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粵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巧用懸索》教案.doc
粵教粵科版科學五年級4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巧用懸索單元一學科科學年級五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懸索橋的結構及特點;2、知道懸索對橋面的作用。科學探究1、通過觀察懸索橋模型,初步了解懸索橋的結構及其特點。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懸索對橋面承重的作用。科學態度1、產生對懸索橋的探究興趣,養成準確、科學地描述所觀察事物的習慣。2、了解橋梁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重點利用懸索橋模型,了解懸索橋的結構特點和懸索對橋面承重的作用。難點通過對比實驗探究懸索橋的懸索對橋面承重的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 課前問答。1、 思考:我們在進行“專題探究”時一般要有哪幾大要素?(主要有5大要素,依次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和得出結論。)什么形狀的小塊更容易拼接成拱圈且承重能力更強?(梯形小塊更容易拼接成拱圈且承重能力更強。)2、 問題引入。1、 出示情景圖,在山谷中看到一座跨度很大的橋,引出疑問問題1:你觀察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座跨度很大的橋。)問題2:這座橋有什么特點?(這座橋有很多懸索,而且吊著很多繩子。)問題3:為什么建這座橋要吊那么多繩子?這是一座什么橋?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繩子吊著?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巧用懸索。(板書:巧用懸索)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察情景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觀察情景圖,激發學生對懸索橋的興趣。講授新課一、活動一 把橋面吊起來出示兩幅橋的圖片。1、 思考:像這種有很多繩子吊著的橋是什么橋?(用纜索把橋面吊起來的橋叫做懸索橋。)2、觀察:這兩所橋分別建在哪里?(山谷里、海面上)3、思考:為什么在峽谷或海面適合建懸索橋?(因為在水流湍急、水面寬廣的河流上,或者在峽、山谷中間都不易建橋墩,所以建懸索橋比較方便。)4、繼續思考:觀察懸索橋的結構,說說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橋塔、懸索和橋面等。長長的懸索可以將橋面吊起來。)5、思考:懸索對橋面的承重起到什么作用呢?二、活動二 懸索的作用在古代,人們利用藤、竹等材料吊起橋面。如今,人們多采用受拉性能更好的鋼索作為懸索。那么懸索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一下吧!1、 探究實驗:使用懸索和拆除懸索橋面的承重能力。實驗器材:懸索橋模型材料,砝碼等。實驗步驟:(1)、用所給材料拼成一個有懸索的懸索橋。(2)、向懸索橋上逐個添加砝碼。(3)、當橋面發生下榻時,記錄砝碼個數,并重復三次。(4)、再拼一個沒有懸索的懸索橋。(5)、向懸索橋添加砝碼直至橋面下榻 ,記錄數據,重復三次。(出示兩幅實驗圖片)2、實驗記錄:根據實驗數據,說說你發現了什么?3、分享交流:A、我發現使用懸索的懸索橋承重能力要遠遠大于拆除懸索的懸索橋承重能力。B、懸索的作用是增大懸索橋的承重能力。4、得出結論:使用懸索時,能增大橋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變形。5、討論:在懸索橋中,懸索和橋塔分別起了什么作用?(橋塔是支撐懸索的主要構件,若干懸索用于吊起橋面,增強橋面的承重能力。)觀察懸索橋、討論交流思考討論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與同學分享實驗結構交流討論知道什么是懸索橋知道懸索橋的基本特點知道懸索橋的結構特征通過實驗,驗證懸索的作用。通過觀察記錄、交流分享,讓學生明白有懸索的懸索橋承重能力更強,懸索可以支起橋面。知道懸索和橋塔的作用課堂小結1、懸索橋的跨度大,主要由懸索、橋塔和橋面組成。2、橋塔是支撐懸索的主要構件,若干懸索用于吊起橋面,增強橋面的承重能力。板書巧用懸索使用懸索時,能增大橋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