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內蒙古包頭市第三十五中期中物理試題.docx
內蒙古包頭市第三十五中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為探究聲的產生條件是什么,有人建議以下幾個實驗方案,你認為不能說明問題的實驗是( )A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空氣抽去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小B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C吹響小號后,按不同的鍵使其發出不同的聲音D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們仍能聽到它的聲音2我們在小教室里講話聽不到回聲是因為( )A不能產生回聲 B小房子無法傳播聲音C回聲到達人身的時間差太短D聲音容易散開3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B”低聲細語”中的”低”,指聲音的音調低C”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超聲波能夠粉碎體內”結石”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4聲音在均勻空氣里傳播的過程中( )A聲速逐漸減小B音調逐漸降低C振幅逐漸減小D聲速、頻率、振幅都減小5甲、乙、丙三位同學測一張長1.2m的辦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測出的數據分別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確的是( )A三者都對B甲對C乙對D丙對6煙囪上煙和路面上兩小車上旗幟飄揚情況如圖所示關于兩小車運動狀態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車一定靜止B乙車一定靜止C甲車一定向右運動D乙車一定向左運動7以下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B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C測量誤差與測量者有關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8下列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中,如圖所示,正確的是( )ABCD9在風馳電掣的列車上,媽媽對孩子說“坐著別動”,其所選的參照物是( )A鐵軌B路邊的樹林C小孩的座位D車廂里的流動服務車10關于某中學生的估測,下列數據合理的是( )A身高約為160dmB100m短跑成績約為6sC步行速度約為1m/sD脈搏正常跳動60次所用時間約為1s11某學習小組對一輛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進行觀測研究他們記錄了小車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可以判斷( )A0 5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0.4m/ B07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1.5m/C2s5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是2 m D5s7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是6 m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鍋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水()A同時沸騰B稍后也沸騰了C溫度達到沸點,不會沸騰D溫度低于沸點,不會沸騰13在下列物態變化的實例中,正確的是( )A舞臺上用干冰制作“云霧”,這是汽化現象B夏天陰涼地方的石頭比較潮濕,這是液化現象C電冰箱冷凍室內出現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象D衣柜中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或消失,這是熔化現象14下列物質中都是晶體的是( )A萘、冰、石英 B冰、石英、玻璃C鐵、食鹽、松香 D金、海波、石蠟15下列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其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A游泳后,從水中出來感覺較冷,是由于水蒸發時吸熱B冬天,窗玻璃上出現冰花,是由于水蒸氣發生了凝華C夏天,常用干冰給食品保鮮,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熱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熱16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騰時的裝置以及實驗中不同時刻氣泡的情形,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他可以選用量程為8060的酒精溫度計B圖甲是水沸騰前的現象C沸騰時,燒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D小明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繼續沸騰了一段時間,所以水的沸騰有時候不需要吸收熱量17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許多優美的詩詞是對生活和自然現象的生動描述,也與物理知識緊密聯系,下列詩詞與對應的物理知識有誤的一項的是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運動,是以江岸為參照物的B“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看到水中游魚細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C“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呈紅色是因為它能反射紅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實際是固態,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18百米賽跑終點計時員必須在看到發令槍冒白煙時就開始計時,而不能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是 ( )A離起跑線太遠,怕聽不清槍聲B聽槍聲計時不準確,使運動員的成績偏高C看煙計時比較方便D聽槍聲計時不準確,使運動員的成績偏低19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現象:在紙窗上開一個小孔,窗外飛鳶的影子會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對此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紙屏上看到的是正立的像C紙屏上看到的是實像D將紙窗全部打開,紙屏上一樣可以看到紙鳶的像20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A射擊時,常提到的“三點一線”B黑板上筆直的粉筆線C夏天樹陰下的圓光斑D月食的形成21甲乙兩圖中,物體長度是_______cm;溫度計示數是______ ;如圖停表的讀數為_____s。22如圖體溫計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為_______,示數是________一個粗心的護士沒有將水銀柱甩下,而直接用它去測量體溫是37的病人的體溫,則該溫度計的讀數是__________23如圖所示,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_________)24小麗等同學“探究聲音產生”的裝置如圖所示,將音叉輕觸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1)當小麗同學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通過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思維方法叫做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25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當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如圖(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_____進行速度計算的。