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docx
第七單元單元初步感知授課提要課時18威尼斯的小艇本文是馬克吐溫的一篇寫景散文,展示了瑰麗的異國風情與小艇的獨特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219牧場之國本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課文從“牧場之國”這個角度介紹荷蘭到處是藍天、碧草、牛羊組成的自然和諧景觀,讓我們感受到荷蘭優美的田園風光,體會到動物與人、環境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文中出現四次“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荷蘭由衷的贊美。220*金字塔本文通過兩篇短文,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紹了金字塔。金字塔夕照在作者流暢又飽含韻味的文筆下,展現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抒發了作者對金字塔的喜愛與贊嘆。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描寫了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并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了古埃及文明,抒發了作者對古埃及人民勤勞與智慧的贊嘆。1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述。根據聽眾的反應,對講解的內容作調整。1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介紹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2語文園地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體會動靜結合的寫法的表達效果;背誦鄉村四月。1教法與學法本單元有兩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單元的訓練點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授課方法探究18威尼斯的小艇引導學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了解動靜結合的手法,體會小艇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19牧場之國創造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活動境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感受異國風光,領悟牧場之國的美麗和諧、寧靜神秘。20*金字塔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金字塔的資料,課堂上通過對比了解兩篇金字塔的不同寫法,并比較印證,體會作者對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及人類偉大創造的歌頌之情。教學過程典案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會認6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讀準多音字“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學習課文內容,了解威尼斯獨特的地理風貌、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密切關系。過程與方法: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及本單元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點】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2.了解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及小艇的重要作用。【教學難點】學習動靜結合的手法,體會小艇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學習三個比喻句,感受小艇的樣子和特點。【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1.出示威尼斯的美麗畫面。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嗎?那你們知道哪座城市被人們稱為“橋城”“百島城”嗎?一座城市擁有這么多的名字該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們愿意隨老師一起前去參觀嗎?我們現在就出發吧!2.課件出示,威尼斯資料。(板書:18威尼斯的小艇)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威尼斯的小艇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同學自讀課文,結合課后生字表和字典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課文,并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威尼斯小艇的?2.指名朗讀全文,正音,重點點撥多音字“嘩”。(1)嘩hu:人多聲雜,亂吵:嘩笑、嘩眾取寵。(2)嘩hu:形容撞擊、水流等的聲音:雨嘩嘩地下。3.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威尼斯小艇的?同學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知道課文是從三方面介紹小艇的:小艇的樣子、特點。(第23自然段)船夫的駕駛技術。(第4自然段)小艇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第56自然段)三、再讀課文,了解小艇的樣子和特點。1.師:當我們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會有一種“船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造型別致、乘坐舒適的小艇吧!2.請一位同學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艇的樣子和特點的。3.體會課文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用法和妙處。