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2019年春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ppt課件(112頁含答案).pptx
人教部編版 七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梳理,一、課文內容梳理 鄧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傳記,更不同于一般寫人的記敘文,而是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五十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沒有系統介紹鄧稼先的事跡,文中還插入了古文、詩歌、電報等內容,但主題是集中的:中華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鄧稼先,鄧稼先這類杰出人物又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傳記,卻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現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贊揚了他的革命精神。這篇文章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前期怎樣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著力表現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參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傳單,做群眾大會的演說,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為求民主反獨裁,寧愿付出生命的代價的高尚人格。著力表現聞一多先生是“大無畏的革命家”。,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這篇散文是魯迅的學生蕭紅通過十五個片斷來描述先生生活中的點滴,短的一兩行,長的八十多行,內容涉及魯迅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閑娛樂,特別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斷在內容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涌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為藝術結晶。另一個引人注目之處恰恰是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身上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從細微處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孫權勸學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答,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二、單元字詞匯總 1鄧稼先 至死不懈xi:懈,放松。 蓬斷草枯:形容環境惡劣。 署sh名:在書信、文件或文稿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選聘pn:挑選聘用。 鋒芒畢露l:比喻銳氣和才干全都顯露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 任人宰zi割:比喻任憑侵略、壓迫、剝削。 可歌可泣q: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婦孺r皆知: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鮮xin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勛xn:立大功的人。 鞠j躬盡瘁cu: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當之無愧ku: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地方。 奠di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礎。 截ji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 家喻戶曉xio:每家每戶都知道。 闊ku別:長時間的分別。 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將士戰死于戰場。 鋌tng:疾走。(鋌而走險) 摯zh友:親密的朋友。 籌chu劃:想辦法;定計劃;籌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ng徨hung:猶豫。 殷yn紅:帶黑的紅色。,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詩興不作:作,起。 典籍j:記載古代法制的圖書,泛指古代圖書。 仰之彌高:指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 鍥qi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ng乎不同:很不一樣。 兀w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瀝l盡:滴完。 群蟻排衙y:指整齊地排列著。 深宵xio 獨裁ci:指當時蔣介石的專制統治。 兇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險。 迭di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兇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險。 迭di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 昂ng首挺胸:昂起頭,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何妨一下樓 鉆探:動詞,這里是鉆研的比喻說法。 疏懶:形容詞,懶散而不慣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 高標:名詞,很高的標準。標,標準。 慷kng慨ki淋漓:形容情緒十分激動;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氣沖斗du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3回憶魯迅先生(節選) 輕捷:動作輕快敏捷。 安頓:安詳,安穩。 阿司匹林:一種解熱鎮痛藥。 憂郁:憂傷郁結;憂慮煩悶。 深惡痛絕: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存心:心里懷有的念頭。 揩ki:擦,抹。 闔h:閉合。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三、課內文言文梳理 (一)課文字詞詳解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今:現在。當涂:當道,當權。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辭:推托。以:用。務:事務。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豈:難道。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為: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邪:語氣詞,后寫作“耶”。但:只,只是。當:應當。涉獵:粗略地閱讀。見:了解。往事:指歷史。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孰:誰。若:比得上。,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以為:認為。益:好處。乃:于是,就。始:開始。就:從事。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及:到,等到。過:經過。論議:討論,評議。驚:驚奇。才略:才干和謀略。非復:不再是。復,再。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泛指多天。即:就。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相待:看待。何:為什么。見事:知曉事情。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遂:于是,就。拜:拜訪,拜見。別:告別。