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安徽省蚌埠局屬初中12月月考物理試題.docx
絕密啟用前安徽省蚌埠局屬初中2019-2020學年八年級12月月考物理試題第I卷(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1聽到考試鈴聲,同學們立刻開始答卷,這個場景說明( )A鈴聲以聲波的形式傳播B鈴聲能傳遞能量C鈴聲屬于噪聲D鈴聲能傳遞信息2某同學4次測量一小球的直徑分別是:5.12 cm、5.14 cm、5.25 cm、5.13 cm。則物體的長度應為( )A5.12 cm B5.13 cm C5.14 cm D5.16 cm3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看到“白氣”下面有關 “白氣”形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夏天打開冰箱門時,門口的“白氣”,是冰箱內的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B文藝演出時,舞臺上施放出的“白氣”,是干冰在常溫下升華成的氣態二氧化碳C清晨,河面上的一團團“白氣”,是河里的水蒸發成的水蒸氣D打開熱水瓶的蓋子時,瓶口周圍的“白氣”,是瓶內的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4“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的青睞。下列對古詩文中涉及的光現象與原理相符合的是( )A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階前“白云生鏡里”是光的反射現象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潭清疑水淺”是光的反射現象C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對影成三人”是光的折射現象D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江清月近人”是光的折射現象5甲乙兩物體運動的路程比 2:1 ,所用時間比為 1:2 ,則兩者速度比為( )A4:1 B1:1 C1:2 D2:16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st圖像,分析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物體是從同一地點出發的 B甲、乙兩物體是往同一方向運動的C甲、乙兩物體相遇時都通過了20m路程 D甲、乙兩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相同,都是2m/s7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分別為聲音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者的響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兩者的響度和音調相同C乙、丙兩者的音調和響度均不同D甲、丁兩者的音調和音色相同8對甲、乙兩種物質同時持續加熱,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物質的沸點是80B甲物質在46min內一定吸收熱量C乙物質在第6min時是固態D乙物質在610min內是固液共存態9如圖是日偏食景象,此時,若將太陽光垂直照射在紙板一個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形B“”形C“”方形D“”形10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B當u=15cm時,光屏上不能成像C當u=25cm時成縮小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1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第II卷(非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11如圖所示,這只鉛筆長度的測量值為________cm。12“宮、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時期,是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亦稱五音,相當于現代7個音階中的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_______。13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是___________14一只小船往返于M、N兩碼頭間,順流中與逆流中的速度分別為6m/s和4m/s,則小船在M,N之間往返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 m/s。15如圖所示,工人們正在給高架橋安裝隔音板,這是為了在_________減弱噪聲。第16題圖第15題圖第17題圖16如圖所示,是明代著名畫家吳偉的飲驢圖,畫配詩題老人飲驢圖中有兩句詩:“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水中嘴對嘴”是光的_____現象,其中的“水中嘴”是另一個“嘴”的_____像(選填“虛”或“實”)17如圖所示,將一只小鬧鐘放在玻璃鐘罩內,可清楚地聽到鬧鐘鈴聲。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會逐漸變弱,甚至聽不見。停止抽氣,并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會再次清楚地聽到鈴聲。通過這一實驗事實可近似說明聲音不能在__________中傳播。18我國北方的冬天,窗玻璃的________(選填“內”或“外”)表面上會出現冰花,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到冰冷的窗玻璃發生了__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而形成的19某同學身高1.60m,他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2m處,他在鏡中的像高為_______m;若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鏡,則他的像大小將_______(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周圍的同學都能看到他,是因為光照在小明身上,發生了光的____反射(選填“鏡面”或“漫”)。20如圖,四個相同的瓶子里裝有高度不同的水,對著瓶口吹氣,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____。21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路線,據圖分析:兩種介質的界面是___________(選填“AB”或“CD”),光的折射角度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作圖題22(1)如圖所示,AB、CD是發光點S發出經平面鏡反射的兩條光線。在圖中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畫出發光點S和它在平面鏡中的像,并補全光路。第(1)小題圖第(2)小題圖(2)如圖所示,根據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性質,補全光路。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23某同學選擇蜂蠟和海波研究“不同固態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為了完成實驗,除圖中器材外,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2)實驗采用“水浴加熱法”,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這是為了使固態小顆粒____。(3)將溫度計正確插入蜂蠟和海波中,觀察溫度計示數時視線A、B、C如圖乙所示,其中正確的是_____,此時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4)丙圖是該同學繪制的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化過程經歷了____min,海波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填“持續上升”、“保持不變”或“一直下降”),處于_____(填“固體”、“固液共存”或“液體”)狀態。