幾個比喻句?(2個)都把小艇比作了什么?分別體現了小艇的什么特點?課件出示:像獨木舟,體現小艇長、窄、深的特點;比作新月,體現小艇兩頭翹的特點;比作水蛇,體現小艇行動輕快靈活的特點。4.小結。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不同的角度把小艇的三個主要特點融合在了一起,展現了小艇獨特的樣子。可見作者細致觀察,抓住了小艇的特點,所以才描寫得如此精彩。5.指導分角色朗讀。指導:突出重點詞語。像“新月”讀得美一些;“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讀得輕巧一些,語速稍快。6.坐上這樣的小艇感覺一定非同一般,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這次奇妙的旅行吧!7.同學們,這次旅行,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設計意圖:了解威尼斯小艇的形態之美,引導學生感悟比喻的修辭手法的妙處。四、課堂小結。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并了解了威尼斯的小艇的樣子和特點:長、窄、深、翹、行動輕快靈活。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了解船夫的駕駛技術好及小艇與人們的關系密切。2.體會動靜結合的寫法。【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同學們,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它由118個島嶼組成,全城有100多條縱橫交叉的河道,它又被稱為“水城”或“百島城”。小艇是威尼斯一張亮麗的名片。今天我們繼續跟隨作者乘上威尼斯的小艇,感受它獨特的異域風情!(板書:18威尼斯的小艇)2.上節課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生: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小艇與人們的關系。二、感受船夫的駕駛技術好。1.威尼斯的小艇樣子獨特,坐在里面充滿了情趣,但是要使小艇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還得需要誰?(生:船夫)2.船夫的駕駛技術怎樣?(生:特別好)3.從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4.這么好的駕駛技術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行船的速度極快。(2)在非常狹窄,非常擁擠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急轉彎。5.文中有一個詞把船夫的駕駛技術體現得特別好,是哪一個詞?(板書:操縱自如)(讓學生體會操縱自如在文中的意思)操縱自如:船夫駕駛小艇熟練靈活,得心應手。6.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一些關聯詞,你能快速地勾畫出來嗎?生:不管總而且還這些關聯詞有什么作用?生:把內容寫得條理清晰,而且更能突出船夫的駕駛技術高超。7.你能把船夫高超的駕駛本領讀出來嗎?(重讀關聯詞)8.如果你坐在小艇上,面對駕駛技術高超的船夫你最想對他說些什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重點句子交流感受等方法,從而使學習更輕松愉悅,并且也能潛移默化地積累文中優秀語句。三、品味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1.課件出示提示,默讀自學,然后小組交流。(1)課文寫了哪些人坐小艇?人們坐在小艇里做什么?(2)想象還有哪些人坐在小艇里去做什么?(3)課文最后為什么要寫威尼斯夜晚的景色?這與小艇有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1)課文寫了商人青年婦女孩子保姆老人、看戲的人坐小艇(做生意高聲談笑、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去教堂作禱告看戲回家)。(2)想象還有郵遞員、教師、學生、醫生、旅游者,坐著小艇做各種各樣的事。(3)關系:課文用威尼斯靜寂的夜晚結尾,進一步襯托小艇的作用,說明人們與小艇的關系密切,整個城市的喧鬧與靜寂是以小艇的動與不動為前提的。3.歸納段意,想:小艇在哪些方面對人們的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威尼斯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離不開小艇)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威尼斯小艇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拓展:假如你生活在威尼斯,結合課文內容,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境,和同學們交流。設計意圖:及時拓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能進一步感悟到威尼斯的人離不開小艇。四、體會動靜結合的寫法。1.從黎明到夜深人靜,我們可以看到小艇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動,城市就(喧鬧,充滿生機和活力);當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靜寂、沉靜,入睡了),正像課文結尾所說,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2.這樣一動一靜,動靜結合的手法,讓你感受到了小艇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生:小艇對于威尼斯來說非常重要,小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3.小結:作者在這里通過描寫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將描寫事物與人們的活動聯系起來,將靜態和動態描寫相結合,并巧妙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男生讀威尼斯沉睡之前的喧鬧部分,女生讀威尼斯小艇停泊后歸于寂靜的部分)感受威尼斯的夜景!五、拓展。課后閱讀鏈接,想象在介紹威尼斯時,三位作家在表達上有什么相似之處?朱自清的威尼斯,作者先從平視的角度來寫,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把威尼斯水城的突出特點寫了出來。