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五、1.第1課時 6和7的認識-導學案設計.docx
導學案設計課題6和7的認識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1.創設有趣的童話情境,激發興趣。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系,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的時間短,因此用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有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2.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利用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愉悅的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課前準備教師準備:PPT課件、計數器學生準備:小棒若干、圓片若干、直尺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效果檢測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4分鐘)1.課件出示七個小矮人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都看到了什么。2.引入:今天,又有兩個新的數要和我們交朋友呢,想知道它們是誰嗎?它們可真頑皮,早已躲進了教材39頁的主題圖中。(板書課題)1.觀察情境圖,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地進行匯報交流。2.很有興趣地進入新課的學習。1.我會填數。(1)1、2、3、()、5、()。(2)()、6、5、()、3、2、1。二、觀察操作,探索新知。(18分鐘)1.教學數數。(1)課件出示教材39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圖中的人或物體的數量是多少呢?(2)引導學生說一說是如何數的。2.教學認數。(1)畫一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表示出6和7。(2)擺一擺。鼓勵學生分別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3.生活中的數。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可以用6和7來表示。4.6和7的寫法。引導學生觀察6、7,它們像什么?并指導書寫。5.教學數序。(1)出示計數器,組織學生邊撥算珠邊思考:6和7分別在哪個數的后面?(2)引導學生在直尺上找出6和7的位置,并說說相互間的位置關系。6.教學比較數的大小。引導學生借助計數器、直尺、小棒等學具比較5、6、7的大小。7.教學基數和序數的意義。(1)請7名同學上臺,老師發出指令,同學做出相應的動作。(2)課件出示教材40頁金魚圖。引導學生完成圖下面的問題,然后自由提出類似的問題。8.6、7的組成。指導學生借助小棒、圓片等學具將6、7分別分成兩份,總結分法。1.(1)觀察情境圖,同桌間交流后匯報觀察的結果:教室里有6張桌子、6個同學、7把椅子等。(2)交流數數的方法,如:教室里有5個同學在打掃衛生,又進來1個同學,一共有6個同學。2.(1)先分別畫出6個和7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可以畫“”“”等),然后小組內互評。(2)用小棒擺出各種圖形后小組內交流。3.思考后,小組內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用6和7表示數量的事物。如:6支鉛筆,7個蘋果等。4.觀察后,說出自己的感受。預設6像哨子口朝上,7像鐮刀能割草。在練習本上正確書寫。5.(1)先撥出5個算珠,然后通過增加算珠的方式感知:5添上1是6,6添上1是7。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2)在直尺上找出6和7的位置,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6.通過操作、觀察,比較5、6、7三個數的大小,匯報時說出自己比較的方法和理由。7.(1)臺上的同學根據老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感知基數和序數的意義。(2)觀察金魚圖,回答圖下面的問題。仿照教材上的問題提出類似的問題,小組內解決。8.先借助學具分一分,然后小組內交流分法,全班匯報互評,總結分法。2.生活中的數。(1)我知道一周有()天。(2)我知道彩虹有()種顏色。(3)我知道半年有()個月。3.看圖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 (1)一共有()個圖形,一共有()種圖形。(2)把從左邊數第6個圖形涂上顏色。(3)把右邊的6個圖形圈起來。4.連一連。(1)湊成6。(2)湊成7。5.在里填上“”或“”。576426077637三、反饋應用,拓展延伸。(14分鐘)1.完成教材41頁“做一做”1、2題。2.完成教材43頁3題。(通過圈、畫活動,進一步感知基數和序數的意義)1.獨立試著做一做,然后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方式進行驗證。2.讀題,先說一說對題意的理解,然后獨立進行圈、畫,加深對基數和序數意義的理解。6.它們分別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1) ()個(2)()個(3)()個四、課堂總結。(4分鐘)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批注板書設計6和7的認識數數:0、1、2、3、4、5、6、7。5添上1是6,6添上1是7。566757657675基數和序數的意義
- 關 鍵 詞:
- 人教版 一年級 上冊 數學 課時 認識 導學案 設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