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期末物理試題(教學質量評估).docx
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題(教學質量評估)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估測”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校園生活中,下列估測最符合實際的是()A乒乓球臺高約為760cmB九年級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200gC教室內溫度約為48D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15min2關于誤差,下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消除誤差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由于測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誤差C測量物體長度,刻度尺與物體沒有放行,使測量值偏大,這屬于誤差D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減小3如圖所示,是國慶閱兵時護旗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的情景。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勻速前進,所選的參照物是()A護旗隊員B五星紅旗C天安門城樓D同速行進的其他方隊4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吶系統利用超聲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B城市道路兩旁修建隔音板是為了從聲源處減弱噪聲C物體只要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D“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臺演出,這里的“低”、“高”是指聲音的響度5如圖所示,“遼寧號”航母上起飛引導員佩戴有如圖所示,“遼寧”戴有耳罩的頭盔,目的是( )A減弱飛機發動機噪聲的傳播B在人耳處減弱噪聲C防止次聲波對人耳的傷害D減弱飛機發動機噪聲的產生6如圖是用木槌敲擊同一音叉時,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的二列聲波圖,一次重敲,一次輕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重敲時音調高,甲圖是重敲時的聲波圖B輕敲時響度大,兩次敲擊音色相同C兩次敲擊音調、音色都相同,乙圖是輕敲時聲波圖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調也比乙的音調高7關于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vs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大B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時間t越大C物體運動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與時間t成反比D物體運動的速度v由st決定但與s,t的大小無關8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甲、乙,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A甲、乙兩物體都由O點出發,但甲比乙遲3s運動B以乙為參照物,甲始終向東運動C運動時,:5:1,5s末甲、乙兩物體相遇D在05s內,甲、乙兩物體的平均速度相等9一短跑運動員沿直線跑了5s,前2s內通過16m的路程,后3s通過了30m的路程,這個運動員在5s內的平均速度是( )A8m/s B10m/s C9m/s D9.2 m/s10下列光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的是()A手影游戲B錯位的鉛筆C鏡中的像D雨后的彩虹11下圖四種情況中所成的像,是實像的是( )A幻燈機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魚C放大鏡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12如圖的四種情景,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A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B水面“折”枝C世博會夜晚的燈光D斑馬倒影13下列有關光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研究“光的反射”規律時,紙板可以與平面鏡不垂直B景物的“倒影”看起來比景物“暗”,是因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丙圖中,太陽光照射遠視眼鏡可成圖中的現象D夜間行車時打開車內燈,更利于司機觀察車外路面情況14手機掃描二維碼,相當于給二維碼照了一張照片,如圖3是手機掃描物品上的二維碼,登陸網址,查看物品相關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B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C物體上的二維碼是光源D當二維碼超出手機上設定的方框時,物品不動,把手機靠近物品15如圖所示,某物質的熔化圖象,其中屬于熔化過程的是( )AAB段BBC段CCD段DAD段16下列有關熱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面上方的氣壓增大,水的沸點會降低B冰在熔化過程中,內能、比熱容都保持不變C在衛生間洗澡時,里面的鏡面變模糊了,這是由于水蒸氣液化造成的D深秋,室外物體表面上往往會形成一層霜,這是水凝固的結果17下列全都屬于晶體的一組是()A醬油、蠟、鉛B固態水銀、海波、鐵C冰、瀝青、萘D金、玻璃、固態氫18中國最北的氣象站黑龍江省漠河氣象站記載,最低氣溫記錄為52.3,對于這樣的氣溫,你認為應該選用以下哪種溫度計來測量(液態酒精、水銀、煤油的凝固點分別是:117、39、30)( )A水銀溫度計B酒精溫度計C煤油溫度計D以上都可以19用托盤天平正確測量物體質量時,在右盤中加入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則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從右盤中取出最小的砝碼,指針又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則接下來的操作,正確的是()A向右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處B將物體和砝碼的位置互換,再重新測量C向左調節游碼,使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處D向右調節游碼,使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處20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B乙0.5103 kg/m3C若V甲V乙,則m甲m乙D若m甲m乙,則V甲V乙21用相同質量的鋁和鐵制成體積相等的球,已知,則下列說法正確的()A鐵球一定是空心的B鋁球是實心的,鐵球可能是實心的C鐵球是空心的,鋁球也一定是空心的D鋁球和鐵球都是實心的2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積水,為了不踩到積水,當我們迎著月光走時和背著月光走時,分別該如何選()A迎著月光走時走暗的地方B迎著月光走時走亮的地方C背著月光走時走暗的地方D背著月光走時走亮的地方23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走到溫暖的室內時鏡片變模糊是汽化現象B夏天從冰箱內拿出來的冰塊周圍冒“白氣”是液化現象C霧凇和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D凍肉出冷庫時比進冷庫時重這是凝華現象24有一體積為30cm3的均勻固體,用天平測得它的質量為81g則( )A用天平測質量時,固體應放在天平右盤B此固體的密度為2.7g/cm3C把此固體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減小D只改變此固體形狀,它的質量不變2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則測量值為_____cm。