接著作者從俯視的角度來寫,是站在圣馬可廣場的鐘樓上俯瞰威尼斯:近處景致是那“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蕩漾著”;遠處景致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而此時的日光又是那么“溫和”,天空又是那么“干凈”,海水又是“那么綠,那么釅”,真是鮮明可愛極了。法國作家喬治桑也曾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威尼斯之夜從另一個側面介紹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的獨特風光。文章語言優美生動,景物描寫特點突出。【板書設計】18威尼斯的小艇小艇的樣子、特點:長、窄、深、翹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小艇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密切白天:喧鬧晚上:靜寂動靜結合19牧 場 之 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會寫16個詞語。2.感受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在文中的大量運用,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牧場風光。過程與方法:動靜結合,抓住句子感受荷蘭獨特的牧場風光之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牧場之國的美麗和諧、寧靜神秘。【教學重點】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感受異國風光。在進一步感受鄉村生活可愛的基礎上,感悟課文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抓住句子體會溫馨的群牛家園,初步體會真正的荷蘭。【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交流資料。1.出示郁金香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花叫什么名字嗎?(生:郁金香)你知道它是哪個國家的國花嗎?(生:荷蘭)你們了解荷蘭嗎?2.請拿出課前搜集的資料說一說。3.課件出示:荷蘭簡介。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出示自學提示:(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作者游歷荷蘭,發出了怎樣的感嘆?2.出示詞語檢查學習情況。儀態端莊遠眺駿馬遮掩阻擋飛馳遼闊贊許板凳吆喝鈴鐺恢復沉睡牲畜燈塔3.作者游歷荷蘭,發出了怎樣的感嘆?(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板書“真正的荷蘭”)這樣的感嘆出現了幾次?(生:四次)4.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是什么樣的畫面讓作者發出了四次感嘆。作批注。(板書“群牛駿馬動物寧靜的夜晚”)評:會讀書的人能把厚書讀薄,你能簡要地概括本文內容嗎?小結:課文就是從這四個角度寫出了荷蘭作為牧場之國的美。5.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幅畫,一幅畫引發一次感嘆。分小組讀這四個自然段。三、初步感受真正的荷蘭。1.第一幅圖:群牛。2.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句子感悟到真正的荷蘭。(學生畫出句子,并批注)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逐句點擊出示:(1)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各種色彩)(2)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碧綠的絲絨般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色彩多,草原寬廣,花牛多)(3)除了色彩,畫面上還有什么?(畫面上還有牛群、牛犢、老牛)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抓住 “貴婦人、好似牛群的家長”。(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4.瞧,牛群這一大家多么溫馨和睦,其樂融融!這碧綠的草原就是群牛的家園。(板書“家園”)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朗讀,讀中悟出作者是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牛的形態寫活的。此處水到渠成地突出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四、課堂小結。牧場上的牛生活得悠閑自在,作者的筆下既描寫了牛群,也抓住了個別牛犢、老牛來寫,這種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遼闊的牧場風情圖。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這樣溫馨。(板書:溫馨)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感悟真正的荷蘭。2.拓展水之國,花之國。【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牧場之國。作者游歷荷蘭,發出了怎樣的感嘆?2.是什么樣的畫面讓作者發出了四次感嘆?(板書“群牛駿馬動物寧靜的夜晚”)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自然段,講到了第一幅圖:群牛,為什么說“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二、精讀文本,感受“真正的荷蘭”。(一)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35自然段,思考討論:真正的荷蘭是指怎樣的荷蘭?從“真正”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自學勾畫、批注,然后小組交流)(二)學生匯報。(三)教師點撥。1.第二幅圖:駿馬。(1)出示句子:它們(駿馬)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2)從這如詩如畫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沒有牧人的吆喝,沒有食物的紛爭,沒有強敵的進攻,駿馬是這個自由王國尊貴的主人。(板書“王國”“自由”)(3)如果說上節課我們欣賞的牛是靜態、優雅的,那么這兒的駿馬則揮灑著陽剛與奔放。請男子漢們一起來讀一讀。