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語文試題(word解析版).doc
濱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題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2.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3.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積累運用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步履(l) 澄清(chng) 夙夜優嘆(s) 渾身解數(ji)B. 愚鈍(dn) 阻遏() 遍稽群籍(j) 繁弦急管(xin)C. 瑣屑(xi) 伎倆(ling) 一拍即合(j) 面面相覷(q)D. 盎然(ng) 攛掇(du) 影影綽綽(chu) 山肴野蔌(s)【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在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這樣才能輕松應對該種題型。A. 應為步履(l)、渾身解數(xi);B.正確;C. 應為一拍即合(j);D.應為盎然(ng)、攛掇(duo)。2. 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帷幕 嬉鬧 明辯是非 顧名思義B. 桑梓 晨曦 人情煉達 剛毅不屈C. 懲誡 震奮 正襟危坐 突如其來D. 精致 蕩漾 引經據典 養精蓄銳【答案】D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歷史車輪 ,時代潮流 ,歷史只會眷顧 、 、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A. 滾滾向前 浩浩蕩蕩 堅定者 奮進者B. 滾滾向前 浩浩蕩蕩 奮進者 堅定者C. 浩浩蕩蕩 滾滾向前 堅定者 奮進者D. 浩浩蕩蕩 滾滾向前 奮進者 堅定者【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選詞填空。首先要明確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可以從使用范圍和語意側重點角度來辨析。“車輪”應與“滾滾向前”搭配,“潮流”應與“浩浩蕩蕩”搭配。故排除C、D兩項。“眷顧”后的兩個橫線上的詞語與“搏擊者”應該是遞進關系,所以應該填寫為:堅定者、奮進者。據以上分析可知應選A。4.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通過觀看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讓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B. 濱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在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階段性取得了成果。C. 大量事實表明,領先科技出現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力就轉向哪里。D.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修改病句。學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從內容角度分析詞義的不同理解病因,可從語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辨識病句的方法,還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語感能力。A.缺少主語,應刪去“讓”;B.語序不當,應將“階段性”調到“取得了”之后;C.正確;D.前后不一致,應刪去“能否”。點睛:病句題歷來是中考熱點,復習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種病句類型搭配不當、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辨析時可采用緊縮主干法,先審主干再審枝葉。5. 下列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們常用“數九寒天”來指冬天天氣最冷的時候。“數九”是從立冬開始,立春結束。B.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盡量做到用語得體,比如:初次見面用“久仰”,好久不見用“久違”,中途先走叫“失陪”。C. 漢語中常用“烽煙”代指戰爭,“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學生,“鴻雁”代指書信。D. 周敦頤愛蓮說中寫到“蓮,花之君子者也。”但人們常說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答案】A6. 默寫。(1)天上的明星現了,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蕩胸生曾云,__________。(杜甫望岳)(3)__________,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4)__________,拔劍四顧心茫然。(李白行路難)(5)__________,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6)黃發垂髫,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7)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俯身傾耳以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8)子曰: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十二章)(9)出師表中表明諸葛亮臨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人以德立身,不管身處的環境多么惡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會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銘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2). (2)決眥入歸鳥 (3). (3)夜闌臥聽風吹雨 (4). (4)停杯投箸不能食 (5). (5)只恐雙溪舴艋舟 (6). (6)并怡然自樂 (7). (7)援疑質理 (8). (8)人不知而不慍 (9). (9)受任于敗軍之際 (10). 奉命于危難之間 (11). (10)斯是陋室 (12). 惟吾德馨【解析】這是考查學生默寫古詩文的能力。復習古詩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練背誦古詩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實,默寫中不能出現錯別字、更不能丟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確理解古詩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內容。