26發生雷電時,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戴著近視眼鏡的小明端起一碗熱水,正要喝時突然眼鏡便模糊了,水蒸氣在眼鏡上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他把碗放下,很快眼鏡又清晰了,這一過程中眼鏡上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過了一會兒水變涼了,他端起碗看到了水中還有一個“自己”與自己對視,這是光的_____現象。28如圖所示光路圖中,MM為平面鏡,OA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則與入射光線OA對應的反射光線是沿方向射出的_____。(選填“OB”、“OC”或“OD”)29某隧道長930m,一列車車廂長30m,正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則該節車廂完全過隧道所需要的時間是________s;該節車廂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為1m/s,當列車過隧道時,乘客經過隧道的時間至少為_________s30如圖小龍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像。他根據該現象設計了在站臺上粗測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內容:(1)小龍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_____的_____(填“虛”或“實”)像落在_____上;(2)記下________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干濕溫度計是用兩個相同的溫度計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時,其中一個溫度計下端的玻璃泡包著濕布,因為水在蒸發時要吸熱,所以這個溫度計的讀數要比另一個的讀數低。在相同室溫下,兩個讀數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_____(選填“越大”“越小”)32一容積為10L的汽缸內儲有密度為1.0kg/m3的氧氣,現用活塞將氧氣的體積壓縮到2L,則壓縮后的氧氣密度為_____。33如圖所示,從發光點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其反射光線恰好通過P點。請在圖中作出發光點S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S,并作出經過P點的反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______)34小明經常在鴨綠江邊觀察小魚,如圖所示,A、B其中之一(不知道是哪一個)是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魚的像,另一個是水中的魚,C是小明的眼睛,畫出小明看到魚的光路圖(__________)35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實驗步驟:(1)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測出凸透鏡的_____cm。(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3)當燭焰、凸透鏡位于圖乙中刻度對應的位置時,調節光屏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調節光屏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_____。(4)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要使燭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該將光屏向_____移動。(5)把圖丙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膜。給“眼睛”戴上近視眼鏡,使燭焰在“視網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若取下近視眼鏡,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36如圖表示的是某種物質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加熱的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象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這種物質可能是_____(選填“水”“瀝青”或“松香”)。(2)該物質的沸點是_____。沸騰的條件是_____。(3)在BC段,該物質處于_____狀態,該過程的特點是_____。(4)在CD段液體氣泡上升過程中逐漸_____(選填“變小”或“變大”)。37學習了密度的知識后,好奇的小王同學想知道老師所用粉筆的密度。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如下探究:(1)他把10支粉筆放到調好的托盤天平上,當天平再次平衡,,右盤的砝碼和標尺上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每支粉筆的質量為____________g(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體積為V1的水,把一支粉筆放入量筒,發現粉筆在水面停留一瞬,冒出大量的氣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達的刻度為V2若把(V2-V1)作為粉筆的體積來計算粉筆的密度,測得粉筆的密度會比真實值__________(選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3)小王把一支同樣的粉筆用一層保鮮膜緊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鮮膜的體積忽略不計),發現粉筆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屬塊、量筒和細線測量粉筆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粉筆的密度為_____g/cm3,粉筆越寫越短后密度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小王看到步驟(3)中量筒內浸在水里的粉筆變長變粗,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填“反射”、“折射”或“直線傳播”)形成的粉筆的______像。