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期中物理試題.docx
絕密啟用前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題第I卷(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1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A5.1km5.1km1000m5100mB5.1km5.110005100mC30min30600.5hD30min30h0.5h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只要測量儀器足夠精密,就可以消滅誤差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則測量結果偏大C正確測得某一本書的長為2.570分米,測量時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D長度測量時在已有的測量工具中選擇分度值最小的測量工具3有五位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分別20.52cm,20.51cm,20.80cm,20.49cm,20.50cm,你認為下列數據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20.56cmB20.51cmC20.505cmD20.564cm4冬天的早晨,小雷在家中發現暖水瓶的瓶蓋打開不冒“白氣”,小雷問自己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溫,倒了一碗嘗嘗發現“燙”。又想到可能是因為房間的溫度較高,將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氣”。就“小雷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溫”屬于科學探究哪個環節()A提出問題B猜想與假設C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D交流與合作5如圖所示的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發出的聲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此裝置只能用于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實驗,不能探究其它問題B此裝置可以通過用力撥動,發出聲音,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此裝置可以通過改變用力的大小,觀察鋼尺振動的幅度,探究響度和振幅的關系D此裝置可以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觀察鋼尺振動快慢來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系6音樂小組的同學制作了各自的樂器,樂器發聲的波形圖如圖,對此說法不正確的是( )A樂器發聲時都在振動B樂器發聲的音色相同C樂器發聲的響度相同D樂器發聲的音調相同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C無論是漫反射還是鏡面反射,它們都遵守反射定律D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8為了提高計時的準確性,大型國際比賽的賽道都使用光電計時設備,但由于條件限制,一般的運動會都是起點處的裁判員發令后開始比賽,終點計時員通過停表計時,為了計時準確,應該( )A看到冒煙開始計時,因為煙霧很容易看清B聽到聲音開始計時,因為聲音很容易聽清C看到冒煙開始計時,因為光速比聲速大D看到冒煙開始計時,因為光傳播不需要時間9小明用如圖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白紙板必須與平面鏡垂直放置B白紙板的作用是為了顯示光路C增大入射光線與ON的夾角,反射光線與 ON的夾角也增大D沿 ON向后轉動板A,用來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10如圖為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傳播的示意圖,其中實線分別表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B是折射光線BAO是入射光線C入射角是30D空氣在NN的右側第II卷(非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11納米技術是指納米尺度內的科學技術,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納米是很小的長度單位, 1nm=10-9m一張紙的厚度大約只有0.1mm,合______nm12用如圖甲所示的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度為_____cm圖乙中秒表的讀數為_____s13實驗室里可以通過排水法來測量小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如圖所示是小王同學的一次實驗,則測石蠟的體積需要用到下面四圖中的哪幾幅數據_____、小鐵塊的體積是_____14為減少廣場舞擾民,某地擬推出和諧配樂版廣場舞廣場舞的音樂聲是由于音箱中的紙盆_____產生,經_____傳播到人耳音樂聲過大會形成噪聲,附近社區居民只好關閉門窗,這屬于在_____中減弱噪聲15每年冬季來臨之際,大批鴻雁飛抵江西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覓食越冬,如圖所示鴻雁媽媽大聲呼叫小鴻雁,說明它發出聲音的_____大,小鴻雁根據媽媽發出聲音的_____找到自己的媽媽(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16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但我們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動時,卻聽不到因翅膀振動而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________20 Hz(選填“低于”、“高于”)。這種聽不到的聲波有很強的破壞性,在“512汶川地震”時,相隔很遠的不少市民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就與這種聲波有關,我們將這種聲波稱為________聲波。