默寫時,要注意決、眥、闌、箸、舴、艋、援、慍、惟、馨幾個易錯的字形。寫完之后,要重新讀一下詩句,看有沒有張冠李戴的現象發生。7. 名著閱讀。(1)下列有關名著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龜兔賽跑”“狼來了”“智子疑鄰”這些有趣的故事均出自伊索寓言。B.格列佛游記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奇異的幻境,不過,童話色彩只是這部小說的表面特征,尖銳而深刻的諷刺才是其靈魂所在。C.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人傳,敘述了貝多芬、莎士比亞和米開朗琪羅充滿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D.為了和林沖比試,他倒拔垂楊柳;為了救林沖,他大鬧野豬林。“他”就是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好姑娘,你別擔心,我可不會這么容易就進材的。我還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醫學權威的預言搗搗蛋也好嘛。他們對我病情的診斷完全正確,但是寫個證明,說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勞動能力,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走著瞧吧!”這段文字出自 ,文中的“好姑娘”是指 。【答案】(1)B(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達雅【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來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學習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1)A.“智子疑鄰”出自韓非子說難;B.正確;C.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敘述的是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充滿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D.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原因:大樹上的烏鴉喳喳叫個不停,潑皮們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樹去拆掉老鴉窩,魯智深為了樹立威信,震懾眾無賴,就把垂楊柳連根拔了起來。(2)根據選段的內容可知這段文字出自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姑娘”指的是達雅。二、閱讀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小題。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辛棄疾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8. 賞析“兒童偷把長竿”中“偷”字的妙處。9.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8. “偷”字極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饞嘴的兒童,正手握長長的竹竿,一邊撲打著梨棗一邊東張西望隨時準備拔腿逃跑,形象地寫出了孩子們的頑皮、天真、可愛,也表達了詞人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 9. 對松竹的贊賞之情;對生活的滿足之情;與鄰里相處融洽的愉悅之情;對豐收的喜悅之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閑適之情。【解析】8. 本題考查詩歌的煉字。解答時結合詩句的意思來品味關鍵詞,要分析怎樣寫、寫得怎樣和寫出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兒童偷把長竿”,是詞人所見的一個場面:一群兒童,正手握長長的竹竿在偷著撲打梨、棗。“偷“字極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這群饞嘴的兒童,一邊撲打著梨、棗,一邊東張西望地提防隨時準備拔腿逃跑。一個“偷“字,寫出了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虛膽怯,表達了詞人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9. 此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題時,需要掌握句子翻譯,從而理解詩詞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詞上片描寫安居樂業的農村生活景象,烘托靜謐和諧的氛圍。下片攝取一個情趣盎然的生活鏡頭直接入詞,更使此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據此可知詩歌抒發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滿足之情;與鄰里相處融洽的愉悅之情;對豐收的喜悅之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節選自三峽)【乙】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回,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節選自水經注)【注釋】成就:輪廓。信宿:兩三日10. 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 B. 不以疾也 疾:快C. 逕黃牛山 逕:經過 D. 猶望見此物 猶:好像11.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 絕巘多生怪柏 既人跡所絕C. 雖乘奔御風 雖途逕信宿D. 故漁者歌曰 三朝三暮,黃牛如故12.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負刀牽牛。13. 【甲】文“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側重寫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發黃牛,暮宿黃牛”,側重寫水的__________。這在寫法上都屬于__________描寫。14. 【甲】【乙】兩文都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0. D 11. C 12. (1)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2)形狀就像人背著刀牽著牛。 13. (1). 湍急 (2). 迂回(深) (3). 側面 14. 