,(二)重點句子翻譯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卿言多務,孰若孤? 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或: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 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為什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啊! 8蒙辭以軍中多務。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三)揣摩語言 1“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 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態? 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__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四)課文分析 1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 362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上均填課文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了他驚訝、敬佩的情感,也從側面寫出了呂蒙學有所獲;文末的“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5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6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8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9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 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 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 10找出魯肅贊揚呂蒙的語句,并指出這里是什么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里是側面描寫。__作用:突出表現呂蒙學有所成。 11孫權的哪些主張和行動值得我們重視和效仿? 孫權認為廣泛地學習很有益處,不能因為事務多、時間少就不學習。,12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3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4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容,你知道是什么嗎?結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省略的內容:呂蒙的學習過程。__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內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第二單元梳理 一、課文內容梳理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七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最后一課是短篇小說。文章通過小弗郎士的視角寫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形,把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普法戰爭)產生的悲劇性后果通過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來,以小見大,具有強烈的藝術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義。這篇課文歷來深受師生歡迎。,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于“九一八”事變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對淪喪故土的懷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過對大量景、物的生動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強烈的思念之情。,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歌塑造了一位我國古代北方勤勞、孝順、勇敢、樸實的勞動婦女形象。主人公木蘭的傳奇性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詩歌還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廣受歡迎。,二、單元字詞匯總 5黃河頌 烽fng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也用來比喻戰火或戰爭。 氣魄p:魄力;氣勢。 體魄:體格和精力。 巔:山頂。 澎png湃pi:形容波浪互相撞擊;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轉:文中是“輾轉”的意思,指經過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轉”。 狂瀾ln:巨大的波浪,比喻動蕩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讕斕)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多指山嶺、島嶼等)。 哺b育:喂養,培養。 九曲連環:曲折,回環,多彎道。 發揚滋z長zhng,6最后一課 詫ch異:覺得意外和奇怪。 喧鬧:喧嘩熱鬧。 懊悔:做錯了事,說錯了話,自悔不該這樣。 婉轉:形容抑揚動聽。 慘白:(面容)蒼白。 懲chng罰:嚴厲的處罰。 踱du:慢步行走。 祈q禱d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賺zhun錢攢zn錢 鑰yo匙shi 思量:動詞,考慮。 字帖:供學習寫字的人臨摹的范本。(貼) 哽gng住,7土地的誓言 蕻hng(端木蕻良) 蕻hng(菜蕻) 碾nin谷(輾zhn轉) 摯zh痛:誠懇而深切。 泛濫:動詞,洶涌。 呻shn吟:由于痛苦或興奮,情不自禁地發出的聲音。 嗥ho鳴:(野獸)大聲嚎叫。 斑bn斕ln:燦爛多彩。 讕ln語:沒有根據的話。 怪誕dn:奇怪,古怪。 亙gn古:遠古。 默契q: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豐饒:形容詞,富饒。(求饒撓) 白樺hu樹(喧嘩hu) 鎬go頭:刨土用的工具。(蒿ho篙go) 田壟lng:田埂;田地中種植農作物的壟。 蚱zh蜢mng:昆蟲,像蝗蟲,是害蟲。 污w穢hu:骯臟的東西。,三、課內文言文梳理 (一)課文字詞詳解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復:又。當:對著。戶:門。機杼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杼,織布的梭子。唯:只。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可汗大 憶:思念。軍帖:軍中的文告。可汗:我國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點兵:征兵。軍書:軍中的文書,這里指征兵的名冊。十二:表示多數,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n_jin),南市買轡(pi)頭,北市買長鞭。 市:集市。韉:馬鞍下的墊子。轡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旦:早晨。但:只。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鳴啾啾。 燕山:當時北方的山名。啾啾:馬叫的聲音。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tu),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戎機:戰事。度:越過。朔氣:北方的寒氣。朔,北方。金柝:古時軍中白天用來燒飯、夜里用來打更的器具。鐵衣:鎧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服裝。,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策勛:記功。強:有余。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欲:想要。