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五中10月月考物理試題.docx
絕密啟用前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五中2019-2020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物理試題第I卷(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1在新型汽車的研制中,需要進行風洞實驗。將汽車模型放在風洞中不動,讓風迎面高速吹向汽車,可以研究汽車高速行駛時的情況。若汽車里的司機感覺到汽車在運動,則他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A地面B汽車C風D他自己2關于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速度v與通過的路程s成正比B物體運動的速度v與通過的時間t成反比C物體運動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與時間t成反比D物體運動的速度v與s,t的大小無關3曉燕在學校春季運動會百米賽跑中以16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她在50m處的速度是 6m/s,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5ms,則全程內的平均速度是( )A6m/sB6.25m/sC6.75m/sD7.5m/s4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個數有(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醫生用“B超”觀察身體是否有結石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南城縣城區2019年元月起實施“禁鞭令”,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只要物體在振動,人就一定能聽到聲音A2個B3個C4個D5個5物理上常通過聲波的波形圖來反映聲波的特點如圖所示,根據甲、乙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聲音的波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動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音調低C甲、乙兩音叉發聲的頻率相同D甲音叉發聲的響度比乙音叉發聲的響度大6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 )A甲車的速度最快,丙車最慢B甲車做變速直線運動,則乙車和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C以甲車為參照物,則丙車是靜止的D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是靜止的7在特別潮濕的環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脹,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會( )A測量值的誤差大,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大 B測量值將是錯誤的C測量值的誤差小,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小 D測量值的誤差大,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小第II卷(非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8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讀數為12.00cm,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準確值是______cm。9在生活中,人們通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時間;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物理學用速度描述運動快慢,公式為,這種方法與通常方法_____(選填“”或者“”)是相同的。10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s。第11題圖第10題圖11小明和小華在操場上沿直線跑道跑步,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前2s內____跑得更快(選填“小明”“小華”),在0-8s時間內小明的平均速度___小華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甲、乙二人走的路程比為3:4,所用時間比為2:5,則兩個人的速度比為______。13如圖是小剛從家中出發到達學校的s-t圖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則小剛步行是圖中___(選填“OA”或“AB”)段,小剛從家中到學校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第14題圖第13題圖14如圖,手機與音叉的位置保持不變,利用手機軟件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變為。說明音叉發出的聲音__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變小。15班級組織的迎新年聯歡會上,小凱彈奏了一首吉它曲,吉它聲是由弦的__________發出的。若小凱改變彈奏的力度,改變的是吉它聲的___________(選填“音色”、“響度”或“音調”)。評卷人得分三、實驗題16在用斜面和木塊做“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時,將帶刻度的木板一端墊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頻閃照相機記錄了木塊沿斜面下滑的運動過程頻閃照相機每隔0.5s拍一張照片,照片記錄的木塊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所示:分析照片可知AF的長度為________cm,木塊從A運動到F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木塊沿斜面下滑過程中相鄰兩段時間內的路程差為________cm第17題圖第16題圖17請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后,認真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如圖1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可樂飲料的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2)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____。(3)他們又進行了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2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直徑關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致。