(4)小結: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這樣自由。設計意圖:優美的語言配上多媒體出示的圖片,讓學生感悟荷蘭的美,并朗讀感悟。2.第三幅圖:動物。(1)荷蘭是群牛的家園,駿馬的王國,也是其他動物們的天堂。(板書:天堂)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牧場是其他動物們的天堂?默讀第4自然段,找到相關句子。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么表示贊許。“贊許”是什么意思?(認為好而加以稱贊)為什么贊許呢?(它肯定是在綠草地上生活得自由、快樂、滿足才贊許的吧!)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豬會說話,它會怎樣加以贊許?生:(自由回答)師:從你們豐富的想象中,我不僅感受到豬的快樂,也看到了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美!(2)你還從哪個句子中體會到牧場是其他動物的天堂?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在這里多的是什么?你是從哪些詞知道的?( “成千上萬、成群結隊”)少的又是什么?(“見不到一個人影”)從這一多一少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安閑)(3)你們能讀出這些動物生活得悠然自得、舒適安閑嗎?請同學們讀一讀。小結:綠色的草原,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這樣安閑。3.第三幅圖:寧靜的夜晚 從“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等句子中,體會到了夜晚的寧靜、祥和。設計意圖:作者的感嘆反復出現,就像是一條清新柔和的線索,將課文各自然段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既是作者向人們介紹荷蘭,更是對荷蘭美景的感嘆。此時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學重點“這就是真正的荷蘭”。4.教師小結:作者看到了荷蘭的藍天、碧草、牛羊等組成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既是作者在向人們介紹荷蘭的特點,更是對荷蘭的美景發出的贊嘆。三、回顧第1自然段。1.作者的感嘆反復出現,就像是一條清新柔和的線索,將課文各自然段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2.那么課文第1自然段起了什么作用?比較下面兩個句子。(1)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2)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仔細讀讀,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突出強調本文重點要描寫的是“荷蘭是牧場之國”這一特點。)結合課題,再結合課文內容,現在你明白課文第1自然段起什么作用了嗎?3.小結:這個總起句緊扣課題,開門見山。設計意圖:課文第1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通過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句子,學生仔細讀讀,不難發現第一句突出強調本文重點要描寫的是“荷蘭是牧場之國”這一特點。四、遷移拓展。1.荷蘭不僅是牧場之國,還是水之國,花之國。讓我們大家把搜集的資料說一說。2.引導學生欣賞荷蘭的田園風光。3.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齊讀: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五、讀背摘抄,豐富積累。1.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 為什么? 2.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并試著背一背。【板書設計】19牧 場 之 國群牛的家園溫馨駿馬的王國自由動物的天堂安閑寧靜的夜晚寧靜、祥和20*金字塔【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會認10個生字。了解靜態中金字塔的樣子。過程與方法:了解兩篇短文對金字塔的不同寫法并比較印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抒發了作者對金字塔在夕陽下無限美好情景的贊嘆、陶醉之情,又飽含作者對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及人類偉大創造的歌頌。【教學重點】體會金字塔的莊嚴、雄偉。【教學難點】課文中的未解之謎。【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搜集金字塔的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四大文明古國都有哪些?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國。2.這節課讓我們走進金字塔來深入學習。簡介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法老)的墳墓,因其形似漢字“金”,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國王(法老)的墓穴。設計意圖:由四大文明古國,自然引入文本的學習,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讀準生字詞,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熠熠發光:鮮耀地發著光。熠熠:形容閃光發亮。幽思:沉靜地深思。隱藏在內心的思想感情。精湛:精深。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寫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抒發了作者對金字塔的喜愛與贊嘆。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主要描寫了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并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了古埃及文明,抒發了作者對古埃及人民勤勞與智慧的贊嘆。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整體了解課文內容,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三、學習金字塔夕照。