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期中物理試題.docx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通的一種運動,如圖所示的各種運動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ABCD枯葉飄落 駿馬奔馳 行星轉動鮮花怒放2如圖所示,用懸掛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A聲音產生的原因B聲音傳播的條件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D減弱噪聲的途徑3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操作如圖所示,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ABCD4攝影師抓拍了一個有趣的場面(如圖):一只烏鴉站在飛翔的老鷹背上休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以烏鴉為參照物,老鷹是靜止的B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鴉是靜止的C以地面為參照物,老鷹是運動的D烏鴉、老鷹飛行的快慢相同,它們相對靜止5周末,小黃、小白和小青來到郊外,選擇了一個合適場地,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黃駕駛電瓶車以72km/h的速度前進,小白以15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青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1.8km,則()A小黃速度最大B小白速度最大C小青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樣大6某中學正在舉行班級對抗賽,張明明同學是短跑運動員,在百米競賽中,測得他在6s末的速度為9.5m/s,12.5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9.8m/s,則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A9.5m/sB9.8m/sC10.0m/sD8.0m/s7下列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快B只要物體振動,就能聽到聲音C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D物體的振動一旦停止,發聲也隨之停止8校園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為了廣大師生的安全,交警部門在校園和校園附近安放了圖中所示的四個標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ABCD9一種新型保險柜安裝有聲紋鎖,只有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才能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鎖這種聲紋鎖能辨別主人的聲音,是根據聲音的()A音調B音色C響度D聲速10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和乙聲音的音調不同B乙和丙聲音的響度相同C丙和丁聲音的音色相同D丙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11下列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A用手捂住耳朵B在繁華的街邊設置噪聲監測裝置C在居民區靠近馬路一邊植樹造林D在摩托車尾部加裝消聲器12下列聲現象中,可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聲波發現昆蟲B倒車雷達C超聲波清洗機D B超診療13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應急取水,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A熔化凝華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14下列實例中,為了加快蒸發的是()A利用管道代替溝渠輸水B把新鮮的蔬菜裝入保鮮袋中C用掃把把地面上的水掃開D把衣服上的水擠掉一些15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常看到雞蛋先濕后干的現象,此現象反映的物態變化過程是()A先液化后蒸發B先熔化后蒸發C先液化后凝固D先蒸發后液化16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曾在20世紀60年代,為控制瘧疾疫情,屠呦呦嘗試用加熱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騰,從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藥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藥物被破壞掉了對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微火加熱使溶液慢慢沸騰B用旺火加熱縮短沸騰的時間C減小容器內的氣壓D增大容器內的氣壓17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氣溫度為10,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恰好為0的是()A冰層下表面B除了冰層上表面以外的冰C冰層上表面D冰層下面所有的水二、填空題18給下列數據填上適當的單位:初中學生李某身高1.66_____;中學用課桌高為82.0_____;物理課本長為255.0_____。19生活中常見的體溫計是根據液體_____的規律制成的。20蠟是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蠟燭燃燒時流出燭“淚”,這是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需要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21“掩耳盜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又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只是阻止聲音進入自己的耳朵22每年到了秋季,氣溫變化較大,兒童極易感冒發燒,為了降溫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在額頭貼“退熱貼”.