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解析】兩文均選自水經注 作者:酈道元 年代:北魏參考譯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江水繼續東流,經過黃牛山下,有一座灘名叫黃牛灘。南岸層層的山嶺聳立著,最 遠的高山上有一塊巖石,像是人拿(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環曲折,因而即使經兩三天的航程,也還能看到這塊奇巖。所以過路人的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過了幾天幾夜,黃牛山看起來還是原來一樣。”10.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首要環節,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文言詞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這就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D. “猶望見此物”的意思是還能看到這塊奇巖。“猶”是“還”的意思。11. 此題考查一詞多義。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詞。A.在/如果;B.極/盡,窮;C.都是“即使”的意思;D.因此/從前的、舊的。故選C。12. 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確、語氣不變、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注意以下關鍵詞語的意思:“色”,形狀;“如”,像;“負”,背。點睛: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1.語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翻譯省略主語賓語時要補充完整,并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法是:吃透課內文言文,反復誦讀,熟練掌握,再適當拓展。13. 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從側面寫出了水的湍急。“朝發黃牛,暮宿黃牛”的意思是“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從側面寫出了水的迂回。14. 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題時,需要掌握句子翻譯,把握文章內容,從而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甲文描寫了三峽不同季節的山和水的特點,乙文寫出了長江黃牛灘水道迂回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這兩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青年當做新時代奮斗者于石5月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揭曉。在28名獎章獲得者當中,來自安徽碭山的“勵志女孩”李娟備受人們關注。體重僅有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夠有限活動的她,硬是咬著觸控筆,在手機上一字一字地輸入,在過去一年通過電商銷售水果超過40萬斤,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失去什,都不能失去前進的勇氣。”“勵志女孩”所傳遞出的,正是新時代奮斗者的青春風采。這啟示我們,青年當做新時代奮斗者。“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深情寄語為廣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長航道,勉勵每個青年爭做新時代奮斗者,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生逢其時,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奮斗,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歷史使命,毛澤東17歲以詩明志,25歲成立黨組織,28歲出席黨的一大;鄧小平18歲就投身革命事業,25歲開始領導革命運動;習近平15歲到延安插隊,29歲去河北正定工作這些青春故事,在歷史上鐫刻下不可磨滅的青春印記。如果說,百年前的近代圖景,激發了彼時青年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那么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上,當代青年更應義不容辭和改革發展的中國同向而行,與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相伴成長。這既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在時與勢的磅礴偉力中,既涌現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奮斗不止”的時代榜樣,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價值理念。可見,無論是革命烽火中的爛漫青春,還是復興氣象里的年輕活力,緊跟時代砥礪前行、擔當責任奮發有為,才是中國青年始終不渝的時代風采。但是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難免也有人喪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顧歷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網絡,得過且過;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為博人眼球要知道,喪失理想志向,再激蕩的河流也會枯竭沒有奮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終將擱淺。歷史和現實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點燃,青春理想需要奮斗才能實現。循著理想的晨星,憑著拼搏的勇氣,我們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時代跳動的脈搏中實現我們這代人的使命與擔當。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吧!這樣我們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節,不負韶華,不辱使命。(人民日報2018年5月22日,有刪改)15.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樣提出的?16. 第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17. 根據上下文,在第段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內容,使該段語意連貫完整。18. 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如何做新時代奮斗者。