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寧夏銀川市第九中學期末考試物理試題.docx
寧夏銀川市第九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某同學用一把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分別為17.81cm、17.82cm、17.83cm和17.58cm,其中錯誤的是( )A17.81cmB17.82cmC17.83cmD17.58cm2如圖,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下圖中青蛙通過井口觀察范圍正確的是()ABCD3檢查視力時,人與視力表的距離要求為5m,由于醫務室房間太小,醫生首先將視力表貼在一面墻上,然后在對面墻上正對著視力表掛一大平面鏡,視力表到鏡子的距離為3m,檢查視力時( )A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mB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5mC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2mD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3m4有一種新型鎖聲紋鎖只要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就能把鎖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這種聲紋鎖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A音調B響度C音色D聲速5如圖的四種情景,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A 樹蔭下形成的光斑B斑馬倒影C水面折枝D日全食6物體通過凸透鏡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下列哪個光學儀器應用了這種成原理 ( )A照相機B放大鏡C幻燈機D汽車后視鏡7某同學在上學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則他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0.8m/sB1.0m/sC0.96m/sD1.2m/s8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一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防蟲用的樟腦丸日久變小,這是熔化現象B夏天揭開冰棒包裝后會看到冰棒冒“白氣”,這是凝華現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小的露珠,這是液化現象D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這是汽化現象9如圖物態變化中屬于放熱的是( )A樹葉上的白雪熔化B冰凍的衣服變干C陽光下露珠變小D樹枝上形成霧淞10鋁的密度是2.710 3kg/m 3,它的物理意義是()A每立方米的鋁的密度是2.710 3kg/m 3B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 3kg/m 3C2.710 3m 3的鋁的質量是lkgD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 3kg11下圖中描述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的是( )ABCD12a、b兩個實心物體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物質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質的密度是a的2倍Cb物質的密度是2103kg/m3Da、b的密度與它們的質量、體積有關13物體在凸透鏡前20cm處,可以得到倒立等大的像,現將物體向透鏡移近8cm后,得到的像是(____)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條件不足,無法判定選擇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14教室內氣溫為25,小江同學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與室溫相同的酒精如圖中能比較正確地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______)A B C D 選擇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下列數據后面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名中學的質量約為55____________; (2)一輛滿載貨物的卡車勻速行駛的速度約為60____________16站在行駛的火車上的乘客看到樹木向東運動,他是以________為參照物的;若以地面為參照物,火車正在向________運動17同學們在討論“如何在野外生存”的問題時提出:在野外如果沒有打火機,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學想出了一個“削冰取火”的辦法你認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___,“取火”應把要點燃的物體放在____ 位置18如圖所示,用兩種不同規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甲圖中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_cm,乙圖中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_cm.19為了控制噪聲,我們通常會在小區或學校周圍植樹,這是在________減弱噪聲;如圖甲、乙所示是兩種聲音的波形圖,從圖形可知:圖________是噪聲的波形。20小明五一期間隨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益陽時發現他在西藏喝剩的礦泉水瓶變癟了,則這瓶礦泉水的質量_________,瓶內氣體的密度________(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1在下圖中,畫出通過透鏡的折射光線22如圖所示,已知一物體AB請劃出它在鏡中的像AB 23如圖所示,湖底A點發出一束光斜射向水面請畫出該束光進入空氣后的大致光路圖24如圖所示,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中的碎冰塊里,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地加熱則燒杯中的冰塊溫度達到熔點0 后,燒杯中的冰開始熔化一段時間后(未完全熔化)試管中的冰能不能熔化,為什么?測溫物質凝固點/沸點/水銀39357酒精1177825分析下列表格中的數據中,你能得到得到什么結論?(寫出兩條即可)一些物質的密度(常溫常壓)物質密度(kg/m3)物質密度(kg/m3)金19.3103蠟0.9103銀10.5103純水1.0103花崗巖2.8103水銀13.6103冰0.9103空氣1.29(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張鵬想用礦泉水瓶裝醬油,他找來一礦泉水瓶,觀察到包裝上標的“凈裝550g ”的字樣。請你幫他算一算:(1)這個礦泉水瓶的容積至少是多少mL?(2)若用該礦泉水瓶來裝醬油,裝滿后至少能裝多少克醬油?(礦泉水=1.0103kg/m3 ,醬油=1.1103kg/m3)27如圖所示的“研究水的沸騰”實驗中:(1)為完成實驗,表中的數據表明,選用_________(“水銀”或“酒精”)溫度計合理。(2)溫度計剛插入熱水時,管壁模糊,很難看清示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燒杯上方加一紙蓋,每隔1 min記錄溫度計示數,4 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溫度值為____,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后停止讀數,由表可知水的沸點為____.時間/min012345678溫度/8890929497989898(4)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丁中畫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28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常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如圖所示,將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另選一支完全相同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觀察。