(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測量時間的誤差。(填“減小”或“增大”)(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其他點的測量準確,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填“大”或“小”)(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則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m/s,小車通過全過程的速度大小變化情況是_____。(填“變大”“不變”“變小”)26小剛在物理課上學習了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氣流速度三個因素有關星期天休息的時間,他做了一次家庭實驗進行進一步驗證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然后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 ______________ 有關 通過 ______ 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小剛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他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圖2)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于是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這個結論 ______ (選填:正確,不正確)原因是沒有控制水的 ______________ 相同 請你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另提出一個液體蒸發快慢與哪種因素有關的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與 ______________ 有關27以下是我們前不久做的兩個實驗:A如圖甲對碘錘緩慢加熱,會看到碘錘內充滿__________,停止加熱,會看到錘內壁和頂部出現__________。依據_____________現象,判斷這種物態變化是固態和氣態之間的直接變化。停止加熱,溫度降低,碘蒸氣才能凝華,說明凝華__________熱。B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實驗。(1)采用這種“水浴法”加熱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2)應選用顆粒_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3)圖丙是某同學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一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屬于_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這樣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4)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___;該物質在10分鐘時處于____________態.;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續的時間是_________min.(5)分析丙圖可知,該物質固態比液態時升溫_________。(選填“快”或“慢”)28如圖,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在平面鏡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塊光屏,光屏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1)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_____(填“鏡面”或“漫”)反射;(2)若將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則在F板上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3)如果讓入射光線沿BO方向射入,反射光線將沿_____ 方向射出,這說明了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的。29某小組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1)圖(a)中甲、乙、丙三種讀溫度計的方式正確的是_______;(2)圖(b)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3)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_______,由此可以判斷此時大氣壓_______(小于/大于)一個標準大氣壓為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_______,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4)小明和小紅分別利用質量相等的水按圖(b)裝置同時進行實驗,正確操作,卻得出了如圖(c)所示的兩個不同的圖線,原因可能是_______30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南寧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10時15分;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10時45分求:(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2)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南寧需要多長時間31一列動車長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線勻速行駛,在進入某一隧道前800m處鳴笛,司機在鳴笛4s后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1)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多少m?(2)該動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km/h?(3)若該列動車以這個速度勻速通過一個長820m的隧道,則動車完全穿過隧道的時間為多少?參考答案1ACD【解析】【詳解】A鈴聲減小是因為抽去了鐘罩內的空氣,當鐘罩內為真空時,則聽不見鈴聲.說明真空不能傳聲;符合題意;B當撥動琴弦振動時,吉他會發出聲音,同時會將弦上的小紙片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不符合題意C小號屬于管樂器,聲音是由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按不同的鍵使其發出不同的聲音是因為控制了空氣柱的長短從而改變了聲音的音調;符合題意;D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所以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能聽到聲音;符合題意。【點睛】解決此題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需要介質來傳播,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的音調是由頻率決定的2C【解析】【分析】【詳解】產生回聲的條件是回聲和原聲相差0.1s以上,我們就能聽到回聲我們在小教室里講話聽不到回聲是因為回聲到達人身的時間差太短所以選C3D【解析】【詳解】A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中間有一處故障,就不能聽到聲音,故選項A不正確;B“低聲細語”中的“低”,指聲音的響度小,故選項B不正確;C防治噪聲的途徑有: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中減弱噪聲,故選項C不正確;D超聲波能夠粉碎體內“結石”是因為超聲波能引起“結石”振動具有能量,故選項D正確;故選D。