【答案】15. 青年當做新時代奮斗者。用李娟的事例引出中心論點。 16. 舉例論證,通過列舉偉人青春奮斗的事例,有力地論證了“生逢其時,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奮斗,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歷史使命”這一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7. 現如今的時代光景,同樣激勵當代青年為民族復興接力奮斗。 18. 結合“胸懷理想”“不懈奮斗”兩方面回答,合情合理即可。【解析】15. 此題考查學生對議論文中心論點的總結。中心論點的總結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據內容自己概括。中心論點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文章題目,二是文章開頭,三是文章結尾。本文由“勵志女孩”李娟通過電商銷售水果超過40萬斤,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事例引出中心論點:青年當做新時代奮斗者。16. 此題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也是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平時要注意積累常用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如對比論證有突出論點的作用,比喻論證是為了通俗形象地論證論點的。第三段畫線句列舉了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青春奮斗的事例,這是運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有力地論證了“生逢其時,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奮斗,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歷史使命”的觀點。17. 此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解答時要仔細閱讀橫線前后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來補寫。分析第三、四段的內容可知,“如果說,百年前的近代圖景,激發了彼時青年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那么 ”是一個過渡句,前半句承接第三段的內容,后半句引出第四段的論述。根據第四段的內容可補寫為:現如今的時代光景,同樣激勵當代青年為民族復興接力奮斗。18. 本題考查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解答此類題需要學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受。表達上的優劣會成為關鍵因素。對主觀題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簡明;第二,條理清晰;第三,表達要富于美感,自然流暢,有感染力。結合“胸懷理想”“不懈奮斗”兩方面來回答,做到言之有理即可。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世界還很年輕劉麗麗初中畢業,我考到縣城讀書,母親做了個相當前衛的決定:墾荒種棉花,來年用自家的棉絮給女兒做一床新鋪蓋。在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上,彰顯母愛的事每天都會發生,沒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覺她的這個決定又笨又沒有必要。那時環繞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沒有現成的棉花地,就算種出了棉花,變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再者,種棉花幾乎要天天噴藥,否則蟲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幾個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難面前,母親大手一,她很堅決,她的理由也很簡單:女兒考到縣城就必須配好的被褥,公家發的她信不過。開學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學業,母親也忙,忙秋收,忙著打聽種棉花的事。那時候村里沒有電話,她又不會騎自行車,種棉花的親戚離我們村十幾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著去的,從沒有喊過累。她選中的棉田依傍著溝渠,是一塊撂荒地,長滿了白茅和蘆葦。土地解凍之后,母親就扛著鐵鍬去墾荒。茅草根和小蘆葦的根,把那塊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條錯綜的毯子。這樣的地塊,掘起來很費勁。往常一鍬下去就能翻上來的土,這里得多費幾倍的力氣。一個春天下來,母親的臉變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樣,嚇了一跳。母親黑了瘦了,但是那塊荒地卻變得有邊有角,平頭正臉。種子已經播到地里,蓋了白生生的薄膜蕪雜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現出新的秩序。學校的功課緊張,她每天如何辛勞我是不知道的。后來聽鄰居說起,每天下地回來,她就鉆進廚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飯食,然后趁著薄暮時分的天光,再鉆進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蟲子。干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犧牲的卻是她的休息時間。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親竟然歪在棉花地旁邊的草溝里睡著了。那段時間我的成績并不穩定,心情晴朗的時候少,陰天的時候多。功課緊張,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讓我參加學校的演講賽。雖說我普通話比較標準,但是以我內向的性格,讓我在人前侃侃而談,甚至連比劃帶拍桌子的演講,把觀眾感動到掉眼淚,我實在覺得為難。當我站在棉花地頭跟母親大吐苦水的時候,就是懷著這樣一種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風中陸續成熟,草葉上閃爍著晶瑩的光亮。母親正在棉田里忙碌著,她的腰間系了一塊塑料布,防止露打濕衣服,但是褲腳上卻已經變得濕漉漉的。她一邊掐去瘋長的權子,一邊仔細翻檢棉花嫩蕾上的蟲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親的急性子和壞脾氣都消失了,她變成了一個極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對著十分寵愛的孩子。是啊,從春天到秋天,田里的無數棵棉花,就是這樣一遍遍翻檢過去,又撫摸過來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紋和溫度。