17生活中的一些光現象:潭清疑水淺;林蔭下的圓形光斑;杯弓蛇影;站在岸邊能看到水里的魚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識解釋的是_____;所成的像是虛像的有:_____(均選填序號)18橋在湖中的“倒影”看起來比橋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為橋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時,有一部分發生_____進入了水中;一只小鳥在深度為8m的平靜湖面上空飛過,當小鳥距水面3m時,該“倒影”距小鳥_____m,若小鳥往高處飛,則“倒影”大小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9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該現象可以用光的______來解釋;小孔位置固定,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光屏上像的大小比原來________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0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夠傳遞_____利用聲吶系統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6s后收到回波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31m/s,則此處海水的深度為_____m;利用此種方法_____(選填“能”“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作圖題21如圖,水面上方有一樹枝A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它在水中的像AB 22小明經常在鴨綠江邊觀察小魚,如圖所示,A、B其中之一(不知道是哪一個)是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魚的像,另一個是水中的魚,C是小明的眼睛,畫出小明看到魚的光路圖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23如圖,小王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影響,經過與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2: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3: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下表列出的幾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m2A鋼200.3B鋼200.7C尼龍絲30?D銅400.5E尼龍絲400.5(1)為了驗證猜想1,應控制琴弦的_____不變,改變琴弦的_____這種研究方法被稱為_____(2)選用編號為DE的琴弦進行探究,是為了驗證猜想_____(3)如果選用編號C、E的兩根琴弦來探究弦發聲的音調是否與弦的長度有關,則表格中“?”處應填_____(4)隨著實驗的進行,小王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請你完成下列問題:(1)在實驗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實驗中,使用與蠟燭A相同的蠟燭B是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_____關系;(3)為了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的觀察位置應該是_____(選填序號)直接觀察玻璃板后蠟燭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觀察直接觀察光屏(4)有時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都無法使蠟燭B移到與蠟燭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小王在實驗室做“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實驗,請幫他完成以下探究:(1)為了更清晰地觀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隨著入射角的增大,小王發現,折射光線消失了,而反射光線變得跟入射光線一樣亮(如圖所示)老師告訴小王,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叫做“全反射”,并讓小王將每次實驗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并查閱相關資料,制成了以下表格入射角i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015.230.948.674.6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光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時,反射能量隨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當入射角i_____時,反射能量達到100%,此時發生全反射;根據光路可逆,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_____發生全反射(選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五、綜合題26如圖,MN是一條小河的河岸,小明要從A處走到河岸取水后送到B處,為了找到一條最短路線(即從A到河岸和從河岸到B的總路程最短)的取水點,可以將MN看成一個平面鏡,從A點作出一條光線經MN上某點O反射后恰能通過B點,則這一入射點O為最短路線的取水點。(1)通過光學作圖找到這一最短路線取水點O;(2)請你證明入射點O為最短路線的取水點。27為了測量聲音在某根鐵管中的傳播快慢,我們在鐵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聽到了兩次聲音,中間間隔2.5s,已知鐵管的長度是918m,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1)在鐵管一端敲擊一下,另一端為什么聽到兩次聲音?(2)聲音在鐵管中的速度是多少?參考答案1D【解析】【詳解】因為1km1000m,所以:5.1km5.11000m5100m,故A、B選項錯誤;因為1h60min,所以:30min30h0.5h,所以C錯誤D正確2C【解析】【詳解】A無論測量儀器如何精密,誤差只能減小,但不能消滅,故A錯誤;B用被拉長了的塑料尺測量物體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變大,因此其讀數比真實值小,故B錯誤;C根據測量結果2.570分米,分析可知,“2”的單位為分米,“5”的單位為厘米,“7”的單位為毫米,“0”為估讀值,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應為1毫米,故C正確;D選擇測量工具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如測量教室的長和寬時,準確程度要求不高,長度較大,選用分度值是1cm且量程較大的卷尺較合適,故D錯誤故選C3B【解析】【詳解】由測量結果可知測量數據20.80cm是錯誤數據,應去掉;減小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物體的長度最接近的真實值是:L=20.51cm故選B。4B【解析】【詳解】小明發現暖水瓶的瓶蓋打開不冒“白氣”,他想“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溫”,是沒有經過實驗驗證而作出的初步判定,所以這是猜想與假設。故選B。