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練習.doc
一、 閱讀詩經 蒹葭,完成(1)(3)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這首詩共三章,每章開頭都寫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這是詩經中常見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托物起興(比興手法)。描寫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氣氛,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設置背景。 (2)為了見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動?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他不顧霜露濃重,路途險阻、漫長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尋找意中人。不怕艱難險阻,勇于追求愛情,感情執著專一。 (3)意中人的蹤跡飄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答:營造了飄渺朦朧的意境,這種意境與蒼蒼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諧調,把主人公迷茫而傷感的情思襯托得生動感人。 二、關雎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 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窈窕淑女。3.關雌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4、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5、關雎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朗讀,并體會其作用。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6、本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7、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輾轉反側,通過反復寫男子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采之、芼之、友之、樂之。8詩中寫河洲的水鳥,寫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興作用)9詩中描寫感情波瀾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10談談你對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她,把她當成知音、知己,和她相親相愛。11品讀詩經關雎的詩句,參照相關鏈接,簡析關雎的意境美。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詩經中的許多詩歌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描寫,描繪出一個個優美的意境。12.這首詩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對美滿生活,對幸福生活)的追求。13.詩中有許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疊句,這種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1)可以充分表達詩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詩歌節奏感和音樂美(1分)。14.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這四句運用了比興的手法,首句借雎鳥一聲聲的相互和鳴起興,引起男子無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麗賢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說比興也正確,興中有比)閱讀練習三:(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請舉例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運用興的藝術手法(1分)。如本詩開頭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雙成對的雎鳩鳥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鳩鳥的和鳴聯想到君子對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興興寄重章疊句并舉例分析其表達效果亦可)(2)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結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2)關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這個過程顯得美好、喜悅而又不低俗,所謂樂而不淫(1分);寫求之不得的焦慮、苦悶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熱鬧情景,所謂哀而不傷(1分)。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一)古詩詞欣賞,完成22,23題。(5分)1下列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 D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聯第一句點出送別的地點,第二句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C頷聯寫離情別意,重在點出相同之處,即同為宦游人。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嫌棄杜少府在臨別時像小兒女一般哭哭啼啼。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這兩句詩好在哪里?請作賞析。(3分)好就好在這首詩一反過去送別詩的黯然銷魂的情調,代之以積極、健康的感情,給人以安慰和鼓舞。3、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B)A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勸慰友人只要存在著真摯的友情,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B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豁達情懷,也包含詩人黯然銷魂的感傷情調。C首聯中的“望”字是詩人的想象,意思是從蜀州可在風煙彌漫中望到五津。D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四、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1、對詩句解說不當的一項是(B)A 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端居句中端居即閑居,圣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D 最后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2、對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C)A 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B 二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C 三、四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D 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3、首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4、品味蒸與撼。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煉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雄渾壯闊 和氣勢博大的特點。(2分)6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7詩的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看著人家垂釣,自己只能白白地產生羨魚之情了。這里隱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想做官而沒有途徑 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8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筆力千鈞,備受 后人贊賞。請作簡要賞析。(3分)云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運用對偶,表現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閱讀練習二:7、詩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分)8、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DA、八月湖水平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B、波撼岳陽城描寫了岳陽城搖搖欲墜的景象。C、后兩聯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愿望。D、全詩委婉表達了作者希望一展才華的政治抱負。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什么?請具體分析。(3分)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前半首寫洞庭湖,既是為了扣題,寫洞庭湖的壯麗,也是為了起興,為表現求薦出仕的主題做鋪墊。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薦,喻出仕的途徑;以垂釣者隱指官吏;以羨魚喻對仕途的向往;又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弦外之音,隱含求仕之意。10、請賞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的妙處。(3分)這一聯用夸張的手法狀寫了洞庭湖宏闊壯觀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將洞庭湖煙波浩渺、漫無邊際、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現出來,寫得壯美,有生機有活力。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湖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11、這首詩和杜甫的登岳陽樓都是以登覽為題材的抒情詩,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這首詩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薦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陽樓感身嘆世,表現貧病困頓中的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閱讀練習三:1、這首詩的體裁是__五言律詩____(1分),詩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設喻,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_(2分)2、全詩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現代漢語中成了一成語,它是__臨淵羨魚___,現在的意思是:_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實際的工作,就達不到目的。(2分)3、請簡要談談你對頷聯的理解。(2分)頷聯從視覺,聽覺,觸覺幾方面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極富藝術感染力,尤其蒸字顯示出了洞庭湖豐富的積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4、這首詩的寫景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聯系全詩看,作者在欲濟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3分)夸張。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舟楫,想出仕卻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援引。閱讀練習四:1、 說說涵虛混太清中混字的表達效果。