(5)丁圖是該同學繪制的蜂蠟的熔化圖像,由圖像可知蜂蠟屬于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4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活動中,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厚為2mm的茶色玻璃、 刻度尺、 光屏、 兩只相同的蠟燭A和B、 火柴。(1)小明在實驗中將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適當位置,將蠟燭B置于玻璃板后方,調節它的位置,發現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的位置或調整角度,在玻璃板前面透過玻璃板觀察時,都不能使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發生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A玻璃板與白紙面不垂直B蠟燭A與白紙面不垂直C人不應在玻璃板前面透過玻璃板觀察(2)小明調整好實驗裝置后,再次將蠟燭B置于玻璃板后方,調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過玻璃板從不同角度觀察,使其都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了______。(3)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25小敏利用如圖所示裝置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已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1)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_____上。(2)如圖所示,光屏上能呈現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其實際應用是________(選填“放大鏡”“幻燈機”或“照相機”)。(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當她將蠟燭向左移動10cm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應該將光屏向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評卷人得分五、計算題26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進入長為3.2km的隧洞,求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是多少?27小明同學在今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100m跑項目中,取得18s的成績。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如果終點計時員聽到發令槍聲才開始計時,則小明100m跑所用實際時間為多少秒?(已知聲速為340m/s,人看到冒煙的時間忽略不計,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參考答案1D【解析】【詳解】同學們開始答卷是因為聽到的鈴聲,在這里鈴聲就是一種信息,同學們接收到了這種信息,故本題中主要是說明鈴聲能傳遞信息,故應選D2B【解析】【分析】(1)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取其余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即為測量結果;(2)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三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則與測量值相同。【詳解】從題干中提供數據可知,5.25 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5.25 cm是錯誤的,應該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小球的直徑最終應記錄為,故選B。3D【解析】【詳解】A冰箱門口的“白氣”,是溫度相對較高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A錯;B舞臺上施放出的“白氣”,是干冰在常溫下升華吸收大量熱量使舞臺上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白氣”,氣態二氧化碳是看不見的,B錯;C水蒸氣是看不見的,C錯;D打開熱水瓶的蓋子時,瓶內的高溫水蒸氣遇到溫度相對較低的空氣放熱液化形成“白氣”,D正確。4A【解析】【詳解】A“白云生鏡里”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項符合題意;B“潭清疑水淺”是由于由池底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故B項不符合題意;C“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飲酒者本人,另外兩“人”是飲酒者形成的影,它是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項不符合題意D“江清月近人”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項不符合題意。5A【解析】解答:s甲:s乙2:1,t甲:t乙1:2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4:1,6C【解析】【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到,當時,甲與乙之間的距離是40m,甲、乙兩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出發的,A錯誤;B從圖中還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流動,甲與乙之間的距離在不斷變小,甲與乙是相向運動,不是往同一方向運動的,B錯誤;C甲、乙兩物體相遇時,甲走過的路程是乙走過的路程是,兩者通過的路程都是20m,C正確;D從圖中可以知道,甲的運動速度是乙的運動速度是甲、乙兩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不相同,D錯誤。7D【解析】【詳解】A甲、乙兩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響度是相同的,A錯誤;B甲、丙兩者的振幅相同,故響度是相同的,但是頻率不相同,所以音調是不同的,B錯誤;C乙、丙兩者的頻率是不同的,故音調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響度是相同的,C錯誤;D甲、丁兩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頻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調是相同的,D正確。8B【解析】【詳解】由圖示可知甲、乙物質在6到10分鐘內溫度不變,但仍持續吸熱,有可能是熔化過程也有可能是汽化過程,因此無法判斷物質的狀態,也就無法確定沸點和熔點,但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是在持續吸熱的,故選B。9D【解析】【詳解】由題意可知,這是小孔成像的現象,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與孔的形狀無關,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不是三角形,也不是圓形,應該是半月形,故選D。10D【解析】【詳解】A當,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可知, ,所以f=10cm;故A項錯誤;B當u=15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光屏上能成像故B項錯誤;C當u=25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故C項錯誤;D物體從距凸透鏡11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凸透鏡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故D項正確;【點睛】凸透鏡成像的四種情況和應用,以及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像距、像之間的關系,是凸透鏡成像習題的重要依據,一定要熟練掌握116.90(或6.886.92)【解析】【詳解】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鉛筆左側與0刻度線對齊,右側與6.9cm對齊,估讀為6.90cm,所以鉛筆的長度為6.90cm。