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doc
湘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教材內容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境要素出發,安排了“空氣的研究”“各種各樣的動物”“土壤”“固體、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和“學蔡倫造紙”6個主題單元;組織物質領域、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技術工程4個領域的內容,共22課;選擇兒童常見的礦泉水瓶、電子科、紙風車、昆蟲、魚、鳥、兔子、狗、土壤、七巧板、積木、氣球、生射器、量筒、溫度計、紙等為探究對象,布設豐富多樣的50多個活動,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比較、制作、實驗、測量、模型模擬、調查、閱讀、游戲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活動,進而學習空氣的特性,動物的特征和分類,土壤的成分和種類,物體的形狀、質量和體積,物體的熱脹冷縮等有關科學知識,學習認識事物特征、性質、變化的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科學觀察、比較,描述、動手做實驗和設計制作等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感悟什么是科學,并通過“冷與熱“學蔡倫造紙”兩個單元的學習,體會技術對生活的影響。二、教學措施1.把握小學生心理特點,重重培養興趣和習慣。三年級學生的觀察、比較、分類、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學習內容和教學學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本學期科學課教學,既要了解本學期各單元的救學目標,更要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還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識特點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點,并針對這些特點開展教學活動。(1)問題情境導向,激活探究興趣三年級學生對周圍世界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沒見過的、不了解的小物充滿興趣,愛問“這是什么”“為什么“說明了什么”“有什么證據等問題,這是科學課教學非常好的心理基礎。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既有教育價值、學生又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科學與科學課的熱愛;同時還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的好奇心隨著科學課的教學逐年增長,而不是衰退。為此,要尊重他們的探究興趣,對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包括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問題)給子及時、合理的反饋;因為,學生之所以提出.些看似怪異的問題總有一定的原因,有些原因是成人不理解的;對于這些問題,應該通過梳理、篩選等方法,或找到與現階段學習內容的相關聯系,發現問題的價值與意義;或巧妙地將其引導到學生力所能及的、可關注到的視野里,引發學生有目的的課外學習。(2)精心組織活動,把握教、扶、放時機三年級學生愛觀察、愛動手,為此,在三年級科學課教學中,仍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點。一是盡可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實踐活動開展教學,避免在長時間內單純地采用講述、講解、問答的方法;二是可以適當選用教學趣味實驗、角色扮演、科學游戲的方式,讓他們在玩中學。在使用教學游戲時,要注意科學課的游戲是教學游戲,既要有游戲性,又要有目的性、科學性和教學性,不能單純為了激發興趣做游戲。三是三年級以扶和放為主,教為輔。教師指導時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時機,按照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先讓學生經歷一些簡單的或模仿性較強的觀察、制作、調查、實驗等活動,隨著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將學生的探究引向深人,使探究活動的承平循序漸進地提高。(3)尊重個性發展,重視習慣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態度、熱情興趣等有所分化,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具備的相關探究技能也存在個體差異,堅持、耐心、細致、嚴謹、專注:的科學品質大多還未養成,學生的情緒穩定性不高,需要教師尊重個性,關注差異,有計劃地、針對性地培養、引導。教師要重視小組團隊建設,采用“同質異組,異組同質”的分組方式,通過對小組團隊激勵性評價,引導同伴互助,立標:桿,學榜樣,讓每個學生發展成為更好的自己。科學品質、學習習慣培養還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持之以恒地策略性評價引導。