在此探究活動中:(1)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2)選擇A、B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3)移去下班板后面的蠟燭B,并在基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將___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蠟燭的像。(4)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如果點燃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江濤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桌上有兩個凸透鏡,焦距分別為10cm和20cm。(1)江濤將其中一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當燭焰、透鏡及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他選擇的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2)再將蠟燭向凸透鏡靠近一些,要獲得清晰的實像光屏應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3)江濤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換,發現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的實像;(4)實驗(3)中,不改變各元件的位置,江濤換了另一塊凸透鏡,調節光屏的位置,此時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燭焰的像,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30在“測酸奶密度”的實驗中。(1)該實驗原理為_____________。(2)調節天平平衡時,發現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標尺的右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調(選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 (3)小明的實驗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測密度。他用已調節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M0為37.4 g;接著把酸奶倒人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如圖所示M1=________g;然后把燒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圖所示,V奶=______cm3;則酸奶的密度=_______________kg/m3。在交流討論中,其他同學認為小明測得的酸奶密度值_____(“偏大”、“偏小”或“不變”),請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D【解析】【分析】【詳解】17.58 cm與17.81 cm、17.82 cm、17.83 cm這三個數相比,測量結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錯誤的數據是17.58 cm故選D2A【解析】【分析】【詳解】圖中O點是青蛙的位置,將O點與井口左邊的端點相連成一直線,將O點與井口右邊的端點相連成一直線,然后在直線上標出箭頭,即得到兩條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線,這兩條光線就決定了青蛙的觀察范圍B圖中光的傳播方向標錯了,C圖中光線發生了偏折,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C圖也不正確;D圖中不僅光線發生了偏折,而且光的傳播方向也標錯了,所以D圖也不正確,只有A圖是正確的3A【解析】【分析】【詳解】由題意可知,視力表離平面鏡為3m,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可知視力表的像離鏡子也是3m,所以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離鏡子2m,視力表的像離人距離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故選D.【點睛】依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人和人的像相對于鏡面對稱,視力表和視力表的像相對于平面鏡對稱,依據數學知識計算4C【解析】【詳解】因為每個人的發聲音色不同,而聲紋鎖是依據音色來進行判斷的,只能按照設定的音色打開。5B【解析】【分析】【詳解】A選項中的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B選項中的現象是光的反射現象,C選項是光的折射現象,D選項中的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選B6A【解析】【分析】【詳解】A、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在U2f 時,在另一側光屏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符合題意B、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在Uf 時,通過凸透鏡能看到一個正立的、放大的虛像不符合題意C、幻燈機是利用凸透鏡在2fUf 時,在另一側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不符合題意D、汽車觀后鏡是利用凸鏡成正立的、縮小的虛像不符合題意故選A7C【解析】【分析】【詳解】設總路程為2S,根據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時間為同理后半程的時間為那么全程所用的時間為全程的平均速度為8C【解析】【分析】【詳解】A樟腦丸日久變小,由固態變為氣態,屬于升華現象,故A錯誤;B冰棒冒的“白汽”,是由于冰棒周圍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錯誤;C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花草上形成露,故C正確;D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是冰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屬于升華,故D錯誤9D【解析】【分析】【詳解】六種物態變化中,熔化、汽化和升華吸熱;凝固、液化和凝華放熱樹葉上的白雪融化屬于熔化現象,吸熱;冰凍的衣服變干屬于升華現象,吸熱;陽光下露珠變小屬于汽化現象,吸熱;樹枝上形成霧凇屬于凝華現象,放熱故選D10D【解析】【詳解】鋁的密度是2.710 3kg/m 3,它的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 3kg。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11B【解析】【詳解】A看遠處物體時,光線的會聚點剛好在視網膜上,是正常眼的情況,故A不符合題意;B看遠處物體時,光線的會聚點在視網膜前方,是近視眼的情況,故B符合題意;C看近處物體時,光線的會聚點剛好在視網膜上,是正常眼的情況,故C不符合題意;D看近處物體時,光線的會聚點在視網膜的后方,是遠視眼的情況,故D不符合題意。12C【解析】【分析】【詳解】由圖象知道 ,當Va =Vb =210-3 m3 時,ma =1kg,mb =4kg,所以,a、b的密度分別是:a =ma/Va=1kg/2103m3=0.5103 kg/m3,b =mb/Vb=4kg/2103m3=2103 kg/m3 ,故ab,即a物質的密度小,且b物質的密度是a物質密度的4倍,故AB錯誤,C正確;又因為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所以a、b的密度與它們的質量、體積無關,故D錯誤,故選C13B 移近8cm后處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解析】【詳解】由題可知,當物體在20cm處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時,位于二倍焦距,即:然后移動物體前進8cm,則此時物距為:處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14D 酒精由于蒸發導致溫度計示數先降低再上升 【解析】【詳解】在溫度計上涂抹酒精,酒精蒸發吸熱,所以此時溫度計示數低于25,當酒精蒸發完后,溫度計又受周圍空氣溫度的影響,又會上升到室溫25,即溫度計示數先降低再升高,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15kg km/h 【解析】【詳解】(1)1成年人的質量在70kg左右,中學生的質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5kg左右;(2)2滿載貨物的卡車行駛較慢,大概在60km/h左右。