38小明是一名跑步運動愛好者,只要條件允許,他每天都要堅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測試中以平時慢跑的速度沿直線跑完30m,用時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連續跑30min,他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少。39某同學用天平、玻璃瓶和水來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測得空瓶的質量為25. 4g,瓶中裝滿水后總質量為47. 4g,將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裝滿待測液體后總質量為51.8g。(水的密度為1.010 3kg/m3)求:(1)玻璃瓶的容積;(2)待測液體的密度。參考答案1B【解析】【分析】【詳解】A乒乓球臺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B九年級物理課本的質量與一部手機的質量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B符合實際;C人體正常體溫不超過37,教室內氣溫不高于體溫,不可能達到48,故C不符合實際;D中小學課間活動一般是1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5min,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B。2D【解析】【分析】【詳解】AD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人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誤差是由于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故A錯誤,D正確;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減小由于測量人估讀而造成的誤差,不可以減小由于測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誤差,故B錯誤;C測量物體長度,刻度尺與物體沒有放行,使測量值偏大,這屬于錯誤,故C錯誤。故選B。3C【解析】【分析】【詳解】鮮艷的五星紅旗勻速前進,紅旗與護旗隊員、同速行進的其他方隊,沒有位置的變化,所以紅旗是靜止的;紅旗不能以自己為參照物;由于紅旗和天安門城樓有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天安門城樓為參照物,紅旗是運動的,故C符合題意。故選C。4A【解析】【分析】【詳解】A根據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聲吶系統利用超聲波的回聲現象,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故A正確;B城市道路兩旁修建隔音板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錯誤;C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的物體肯定能發出聲音,但由于人的聽覺范圍的限制,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聽得見,故C錯誤;D由于男女聲帶的特點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動快,音調高,男低音振動慢,音調低。我們經常說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調,故D錯誤。故選A。5B【解析】【詳解】“遼寧號”航母上起飛引導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6C【解析】【分析】【詳解】由圖知道,兩幅圖中音叉振動的快慢相同(都有3個波峰和2個波谷),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所以,聲音的音調相同,響度不相同;甲振動時偏離程度大,甲的振幅大,說明甲的響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圖是重敲時的聲波圖,乙圖是輕敲時聲波圖。由于用木槌敲擊同一音叉,所以,音色是不變的,故C正確。故選C。7D【解析】【分析】【詳解】A、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時間大小,無法比較路程大小,故A錯;B、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無法比較時間大小,故B錯;CD、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大小保持不變,速度的大小由v=st決定,但與s、t的大小無關,故C錯誤、D正確.故D選項正確為答案.8C【解析】【分析】【詳解】A由圖象知道,乙在參考點O東邊5m處開始出發,但甲比乙遲3s運動,故A錯誤;B在03s內,乙向東運動,但甲還沒有運動,所以,該過程中是以乙為參照物,甲向西運動,故B錯誤;C據圖象知道,運動時,甲乙速度之比為且5s末甲、乙兩物體相遇,故C正確;D根據圖象知道,5s末,A、B通過的路程不同,時間相同,所以甲、乙兩物體的平均速度不同,故D錯誤。故選D。9D【解析】【詳解】運動員的路程s16m+30m46m,運動員的運動時間t5s,運動員的平均速度vst46m5m9.2m/s;故選D【點睛】1、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計算,解答本題學生要掌握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2、求出運動員的運動的總時間;3、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運動員的平均速度10A【解析】【分析】【詳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正確;B錯位的鉛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錯誤;C鏡中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錯誤;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A。11A【解析】【詳解】A、幻燈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制成的,故符合題意;B、水中的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向水面偏折,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的是水中魚的像,人看到的水中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一些,故不符合題意;C、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制成的,故不符合題意;D、水面上的倒影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B【解析】【分析】【詳解】A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水面“折”枝是光由水射向空氣時發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現象,故B符合題意;C燈光在夜空中,沿直線傳播,故C不符合題意;D斑馬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B【解析】【分析】【詳解】A要使入射光線和其反射光線的徑跡同時在紙板上出現,則法線必須與平面鏡垂直,并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必須在同一平面內,所以,紙板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必垂直,故A錯誤;B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水面處既有反射又有折射,看起來比景物“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水中的緣故,故B正確;C太陽光照射到凸透鏡時,光線會發生會聚,但不會遮擋住光線,形成影子,故C錯誤;D夜間行車駕駛室里若開燈,則車內光線比車外強,汽車前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會因光的反射使車內物體在車前成像,干擾司機視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錯誤。