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五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手冊答案.doc
五年級上冊科學學生活動手冊參考答案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第一課:種子發(fā)芽實驗(一)P21.填一填(1):水、空氣、適宜的溫度 (2):實驗 對照2.辨一辨、3.實驗探究取6粒綠豆種子分別在2張餐巾紙上各放3粒綠豆種子將2個盒子都放在陽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個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第二課:種子發(fā)芽實驗(二)P41.選一選A、B2.實驗探究(1)陽光 (2)種子發(fā)芽不一定需要陽光第三課:觀察綠豆芽的生長P61.填一填(1):水、陽光、適宜的溫度 (2):向水性2.辨一辨、3.實驗探究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放在吸水紙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第四課:蚯蚓的選擇P81.選一選C、B2.實驗探究(1)通過測量蚯蚓在亮處和在暗處的時間長短來研究。(2)通過記錄在亮處的蚯蚓數(shù)得出(3)小紅;理由:收集數(shù)據(jù)更科學準確,用時更短。第五課: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P111.選一選B、B、A2.實驗探究(右圖)第六課:做一個生態(tài)瓶P131.辨一辨、2.實驗探究生物條件:水草3棵非生物條件:泥沙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種活,再把小金魚、小蝦和田螺放進去第七課:改變生態(tài)瓶P151.辨一辨、2.選一選B、C3.實驗探究動物多時,耗氧量增大,魚浮上水面的次數(shù)會增多。第八課:維護生態(tài)平衡P171.辨一辨、2.分析解答略第二單元光第一課:光和影P191.填一填(1)光源 (2)投影 (3)光源 屏2.辨一辨、3.實驗探究第二課:陽光下的影子P211.選一選B、C、B2.分析解答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的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長短長。第三課:光是怎樣傳播的P231.填一填(1)直線 (2)302.實驗探究第四課:光的反射P251.填一填(1)光的反射 反光 (2)直線 (3)光的反射 (4)反射2.實驗探究不能,因為光沿直線傳播,燭光被桌子擋住了。第五課:光與熱P261.選一選A、C、B2.分析解答凹面鏡:額鏡、太陽灶、近視鏡凸面鏡:照相機、投影儀、望遠鏡、放大鏡第六課: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P291.填一填(1)光 熱 光明 溫暖 (2)太陽 (3)快 (4)快2.分析解答因為淺顏色的衣服反光強,吸收光的能力弱,深顏色的衣服反光弱,吸收光的能力強第七課:做一個太陽能熱水器P291.分析解答(1)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電風扇等(2)利用集熱器吸收太陽光,將光能轉(zhuǎn)化成熱能,并通過儲水箱將熱水儲存。第八課: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P311.填一填(1)光熱轉(zhuǎn)換器 節(jié)能 環(huán)保 安全 (2)清潔 節(jié)能 安全(3)集熱器 絕熱貯水箱 控制系統(tǒng)2.分析解答材料的選擇(顏色、性能等) 放置的位置.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第一課:地球表面的地形P41.填一填(1)高原 盆地 峽谷 (2)少 多 (3)西 東2.填表山地:峰巒高聳、地勢崎嶇丘陵:海拔不高、山頂渾圓高原:海拔較高、地面開闊平原:低平而寬廣盆地:周圍有山地、高原環(huán)繞、中間地勢較低第二課: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P351.填一填(1)內(nèi)部運動 (2)地核、地幔、地殼 (3)地殼、地幔、地核(4)不斷的變化、地震、火山 喜馬拉雅 (5)喜馬拉雅山脈、東非大裂谷2.分析解答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fā)生破裂,或者引發(fā)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的危害: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xiàn)。在海底或濱海地區(qū)發(fā)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在大陸地區(qū)發(fā)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fā)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zhì)擴散。