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第6課時污水和污水處理 教案.doc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第6課時 污水和污水處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2、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過程與方法做污水凈化實驗。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教學重點】充分認識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增加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教學難點】做污水凈化實驗,理解污水凈化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作用。【教學準備】教師收集有關水污染的圖片和資料。學生準備簡易的過濾裝置(可樂瓶和細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讓孩子們選擇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滌劑的)、自來水一杯。【教學過程】一、圖片導入1、出示“水污染”組圖,提問:看到這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或問題?學生匯報(老師可在黑板上隨匯報板書關鍵詞,使后面的學習更有的放矢。)2、小結: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污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水污染的有關問題。二、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1、談話:課前老師讓各組同學準備生活污水和自來水各一杯。下面,我們就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并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學生匯報觀察結果。2、示圖介紹“沉淀”、“過濾”的方法,開展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用自己課前制作的簡易過濾裝置做凈化污水的實驗。3、提問:比較凈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區別?經過沉淀和過濾,原來的污水達到自來水的潔凈程度了嗎?學生匯報4、講述: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淀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藥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三、污染源的討論1、提問: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哪兒?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最后全班匯報,一起完成教材82頁的網狀圖。學生匯報,完成網狀圖。2、小結: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尸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水最終會流向河流、湖泊,我們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終會影響整個水環境。那么,如何讓我們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臟水不給水體“添麻煩”呢?建造污水處理廠就是最主要的措施。四、污水的處理1、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的污水處理圖。2、提問:污水處理一般要經過哪幾道程序?在每一個環節當中,污水得到了怎樣的處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學生思考、匯報3、歸納,小結: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種叫“格柵“的裝置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處理的核心。化學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藥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水經過處理,一般可以無害地回歸環境,還有一些污水經過處理后,還是不能作為飲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們要特別加強對飲用水源的保護,飲用水是否潔凈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注:如果有條件,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污水處理廠,由技術人員為學生介紹污水的處理過程,是最理想的。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 關 鍵 詞:
-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第6課時污水和污水處理 教案 教科版 六年級 下冊 科學 課時 污水 污水處理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