故選B。14B【解析】【詳解】A. 照相機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的規律制成的,因此,“掃入”二維碼時鏡頭和二維碼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故錯誤;B. 鏡頭和二維碼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故正確;C. 二維碼本身不發光,不是光源,故錯誤;D. 當二維碼超出手機上設定的方框時,說明物距太近,應使物品不動,把手機向后移動,故錯誤15B【解析】【詳解】從圖象可以看出,此物質在熔化過程中保持50不變,所以此物質是晶體,AB段為固體吸熱升溫過程,BC段為該晶體處于熔化過程,為固液混合態,CD段已經熔化完畢,為液體升溫過程,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C【解析】【分析】【詳解】A水面上方氣壓增大,輸的沸點越高,故A錯誤;B冰熔化過程吸熱,溫度不變,但冰熔吸熱使內能增大 ,熔化后水的比熱容大于冰的比熱容,故B錯誤;C鏡面變模糊,是由于水蒸氣遇冷液化變為小水珠,附著在鏡面上造成的,故C正確;D“霜”是水蒸氣遇冷變為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D錯誤。故選C。17B【解析】【分析】【詳解】A醬油和蠟都屬于非晶體,故A錯;B固態水銀、海波、鐵都屬于晶體,故B正確;C瀝青屬于非晶體,故C錯;D玻璃屬于非晶體,故D錯;故選B。18B【解析】【詳解】液體溫度計所測溫度應高于溫度計液體的凝固點,低于液體的沸點。由題可知,黑龍江省漠河氣象站記載,最低氣溫記錄為52.3,高于酒精的凝固點-117,所以酒精溫度計是可以使用的;水銀和煤油分別在-39和-30已經凝固,因此不能選用水銀和煤油溫度計,故B正確。19D【解析】【分析】【詳解】A在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天平的平衡需要通過加減砝碼和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不得移動平衡螺母,故A錯誤;B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知道,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故B錯誤;CD在右盤中加入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則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從右盤中取出最小的砝碼,指針又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此時需要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處,故C錯誤,D正確。故選D。20C【解析】【分析】由圖象可知,甲乙體積相等時的質量關系,根據比較兩者的密度關系;根據圖象讀出一組乙的質量和體積的值,根據求出乙的密度;由圖象可知,甲乙質量相等時的體積關系【詳解】由圖象可知,當時,由可知,故A錯誤、C正確;B.由圖象可知,當時,則,故B錯誤;D.由圖象可知,若,則,故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了密度的大小比較和密度的計算,從圖象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是關鍵21A【解析】【分析】【詳解】若二球都是實心的,且質量相等,由知道,鋁球和鐵球的體積分別是因為 ,所以,又因為二球的體積相等,所以,鐵球一定是空心的,鋁球可能是實心,也可能是空心。故選A。22AD【解析】【分析】【詳解】平靜的水面,能發生鏡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發生漫反射;若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線多,人感覺水面亮;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黑,所以迎著月光走時走暗的地方;若背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沒有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水面暗;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線反射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亮,所以背著月光走時走亮的地方。綜上所述,AD符合題意。故選AD。23BCD【解析】【分析】【詳解】A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溫暖的室內,室內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鏡片發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著在鏡面上,使鏡片模糊,故A錯誤;B夏天從冰箱內拿出來的冰塊周圍冒 “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的液化現象,故B正確;C霧凇和霜都是固態小冰晶,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D凍肉出冷庫時比進冷庫時重,是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肉上使肉變重,故D正確。故選BCD。24BD【解析】【分析】用天平測質量時,左物右碼;根據密度公式求出此固體的密度;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無關。【詳解】A用天平測質量時,固體應放在天平的左盤,故A錯誤;B此固體的密度, 故B正確;C物質的密度與物體質量的多少無關,把此固體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變,故C錯誤;D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無關,則改變此固體形狀,它的質量不變,故D正確。故選BD。251 3.49 【解析】【分析】【詳解】1圖中的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所以,最小刻度值為1mm,即分度值是1mm。2由圖知道,左端對應的刻度值是2.00cm,右端對應的刻度值是5.49cm,故木塊的長度為5.49cm-2.00cm=3.49cm26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8m/s。【詳解】發生雷電時,我們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的原因是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27液化 汽化 反射 【解析】【分析】【詳解】1戴眼鏡的小明在喝熱湯時鏡片會變模糊,是由于從熱湯中水汽化形成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鏡片放熱液化成細小的水珠附在鏡片上,鏡片變模糊。