1.夕照下的金字塔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金色的,雄偉的)2.找出能表現金字塔莊嚴、雄偉的句子。(學生讀文、勾畫、批注、交流)3.學生匯報,教師重點點撥幾個句子談體會。(1)在金色的夕陽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連尼羅河的河水也泛著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簡直像是用純金鑄成的。(2)幾千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發光的珍寶,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無疑比金子還要貴重。(3)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簡直把你融進一個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滿豪邁的感受和無邊的遐想,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懷古的幽思學生體會作者充分運用文字表現色彩、光線及其帶來的感受。4.拓展:作者可能會遐想什么?產生的懷古幽思可能是什么?(學生只要說得有理即可)5.金字塔夕照表達了作者對金字塔夕照下景色的什么感情?(對金字塔夕照下莊嚴、雄偉景色的喜愛與贊嘆之情)設計意圖:了解夕陽照耀下金字塔的莊嚴、雄壯及作者對金字塔的喜愛與贊嘆之情。四、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1.讀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了胡夫金字塔。生:金字塔的重量、體積、塔基面積、塔高、塔基邊長、建造時間、工藝等方面。2.解決問題。(1)為什么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出現比它更高的建筑物呢?因為金字塔工程巨大,工藝精湛,它是史上最具輝煌成就的建筑藝術,所以很難被超越。(2)當時沒有車輛,是怎樣修建金字塔的?古埃及奴隸是借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筑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補充資料:據希羅多德說,修建胡夫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時間,頭10年是修筑運石頭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塔身,用工10萬人。(3)塔高的10億倍約等于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這難道是巧合?不是巧合,可見古埃及人的超凡智慧。(4)金字塔為什么要建在尼羅河的岸邊?古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羅河西岸,這種布局跟古埃及人獨特的生死觀有關。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羅河東岸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象征著生命的開始;而尼羅河西岸是太陽降落的地方,象征著生命的結束,那里是亡靈的世界。設計意圖:通過補充資料,了解課文中的未解之謎。五、比較兩篇相互印證的地方。1.說說這兩篇文章在介紹金字塔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學生匯報。(1)第一篇采用文字的敘述形式,第二篇用圖文結合來表達。(2)第一篇敘述較生動,第二篇更注重真實和準確性。設計意圖:比較不同,掌握不同的寫法。六、搜集資料,簡介金字塔。1.說說你搜集的關于金字塔的資料。2.課件出示,師補充介紹。3.拓展閱讀:埃及的金字塔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如何保持每塊石頭的平整?原來采石場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將石頭卡在上面,在同樣的水平下就能夠確保每塊石頭都一樣大小,而且光滑平整,這樣才能讓金字塔穩穩地向上堆疊。課后大家可以閱讀關于埃及金字塔的資料,了解這些未解之謎。設計意圖:交流金字塔的資料,進一步加深對金字塔的理解,同時將課程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提高了學生課后閱讀的興趣。【板書設計】20*金字塔金字塔夕照: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宏偉、精巧及古埃及文明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講解的技巧,學會講解。2.列提綱,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述。3.根據聽眾的反應,對講解的內容做調整。過程與方法:講解練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講解能力,激發學生的講解興趣。【教學重點】根據情境,進行講解練習。【教學難點】能抓住特點把某一個地方講解清楚。【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課前學生確定好講解的主題,并搜集資料和圖片,把資料整理成一篇講解稿。【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這次口語交際的課題內容是:我是小小講解員。講解就是針對某一個地方進行介紹、解釋、說明。設計意圖:了解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二、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1.讀讀課本第103頁,了解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及講解的要求。2.口語交際的內容:講解學校有代表性的地方;講解家里周邊的環境講解的要求:條理要清楚,語速要恰當;可以把要講解的內容做成小展板,附上注解;可以配上圖片、影像、音樂等;還可以根據聽眾的反應,對講解的內容做調整。設計意圖:通過讀文,明白講解的要求。三、教師指導。1.有備而講。講解事先準備好的講解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等,要把材料記得滾瓜爛熟。還要有備用知識。2.語言通俗易懂。開場白: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觀我是你們的講解員,很榮幸能為大家做講解。