退熱貼內部是一種呈固態的膠狀物,在使用過程中膠狀物會逐漸消失,請問在這過程中膠狀物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此過程需要________熱(選填“吸/放”).23騎自行車的人與一個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獲得的信息有:(1)騎車者和跑步者均做_____(選填勻速、加速)運動;(2)騎車者1秒騎行的路程是_____米;(3)跑步者跑240米所需要的時間是_____秒。三、實驗題24小王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中停表的設置是“時:分:秒”,甲、乙、丙分別對應小車在起點、中點s2位置、終點s1位置的時間,請你解答下列問題。(1)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通過公式_____求出平均速度。(2)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原因是_____;(3)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_____。(4)若斜面長s11.2m,則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m/s。25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1)為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且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小華應選用_____(“a”或“b”)裝置來進行實驗:同時,實驗應選用_____(“大冰塊”或“碎冰塊”)來進行實驗,效果更好些;為了使燒杯內冰塊受熱均勻,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2)除需要圖中的器材,還需要的一個測量工具是_____,分別記錄實驗時溫度計溫度和對應的時間,同時觀察試管中冰的變化情況。(3)如圖。所示是冰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知:冰的熔化過程共持續了_____min;加熱至第8min時,物質的狀態為_____。(4)實驗結束后,由于小華忘記熄滅酒精燈,一段時間后,發現溫度計示數維持100不變(外界氣壓為一個標準大氣壓),則此時試管中的水_____(選填“沸騰”或“不沸騰”)。(5)小紅把冰直接放在燒杯中,未加熱冰也熔化了,此時冰熔化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熱量,他還發現冰熔化時燒杯外壁有一層水珠,這是_________________現象。26如圖所示是某校同學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裝置:(1)組裝實驗裝置時,放置石棉網的鐵圈位置和懸掛溫度計的鐵夾位置非常重要,其操作順序是_____(選填序號)先調整固定鐵圈的位置,再確定鐵夾的位置;先調整固定鐵夾的位置,再確定鐵圈的位置(2)實驗時,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用冷水,這種做法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水溫升高到88時開始計時,每隔1min記錄1次溫度,直到水沸騰后幾分鐘為止,記錄的數據如表:分析表記錄的實驗數據,可知水沸騰時的溫度為_____,說明此時當地氣壓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4)從計時開始到水溫剛好達到沸點的過程中,水要持續_____,溫度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5)如圖中,表明水正處于沸騰的是如圖中的_____圖(填“a”、“b”)(6)小明撤掉酒精燈后,發現水未立即停止沸騰,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實驗中,另一組同學用一根正常溫度計測量水溫,發現溫度計的液柱異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計算題27一艘海洋勘探船在探測海底的深度時,在平靜的水面上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4s收到回波信號,求該處海水的深度。(已知海水中聲波的傳播速度為1500m/s)28端午節小明和爸爸坐火車一起去探望在外地的外婆已知火車長200m,當火車以72km/h的速度通過一條隧道時,小明測得自己通過此隧道內運行的時間為90s假設火車一直勻速行駛,求:(1)此隧道有多長?(2)該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多少時間?參考答案1D【解析】【詳解】我們把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根據此概念可以判斷ABC都屬于機械運動,D不屬于機械運動,故選D2A【解析】【詳解】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點睛】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3D【解析】【詳解】溫度計的正確使用,A操作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燒杯的底部,錯誤;B操作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燒杯的側壁,錯誤;C操作溫度計的玻璃泡離開被測液體,錯誤;D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正確,答案選D4B【解析】【詳解】A、以烏鴉為參照物,老鷹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老鷹是靜止的,故A敘述正確;BC、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鴉和老鷹的位置都發生變化,所以烏鴉和老鷹都是運動的,B敘述錯誤,C敘述正確;D、烏鴉、老鷹飛行的快慢相同,它們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它們相對靜止,故D敘述正確.所以B選項是符合題意的.