火山的形成: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tài)區(qū)”,區(qū)內(nèi)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fā)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zhì),即巖漿。熔巖庫里的壓力大于它上面的巖石頂蓋的壓力時,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爆發(fā)能噴出多種物質(zhì),火山爆發(fā)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結(jié)合形成泥石流能沖毀道路、橋梁,淹沒附近的鄉(xiāng)村和城市,使得無數(shù)人無家可歸。泥土、巖石碎屑形成的泥漿可象洪水一般淹沒了整座城市。第三課:巖石會改變模樣嗎P371.選一選A、B、A、A2.分析解答由于巖石的風化現(xiàn)象第四課:土壤中有什么P381.填一填(1)小石子 腐殖質(zhì) 水 (2)沙 黏土 (3)沙礫 沙 粉沙 黏土 植物的殘體2.分析解答土壤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第五課:雨水對土地的侵蝕P401.填一填(1)打散 侵蝕 (2)流水 (3)泥土 雨水2.實驗探究實驗材料單材料名稱數(shù)量花盆3綠豆種子9黃色土壤1黑色土壤1紅色土壤1實驗計劃相同條件種子數(shù)量、水、溫度、土壤量不同條件不同土壤實驗方法1.分別用三個花盆裝相同土壤量的黃色土壤、黑色土壤和紅色土壤。2.分別在花盆中放入三粒綠豆種子。3.放在統(tǒng)一的地方,給予相同的水量,保持溫度一致。4.觀察和記錄綠豆種子發(fā)芽的情況。第六課: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P421.選一選B、C、C2.實驗探究實驗探究:設置對比實驗要改變的條件:植被的情況實驗現(xiàn)象:有植被覆蓋的土地,水和土流失少無植被覆蓋的土地,水和土流失多實驗結(jié)果:無植被覆蓋侵蝕嚴重,有植被覆蓋侵蝕輕。第七課:河流對土地的作用P431.辨一辨、2.分析解答上游兩岸是石頭,中游是鵝卵石,下游是沙子。第八課:減少對土地的侵蝕P451.填一填(1)有植被覆蓋 土地陡坡小 (2)風 冰川 波浪 重力 (3)人類自身2.分析解答某一地區(qū)連降暴雨或出現(xiàn)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導致山洪爆發(fā),水庫垮壩,江河橫溢,房屋被沖塌,農(nóng)田被淹沒,交通和電訊中斷,會給國民經(jīng)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帶來嚴重危害。暴雨尤其是大范圍持續(xù)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僅影響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第四單元運動與力第一課:我們的小欖車P471.填一填(1)重力 (2)下 下 (3)力 快2.實驗探究快慢順序:3、2、1我們的發(fā)現(xiàn):拉力小,小車運動得慢拉力大,小車運動得快第二課:用橡皮筋動力P491.辨一辨、2.實驗探究平均距離:2.8 6.1 10.2我們的發(fā)現(xiàn):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越多,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第三課:像火箭那樣驅(qū)動小車P511.選一選B、A、B2.實驗探究向乙同學方向運動第四課:測量力的大小P531.選一選A、A、B、A2.分析解答需要,超過測力計測量范圍會損壞測力計第五課:運動與摩擦力P541.填一填(1)重 大 輕 小 (2)粗糙 大 光滑 小2.連線摩擦力 物體受到的向下的力重力 橡皮筋被拉長時產(chǎn)生的力彈力 氣體噴出時產(chǎn)生的與噴氣方向相反的力反沖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受到的阻力3.分析解答在毛毯上拉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因為毛毯表面比桌面粗糙,摩擦力大。第六課:滑動與滾動P561.填一填(1)滑動 滾動 (2)物體的重量 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運動方式(3)增大 (4)滑動 滾動2.實驗探究我們的推測:物體滾動比滑動摩擦力小實驗材料:小車、透明膠、測力計、小刀相同條件:小車重量、接觸面光滑程度不同條件:小車的運動方式(滑動、滾動)實驗過程:1.用測力計測量小車桌面上滾動的摩擦力大小2.用透明膠固定住車輪,再用測力計測量小車在桌面上滑動的摩擦力大小。實驗結(jié)論:物體滾動比滑動時摩擦力小得多。第七課:運動與設計P581.辨一辨、2.分析解答增大摩擦力:鞋底花紋,車輪上綁鐵鏈等減小摩擦力:滑輪鞋,安裝滾珠軸承等。第八課:設計制作小賽車P591.填一填(1)增大 減小 (2)輪胎 摩擦力 (3)增大摩擦力 打滑2.分析解答(1)明白設計什么,用途是什么;(2)收集想法,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能不能解決;(3)造出最好的想法,進行設計;(4)思考設計方案還能作哪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