結束語: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細心聽講。3.理清思路,內容詳略得當。確定講解內容的詳略,對聽眾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內容,講解得簡略一些;對聽眾感興趣的內容,講解得詳細些,發現聽眾對某個部分不感興趣時,可以適當刪減內容。設計意圖:教師指導講解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心中有數。四、小組交流講解。1.學生先在小組里根據組內搜集的資料列提綱,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整理成講解稿。2.小組交流,講解,評出最佳講解員。3.小組推選代表在班上講一講,評出“優秀講解員”。【板書設計】我是小小講解員1.口語交際的內容:講解學校有代表性的地方;講解家里周邊的環境2.講解的要求:條理要清楚,語速要恰當;可以把要講的內容做成小展板,附上注解;可以配上圖片、影像、音樂等;還可以根據聽眾的反應,對講解的內容做調整。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感受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調查、課上交流,感受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體會中華文化的豐富與精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及熱愛之情。【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特點。【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和熱愛之情。【教學準備】1.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圖片、錄像資料。2.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收集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知識。2.介紹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播放長城圖片),這是哪里?它給你帶來什么感受?2.舉世聞名的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3.你知道我國的哪些地方是世界文化遺產?例如:北京的長城、頤和園、故宮、天壇,甘肅的敦煌莫高窟、云南的麗江古城、重慶的大足石刻、蘇州的古典園林、西藏的布達拉宮、山西的平遙古城等。4.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二、了解習作目標。1.學生讀課本第104頁,說說這次的習作要求。2.學生匯報:寫一處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3.如何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簡介呢?(1)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記錄資料來源。(2)整理資料:分類整理,篩選資料。(3)撰寫:將整理后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要注明資料來源;還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三、習作指導。1.首先選一種自己熟悉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并搜集與這個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這樣才能更好地介紹。2.在介紹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遺產的特點,有詳有略地介紹。對于不重要的內容,可以簡單地寫,或者直接忽略。3.要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要注明資料來源,還可以恰當地加入故事等激發讀者的興趣。四、收集資料,分享收獲。1.課前,老師布置任務,讓同學們去收集資料,現在請同學們把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拿出來在小組里分享吧!2.小組交流。3.通過交流,我發現同學們收集到的資料很豐富,哪位同學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收獲。全班交流。五、范文引路,鞏固寫法。長城長城是個奇跡,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土地上,長城全長約21200千米。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兩旁的山上是蒼松翠柏,云遮霧障,禽鳥齊鳴,溪流淙淙,好像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您往遠處看,可以發現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長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綿延。這段長城的墻體是用整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墻上頂地面的地方鋪滿方磚,十分平整。墻頂外側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擊口,內側建有宇墻。城墻每隔一段,筑有一個堡壘似的方形城臺。城臺有高有低,高的叫敵樓,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墻臺,高度與城墻相差不多但突出墻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筑。一旦敵人來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白天點燃的煙叫作烽,晚上的叫作燧。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它卻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1.這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如何寫的?開頭和結尾贊美長城,說出了長城的歷史價值。2.中間部分寫了八達嶺長城的哪些方面?中間部分寫了八達嶺長城的兩旁的山上、墻體、墻上、垛口、敵樓、墻臺、瞭望口、烽火臺等。六、習作構思。第1自然段:簡介遺產位于哪里?是什么?第2自然段:抓住遺產有詳有略地介紹其特點。第3自然段:贊美遺產,解說它的歷史價值。七、學生作文。