16火車 西 【解析】【分析】【詳解】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之間有位置的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無位置的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站在行駛的火車上的乘客看到樹木向東運動,說明樹木和參照物之間有位置的改變,所以是以火車為參照物;若以地面為參照物,火車正在向西運動17凸透鏡 焦點 【解析】【詳解】冰可以磨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凸透鏡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凸透鏡后面能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是凸透鏡的焦點,凸透鏡焦點的溫度很高,物體放在焦點時,達到物體的著火點,物體被點燃184.7 4.70 【解析】解答: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甲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是:6.7cm-2.0cm4.7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是:6.67cm-2.00cm4.67cm;點睛: 1、本題是關于長度測量的題目,解答本題需要知道長度測量的讀數方法;2、刻度尺讀數時注意分度值和物體與零刻線對齊的位置,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鄰最近刻線間的長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測量結果越準確19傳播過程中 乙 【解析】【詳解】1在小區或學校周圍植樹,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的傳播;2由圖可知,圖甲聲音的振動是規則的,是樂音,而圖乙聲音的振動是無規則的,故是噪聲。20不變 變大 【解析】【分析】【詳解】礦泉水瓶變癟,瓶子內的礦泉水的質量是不變的,但瓶子內氣體的體積變小了,氣體的質量不變,故瓶內氣體的密度是變大的21【解析】【詳解】凹透鏡對光線是發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光線的延長線過焦點經過凹透鏡后光線平行于主光軸。22【解析】【分析】【詳解】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23【解析】【詳解】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24試管中的冰不能熔化,因為試管中的冰達到熔點后不能持續吸熱,故不能熔化?!窘馕觥俊驹斀狻勘蔷w,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塊溫度達到熔點0后,還能從酒精燈火焰上吸收熱量,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可以達到熔點,但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25同一種物質不同狀態下密度不同 不同物質的密度可能相同 【解析】【詳解】(1)1純水是液態,密度為1.0103kg/cm3,冰是水的固態形式,密度為0.9103kg/cm3;(2)2蠟的密度為0.9103kg/cm3,冰的密度為0.9103kg/cm3,兩種物質不同,但是密度相同。26(1)550mL (2)605g【解析】【詳解】(1)由=可知:(2)瓶子的容積是不變的,故:由=可知:答:(1)礦泉水瓶的容積至少是多少550mL;(2)若用該礦泉水瓶來裝醬油,裝滿后至少能裝605g醬油。27水銀 水蒸氣遇冷的溫度計后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溫度計表面 96 98 【解析】【詳解】(1)1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由圖表可知,被測水的溫度大約8898之間,這個溫度都高于水銀和酒精的凝固點,但是高于酒精的沸點,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此溫度時,酒精已經汽化成蒸氣,不能完成測量;但這個溫度低于水銀的沸點,可以利用水銀熱脹冷縮的性質進行工作。故溫度計的測溫物質選擇水銀;(2)2倒入熱水時,熱的水蒸氣遇冷的溫度計壁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溫度計壁上,造成難以看清示數;(3)3由溫度計圖可知,液柱在零上刻度,每一個大格代表10,每一個小格代表1,示數為96;4由表格數據可知,水在第6min開始,水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此時水的沸點是98;(4)5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圖上先描點,再用光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28便于觀察所成像的位置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沒有 不變 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 【解析】【詳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方便觀察蠟燭所成像的位置;(2)2選兩只A、B完全相同的蠟燭,鏡后的蠟燭和鏡前的蠟燭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像與物大小相同,故選兩只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3光屏承接的是實像,而平面鏡成像時虛像,故光屏上沒有蠟燭的像;(4)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鏡的距離無關,人們感覺近大遠小是一種視覺效果,不影響真實的大小,故蠟燭A遠離玻璃板它的像也不變;(5)5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2910 遠離 放大 不能 物距小于焦距 【解析】【詳解】(1)1由圖可知,物距為:像距為:由成像的圖可知,此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解得:題上有兩個玻璃凸透鏡,焦距分別為10cm和20cm,由此焦距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2)2蠟燭向凸透鏡靠近一些,是減小物距,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所成像應該遠離凸透鏡;(3)3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換后,此時物體位于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光屏處于二倍焦距以外,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4)45在實驗(3)中,此時物距為:不改變各元件的位置,換另一塊凸透鏡焦距為20cm,此時物體處于一倍焦距以內,故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上不能看見蠟燭的像。30= 左 81.4 40 1.1103 偏大 燒杯壁有殘留的酸奶 【解析】【詳解】(1)1該實驗測密度,故利用的原理是密度的計算公式:=;(2)2調平時,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標尺的右側,說明右邊更重,故應該向左調節平衡螺母;(3)3由圖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所以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為:4由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量筒中酸奶的體積為40mL,即為40cm3。5燒杯的質量為37.4g,故酸奶的質量為:由=可得酸奶的密度為:67由題意知,當將酸奶倒進量筒時,有部分酸奶附著在燒杯壁上,所以所測體積偏小,根據=可得,質量不變,體積越小,密度越大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學年 年級 寧夏 銀川市 第九 中學 期末考試 物理試題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