用:愿做。愿:希望。千里足:千里馬。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ng);阿姊(z)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紅妝: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我舊時裳。 霍霍:磨刀的聲音。著:穿。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當窗理云鬢(bn),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云鬢:像云那樣的鬢發,形容好看的頭發。帖:同“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火伴:同伍的士兵。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撲朔:動彈。迷離:瞇著眼。傍地走:貼近地面跑。安:怎么。,(二)重點句子翻譯(特別注意括號內的字詞) 1不聞機杼聲。(機杼聲) 不能聽到織布機發出的聲音。 2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流水鳴濺濺) 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 3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胡騎鳴啾啾) 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遠行萬里,投身戰事。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 5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多年之后壯士(得勝)歸來。 6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記最大的功,被賞賜很多的財物。 7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希望馳騁千里馬,(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8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 9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對著窗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臉上貼裝飾物。 1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只眼睛時常瞇著。,(三)揣摩語言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四句排比,寫出戰事緊急,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 2“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這里夸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概括上文的內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 5“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多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四)課文分析 1整體把握。 主要情節:停機嘆息,決定從軍。出征準備,奔赴沙場。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封賞,還朝辭官。解甲還鄉,親人團聚。雙兔難辨,隱喻作結。 歌頌了木蘭勤勞善良、堅毅勇敢、淳厚質樸、機敏活潑、熱愛親人、深明大義、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勤勞。“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孝敬父母,深明大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堅毅勇敢,報效國家。“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淳厚質樸,不慕功名,熱愛和平生活。“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敏。,2千百年來,木蘭的形象家喻戶曉,木蘭還成為美國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木蘭的形象既有傳奇性,又有豐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又熱愛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美好品德,這是其形象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木蘭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但父親已經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不禁憂愁。 4表明木蘭代父從軍原因的語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根本原因: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5文中用了兩個“旦辭暮宿(至)不聞但聞”的重復句式,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以反復手法夸張地表現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 6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聲音的目的是什么? 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7表明軍情緊急和木蘭奔赴沙場矯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8描寫邊塞軍營艱苦戰斗生活的畫面是什么?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9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句子是什么?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0側面表明木蘭功勞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11“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木蘭辭官還鄉除了因為她眷戀家園生活外,還可能有別的原因嗎? 還可能因為自己是女兒身,不便向天子明言。,12表明家人團聚的歡樂氣氛的句子是什么?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13“開我坐我脫我著我”這一排比句通過木蘭一連串的行動表現了木蘭的什么心情? 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對女兒妝的喜愛,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悅。 14巧妙解答木蘭從軍十二年沒有被發現的奧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點?這樣結束全詩好不好? 使用隱喻作結。__這樣結束全詩,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了回答,還表明了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豐富了木蘭的形象;同時使全詩錦上添花。 16為什么全詩將戰斗過程寫得格外簡略,對其余內容卻寫得特別詳盡? 作者要突出的是對木蘭孝敬父母、勇擔重任的品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不惜筆墨。也隱含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再者,這樣寫,女兒情、英雄氣匯集于木蘭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實感人,從而豐富了木蘭的性格。這樣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傾向。 17舉出你所知道的我國的其他巾幗英雄。 穆桂英五十歲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第三單元梳理 一、課文內容梳理 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樸、善良、熱心。