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1.doc
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所教班級七年級(3)班44人,這個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靈活一些,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學生智力水平較低,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偏低。經過上學期的學習鍛煉,突出的特點是:1、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2、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3、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4、課堂上有用于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還行存在的不足有:1、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2、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3、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4、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5、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二、教材分析全冊書六個單元,六個單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國情懷、平凡人物、中華美德、寫景狀物、探險與科幻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單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為主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鞠躬盡瘁的科學家鄧稼先,有博學偉大的民主戰士聞一多,有為人類奉獻精神食糧的文學藝術家魯迅先生,有決勝千里的軍事家孫權勸學。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氣質、品格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第二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主題,選編了四篇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他們都有比較深厚的寫作背景,都有含義深刻的精彩語段,都是適合朗誦的語言材料。第三單元是一個寫人單元。老王、臺階等講述的也是平凡人物的生活小故事,賣油翁是古代的平凡人。長媽媽、老王等都是一些小人物,這些人物雖然平凡,且有弱點,但在他們申上常常閃爍優秀品質的光輝,引導人向善、務實、求美。第四單元中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華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展現了葉圣陶的人格魅力,驛路梨花表達了對解放軍人的品質的贊揚,最苦與最樂強調了責任的重要性,短文兩篇則是古代抒寫優秀志趣的佳作。這些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道德修養的高境界嗎,也陶冶了我們的情志。第五單元也是以自然景物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紫藤蘿瀑布(宗鏷)寫了由紫藤蘿產生的關于生命的感悟,一棵小桃樹(賈平凹)以樹喻人,謳歌了一個雖橫遭風雨卻有著掙扎不屈的靈魂,外國詩二首借路表達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古代詩歌五首抒寫了詩人由景寄情的一些嘆詠。 第六單元主要選取了探索與科幻方面的文章。偉大的悲劇(茨威格)是寫斯科特在挑戰南極過程中的悲壯覆滅,太空一日(楊利偉)再現了中國宇航員首次太空飛行的一些經歷。帶上她的眼睛(劉慈欣)展現了人類對未來的大膽想象。從閱讀部分的選文來說,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蘊、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閱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綜合性學習,第二、四、六單元有兩次的實踐活動,這兩次實踐活動分別是:天下國家、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我的語文生活,它們都是結合該單元的主題設計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它們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的,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發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將觸角伸入歷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學等不同領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寫作,則是每一單元的一個訓練欄目,結合單元文章特色,詳細講解不同的寫作方法,例如寫人手法、抓住細節、選材技巧等等,重在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鼓勵學生寫出更多的佳作。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老舍的駱駝祥子和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它們都與課堂閱讀有著有機的聯系,如:駱駝祥子與平凡人物單元,海底兩萬里與探險單元,作為課內閱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課外古詩詞背誦,選取了八首著名古詩詞。主要由學生讀讀背背,增加文化積淀。漢語知識:了解實詞。三、教學目標情感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知識目標:了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四、教學重難點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五、教學設想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六、教學措施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教師要做到教學五認真,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七、研究課題本學期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研究課題。研究措施:1、了解學生現狀,把握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特點。2、廣泛征集資料,形成初步材料。3、把寫作大目標細化成一個個小目標。4、少搞命題作文,自由寫作,評改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