2過一段時間后,鏡片慢慢變清晰,是因為鏡片上的液態小水滴吸熱汽化。3小明看到水中還有一個“自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8OB【解析】【分析】【詳解】由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圖中A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則入射角為AON,圖中NOB=AON,所以,反射角是NOB,即反射光線將沿OB射出。2932 30 【解析】【分析】【詳解】v車=108km/h=1081/3.6m/s=30m/s,火車通過隧道行駛的路程:s=L車+L隧道=30m+930m=960m,該節車廂過隧道所需要的時間是:t=s/v車=960m/30m/s=32s;設乘客通過隧道用的最少時間為t,則人走的路程:s人=v人t,火車走的路程:s車=v車t,如下圖,s人+s車=L隧道,即: 1m/st+30m/st=930m,解得:t=30s30自己 虛 廣告牌 自己站立的位置 量出自己站立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門之間 平面鏡成像時,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解析】【分析】【詳解】(1)123玻璃屏蔽門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小龍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虛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應使自己的像正好落在廣告牌上;(2)4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廣告牌上時,并記錄此時自己站立的位置;(3)56用刻度尺測出自己站立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門之間的距離,根據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這個距離即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距離。31越小【解析】【分析】【詳解】當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較高時,濕泡溫度計上的水分蒸發較慢,溫度下降的較少,干、濕溫度計的示數差較小;反之,當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較低時,濕泡溫度計上的水分蒸發較快,溫度下降的較多,兩個溫度計的示數差較大。325kg/m3【解析】【分析】【詳解】由知道,汽缸內儲存氧氣的質量m=V,用活塞將氧氣的體積壓縮后,氧氣的質量不變,此時氧氣的體積V=2L則壓縮后氧氣的密度33【解析】【分析】【詳解】首先作出發光點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為像點S,然后連接SP點交平面鏡于點O,最后沿OP畫出反射光線,連接SO畫出入射光線,如圖34【解析】【詳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魚,是因為魚反射的光線經水面折射后進入人眼,人眼看到的魚是魚的虛像,虛像在魚的實際位置的上方,則圖中A為水中魚的像,B為水中的魚;所以先連接AC,AC與水面的交界點O為折射點,然后連接BO,光的傳播方向是從B到O,再到C,如圖所示:3515.0 高度 縮小 照相機 上 靠近 【解析】【分析】【詳解】(1)1由于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一點,該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且焦點到透鏡的距離叫焦距,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65.0cm-50.0cm=15.0cm(2)2點燃蠟燭后,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34由于圖乙所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其應用是照相機。(4)5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此時應調節光屏向上移動,使像才能呈現在光屏的中央。(5)6近視鏡片屬于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有近視鏡片時,凸透鏡所成的像會后移;拿走近視鏡片后,凸透鏡所成的清晰的像應該在光屏和透鏡之間,所以應將光屏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36冰 100 到達沸點,持續吸熱 固液共存 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 變小 【解析】【分析】【詳解】(1)1由圖像知道,該物質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應為晶體,由于所列物質中瀝青、松香為非晶體,冰是晶體,所以,這種物質可能是水。(2)2由DE知道,為沸騰過程,溫度保持100不變,所以,該物質的沸點是100。3沸騰的條件是到達沸點,持續吸熱。(3)45由于在BC段為冰的熔化過程,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且該過程的特點是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4)6在CD段,液體沒有沸騰,液體氣泡上升過程中逐漸液化而變小。373.84 大 粉筆吸水,體積測量值偏小 0.64 不變 折射 虛 【解析】【詳解】第一空10支粉筆的質量:m總=20g+10g+5g+3.4g=38.4g,所以一支粉筆的質量:小王在量筒中加入體積為V1的水,把一支粉筆放入量筒,發現粉筆在水面停留一瞬,冒出大量的氣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達的刻度為V2,若把(V2-V1)作為粉筆的體積來計算粉筆的密度,由于粉筆吸水,水進入粉筆中,粉筆的體積大于體積V2-V1,粉筆體積測量值V2-V1偏小,粉筆的質量測量是準確的,所以粉筆的密度測量值偏大。第二空大第三空粉筆吸水,體積測量值偏小第四空一支粉筆的體積:V=86mL-80mL=6mL=6cm3粉筆的密度:第五空粉筆越寫越短,粉筆的物質和狀態都沒有變化,所以粉筆的密度不變。量筒內浸在水里的粉筆變長變粗,是因為量筒中的水相當于水凸透鏡,粉筆在水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這是光的折射現象。第六空折射第七空虛38(1)3m/s;(2)5400m【解析】解:(1)由可得,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連續跑30min,由可得,他通過的總路程答:(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3m/s;(2)他通過的總路程是5400m;39(1)22cm3(2)1.2g/cm3【解析】【詳解】(1)玻璃瓶中裝滿水時,水的質量:m水=m2m1=47.4g25.4g=22g由 = 得,玻璃瓶的容積:V瓶=V水= =22cm3(2)玻璃瓶中裝滿待測液體時,待測液體的質量:m液=m3m1=51.8g25.4g=26.4g待測液體的體積:V液= V瓶=22cm3待測液體的密度:液=1.2g/cm3.答:(1)玻璃瓶的容積為22cm3;(2)待測液體的密度為1.2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