母親的情意沒有白費,棉花們都很爭氣,葉子深綠,極力展開的枝權間已經見到累累的棉桃。聽完我的訴苦,母親說:“老師讓咱講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講。”回頭揪下一個被雨水捂爛的桃子,惋惜嘆了一口氣,繼續說,“一遍講不好,你就多講幾遍。好東西都是熬出來的。最后的這句話突然擊中。了我的心。看著黑瘦的母親,我突然一陣心酸,同時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為了我的新鋪蓋,母親在“熬”;為了演講賽的好成績,我也要“熬”。她雖然講不出深刻的道理給我聽,但她倔強地認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終會變成潔白的棉絮,去溫暖女兒,讓她在白天繁重的課業之后,夜有一個輕盈幸福的夢。為了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將一塊荒地變成了棉田。那時候,她既要照顧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處理一大攤子家務。在焦頭爛額里,信念如同一盞孤燈,在黑暗中亮起。循著這光亮,她看到了豐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兒也讀出了一番人生的雋語。多年之后回望,我還記得整日里那個勞碌的身影,記得她的不服輸和堅持。這些年來,每當我疲倦偷懶,我便習慣性地向著故鄉的方向張望一會兒,然后俯下身子繼續我的工作。世界在窗外,未來在遠方,親愛的同學,你準備好出發了嗎?希望你的心頭也有一盞燈照拂,希望你堅定而努力。正如茨維塔耶娃在詩中寫的那樣:世界還很年輕,一切都將發生,為了你能到來。(選自中學生閱讀2018年第7期)19. 第段結尾說“我感覺她的這個決定又笨又沒有必要”。作者認為“這個決定又笨又沒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20. 結合語境,根據要求賞析下面語句。(1)茅草根和小蘆葦的根,把那塊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條錯綜的毯子。(從修辭角度)(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親竟然歪在棉花地旁邊的草溝里睡著了。(品味詞語的表達效果)21. 談談你對第段畫線句“好東西都是熬出來的”的理解。22. 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母親形象。23. 文章用“世界還很年輕”做標題,有何用意?【答案】19. 沒有現成的棉花地;種出棉花變成新被褥需要1年時間;種棉花要天天噴藥;公家發被褥。 20. (1)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土地的蕪雜(茅草根和蘆葦跟的多和密),暗示了母親墾荒的艱難(費勁),表現了母親的辛勞和愛的偉大。(2)“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寫出了母親的勞累和我聽到這一消息時的驚訝、心酸以及對母親的心疼。 21. 成功(幸福)是堅持(奮斗、努力)出來的。 22. 示例:(1)愛子心切。如母親為給我做新鋪蓋墾荒種棉。(2)吃苦耐勞。如面對墾荒的種種困難,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變成了一個極其耐心的人。(4)樸實而容智。如鼓勵我參加演講比賽。(5)孝順顧家。如母親既要照顧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處理家務。 23. (1)引用詩歌作為標題,新穎且富有詩意,能夠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題目充滿朝氣,啟示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堅定而努力,一切都將會發生。【解析】19. 此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及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要統觀全文,注意提示性語言,把握中心句。根據第二段“沒有現成的棉花地,就算種出了棉花,變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再者,種棉花幾乎要天天噴藥”即可解答此題。20. 此題考查賞析句子。賞析句子的解題思路:選角度+表達效果關鍵詞+內涵(景物人物特點)+感情、主題。(1)此句將“那塊地”比作“錯綜的毯子”,這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土地的蕪雜,暗示了母親墾荒的艱難,表現了母親的辛勞和愛的偉大。(2)“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寫出了母親種棉花的勞累和我聽到這一消息時心酸,表現了我對母親的心疼。點睛:詞句賞析品味題的答題基本上從修辭和字詞角度切入,答案的組織形式可以采用說出修辭名稱(找出關鍵字詞),點出修辭內容(點出字詞內容),說出修辭作用(說出字詞作用)的思路。21. 此題考查的是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解答時要認真閱讀短文,分析其主要內容,再結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來回答。“好東西都是熬出來的”,這是母親對“我”的鼓勵,意思是成功是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奮斗換來的。 22. 此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從為給我做新鋪蓋,母親墾荒種棉可知她愛子心切;從面對墾荒的種種困難,她不喊苦不叫屈可知母親的吃苦耐勞;從母親鼓勵我參加演講比賽可知她的樸實而睿智;從母親既要照顧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處理家務,可知她的孝順顧家。23. 此題考查的是標題的作用。標題一般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內容;揭示文章主題;充當文章線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文章引用茨維塔耶娃的詩句作為標題,新穎且富有詩意,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充滿朝氣的題目,啟示我們只要心中有信念,堅定而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三、綜合應用24. 閱讀下面一則啟事,完成后面的問題。尋物啟事七年級三班王XX同學昨天下午在學校操場拾到運動衣一件,內裝鑰匙一串。望丟失者速來學校德育處認領。過期不候。學校德育處(1)本文內容和格式上各有一處錯誤,請修改。(2)文中有個別語句使用不得體,請指出。【答案】(1)內容上:標題應改為“招領啟事”。格上:“學校德育處”下面應注明日期。(2)過期不候。【解析】此題考查對招領啟事格式的掌握能力。招領啟事由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落款時先注明發布招領啟事的單位名稱,再另起一行寫上發布日期。(1)根據啟事的內容可知應將標題改為“招領啟事”。格式上應在“學校德育處”下面注明日期。