若他們想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______(選填符號a、b、c或d)。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_________。若有同學選擇c和d進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長度越長,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的結論。該同學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18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同學們進行以下實驗:(1)如圖甲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當敲響右邊的音叉時,與左邊音叉的叉股接觸的乒乓球會彈起來,一現象說明聲音可以在______中傳播。(2)若在月球表面上進行這兩個實驗,則甲圖實驗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上述現象,乙圖實驗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上述現象。19小明做“測量平均速度”實驗的過程如圖甲所示。(1)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 (選填“大”或“小”)。(2)若秒表每格為1s,則在該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3)該實驗中,若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2,則_____ v2。(填“”、“”、“=”)(4)若在實驗過程中,小明從小車開始運動時測量時間,他測量小車通過上半段的路程s1和通過全程的路程s2的方法如圖乙所示,你認為小明測出的全程的平均速度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評卷人得分四、計算題20軍事演習,戰士大明用單兵便攜式火箭筒攻擊敵方碉堡。發射火箭彈后,經過0.8s大明看到爆炸的閃光;發射火箭彈后,經過2.8s大明聽到爆炸的巨響。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問:(1)大明距離敵方碉堡的路程;(2)火箭彈的飛行速度。21摩托車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駕駛員發現前方20m處有一障礙物擋住了路面,經0.5s的反應時間后,開始踩剎車,再經過2s停下來。從駕駛員發現障礙物到摩托車停下來該車前進了15m。求:(1)在0.5s的反應時間內,摩托車前進多少米;(2)從駕駛員開始剎車到摩托車完全停下來這段時間內摩托車的平均速度。22一輛汽車向著山崖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駛,在距離山崖一定距離的地方鳴笛,經過0.8s后司機聽到了回聲。求:汽車鳴笛時距山崖的距離。(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參考答案1C【解析】【詳解】A將汽車模型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飛汽車和地面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是靜止的。故A不符合題意。B被研究的物體是汽車,汽車以本身為參照物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有位置的改變,是沒有意義的。故B不符合題意。C被研究的物體是汽車,汽車和風之間發生了位置的改變,以風為參照物,汽車是運動的。故C符合題意。D司機坐在汽車上,汽車和司機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以司機為參照物,司機是靜止的。故D不符合題意。2D【解析】【詳解】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是個定值,即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個定值,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和運動的時間無關。 故ABC錯誤,D正確。3B【解析】【詳解】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整個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時間曉燕在全程內的平均速度是4B【解析】【詳解】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錯誤;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聞其聲而知其人”是通過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正確;用B超診病,說明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正確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振幅不同,則響度不同,故錯誤;“禁鞭”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正確;耳朵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20000Hz,所以物體振動時,人不一定能聽到聲音,故錯誤故有3個正確,故應選B5A【解析】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A. 由波形圖可知,相同的時間內甲音叉振動的次數多,甲音叉振動快,故A正確B. 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甲音叉振動快,甲音叉發聲的音調高,故B錯誤C. 發聲的頻率表示發聲體振動的快慢,甲音叉振動快,甲音叉發聲的頻率高,故C錯誤D. 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兩個音叉振動幅度相同,所以響度相同,故D錯誤故選A.點睛:由甲、乙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聲音的波形圖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時間內甲音叉振動的次數多,振動次數多就說明頻率高,而發聲體發聲的音調與頻率有比較密切的關系,頻率越高,音調就越高響度是由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6C【解析】【分析】【詳解】甲圖象是st圖象,一條過原點的射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v甲4m/s;乙圖象是vt圖象,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V乙6m/s;丙的圖象也是vt圖象,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V丙4m/s;綜合以上分析可知:A速度最快的小車是乙,甲和丙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題意;B甲車、乙車和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甲和丙速度相同,所以以甲車為參照物,則丙車是靜止的故C符合題意;D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乙車的速度大于丙車,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是運動的故D不符合題意7D【解析】【分析】誤差是由于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存在的真實值和測量值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測量方法錯誤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詳解】受潮而膨脹后的木制的刻度尺會變長,分度值會變大,用此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會將物體的長度測小,誤差變大。