魯迅深情地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真摯的懷念。 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夫的交往,寫車夫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李森祥的臺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北宋歐陽修所著的賣油翁是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記述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過長期反復苦練而達至熟能生巧之境。,二、單元字詞匯總 9阿長與山海經 惶hung急:恐懼,慌張。 詰ji問:追問,責問。 瘡chung疤b:瘡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處、短處或隱私。 渴k慕m: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說:絮絮叨叨地說。 霹p靂l:又急又響的雷,這里指作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孤g孀shung:寡婦。 疏sh懶:懶散而不習慣受拘束。 倘tng使sh:假如,如果。 懼j憚dn:害怕,畏難,畏懼。 憎zng惡w:憎恨,厭惡。 震悚sng: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粗拙zhu: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臉色跟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據實情,有可以原諒的地方。 擄l:俘獲,抓獲。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其中的奧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說出。,10老王 攥zun:用手抓住或抓穩。 翳y:眼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 惶hung恐kng:惶懼,驚恐。 荒hung僻p:人跡罕至且偏遠。 塌t敗:塌陷破敗。 骷k髏lu:干枯無肉的死人頭骨或全副骨骼。 取締d:明令取消或禁止。 鑲xing嵌qin: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愧ku怍zu:慚愧。 滯zh笨:呆滯笨拙。 傴y:彎(腰)曲(背)。 腫zhng脹zhng:肌肉、皮膚或黏膜等組織由于發炎、淤血或充血而體積增大。,11臺階 凹o凼dng:周圍高中間低的水坑。 晌shng午:中午。 尷gn尬g: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fn躁zo:煩悶焦躁。 若有所失:感覺好像丟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涎xin水:口水。 大庭廣眾d tng gung zhng:指人數眾多的公開場合。 微不足道wi b z do:事物細小而輕微,不足掛齒。,三、課內文言文梳理 (一)課文字詞詳解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jn)。嘗射于 善:擅長。射:射箭。亦:也。以:憑借。自矜:自夸。嘗:曾經。于:在。 家圃(p),有賣油翁釋擔(dn)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sh)十 圃:園子。釋:放下。而:連詞,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譯。睨:斜著眼看,這里形容不在意的樣子。之:指代陳堯咨射箭。去:離開。矢:箭,“發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但微頷(hn)之。 但:只。頷:點頭。之: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康肅問曰:“汝(r)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sh)爾。” 汝:你。吾:我。但:只,與前一個“但”意思相同。爾:同“耳”,相當于“罷了”。,康肅忿(fn)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蘆 忿然:氣憤的樣子。然,表示“的樣子”。在翻譯句子時“忿然曰”可以翻譯為“生氣地說”。爾:你。注意稱呼的變化,前面“汝”,這里“爾”,翻譯雖相同,但語氣實則大不同。安:怎么。輕:作動詞用,輕視。之: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乃:于是。 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sho)酌油瀝(l)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置:放置。于:在。以:用。其:代詞,指代葫蘆。徐:慢慢地。之:指油。自:從。而:連詞,表示轉折,翻譯為“但是”。 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sh)爾。”康肅笑而遣(qin)之。 因:于是。惟:只是。而:連詞,表示修飾,相當于“著”。之:代詞,指賣油翁。,(二)重點句子翻譯 1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個賣油的老頭兒放下擔子,站在那兒,斜著眼看他,很長時間都不離開。 2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賣油的老頭兒)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對此微微點頭。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賣油的老頭兒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4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 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滴入(葫蘆)。 5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熟罷了。,(三)揣摩語言 1“爾安敢輕吾射!” 寫出了陳堯咨的驕橫之態。 2“手熟”兩個字表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箭術不以為意的態度。 3“以我酌油知之。” 表現了賣油翁從容自若的態度。 4詳寫賣油翁“酌油”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刻畫人物和表達中心的需要,詳寫賣油翁瀝油技藝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藝制勝對方的形象;對陳堯咨恃技驕橫則無較詳細的描寫,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寫“公亦以此自矜”,又寫賣油翁“微頷之”為下文兩人起沖突做鋪墊。,(四)課文分析 1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陳堯咨由生氣到不得不為賣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__因為他從賣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無他,但手熟爾”的道理。21cnjy 2讀了課文,你認為一個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長處?又該如何看待他人的長處? 要把自己的長處當作一種戰勝困難、張揚個性的資源優勢,而不是進行宣揚的資本。__對別人的長處,應善于汲取所長、學為己用,不可嫉妒詆毀。【來源:21世紀教育網】 3這個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長處也沒必要驕傲自滿的道理。,四、名著導讀 駱駝祥子導讀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他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二)作品簡評 駱駝祥子用同情的筆觸描繪出這樣一幕悲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一個勤勞、壯實的底層社會小人物祥子,懷著發家、奮斗的美好夢想,不顧生活的萬千磨難努力地生活,卻最終為黑暗的暴風雨所吞噬。它揭示了當時“小人物”的奴隸心理和希望的最終破滅。隨著主人公祥子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祥子熄滅了個人奮斗的最后一點火花。這是舊中國老北京貧苦市民的典型命運。 駱駝祥子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結構緊湊,筆觸嚴謹;心理描寫豐富多變,細膩深刻;“京味兒”描寫真實生動,親切隨和。