(2)“過期不候”用詞不恰當,應刪去。25.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中,富有濃郁民俗特色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五色斑斕。(1)請根據詩意填寫上相應的傳統節日,使詩句完整。A.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 。B.年年 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C.愛 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D.憶對 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2)請寫出一句描寫重陽節的詩句,并指出詩句中涉及的節日風俗。【答案】(1)A.清明 B.端午 C.元宵 D.中秋(2)示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風俗:登高插茱萸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風俗:登高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風俗:賞菊喝菊花酒【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根據詩句填寫傳統節日的能力。A句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詩句應為“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B句出自宋代趙蕃的端午三首,詩句應為“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C句出自元代的折桂令元宵,詩句應為“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D句出自宋代辛棄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詩句應為“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據此填寫即可。(2)這是傳統的記憶型默寫題。要求學生直接默寫出指定的文句,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強背誦識記,尤其是不僅能背誦,還要能默寫。有關重陽節的詩句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涉及的風俗是登高插茱萸。四、寫作26.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對于魯迅來說,那夜歸航的豆兒,是一縷芬芳;于史鐵生來說,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縷芬芳;對于朱自清來說,父親買橘的背影,是一縷芬芳;對于琦君來說,母親醞釀的春酒,是一縷芬芳。在你的記憶深處,也一定有那么一縷芬芳,幸福了你的歲月,溫暖了你的時光。請以“留在記憶里的芬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要求:結合個人生活經歷,選取真實生活片段。恰當運用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寫出真情實感。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跡工整,書寫優美,卷面整潔。【答案】范文:留在記憶里的芬芳您愛花,愛它的芬芳,更愛它的精華。每當夏季到來的時候,您總會坐在槐樹下,伴著淡雅的花香,品著槐花茶。您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美的事兒了。”我賴在您的懷里,心里想著一樣的話。二年級,我參加了“書法社”。您教育我,寫書法,就要剛中帶柔,就像槐花一樣,香味雖淡,但不失它的雅致。可是我總覺得自己的書法與同學相去甚遠,更達不到您的要求。而您卻鼓勵我說:“好好努力,正如槐花茶那樣,槐花本來多么平凡,經過曬干、炒制,柔弱的它又變得柴瘦枯干,但是泡起來,清香依然令人心醉。”我雖不甚懂,但在槐花醉人的香氣里,卻也堅持了下來。記得那年,正是花開時節。您和我在槐樹下一起述說往事,您破天荒地講起來了您的童年。那些昔日的瑣事,那些在田野里互相追打的小淘氣,那些抱在一起嬉笑打鬧的日子。您說那時的生活雖不富裕,但是許多小伙伴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早已刻在了心里。您還深情的仰望槐樹,說槐花當年還是一家人半個月的口糧,槐花還是您的救命恩人呢。說到興起,您大笑著,揮舞著雙手,不時落下的槐花更令您激動。我仰起頭來望著您,沐浴著槐花雨,第一次學會了熱愛生活,學會了珍惜童年,學會了善待友誼。您把我高高舉過頭頂,笑聲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可是,那場大病卻壓垮了一向樂觀的您。躺在病床上,您還不忘教育我:“人要堅強,就像槐花一樣,不畏懼風雨的打擊,在挫折中綻放,在怒放時為人們帶來清新的香氣。”我哭著喊著,可是您卻從此離開了我。而今,又是一年槐花香。那滿樹的槐花喲,一朵朵一串串,壓彎了樹枝,香遍了村落。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卻再也不會回來了。爺爺,您放心吧,您的教誨,您的鼓勵,已如槐花的種子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您的孫子定會成長為一個和您一樣熱愛生活、樂觀堅強的人。【解析】這是一道命題作文,這個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語,一個是“記憶”,一個是“芬芳”。“記憶”表明要寫以前發生的事情;“芬芳”一詞,應該選用它的比喻義:讓人溫暖的人和事,不宜寫它的原義,寫作時,應該注意這一點。應該是寫一個人,或者一種情感,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人或者情感。因為題目的關鍵是“記憶”,所以要以記敘文字為主,也要寫出自己的內心體驗,心理描寫也不能少,其他的表達方式作為補充,最好是采用邊敘述邊抒情的方法。可以使用小見大寫法,注意精心選材,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注意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可以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文章的表現力。點睛:這是一道命題作文試題。寫作時注意以下三點:(1)認真審題,明確題意這是寫好命題作文最關鍵的一步。(2)明確中心,選好材料。在弄清題目的要求后,就要認真回憶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確定好中心來選取、組織材料。(3)最好用具體的事例使文章生動具體,切記不要圍繞這關鍵詞語空發議論,那樣會給人假大空之感。適當插入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描寫,融入一定的修辭,使文章語言更生動,人物形象更飽滿
- 關 鍵 詞:
- 2018 山東省 濱州市 中考 語文試題 word 解析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