察,看不清時可以借助放大鏡。(3)畫完后,可以和旁邊的同學介紹一下你畫的蝸牛。3.引導學生進行交流4.引導學生觀察記錄,提問:幾個同學所畫的蝸牛有什么共同之處?學生邊匯報,教師邊畫蝸牛的外形。5.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補充蝸牛的外形特征,教師板畫補充的部分。6.引導學生完整描述蝸牛的外形特征。學生根據要求和自己的經驗,在記錄單上畫出蝸牛的外形。學生展示并介紹自己畫的蝸牛。學生觀察同學們的的記錄表,說一說記錄中蝸牛的共同點。預設:都有殼,都有軟軟的身體,頭上有兩對觸角,頭上有嘴。學生觀看視頻,補充蝸牛的外形特征。學生根據板書完整描述蝸牛的外形特征。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鞏固觀察小動物的科學方法:先整體后部分。2.觀察比較活動中,學生獲得思維方法,找出大家公認的蝸牛外形特征,并發現觀察中遺漏的外形特征。觀察蝸牛的食性三、觀察蝸牛喜歡吃的食物1.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蝸牛的外形特征,蝸牛喜歡吃什么呢?2.引導學生并說說研究方法。3.引導學生領取材料,進行小組研究。材料:糖果、白菜、蘋果、肉。4.引導學生匯報研究結果。(1)小結:蝸牛喜歡吃蔬菜和水果。(2)引導學生上臺表演蝸牛是怎樣吃食物的。(3)提問:從剛才的表演中,你還有什么新發現嗎?如果學生沒有說到蝸牛感知環境的器官,教師可提問:你們發現蝸牛用什么器官來感知環境嗎?5.觀看蝸牛吃食物的視頻,了解關于蝸牛的更多資料。資料內容:蝸牛吃食物的方法,蝸牛的齒舌,蝸牛的觸角等方面。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如:菜、水果。學生說說研究方法。預設:把蝸牛放在中間(或一邊),把把食物放在周圍(或另一邊),看蝸牛往哪個食物上爬;一個食物一個食物的研究,看蝸牛吃哪個食物學生研究并記錄。學生匯報研究結果。學生上前表演蝸牛是怎樣吃食物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如:蝸牛一伸一縮地爬,在爬的地方會留下粘液;蝸牛會用觸角來感知食物;蝸牛用嘴啃食物學生看視頻,說說自己的收獲。1.通過蝸牛對不同食物出現的不同反應,確定蝸牛喜歡吃的食物。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2.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表演和視頻介紹,充分認識蝸牛是如何吃食物的。拓展提高四、拓展提高1.小結:這節課我們研究了蝸牛的外形特征,蝸牛喜歡吃的食物,還知道了蝸牛主要靠觸角來感知周圍的環境。2.提問:上節課我們觀察了螞蟻,蝸牛和螞蟻一樣嗎?有什么不同?3.提問:除了這些,你還想研究蝸牛的哪些問題?3.鼓勵學生課后繼續飼養蝸牛,研究蝸牛。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說說螞蟻和蝸牛的不同。預設:身體結構不同,吃的食物不同,運動方式不同學生針對蝸牛提出新的問題。預設:蝸牛是怎樣運動的?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1.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二者的不同之處,從而培養學生比較、有序描述的能力。2.發散思維,鼓勵學生課后繼續飼養研究蝸牛。板書設計蝸牛口:有齒舌喜歡吃蔬菜水果觸角:感知環境(教師隨著學習進程,補充板畫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