【點睛】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所選參照物之間是否有位置變化;若位置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靜止的.5C【解析】【詳解】1m/s=3.6km/h小黃的速度:72km/h=20m/s小白的速度為:15m/s根據可知:小青的速度為所以小青的速度最大,故C選項符合題意【點睛】根據計算出小青的速度后,全部統一單位在比較就行6D【解析】【詳解】運動員所經過的路程為100m,所用時間為12.5s;故平均速度;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點睛】根據題意可以知道,張明明所經過的總路程和總時間,則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全程中的平均速度7D【解析】【詳解】A選項,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比液體中快,在液體中傳播比氣體中快,故A錯誤B選項,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物體振動,不一定能聽到聲音,故B錯誤C選項,聲音的傳播速度會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故C錯誤D選項,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隨之停止,故D正確【點睛】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的產生也停止 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比液體中快,在液體中傳播比氣體中快8A【解析】【詳解】A、是限速標志,指限速5km/h,故A正確; B、禁止行人通過,故B錯誤; C、禁止鳴笛,故C錯誤; D、禁止貨車通過,故D錯誤。9B【解析】【詳解】音調由振動的頻率決定、響度由振動的振幅決定,都與振動物體無關,是能夠模仿的,只有音色是由振動物體的結構和材料等性質決定的,是振動物體特有的,很難模仿,故專用紋鎖能辨別主人的道理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不同而設計的,故B是正確的10B【解析】【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同時間內,甲和乙振動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故A錯誤;B、乙和丙聲音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相同,說明振幅相同,則二者的響度相同,故B正確;C、丙和丁聲音的波形形狀相差較大,故它們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錯誤故選B11C【解析】【詳解】A、用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A錯誤;B、在繁華的街邊設置噪聲監測裝置,只是能夠監測噪聲的分貝,但不能減弱噪聲,故B錯誤;C、在居民區靠近馬路一邊植樹造林,是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D、在摩托車的排氣管加消聲器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睛】解決此類題目要結合防治噪聲的途徑進行解答,知道防治噪聲可以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及噪聲的接收這三個環節進行防治,根據選項判斷是否符合防治噪聲的途徑解答.12C【解析】【詳解】A、蝙蝠靠超聲波發現昆蟲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 B、倒車雷達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C、超聲波洗眼鏡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D、“B超”查看胎兒發育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睛】要解答本題需掌握: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以及聲音能夠傳遞能量,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例子來回答.13C【解析】【詳解】沙漠中的水分首先從液態變成氣態的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然后水蒸氣遇到塑料膜凝結成液態的小水珠,發生液化現象,小水珠越積越多,最后落下來,被收集到杯中。14C【解析】【詳解】A、利用管道代替溝渠輸水,控制了水的表面積和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可減慢蒸發,不合題意;B、把新鮮的蔬菜裝入保鮮袋中,控制了蔬菜的表面積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可減慢蒸發,不合題意;C、用掃把把地面上的水掃開,增大了水與空氣接觸表面積,加快了水的蒸發,符合題意;D、把衣服上的水通過外力擠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減少了,但這與加快蒸發沒有聯系,不符合題意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睛】(1)影響蒸發的因素有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2)加快蒸發,就是從提高溫度、增大液體面積和加快空氣流動這三個方面來考慮.15A【解析】【詳解】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是冷的,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雞蛋外表面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暴露在空氣中又蒸發成水蒸氣,所以常看到雞蛋先濕后干的現象,故A選項正確16C【解析】【詳解】AB的說法,緩慢沸騰或是旺火縮短沸騰的時間,仍然是沸騰在起作用,沸點是不變的,所以仍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藥物被破壞掉,故不正確,C的做法,減小氣壓,水的沸點會降低,即溫度低了,所以藥物的不會受到破壞,保證的原有的療效,故說法正確D增大氣壓時,沸點升高,對藥物的破壞作用更大,不正確故選C17A【解析】【詳解】A冰層的下表面與水接觸為冰和水混合,故其溫度為0,符合題意B除了冰層上表面以外的冰,其溫度應為0,不符合題意C冰層上表面的溫度應為空氣溫度即-10,不符合題意D冰層的下表面所有的水,其溫度應為0,不符合題意【點睛】在1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時的溫度為0,沸騰水的溫度為100無論是冰多水少,還是冰少水多,只要冰水混合其溫度就是00的水放熱會結冰甚至到0以下,0的冰吸熱會熔化成水18m cm mm 【解析】【詳解】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6cm1.66m左右;2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2.0cm左右;3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20cm,物理課本的長度略大于20cm,在25.5cm255.0mm左右。