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五章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 教案.docx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5節顯微鏡和望遠鏡設計說明透鏡對光的作用和凸透鏡成像是本章核心內容。而顯微鏡和望遠鏡是凸透鏡成像規律內容的拓展,是利用兩個透鏡的組合看物體,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加深學生對凸透鏡成像原理的理解、開闊眼界,同時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也讓學生體會到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學技術也是與物理緊密相連的。但是本節的顯微鏡、望遠鏡的成像原理又比較抽象,所以老師要做好引導,對看不清的物體一次放大,對看不見的細菌等兩次放大,再通過多媒體觀看、實驗模擬等,變抽象為具體去認識顯微鏡及原理;在認識顯微鏡基礎上再通過老師引導,多媒體觀看、實驗模擬等認識望遠鏡;對于視角問題也是由生活中入手,同樣物體站在對面,和站在遠處的感覺大小不同,通過多媒體、光線成像作圖,幫助學生理解視角。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觀看多媒體、模擬實驗等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和成像原理。2.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發展歷程,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結構及原理。難點:視角的理解。教具學生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兩個。教師用:顯微鏡、望遠鏡、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回顧思考1.凹面鏡對光有什么作用?2.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有哪些內容?3.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各自的成像特點是什么?4.凸透鏡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導入新課1.故事導入:400多年前,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上,一個磨眼鏡片的手藝人不經意地透過一前一后放置的兩個鏡片去看遠處的景物時,發現這些景物近了許多。后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知道了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兩個凸透鏡做成了一臺望遠鏡。后來他不斷改進,用自己的望遠鏡第一次發現了天上的銀河并不是一片連續發光的云,而是由許多星體組成的;他發現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許多高低不同的環形山;發現了太陽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圍有一圈光環。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有四顆衛星繞著木星轉,很神奇是嗎?想了解吧!下面我們一塊來學習。板書課題。2.多媒體導入: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資料。大家都知道,在人類同疾病作斗爭的歷史上,找到像痢疾菌、傷寒菌、非典病毒等樣本,這是抑制或殺死這些細菌或病毒的關鍵。觀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學上進行這些顯微、遠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顯微鏡和望遠鏡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塊來學習。板書課題。進行新課探究點一顯微鏡的結構及成像特點教師:我們要看清書中較小的字,應用什么看會更清楚?那么要看清人眼無法看到的細菌,又應用什么來觀察呢?學生思考、交流、回答我們看書中較小的字,應用放大鏡會更清楚。要想看清人眼無法看到的細菌,再加一個放大鏡,將它放大兩次。教師: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簡易顯微鏡。1.多媒體及實物展示:顯微鏡(1)指導學生認識顯微鏡的主要結構:目鏡、物鏡、載物臺、反光鏡(凹面鏡),引導學生回答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要點。(2)引導學生回答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兩次,突出物鏡和目鏡的放大作用。(3)閱讀教材第103頁“顯微鏡”部分內容,交流得出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各自的成像特點。2.學生實驗:模擬顯微鏡(1)先用一個凸透鏡(物鏡)觀察教材上的字,得到放大的像;(2)再用另一個凸透鏡(目鏡)觀察上面看到的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3.引導歸納:顯微鏡的物鏡是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似;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與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似。經過兩次成像,最終觀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虛像。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例1(多選)顯微鏡能對微小物體進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了兩個焦距不同的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鏡和目鏡都成實像B.物鏡和目鏡都成虛像C.物鏡和目鏡都起放大作用D.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解析: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顯微鏡的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放在載物臺上的物體在物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并且這個實像位于目鏡的焦點之內,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答案:CD探究點二望遠鏡的結構及成像特點顯微鏡的物鏡距離要觀察的物體較近,使物體成一放大的實像,如果利用物鏡去觀察很遠地方的物體,就會成一縮小的實像,這個實像再經過目鏡放大,就能看清楚較遠的物體,這就是望遠鏡的原理。1.多媒體及實物展示:望遠鏡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3頁“望遠鏡”部分內容,交流得出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各自的成像特點。2.學生實驗:模擬望遠鏡(1)先用一個凸透鏡(物鏡)觀察窗外遠處的物體,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2)再用另一個凸透鏡(目鏡)觀察上面看到的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3.引導歸納:望遠鏡的物鏡是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似;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與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似。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例2(湖南株洲中考)如圖表示一種光學儀器的原理,圖中L1是物鏡,L2是目鏡。這種儀器是________(選填“望遠鏡”或“顯微鏡”),目鏡的作用相當于________(選填“放大鏡”或“投影儀”)。解析:由題圖可知,遠處的物體先通過物鏡使物體成一倒立、縮小的實像,然后用目鏡把這個實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虛像),就能看清很遠處的物體了,這是望遠鏡的原理,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答案:望遠鏡放大鏡探究點三視角我們看站在對面的人,和站在很遠處的人;感覺看到的人的大小一樣嗎?實際上人的大小變了嗎?學生:感覺看遠處的人很小,實際上人沒變小。教師:是什么原因讓我們出現這樣的“錯覺”呢?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第104頁“視角”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教材第104頁圖5.5-4,理解視角的含義。作出遠近物體射入眼中的成像光路圖,如圖所示。引導歸納:視角越大,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越大,人看物體越清晰。視角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大小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例3當我們站在鐵路站臺上看遠方駛來的列車時,會有“近大遠小”的感覺,其主要原因是()A.列車在近處通過眼睛成的像大些B.列車在近處和遠處的成像大小相等C.列車在近處成像的視角大些D.以上說法都不對解析:視角越大,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越大,眼睛看得越清楚,看遠處物體視角小,看近處物體視角大,因而會有“近大遠小”的感覺。答案:C探究點四探索宇宙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課堂小結當堂達標(見導學案“當堂達標”)參考答案1.AD2.D3.C4.B布置作業教材第106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至2題。板書設計一、顯微鏡組成部分:物鏡、目鏡、反光鏡、載物臺等。物鏡:將物體形成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將第一次成的實像再次放大。二、望遠鏡組成部分:物鏡、目鏡等。物鏡: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將第一次成的實像放大。三、影響人們看清物體的一個重要因素:視角。教學反思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五章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級 上冊 物理 第五 五節 顯微鏡 望遠鏡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