故選D。81mm 12.0cm 【解析】【詳解】1用此刻度尺測量的物體長度是12.00cm,數據的倒數第二位0對應的長度單位是mm,所以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2測量數據12.00cm中,最后一位數字是估計數字,故其準確值為12.0cm,。9【解析】【詳解】生活中,人們通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時間;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如果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則我們需要通過公式v=,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才能得出它們的運動快慢,即相同時間比路程;10337.5【解析】【分析】秒表的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是兩個表盤的示數之和【詳解】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7.5s,即秒表的讀數為330s+7.5s337.5s.11小華 等于 【解析】【詳解】1根據圖像可以可以看出,在前2s內,小華所走的路程多,所以小華跑的快;2根據圖像可以看出,在08s內,小華和小明經過的路程都是40m,所以他們的平均速度都是v=5m/s。1215:8【解析】【詳解】甲、乙兩物體速度之比:=13AB 2.4 【解析】【詳解】1由圖象可得:在OA段,物體路程s1=1800m,所用時間t1=5min=300s,在AB段,s2=3600m1800m=1800m,所用時間t2=25min5min=20min=1200s。由速度公式得:v1=6m/s,v2=1.5m/s。因為小剛步行的速度小于騎車的速度,所以小剛步行的速度為1.5m/s,騎自行車的速度為6m/s,即AB段小剛步行。2小剛從家中到學校的平均速度:v=2.4m/s。14響度【解析】【詳解】dB是聲音響度的單位;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50dB變為30dB說明音叉發出的聲音的響度變小。15振動 響度 【解析】【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吉它聲是由弦的振動發出的;2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改變彈奏的力度,可以改變吉他發聲的振幅,所以響度改變。164.50 3 0.50 【解析】【分析】【詳解】如圖:記錄長度要求有一位估計值,所以AF的長度為,木塊從A運動到F的時間為:,平均速度為:;由圖像分析可知下滑過程中,相鄰兩段時間內的路程差都為0.50cm17固體能傳播聲音 捏住繩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a、d 音調的高低跟琴弦的粗細有關 沒有控制材料相同 【解析】【詳解】(1)1細棉線是固體,能實現通話,說明固體也是傳聲的一種介質。(2)2說話聲引起棉線振動,棉線把這種振動由近及遠地傳到遠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振動就會停止,也就聽不到聲音了。(3)3研究音調高低和琴弦長度的關系,保持材料和粗細相同,改變長度。選擇a和d;4選擇a和b,材料和長度相同,改變了粗細,是探究音調高低跟粗細的關系;5選擇c和d,不能探究音調高低的影響因素,因為琴弦的材料、長度都不相同,沒有進行控制變量。18空氣 能 不能 【解析】【詳解】(1)1 乙圖中,敲響右邊音叉時,右邊音叉振動產生聲波,通過空氣傳遞給左邊音叉,使左邊音叉振動發聲,與左邊音叉接觸的小球會彈起來,這一現象既可以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也能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2)2 若在月球表面上進行此實驗,甲圖中的音叉仍然會振動,與之接觸的小球仍然會被彈開;3月球上沒有空氣,乙圖中兩音叉之間為真空,聲音無法傳播,所以不能看到此現象。19小 15.00 偏大 【解析】【詳解】(1)1實驗時,小車所放的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間會長些,便于測量小車的運動時間。(2)2由圖知,通過上半段路程的時間t1=3s,上半段路程s1=45cm,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15cm/s;(3)3下半段路程s2=45cm,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22.5cm/s;所以,v1v2,則在從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小車做變速直線運動。(4)4由于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需要利用全程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由圖可知:全程的路程測量時將車的長度測量在內了,所以小車的路程測量值比實際路程大,根據v=可知測出的全程的平均速度值與實際值相比偏大。20(1)680 m (2)850 m/s【解析】【詳解】(1)火箭彈爆炸發出聲音傳到大明的時間:t1=tt2=2.8s0.8s=2s,由v=可得,大明離敵方碉堡的距離(即聲音傳播的距離):s=v聲t1=340m/s2s=680m;(2)火箭彈在空中飛行的時間t2=0.8s,則火箭彈的速度:v2=850m/s。答:(1)大明距離敵方碉堡680m;(2)火箭彈的飛行速度是850m/s。21(1)5m (2)5m/s【解析】【詳解】(1)在0.5s的反應時間內摩托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則摩托車前進的距離為:s=vt=10m/s0.5s=5m;(2)從駕駛員發現障礙物到摩托車停下來該車前進了15m,駕駛員反應時間內車行駛了5m,摩托車從開始剎車到完全停下來通過的距離為:,摩托車開始踩剎車到停下來經過了2s,那么從駕駛員開始剎車到摩托車完全停下來這段時間內摩托車的平均速度:=5m/s。答:(1) 在0.5s的反應時間內,摩托車前進5m;(2) 從駕駛員開始剎車到摩托車完全停下來這段時間內摩托車的平均速度5m/s。22142m【解析】【詳解】在t=0.8s的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s1=v1t=15m/s0.8s=12m,聲音傳播的距離:s2=v2t=340m/s0.8s=272m,設汽車司機鳴笛時距離山崖為s,則:2s=s1+s2=12m+272m=284m,解得s=142m。答:汽車鳴笛時距山崖的距離為14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