第二課時【課時目標】學習優秀作品,修改習作。【教學過程】一、教師簡單介紹這次習作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二、教師讀優秀的作品。1.教師讀讀優秀作品,說說這篇習作是如何構思的,開頭和結尾怎樣,抓住哪些方面寫的。2.學生說這篇習作的優點。三、教師出示比較差的習作。1.教師出示較差的習作,說說習作存在的問題。2.師生共同修改習作。四、小組交流修改習作。五、自己修改習作。【板書設計】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第1自然段:簡介遺產位于哪里?是什么?第2自然段:抓住遺產有詳有略地介紹其特點。第3自然段:贊美遺產,解說它的歷史價值。語 文 園 地【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2.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方法寫句子。3.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體會其對文章所起的作用。4.積累、背誦古詩鄉村四月。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教師點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翁卷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贊美之情。【教學重點】1.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好處。2.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體會其對文章所起的作用。【教學難點】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方法寫句子。【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交流平臺。1.學習了本單元,你覺得本單元是通過什么方法描寫景物的?2.讀讀交流平臺,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課文有的呈現了自然風光的靜態美;有的呈現了自然風光的動態美;有的將美麗的自然風光與人們的活動融為一體。3.威尼斯的小艇是如何寫的?4.牧場之國是如何寫的?5.我們以前還學過寫景的文章,你知道它們是如何寫的嗎?小組交流。6.學生匯報、教師點撥。二、詞句段運用。(一)文中的例句分別寫出了景物的動、靜之美,讀一讀,再選擇一個情景,照樣子寫一寫。1.學生讀例句,看看例句是怎樣寫出景物的動態美和靜態美的。2.學生匯報。(1)動態美:寫小船行駛速度快。(2)靜態美:寫夜晚整個牧場又恢復了平靜。3.選擇一個情景,照樣子寫一寫。放學后的校園:丁零零,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都背著書包、唱著歌兒,走出了校園,校園里變得十分安靜。群鳥飛過湖面:成千上萬的鳥都在這里。一群群水鳥在河面上嬉戲著;一對又一對的鴛鴦游來游去。幾只仙鶴不知怎么飛了起來,那姿態真是非常優美。這種情景就過了幾分鐘,鳥兒們停止了飛舞,湖面又安靜了下來。4.小組交流說一說動靜結合的其他場面。(二)說說文中的例句分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體會它們在表達上的特點。1.學生讀讀第1句,說說描述了怎樣的情景。三個“金色的”,寫出了金字塔在夕陽的照耀下壯觀的場景。2.小組交流第2句,說說描述了怎樣的情景,用了什么表達方法。3.交流匯報。第2句話雖寫的是陵墓,但陵墓是純白的大理石,讓人感受到了陰柔的美,讓人仿佛置身于瓊樓玉宇之中。三、日積月累。1.學生讀古詩。2.學習第一、二句,感受“景美”。(1)品讀感悟“綠遍山原白滿川”。山原其實就是丘陵小山。那小山連著平地,平地連著小山。交錯著,綿延著,這就是(生:山原)。品讀“綠”。師:瞧,四月的鄉村,遍地都是綠的,山是綠的,田野是綠的,你們還能在哪兒發現綠色?生:山下菜園里的菜,路旁的樹,還有美麗的春江水抓住“遍”來悟景。師:展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一個綠色的世界。這么多的綠,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把它表現出來了,是哪個字?(生:遍)師:一個“遍”字,給你怎樣的感覺?(遍地都是綠的,有一種生機勃勃、生機盎然的感覺,感受到鄉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理解“白滿川”。平展的稻田里映著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白茫茫一片。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2)品讀感悟“子規聲里雨如煙”。師:是啊,江南的鄉村四月,這樣的青山水色,往往籠罩在蒙蒙的細雨之中。同學們,你們仿佛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杜鵑鳥的叫聲”“春雨沙沙的聲音”“蒙蒙細雨”課件出示子規圖及聲音。師:結合注釋,我們知道子規就是杜鵑鳥,那同學們,你們知道它還叫什么嗎?“布谷、布谷”每當布谷鳥啼叫的時候,就在提醒農人們趕緊播種了。一年之計在于春嘛!現在子規在細雨中啼叫,你能給這幅圖起個名字嗎?你能說說詩句的意思嗎?(3)從這兩句詩中,你能體會到詩人這時的心情嗎?(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3.學習第三、四句,感受“人忙”。(1)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學生齊讀第三、四句古詩)(2)解讀“蠶桑”,了解養蠶人的辛勞。課件出示“蠶桑”“插田”兩幅圖畫,指導學生讀與悟。(農民插秧的時候,天空下著細雨,農民頭戴斗笠,身披蓑衣,雨水流進脖子里,腳踩進爛泥田里,整日彎著腰插著秧苗,你覺得怎樣?)(3)抓住關鍵字“才”“又”,體會“人忙”。師:在這樣的鄉村四月,人們忙著蠶桑、插田,插田、蠶桑。如此繁忙的兩個場景,詩人竟用了非常傳神的兩個字串聯了起來,是哪兩個字?(“才”“又”)(4)板書:養蠶插田(5)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兩句詩重在寫人,“才”“又”看似平實的字,卻充分說明了農民勞動的繁忙緊張,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贊美之情)(6)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試著背誦。【板書設計】語 文 園 地(一)交流平臺: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二)詞句段運用:動靜結合;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