批評、表揚要客觀公正,因人面異,:針對學生學習中有在的問題,教師應盡量不公開批評,多找個別談話溝通,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科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細處著眼,不同類別的學生要求區別對待。同時也要在低年級基研12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觀察、實驗時,小組學生怎樣分工合作,中年級有什么新的要求;教師講述、講解、演示時,怎樣注意聽講;觀察、實驗后,怎樣收拾各種器材;野外考察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匯報交流觀察實險結桌時,應該按照怎樣的程序介紹(首先說觀察對象、實驗目的,然后說采用的觀.察、實驗方法,之后再說在觀察、實驗中有什么發現);研討時,怎樣發表自己的意見,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怎樣對其他同學的發言進行評價,怎樣對其他同學!的評價進行肯定和辯解;歸納概括結論、判斷解釋問題時,應該按照怎樣的邏輯表達;教學反思時,應該思考哪方面的問題,如果有評價手冊應該怎樣填寫;對于教師布置的課后研究項目,應該如何完成.這切,都要有計劃地、堅持一貫地訓練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整個小學階段乃至更高階段科學課的學習,以及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優化科學探究課教學,重視探究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與交流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科學學習方式和科學研究的方式,是形成科學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形成科學態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同時,也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中年級定位于引導性探究,將側重訓練借助I具或儀器觀察、測量、描述、類比、歸納、抽象、概括、分析等單項技能方法,以及提出問題、搜集證據、處理信息等綜合技能。真正要完成一個探究過程,須從提出問題開始,進行假設,再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操作,再到驗證匯報,得出結論。如果讓學生在每個環節都精雕細刻,在一節課很難完成全過程,有時候要兩節課才能完成一個探究過程。建議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抓住重點,可以只涉及科學探究的某-個或某幾個環節,有的地方可以簡單處理,不必拘泥于村次活動必須從頭到居、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個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背景靈活掌握,將重點放在要訓練的主要目標和要探究的問題上,以便緊縮探究的時間,讓活動可以充分展開,在關鍵節蕉讓學生參與得更深。3.優化概念課教學,注重概念自主建構概念是從自然現象、科學事實和實驗中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抽象出來的,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其同的特征或屬性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因此,概念建構需要以觀察(實驗)、比較為基礎,再針對搜集的信息運用歸納、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方法概括而成。4.明確觀察活動要求,注重觀察能力培養科學觀察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和描述的-一種科學活動。科學實驗是人們根據研究的目的,運用科學儀器設備,人為地控制、創造或純化某種自然過程,使之按預期的進程發展,同時在盡可能減少干擾客觀狀態的前提下進行觀測,以探究自然現象變化規律的種科學活動。科學實驗與科學觀察有共同點,即都是科學實踐中收集事實、取得經驗的途徑。但是兩者間又有差異,觀察常是實驗的前提,實驗是觀察的發展。觀察是收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西,而實驗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要的東西。小學科學課程主要以學生藥歷獲取事實性知識的探究活動為主,這類活動又以觀察與實驗作為搜集證據最主要的手段,說明觀察和實驗能力是學生有效開展探究活動的能力基礎,而觀察又是實驗的前提,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尤為重要,教師需要高度重視。開展觀察活動,教師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必須準備好觀察材料。沒有觀察材料,就無法進行觀察。觀察材料應該比較典型,具有啶揭示事物特征的結構性,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觀察材料必須具有足夠的數量,能做到讓學生分組進行觀察。選擇材料時教師應參照教材,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所需材料缺少的話,我們可以從身邊收集,也可以引導學生制作。(2)把握各課的觀察重點。“讓我們從觀察開始”的重點是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訓練,使學生認識兒種基本的顏色、形狀、氣味、味道,會用光滑、粗糙描述:物體表面的質地;“認識天氣”的觀察重點是觀察天氣的變化;“生活中的材料”是觀察物體由哪些材料組成的,觀察重點是教給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進行觀察的方法。