5A【解析】【詳解】ACD此裝置只可以通過改變用力的大小時,鋼尺振動的幅度不同,聲音的響度不同;還可以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從而改變了鋼尺振動的頻率,觀察鋼尺振動快慢來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系,故C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符合題意;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可以通過用力撥動,鋼尺發出聲音,能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6C【解析】【詳解】A因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樂器發聲時都在振動,故A項正確,A項不符合題意;B不同樂器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波形也不同;觀察甲乙兩圖形,波形相同所以音色也相同,故B項正確,B項不符合題意;C振幅是指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它決定了聲音的響度;觀察圖示可知甲乙的振幅不同,所以樂器發聲的響度也不同,故C項錯誤,C項符合題意;D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波形圖中,相同時間內,經過的周期越多,頻率越大。觀察圖示可知發聲體振動的周期相同,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故D項正確,D項不符合題意。7A【解析】【詳解】A黑板表面越平滑,越容易發生鏡面反射,越不容易看清黑板上的字,故A錯誤符合題意;B黑板“反光”,是因為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線比粉筆字反射的光線強,使人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能從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為光在黑板表面上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8C【解析】【詳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因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在看到發令時散發的白煙按秒表計時較為準確,故ABD錯誤,C正確。9D【解析】【詳解】A法線與鏡面垂直,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如果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則鏡面的法線不在紙板上,入射光沿紙板照射后,反射光線不在紙板上,則我們在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所以,白紙板必須與平面鏡垂直放置,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在研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安裝白紙板后,能夠間接的在白紙板上看到光的傳播途徑;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增大入射光線與ON的夾角,則入射角增大,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增大,即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也增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沿ON向后轉動板A,看不到入射光線,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沿ON向后轉動板B,故D錯誤符合題意10B【解析】【詳解】由圖可知,AOM30,所以NOA903060,而BOM30,所以NOB90306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為60),所以NN為法線,MM為界面,而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則OC一定為折射光線,AO為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折射規律,故MM上面為空氣, ACD錯誤,B正確。111105【解析】【詳解】因為1nm=10-9m=10-6mm;故0.1mm=0.1106nm=1105nm;123.30 337.5 【解析】【詳解】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5.00cm對齊,右側與8.3cm刻度對齊,估讀為8.3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8.30cm5.00cm3.30cm;2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且秒針已經轉過一周;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7.5s,即秒表的讀數為:5min+37.5s560s+37.5s337.5s。13BD V2V1 【解析】【詳解】1B圖中是小鐵塊和水的總體積為V2,D圖中是小鐵塊、石蠟和水的總體積為V4,則石蠟的體積:V蠟V4V2,故測石蠟的體積需要用到 BD兩幅圖的數據2A圖中是水的體積為V1,B圖中是小鐵塊和水的總體積為V2,則小鐵塊的體積是V2V114振動 空氣 傳播過程 【解析】【詳解】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我們聽到的廣場的音樂聲是由音箱中的紙盆振動產生的;2音樂聲是通過介質,即空氣傳到人耳;3關閉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15響度 音色 【解析】【詳解】1鴻雁媽媽大聲呼叫小鴻雁,振動幅度越大,則聲音的響度大;2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小鴻雁根據媽媽發出聲音的音色找到自己的媽媽16低于 次 【解析】【分析】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20000Hz,高于此頻率的聲波為超聲波,低于此頻率的聲波為次聲波。【詳解】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很慢,其振動頻率小于2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所以聽不到蝴蝶飛行的聲音火山、地震、海嘯、龍卷風、核爆炸等產生的是次聲波,且次聲波的頻率與人體內臟品管固有頻率接近,所以次聲波會讓人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17; 【解析】【詳解】12潭清疑水淺,水底反射的光線經過水面后發生折射,看到的水底是折射形成的虛像;林蔭下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是太陽的實像;杯弓蛇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站在岸邊能看到水里的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屬于折射的是;成虛像的是18折射 6 不變 