答:混字形象貼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勢浩淼與天相接的恢弘氣氛。2、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示的圖景。答:水汽蒸騰,籠罩著廣大的云夢澤地帶,水波澎湃動蕩,岳陽樓好像也瑟縮不安愛的搖晃起來。3、 從詩的最后兩聯中,我們可以窺定詩人怎樣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4、 詩的最后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這是隱喻想做官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閱讀練習五下列詩句中描寫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 C )A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B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生日向西C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劃線句子所展現的畫面。(2分)云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或:一片白茫茫的云夢澤水氣蒸騰,波濤洶涌似乎要撼動整個岳陽城。)結合詩歌的尾聯(最后兩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表現了詩人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或想做官卻沒有途徑)(1分),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幫助和引薦的思想感情。五、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一理解選擇:1. 下列是對本詩的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C ) A.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追求寧靜的思想情懷。 B.這是一首敘事、寫景、抒懷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追求清幽勝境的心情。 C.這是一首寫景的五言律詩,表現了作者置身寂靜、清幽、空靈的勝景中,心靈受到感染與陶冶的一種心境。 D.這是一首敘事與寫景相結合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人生感悟。 2.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A本詩大約作于詩人做縣尉時。詩歌描寫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致,流露出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向往。B詩題“題破山寺后禪院”,可知“后禪院”才是詩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兩句后提過破山寺后,立刻轉入對后禪院的描述。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3.下面對詩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A起首兩句寫詩人在清晨入破山寺興福寺時,旭日初升,光照樹林。B三、四兩句描繪了禪院美妙的環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現力。C五、六兩句書寫詩人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潭影空人心”,表現詩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獲得愉悅的內心感受。D這首詩題為“題破山寺后禪院”,可見“破山寺”是全詩重點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畫后,立即轉入對“破山寺”的描述。4.對“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點評不當的一項是:( D ) A.這兩句是本詩最大的亮點,是全詩的最高境界,有此兩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徑花木使鳥兒怡然自得,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靈魂得到凈化與升華。 C.互文互義、相得益彰。 D.“悅鳥性”與“空人心”形成對比,鳥性之悅為人心之空作了鋪墊。5.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 A )(2分)A這首詩借題詠佛寺禪院,抒發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憤懣抑郁之情。B首聯點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詩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時“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清寂的景色。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寫了詩人在后禪院的所見所感,借寫鳥兒歡悅的情形和空靈的潭影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懷。二名句賞析:1. 賞析“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述內容:山間風光宜人,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歌唱;潭水倒映著云影、樹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頓時擺脫一切煩惱。手法情感:這兩句對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景中的情趣,傳達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緒。煉字:“悅”寫出了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暢的情態,“空”寫出詩人見到后禪院的優美景色而內心寧靜平和的感受。 2. 賞析“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環境的極靜極美,而且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3. 賞析“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詩人在這里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只剩下鐘磬聲音,其他什么聲音也沒有,暗含詩人向往佛門清靜的心情。三理解作答:1.這首山水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這首詩描繪了禪院幽靜脫俗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隱逸之情。2.“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不矛盾,因為這是反襯,以聲襯靜,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以鐘磐音襯環境的清幽。3.詩歌尾聯后來演變為哪個?頷聯簡化為哪個成語,這成語隱含了什么哲理?成語“萬籟俱寂”。“曲徑通幽”,要達到能夠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4.有版本“曲”作“竹”,你認為是“曲徑”還是“竹徑”好,為什么?贊同“曲徑”,因為“曲”宇傳達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徑”一詞則過于落實,限制了讀者的聯想與想像。 還有,“竹徑”太直接說出了小徑的物象,“曲徑”道出了小徑的曲折迷離,表現了佛寺凈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5.頸聯中“空”字寫得極好,為什么?不僅生動的表現出禪院環境清幽、自由,而且寫出景物使人內心空靈,人的煩惱、俗念,頓時消失。9. (2010云南省普洱、西雙版納市,9,3分)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六、送友人李 白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1)從內容上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1分)(2)自選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2分)從修辭,詞語,思想感情,表達方式等方面分析。41. (2010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3-26,8分)審美體驗(8分,每小題2分)23請將首聯所展現的畫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遠遠望去,青翠的山巒靜靜地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好一幅動靜相生、寥廓秀麗的圖景!說明:意近即可。 24. 請簡要分析尾聯中細節描寫的作用。離別時揮手告別的動作表現了依依惜別的心情;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了離情別緒。說明:意近即可。 七、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試題】1、卜算子詠梅一詞分上下兩闋,從內容上看,上闋寫梅花 的處境,下闋寫梅花 的品質。艱難、惡劣的處境(意思對即可)高潔堅貞的品質(意思對即可)2、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樣,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請回答。以梅花高潔品質來喻示自己孤傲、堅貞自守的品格。(意思對即可)2、閱讀練習二:1、卜算子.詠梅中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2、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描繪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獨自開放無人欣賞,黃昏來臨又被風吹雨打。3.詞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達了自己怎樣的品質?性格孤高,絕不與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饞毀,堅貞自守的傲骨。4、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周敦頤在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樣,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5、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闕,從內容上看,上闋寫梅花艱難惡劣的處境,下闋寫梅花高潔堅貞的品質。6、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請回答。以梅花高潔品質來喻示自己孤傲、堅貞自守的品格。7、分析一下這首詩的形象特點。(提示:環境特點:斷橋黃昏,風雨交加,寒泠荒涼。(正面描寫)自身特點:不與群芳爭春,不與群芳爭春,雖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環境烘托)作者處境:仕途坎坷,屢受挫折。)8、這首詩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詩人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以及雖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爭精神。)閱讀練習三詞的上闋通過描寫梅花所處的環境,創設了一種怎樣的氛圍?寂寞、苦悶、凄清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達自己孤傲、隱忍的品格與高潔的報國志向。賣炭翁1.“曉駕炭車輾冰轍”中的“輾”有什么表達作用?“輾”字既寫出了天氣寒冷,已經結了冰,炭車壓過留下車轍印,突出說明了賣炭翁的辛苦,又寫出了牛車的重量,從側面表現出賣炭翁的勤勞。2.“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這兩句詩運用了動作描寫,有什么作用?動作描寫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的蠻橫掠奪。3、賞析“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詩人運用襯托手法,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來寫“伐薪燒炭”的艱辛。4、賞析“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運用了心理描寫,生動地表現了老人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這車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