語言上的京腔京調簡潔樸實、自然明快,北京口語更凸顯了人物特色。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它以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視角,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范圍,為新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因此,駱駝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從駱駝祥子開始,老舍才真正地為中國現代小說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傳世的貢獻,而這種貢獻的突出表現就在于他所創立的獨特的文體風格(或稱“文學風格”)“北京味兒”,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京味小說”。,(三)內容簡介 祥子來自鄉間,帶著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也帶著農民的質樸和固執。當他認準了拉車這一行,他就成了“車迷”,一心想買上自己的車。憑著勤勞和堅韌,他省吃儉用,花了三年的時間,終于實現了這個理想,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一起”)。但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社會環境,不容他有絲毫的個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失去了洋車,只牽回三匹駱駝(“一落”)。祥子沒有灰心,依然倔強地從頭開始,更加克己地拉車攢錢。可這次還沒等他再買上車,所有的積蓄又被孫偵探敲詐洗劫一空,買車的夢想再次成為泡影(“二起二落”)。當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車,是以與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為代價的。但好景不長,虎妞死于難產,祥子人車兩空(“三起三落”)。生活捉弄了他,他也開始游戲生活。吃喝嫖賭,祥子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變成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四)人物性格簡析表,【練習鞏固】 1祥子是老舍的長篇代表作駱駝祥子中的一個人物形象。這部作品描寫來自農村的淳樸、健壯的祥子,到北平謀生創業,三次買車又三次落空,并終于墮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祥子與車是駱駝祥子的基本線索,與祥子有著密切關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3祥子是老舍筆下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下層勞動者形象,他本是農民,進城后以拉車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車廠主劉四爺的女兒。 4祥子的第一輛車被搶走以后,千辛萬苦積攢的準備第二次買車的錢被孫偵探給洗劫了。 5“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兒的打算獨自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是老馬的感嘆。 6駱駝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車。 7老舍的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藝術發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與茅盾、巴金的長篇創作一起構成現代長篇小說藝術的三大高峰。 8駱駝祥子被譽為“抗戰前夕中國最佳的長篇小說”。 9虎妞的變態情欲,二強子逼女賣淫的病態行為,以及小福子自殺的悲劇,對祥子來說,都是鎖住他的“心獄”。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10駱駝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馬亂中被搶走了車,卻冒險牽回了三匹駱駝。 11在駱駝祥子中,既是剝削者又是被剝削者的是虎妞。 12駱駝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個美麗、要強、勤儉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淪為娼妓,終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縊。,五、課外古詩詞誦讀 (一)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月夜,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時而彈彈琴,時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賞析: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趣,其實卻是獨具匠心的大手筆。 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凡脫俗的氣質,而這并非常人可與之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陪伴著自己。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篁(皇)嘯(肅蕭),(二)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從誰家響起了悠揚的笛聲。這美妙悠揚的聲音,隨著春風彌漫了整個洛陽城。在這靜靜的黑夜里,忽然聽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誰不為此勾起懷念故鄉的情思啊! 賞析:“誰家玉笛暗飛聲”,誰家的玉笛,在靜夜里悄悄地響起?詩人或許正在讀書、閑坐,或做著其他的事。一曲笛聲不期而響,夜深人靜,清遠而動聽。他被吸引住了,循聲望去,卻辨不清笛聲來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稱,或是羌笛的代稱,不確定,存疑。 “散入春風滿洛城”,春風徐徐,笛聲飄散在風中,風又吹送笛聲,飄滿了洛陽城,讓人想到“此曲只應天上有”。這一句雖帶有藝術的夸張,卻襯出笛聲的動人、夜的安靜。唯其如此,才會在詩人的聽覺與想象中飄滿洛城,似乎其他的聲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靜聽。 “此夜曲中聞折柳”,今夜,縹緲的笛樂中,我聽到了思鄉懷親的折楊柳。笛樂飄飄,如此動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離別之情。“柳”諧音“留”。古人送別親友時,折柳相贈,暗示留戀、留念的意思。古人還有折柳寄遠的習慣,是盼遠游親人早歸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聯系第一句看,這種游子懷念故園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隱藏的、莫可名狀的,因偶然聽到的笛聲突然明朗、強烈起來了。笛聲來自何處,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樂工?是歌妓?這些都讓詩人和讀者去猜測。而這些又都無須一一去分別,因為思鄉之情對游子來說,都是共有的。它綿綿不絕,彌漫在夜空中,纏繞在游子心頭,抹不去,化不開。“何人”一詞概括性極強,實則是突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園(圓),(三)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只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時,他的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漫(曼),(四)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解漫天雪飛。 譯文: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時間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賞析: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言絕句。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尋常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