(3)掌握觀察活動的基本少驟: 明確觀察的目的,即學生要明白觀察什么,為什么要觀察。講解觀察重點和觀察方法,即聯系問題理解觀察的重點,結合觀察重點理解觀察的方法。學生分組觀察。這一步驟需要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時間,以利于學生真正細致、有效地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時,教師要巡回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發現和準確判斷學生在觀察時的良好表現和存在的問題,從而組織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或教師的有效指導。匯報觀察結果。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事情詳細、具體、形象地加以描述,鼓勵學生合作,強調實事求是,重視發展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教師小結。講解通過觀察應該明確的問題,評價學生在觀察中的表現。5.規范實驗操作流程,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從以下方面引起注意: (1)保持-個有組織、有秩序的活動空間。(2)遵循規定的安全實驗程序。(3)建議并執行恰當的安全操作步驟。(4)意識到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如在用火加熱或使用化學藥品時可能出現的灼傷;使用玻璃器皿或銳器時可能出現的刺傷;觀察動植物實體時可能出現的意外傷人;以及感官觀察時的安全隱惠,如強光、強噪聲、強刺激異味,戶外活動碰觸不明物體,等等。(5)認真按照教材和教師的指導,示范進行活動(包括戶外)。(6)始終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三、課時安排單元課題活動材料準備課時一、空氣的研究1.空氣占據空間嗎玻璃瓶、橡膠寨、濕斗、燒杯、石塊、吸管、水槽、乒乓球、空回叫,去底的心泉水瓶、水、學生活動手冊等12空氣有質量嗎分組材料:托盤天平、簡易天平、電子秤、蘋果、牛奶、小皮球、打氣筒等23.空氣怎樣流動分組實驗材料:5厘米x5厘米的繪圖紙4-6張、圓規1個(或其他畫圓工具)、圖釘46枚、小木棍(或竹筷)46支、1小剪刀、蠟燭、火柴、蚊香、模擬風的形成實驗裝置箱等1二、各種各樣的動物1.昆蟲分組材料:印有螞蟻、蜻蜓、蝗蟲的動物卡片或標本教師材料:蜜蜂、蟋蟀身體結構圖;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動物圖片,用于判斷哪個是昆蟲12.魚分組材料:裝水水槽、放大鏡、毛市、鑷子、小金值;華色、鯽魚圖片。與流線型外形作對比實驗的演示材料教師材料:實物投影;學生課前畫的金魚圖片.觀察金魚要求提示、金魚身體結構圖、歸納慨括魚類共同特征思維提示等PPT素材;用于判斷活動的鱷魚、蝌蚪、蛋魚、小丑魚圖片。魚在水中游的視頻素材13.鳥分組材料:印有鴕鳥、雞、蝙蛹、蜻蜓、鴿子圖像的小卡片:各樣的動印有麻雀、鴿子圖像的大卡片,鴿子的羽毛、滴瓶、滴管、剪刀、放大鏡教師準備:鴕鳥、雞、編蝠、蜻蜓、鴿子圖片PPT:鴿子、麻雀圖片:展現多種鳥的鳥喙的PP圖片14.哺乳動物分組材料:貓,羊、狗等常見哺乳動物繁殖與哺育圖卡教師材料:用于判斷活動的展現多種動物的PIT圖片。監鯨、蝙蝠等動物的相關圖文資料15.珍稀動物分組材料:提前布置任務,搜集中國常見的一-些珍船動物的資料,包括模樣、生活地、習性或者有題的故事,可以做成PPT,講給大家聽教師材料:中國特有野生珍稀動物的PPT或視頻資料1三、土壤1.采集土壤分組材料:土壤標簽卡、花鏟、可密封的塑料袋、白紙、記錄紙教師準備:土壤標簽卡、土壤標本。標本制作微課12.土壤的成分分組材料:標本、托盤、放大鏡、鑷子、燒杯、攪拌棒、塑料袋教師準備:提前靜置的用水分離土壤的實驗材料、學生采集土壤時的一一些發現的記錄(文字、圖片、實物)13.土壤的種類分組材料:沙質土、粘質土、壤土土壤標本、托盤、放大鎮、噴壺、觀察滲水性材料、燒杯、鏟子類教師準備:土樣、土壤分類知識圖片、調查記錄表、筆、照相機等記錄工具、植物與環境的圖片、不同類型的土壤、花盆14.土壤的保護教師準備:PPT課件,人類破壞土壤資源圖片、視額。保持水土實驗演示材料1四、固體、液體和氣體1.它們有確的形狀嗎分組材料:七巧板、塑料收納箱、玻璃彈珠、積木、兒童小玩具、水、不同形狀的玻璃客器、打氣筒、各種形狀的氣球定教師準備:集氣瓶、玻璃蓋片、火柴(打火機)、白紙12.它們有確定的體積嗎分組材料:橡皮、注射器、水、塑料盒、燒杯、不同形狀的量筒、不規則形狀的石塊13.它們有確定的質量嗎分組材料:橡皮泥、冰、杯子、電子秤(天平)、氣球教師準備:靖燭、球、橘子、燒杯、水、火柴(打火機)1五、熱脹冷縮1.知冷知熱分組材料:燒杯、不同溫度的水、紅水溫度計演示材料:演示溫度計、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等其他溫度計12.液體的熱脹冷縮制作液體熱脹冷縮實驗裝置的材料(紅水、帶來的玻璃小瓶、透明的細玻病線管或塑料管或透明吸管)、鈴水、煤油、酒精、水槽、熱水13.氣體的熱脹冷縮教師演示材料:癟兵兵球,熱水學生實驗材料:燒瓶、氣球、帶導管的單孔膠寒、帶軟管的膠塞、燒杯等14.固體的熱賬冷縮固體熱賬冷縮實驗裝置(金屬球、金屬環)、酒精燈、火柴、燒杯水等六、學蔡倫造紙1.蔡倫造紙的歷史分組材料:竹片、木片、毛筆或軟筆等;放大鏡、各種紙演示材料:代書材料的發展以及呈現蔡倫造紙各流程的影像資料或教學課件2.我們來造紙分組材料:牛皮紙、衛生卷紙、報紙、復印紙、作業本紙、紙盒、麻料、樹皮等用于造紙的材料;水槽、玻璃棟、抄紙器、泡沫塑料板、吹風機等用于造紙的工具2019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