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果實和種子》第1課時教案.doc
粵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果實和種子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果實和種子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三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了解常見果實的結構,知道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2、觀察更多的果實,根據果實的特點對果實進行分類。科學探究1、 學會橫切、縱切的解剖方法,有序而準確地記錄桃子等果實的結構;2、 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具有歸納共同特征的能力和判斷真偽的推理能力。科學態度1、 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快樂以及小組合作的氛圍;2、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無窮與多姿多彩,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和欲望。重點學會運用解剖的方法,通過實驗和觀察,總結歸納出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難點能根據果實的共同特征辨認果實,知道果實的多樣性。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 課前問答。1、 思考: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出示8種植物的圖片。)2、 繼續思考:平常我們吃的水果,是植物的什么器官?(是植物的果實。)是不是是水果就是植物的果實,不是水果就不是植物的果實呢?(不是)除了水果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植物也是果實的?二、問題引入。1、出示情景圖,兩個小朋友摘果實的情景,引出疑問:問題1:他們在干什么?(他們在采摘果實。)問題2 :他們摘了哪些果實?(他們摘了桃子、花生和豇豆。)問題3 :花生和豇豆也是果實嗎?(花生和豇豆也是果實。)果實到底還藏著怎樣的秘密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植物的果實,看看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板書課題:植物的果實)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察情景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出示一些水果的圖片,讓同學們回憶一下植物的果實,起到對果實有個初步的認識。以一種開門見山的方式導入,以課本的任務驅動情境圖提出質疑,激發學生對果實結構的求知欲,活躍課堂的氛圍。講授新課1、 活動一 解剖桃子1、思考:蘋果、桃子、橙子等水果的顏色和形狀大不相同,從外表難以觀察它們的共同特點,同學們想到用什么方法從外到內的順序觀察果實的結構呢?2、交流:請學生代表陳述他們的方法。3、剛才很多同學都想到把水果切開,看看里面什么樣?你們說的切開,科學上叫做解剖,是的,用解剖的方法來了解植物的結構的確是一種好方法。(出示解剖圖片)4、思考:怎樣解剖呢?實驗器材及工具:桃子數個、小刀和玻璃器皿。解剖步驟:1、先將其中一個桃子橫放,由上至下從中切開(橫切),注意:速度要慢,手要扶穩,以免傷手。2、然后再將另外一個桃子直立放下,沿桃子的縱軸由上至下切開(縱切)。安全提醒:在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安全,學會正確使用水果刀。(出示橫切和縱切的圖片)5、解剖果實,觀察記錄。6、交流:請學生代表匯報實驗結果。7、歸納總結:通過解剖多種果實的實驗,同學們都能發現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出示桃子解剖圖,完成填空)8、拓展:果皮是指種子外面的所有部分,果皮又可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以桃子為例,最外面一層表皮是外果皮,中間可食用部分(果肉)是中果皮,土黃色堅硬的殼是內果皮。(出示番茄、西瓜和蘋果的解剖圖)9、思考:豇豆、花生與桃子的結構相同嗎?2、 活動二 觀察根系的分布1、任務:剝開花生、切開豇豆,觀察它們是否具有果實的結構。2、分組實驗,做好記錄。3、匯報。4、我的發現:果實具有多樣性,像豇豆和花生這些豆科植物也屬于果實,因為它們具備有果皮和種子構成的特點。四、拓展提高 地下莖1、果實的類型可分為: (1)、肉質果:果成熟后,肉質多汁。(2.)、干果 :果實成熟時果皮干燥。2、出示肉質果和干果圖片。觀察思考小組交流討論解剖桃子交流匯報觀察其他水果的解剖圖觀察豇豆和花生,指明哪一部分是果皮,哪一部分是種子。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切過水果,但對于生活上的切割和實驗上的解剖,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因此,有必要介紹解剖水果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清楚這一環節該如何去做,教師除了提醒學生注意用刀安全的同時,也要讓小組長做好分工,以便活動能順利進行。通過對比和觀察,記錄果實的特征,分析歸納果實的共同點,從而認識果實的結構。學生在了解果實的結構的基礎上,再了解一些豆科類的植物(以豇豆和花生為例),讓他們通過直接剝開的方式,通過觀察、描述、比較和分類的方式記錄下來,進而發現果實具有多樣性。課堂小結1、用解剖的方法可以了解果實的結構。2、果實一般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板書植物的果實橫切解剖縱切果實一般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