【解析】【分析】根據明暗與光的照射量之間的關系、平面鏡成像特點解答即可【詳解】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光射到水面時,由于一部分光線發生了反射,另一部分發生了折射而進入水中,所以,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即湖中的“倒影”看起來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小鳥在湖面的“倒影”是一個虛像;且物像到水面的距離相等,所以,當小鳥距水面3m時,像距水面也是3m,故該“倒影”距小鳥的距離是:3m+3m=6m;又因為平面鏡成像時,物像大小相等,所以,當小鳥往高處飛時, “倒影”的大小不變19直線傳播 變小 【解析】【分析】【詳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線傳播造成的,由圖可見蠟燭距離小孔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實際燭焰大;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后,燭焰距離小孔比越來遠了,所以成的像也就變小了20能量 4593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詳解】1利用超聲波清洗鐘表儀器,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2聲音到達海底的時間為:t6s3s,由v可得,此處海水的深度為:svt1531m/s3s4593m3 4不能用超聲波測量地月距離因為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地球到月亮之間是真空,超聲波不能傳播21【解析】【詳解】根據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先作出端點A. B關于水面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22【解析】【詳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魚,是因為魚反射的光線經水面折射后進入人眼,人眼看到的魚是魚的虛像,虛像在魚的實際位置的上方,則圖中A為水中魚的像,B為水中的魚;所以先連接AC,AC與水面的交界點O為折射點,然后連接BO,光的傳播方向是從B到O,再到C,如圖所示:23材料和長度 橫截面積 控制變量法 3 0.5 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變其松緊程度,用同樣的力撥動,判斷音調與松緊程度的關系 【解析】【詳解】(1)123要驗證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需控制琴弦的長短和琴弦的材料不變,改變琴弦的橫截面積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故應選用編號為AB的兩根琴弦進行探究(2)4編號為DE的琴弦進行探究,表格數據可知,材料不同,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是為了驗證猜想3:琴弦發出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3)5如果選用編號C、E的兩根琴弦來探究弦發聲的音調是否與弦的長度有關,應控制橫截面積和材料相同,長度不同,故該處應填0.5(4)6根據控制變量法知,探究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變其松緊程度,用同樣的力撥動,判斷音調與松緊程度的關系24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大小 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 【解析】【詳解】(1)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成的像和蠟燭大小相等;因此使用與蠟燭A相同的蠟燭B是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3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故符合題意;(4)4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像會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無論怎樣移動蠟燭都無法與像重合,則原因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25在水中加幾滴牛奶 增大 41.8 不能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析】【詳解】(1)1水透明性能較好,沒有反射光線的物質,我們不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可以稍微增大水的渾濁程度,可在在水中加幾滴牛奶;(2)23由表中數據,光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時,反射能量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當入射角i41.8時,反射能量達到100%,此時發生全反射;4根據光路可逆,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不能發生全反射;5 不能發生全反射原因是: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6(1);(2)見解析所示【解析】【詳解】(1)根據題意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先作出發光點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像點A,連接AB交平面鏡于點O,沿OB畫出反射光線,連接AO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圖中O就是入射點,即是最短路線取水點;(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A和A關于平面鏡MN對稱,所以AOAO;設取水路程為s,則:sAO+OBAO+OBAB,在河岸上任選一其它取水點E,如圖所示,設對應的取水路程為s,同理可知:sAE+EBAE+EB,由幾何知識可知:AE+EBAB,所以入射點O為最短路線的取水點。【點睛】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發光點A的像點A,根據反射光線反向延長通過像點,可以由像點和B點確定反射光線所在的直線,兩點之間,直線最短。27(1)見解析(2)4590m/s【解析】【詳解】(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所以會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鐵管傳過來的,第二次空氣傳過來的(2)由v得,t空2.7s由第(1)問分析可知:tt空t鐵2.5st鐵t空t2.7s2.5s0.2sv鐵4590m/s答:(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第一次水鐵管傳過來的,第二次水空氣傳過來的(2)聲音在鐵管中的速度是4590m/s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級 安徽省 合肥市 廬江縣 期中 物理試題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