12音調【解析】【詳解】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它們對應的頻率是逐漸增大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所以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音調。13船【解析】【詳解】山本來是不動的,這兒說山在跑,所選的參照物應與山有相對位置的改變,山與船的位置在不斷改變,所以所選的參照物應是船144.8【解析】【詳解】設M、N兩碼頭間的距離是s,小船在M,N之間順流時,需要的時間是,在M,N之間逆流時,需要的時間是,則小船在M,N之間往返的平均速度為15傳播過程中【解析】【詳解】減弱噪聲的途徑有: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工人們正在給高架橋安裝隔音板,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16反射 虛 【解析】古詩中的“水中嘴對嘴”,是指驢在岸邊飲水,水面上就會出現驢子嘴的像,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與平面鏡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故答案為反射;虛17真空【解析】【詳解】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會逐漸變弱,甚至聽不見,這時玻璃罩內沒有空氣,是真空,聲音不能傳播出來,而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會再次清楚地聽到鈴聲,這說明了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18內 凝華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表面上會出現冰花,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到冰冷的窗玻璃發生了”可知,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的凝華,根據凝華的規律,運用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為凝華,分析推斷。【詳解】12我國北方的冬天,室內的空氣溫度比較高,而窗玻璃和外面的空氣溫度比較低,當高溫的空氣遇上低溫的窗玻璃內表面,會凝華成冰花,所以是在內表面出現,發生的物態變化為凝華。191.60 不變 漫 【解析】【詳解】12根據平面鏡的成像規律可知,像與物大小相等,某同學身高1.60m,則他在鏡中的像高也為1.60 m;若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鏡,這人的大小還是不變,那么他的像大小將不變;3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所以周圍的同學都能看到他,是因為光照在小明身上,發生了光的漫反射。20丁【解析】【詳解】當對著瓶口吹氣時,瓶內的空氣柱會振動,空氣柱越短,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大,所以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丁。21AB 40 【解析】【詳解】1從圖中可以看到,界面AB左端的應該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而界面AB右端的是折射光線,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所以界面CD下端應該是入射光線,所以兩種介質的界面是AB;2由上述可知,界面AB右端的是折射光線,其折射角大小是22 【解析】【詳解】(1)1反向延長AB、CD兩條光線,交于一點,這個就是發光點S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對稱性作出發光點S,連接SA、SC,這兩條光線就是入射光線,如下圖所示;(2)2根據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法可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過焦點;入射光線的延長線經過凹透鏡另一側的虛焦點,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與主光軸平行;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通過焦點;通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不改變傳播方向;所作的圖如下圖所示。23停表 受熱均勻 B 42 6 保持不變 固液共存 非晶體 【解析】【詳解】(1)1為了完成實驗,除圖中器材外,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停表,記錄哪個時刻對應的溫度大小是多少;(2)2實驗采用“水浴加熱法”,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這是為了使固態小顆粒受熱均勻;(3)3觀察溫度計示數時視線應該與溫度計里面液面相平,所以正確的是B;4溫度計讀數時,應該從絕對值小的地方往絕對值大的地方讀數,所以它的讀數是42;(4)567從圖丙可以看到,圖中BC段是熔化過程,海波的熔化過程經歷的時間是海波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保持不變的,并且處于固液共存狀態;(5)8從圖丁可以看到,蜂蠟在熔化時,溫度不斷上升,這是非晶體。24A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等大 不能 虛 【解析】【詳解】(1)1由題意可知,發生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是玻璃板與白紙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另一側的上方或下方,故選A;(2)2使其都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然而蠟燭A與蠟燭B是相同的,則蠟燭A與蠟燭A的像是重合的,這說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等大;(3)34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而實像能呈現在光屏上,虛像則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25同一高度 放大 幻燈機 左 【解析】【詳解】(1)1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2)23從圖中可以看到,物距小于像距,而且光屏上能呈現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質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其實際應用是幻燈機,把圖片放大;(3)4根據凸透鏡的動態成像規律可知,蠟燭向左移動,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左移動。26170s?!窘馕觥俊驹斀狻克矶吹拈L度是火車完全通過隧洞所走的路程是火車速度是火車通過隧洞的時間為。答: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是170s。27(1)5.56m/s;(2)18.29s?!窘馕觥俊驹斀狻?1)小明的平均速度是;(2)槍聲傳遞時間為小明所用實際時間為。答:(1)小明的平均速度是5.56m/s;(2)如果終點計時員聽到發令槍聲才開始計時,則小明100m跑所用實際時間為18.29s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學年 年級 安徽省 蚌埠 初中 12 月考 物理試題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