19熱脹冷縮【解析】【詳解】體溫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20非晶體 熔化 吸熱 【解析】【詳解】1蠟在熔化過程中,它的溫度不斷升高,沒有一定的熔點,所以蠟是非晶體;23蠟燭燃燒時流出燭“淚”,此過程中蠟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現象,熔化吸熱。21產生 傳播 【解析】【詳解】1鈴聲是由于鈴的振動產生,“掩耳盜鈴”不能阻止聲音的產生;2地球表面有空氣,可以傳播聲音,“掩耳盜鈴”不能阻止聲音的傳播;22升華 吸 【解析】【詳解】退熱貼內部是一種呈固態的膠狀物,在使用過程中膠狀物會逐漸消失,是由固態直接變成了氣態,所以在這過程中膠狀物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升華,升華吸熱23勻速 6.67 60 【解析】【詳解】(1)1從圖象中可以看出,騎車者和跑步者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正比例函數圖象,所以他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2)2當騎車者的時間為30s時,對應的路程是200m,則騎車者的速度:v m/s6.67m/s;即騎車者1s騎行的路程是6.67m;(3)3當跑步者的時間為50s時,對應的路程是200m,則跑步者的速度:v 4m/s;由v 可得,跑步者跑240m所需要的時間:t 60s。24 便于記錄小車運動的時間,減小試驗誤差 讓小車停正運動,便于測量到達終點的時間 0.24 0.3 【解析】【詳解】(1)1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通過公式 v 求出平均速度。(2)2使斜面的坡度較小一些,使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更長, 這樣便于記錄小車運動的時間,減小試驗誤差。(3)3為了讓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來,便于測出小車行駛相同路程的時間,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個金屬片,故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停正運動,便于測量到達終點的時間;(4)4s11.2m,下半程的路程s20.6m,由圖知,全程時間t15s,下半程的時間t22s,則小車通過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 0.24m/s;5小車通過路程s2的平均速度:v2 0.3m/s。25a 碎冰塊 攪拌 秒表 4 液態 不沸騰 需要 液化 【解析】【詳解】(1)1圖中試管較小,如果直接用酒精燈加熱受熱會不均勻,且溫度上升較快,不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可以選用a裝置,使冰在空氣中吸熱自行熔化;2該實驗應選用碎冰塊來進行實驗,這樣受熱均勻,效果較好;3為了使燒杯內各部分受熱均勻,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攪拌;(2)4因為實驗中需要每隔一定的時間記錄依次溫度,所以除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一個測量時間的工具秒表;(3)56冰在加熱后2min到第6min這段時間雖然不斷的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這是冰的熔化過程,持續了4min。加熱至第8min時是液態;(4)7試管內外溫度均為100,沒有溫度差,雖然達到了沸點,但不能繼續吸收熱量,不滿足沸騰的條件,故試管里的水不會沸騰。(5)89冰熔化需要吸收熱量,雖然未給冰加熱,但周圍溫度高于冰的溫度,所以冰可以吸收到熱量;燒杯外壁有一層水珠,空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杯凝結成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26 縮短實驗時間 98 小于 吸熱 升高 a 石棉網的溫度較高,可以給燒杯中的水繼續加熱 溫度計玻璃泡碰觸到燒杯底部 【解析】【詳解】(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先確定鐵圈的高度,故選;(2)在實驗中,向燒杯內倒入熱水,這樣可以縮短將水加熱至沸騰所需的時間;(3)由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在加熱到第5min、6min、7min、8min時,水的溫度為98保持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應為98;說明此時當地氣壓小于一個標準大氣壓;(4)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從計時開始到水溫剛好達到沸點的過程中,水要持續吸熱,溫度不斷升高;(5)a圖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增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象隨著氣泡的上升,受到水的壓力逐漸減小,所以氣泡逐漸變大;b圖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現象;(6)小明撤掉酒精燈后,但石棉網的溫度較高,可以給燒杯中的水繼續加熱,所以燒杯中的水不會立即停止沸騰(7)燒杯的底部與石棉網接觸,受酒精燈直接加熱,溫度升高的快,所以另一組同學用一根正常溫度計測量水溫,發現溫度計的液柱異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溫度計玻璃泡碰觸到燒杯底部273000m【解析】【詳解】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t 4s2s,由v 得該處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答:該處海水的深度為3000m。28(1)1800 (2)100【解析】【分析】(1)火車的速度等于人的速度,及人通過隧道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隧道長。(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運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長與火車長之和,根據速度公式就會求出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的時間;【詳解】(1)v=72km/h=20m/s=v小明, 小明測得自己通過此隧道內運行的時間為90s則由v=得,此隧道的長s=vt=20m/s90s=1800m.(2)火車完全通過隧道的路程:s=s隧道+s車=1800m+200m=2000m,由v=得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的時間:t=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