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4.測試反應快慢-教學設計.docx
測試反應快慢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的第4課,屬于生命科學領域。在前面三課的基礎上,學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完成身體對外界的反應測試。本課主要分為兩個活動:1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2比一比誰的得分多。第一個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游戲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這是通過游戲的方式測試眼、手初步配合的結果。第二個活動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礎上盡量抓到高分區。從初步感知轉變為數據描述,用數據描述變化規律更能體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學生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得出“反應快慢是可以被強化訓練”的結論。【學生分析】通過課前的訪談得知,學生每天都會與小伙伴一起玩游戲,翻拍手游戲也是玩過的,所以聚焦環節很容易開展。但是,當問到學生哪些方法能夠提高游戲成功率的時候,學生往往說不出來。本課用到的感覺器官主要是手和眼睛,教師可以繼續利用上一課的班級記錄單,這樣做既可以復習上一課“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知識,又可以為本節課做鋪墊,把問題聚焦到感覺器官的反應上。在探索環節,雖然學生有濃厚的動手興趣,但他們依然不善于總結提煉語言,所以在本節課還要繼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多數活動課都會出現時間不好把控的情況,所以教師要對完成任務快而有序的小組進行獎勵,從而節省時間用于思維能力的提升訓練。【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身體對外界刺激具有反應能力,并且反應的速度有快慢差別。2知道反應速度可以通過多次訓練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科學探究目標1主要利用眼睛、手這兩種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應速度。2通過對比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得出影響反應速度快慢的因素。科學態度目標能夠積極投入到研究活動中,保持好奇心和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數據處理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可以為研究問題提供方便。【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身體對外界刺激具有反應能力,并且反應的速度有快慢差別。難點:通過對比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得出影響反應速度快慢的因素。【教學準備】1標記110號的彩色磁貼(至少5組)、白色卡紙條(上面有刻度但沒有數字,兩人1條)、黑色油性筆(每組1支)、學生活動手冊、班級記錄單、課件等。2課堂評價用的小動物圖片和坐標圖。(每個小組由一只小動物代表,每達到一條標準,小動物就會前進一個格子;違反一條標準,小動物就會退后一個格子)【教學過程】一、聚焦1教師邀請一名學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戲。2介紹活動規則:兩人一組,每人拍對方5次,記下自己勝利的次數。全組完成游戲后,組長舉手示意。3挑選3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獲勝的次數,并談一談感受。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翻拍手游戲引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4談話:通過這個游戲,我們發現每個人在游戲過程中反應的速度有快有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測試反應快慢。(板書:測試反應快慢)設計意圖:明確本課的研究主題。2、 探索談話:為了測試反應快慢,我們要玩一個“抓尺子”的闖關游戲。第一關,看誰抓到的次數多。(1) 初步體驗反應速度有快慢1教師與學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確規則。教師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長白卡紙做的)的上端。學生伸出一只手,拇指與其余四指做準備捏合狀。教師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學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學生的手不能接觸“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待學生準備好后教師輕輕松開“尺子”,如果學生迅速將“尺子”抓住,即為成功,就可以在記錄單上畫“”。2比一比誰抓的次數多。兩人一組完成游戲,每人抓10次,并將結果填寫在活動手冊上。設計意圖:此環節是在教師的演示下學生模仿操作,使學生初步體驗反應速度有快慢之分。通過這個游戲可以比較出哪些同學反應快些,哪些同學反應慢些。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區別的,為接下來在“尺子”上標記數字作鋪墊。(2) 做一個有數字的“反應速度尺”1思考:為了更準確地判斷反應速度的快慢,我們要在剛才的“反應速度尺”上標記一些數字。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標呢?2學生觀察:比較“反應速度尺”與真正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然后一起制定出標記數字的規則。(例如:是否要標記0,110的數字從哪個方向開始,是標記在格子里還是標記在線上)3學生制作“反應速度尺”。每組4人制作2條即可,制作完成后組長舉手示意。(最先完成且制作正確的小組的小動物前進一格)4展示交流不同標記的“反應速度尺”,制定統一的游戲規則。首先,確定抓到數字大的反應快還是抓到數字小的反應快,這一問題可以通過討論得到解決,只要捏“反應速度尺”的同學統一捏小數字的一端即可。其次,通過上一個活動的經驗發現,還要規定“反應速度尺”的下端與抓尺子的手的距離,這樣才能進行全班比較,并體現公平原則。設計意圖:通過上一個環節的活動,學生發現了標記數字的必要性,從而順利地過渡到本環節。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制定規則的過程,體驗親身制定規則的快樂。(三)比一比,看誰抓得準,得分高1教師示范記錄得分的方法,然后兩人一組玩游戲,并把分數記錄下來。比一比,誰的得分多。 姓名12345總分2挑選幾名全部抓住的學生的數據,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得分記錄從標記110號的彩色磁貼中,找到相應數字貼紙貼在班級記錄單上。123456789103提問:仔細觀察班級記錄單,你有什么發現?(顏色和總分)設計意圖:此環節的目標直指數據分析。首先,利用光譜的原理,讓學生從顏色上就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每個人的反應速度從暖色漸變為冷色的過程,也就是反應速度逐漸變快的過程。其次,從總分看,利用不完全歸納法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的猜測,為學生總結提高分數的方法做好了充分的鋪墊。三、研討1你玩“抓尺子”的游戲用到了哪些感覺器官?2說說你提高游戲得分的方法。3小結:看看我們的班級記錄單,你就會有發現,每個人的反應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過眼、手的相互配合,經過多次訓練,抓到“尺子”的次數越來越多,得分越來越多,這是因為身體的反應速度是可以被訓練的。設計意圖:此環節是對本課的一個總結,學生通過班級記錄單回想本節課的學習過程,總結出身體的反應速度有快慢之分,并且經過多次訓練可以提高反應速度。四、拓展提升談話: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反應速度慢,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麻煩。但大家都不必擔心,因為反應速度是可以通過訓練改變的,良好的反應速度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驚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圖片,請大家猜一猜,他們都在干什么?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介紹一些體育運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鍛煉身體,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五、小結你在本節課有哪些收獲?請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1我在本節課學會了 。2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 。3我還想知道 。4我在本節課 做得不好,下次一定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不同方面總結自己的收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每個學生在同一節課的收獲會有所不同。二年級學生不一定能總結得非常全面,但無論從哪個方面或哪幾個方面總結反思自己,都是自我認識的提升。【板書設計】測試反應快慢【活動手冊使用說明】活動手冊的內容可以看作是“抓尺子”游戲的計分表。學生要在表格中記錄每一次游戲的成績。這些成績反映了學生觀察和反應速度的差異,以及經過反復訓練后呈現的反應速度的變化。教師可以在學生記錄前利用PPT或者板書做示范,指導學生看表格和填寫表格。在填寫“分數記錄”表格時,學生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每次成績的累加。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有限,即便是簡單的一位數連加,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運算。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提示學生抓緊時間完成數據的計算。教師還可以提示學生每完成一次游戲,就把累加的分數計算出來,這樣就可以適當降低數據統計的難度。8
- 關 鍵 詞:
- 教科版二 年級 下冊 科學 測試 反應 快慢 教學 設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