4C【解析】【分析】【詳解】聲音在傳播過程中會有能量的損失,聲音的響度越來越小,振幅越來越小,故應選C5B【解析】【分析】【詳解】甲同學測量數據為1.203m120.3cm,測量結果準確到cm,且甲用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故甲同學的數據正確;乙同學測量數據為12.0dm,測量結果準確到dm,而乙同學用的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學的數據不正確;丙同學測量數據為120.1cm,測量結果準確到cm,而丙同學用的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學的數據不正確;故選B.【點睛】6D【解析】【分析】【詳解】因為炊煙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據上面的炊煙判斷,風是從右向左刮的甲車旗幟向左,有三種可能:一是甲車不動,風把旗幟刮向左;二是甲車向右運動,風相對于旗幟向左,把旗幟刮向左;三是甲車向左運動但運動的速度小于風速,此時風仍能把旗幟刮向左;如果乙車靜止不動,那么旗幟的方向應該和房上炊煙方向相同,而現在的旗幟的方向明顯和炊煙方向相反,如果乙車向右運動,旗幟只會更加向左展所以,乙車一定向左運動,而且運動的速度比風速快,這樣才會出現圖中旗幟向右飄動的情況故選D.【點睛】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由此來突破此題7C【解析】【分析】測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不同于錯誤,作為誤差來說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在實際中經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來減小誤差【詳解】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卻不能避免誤差,故A錯誤;B、在認真的測量下,由于估讀等原因和測量工具的原因也有誤差,故B錯誤;C、測量誤差與測量者以及測量儀器等都有關,故C正確;D、采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卻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故選C8B【解析】【詳解】A圖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這樣放置刻度不能緊貼物體,讀數時會不準確,所以錯誤;B圖中刻度尺放置方向與被測長度一致,且刻度緊貼物體,所以正確;C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側沒有緊貼物體,讀數時會不準確,所以錯誤;D圖中刻度尺方向與被測物體方向不一致,且刻度沒有緊貼長度,所以錯誤。【點睛】在使用刻度尺進行長度的測量時,刻度尺要沿著被測長度放,并緊貼被測長度,這樣測量時才能更精確9C【解析】【分析】【詳解】參照物即事先被選定的假定不動的物體如果以鐵軌、鐵路邊的樹木和車廂里的流動服務車為參照物,小孩和鐵軌、鐵路邊的樹木和車廂里的流動服務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小孩是運動的;只有當孩子相對于自己的座位位置或車廂位置不改變時,才符合媽媽對他的“別動”的要求,故C正確10C【解析】【詳解】A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B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略小于10s,中學生百米成績不可能小于10s,故B不符合實際;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m/s左右,故C符合實際;D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1min跳動的次數在75次左右,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C11A【解析】【詳解】A讀圖可見:當t=5s時,s=2m,小車的平均速度為:A選項正確;B當t=7s時,s=6m, 小車的平均速度為:B選項錯;C當t1=2s時,小車通過的路程為s1=2m,t2=5s時,s2=2m,2s至5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為:s= s2-s1=2m-2m=0,C選項錯誤;D當t1=5s時,s1=2m,t2=7s時,s2=6m, 5s至7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是:s= s2-s1=6m-2m=4m,D選項錯誤12C【解析】【分析】【詳解】鍋里的水達到沸點后繼續吸熱會沸騰,但溫度不再改變,所以,碗內水的溫度等于水的沸點,但碗內的水不能繼續吸熱,不會沸騰,故ABD錯誤、C正確13B【解析】【分析】【詳解】A舞臺上的“云霧”實際上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屬于液化現象,A選項不正確;B夏天陰涼的地方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聚集在石頭上,屬于液化現象,B選項正確;C電冰箱冷凍室內出現白色的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屬于凝華現象,C選項不正確;D衣柜中的樟腦丸是固體,由固態吸熱直接變為氣態,使樟腦丸變小,屬于升華現象,D選項不正確故選B14A【解析】【詳解】A. 萘、冰、石英熔化時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所以都是晶體。故A正確;B中玻璃屬于非晶體,故B錯誤;C. 鐵、食鹽、松香中松香屬于非晶體,故C錯誤;D. 金、海波、石蠟中石蠟屬于非晶體,故D錯誤。故選:A.【點睛】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是: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15C【解析】【分析】【詳解】A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很冷,是因為人身上的水蒸發時要吸熱,故A正確;B冬天,窗玻璃上出現冰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了凝華,故B正確;C夏天,常用干冰給食品保鮮,干冰有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是升華現象,干冰升華吸熱,故C錯誤;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幾桶水,水由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現象,凝固放熱,故D正確16B【解析】【詳解】A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而酒精溫度計的量程為-8060,故A錯誤;B由圖知道,甲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應是沸騰前的情況,故B正確;C燒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氣”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D水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并繼續吸熱,故D錯誤,故選B17B【解析】【詳解】A“孤帆”與“江岸”之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以“江岸”為參照物,“孤帆”是運動的,故A正確;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魚細石,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B錯誤;C由于桃花能反射紅光,所以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故C正確;D霜的形成屬于凝華現象,故D正確;故選B。18B【解析】【詳解】終點計時員看到發令槍冒煙開始計時,而不是聽到槍聲開始計時,是因為光速比聲速大,聽到槍聲再計時,記錄時間會偏小,導致運動員成績偏高;故選B。19C【解析】【詳解】此原理應用的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原因形成的。小孔成像中成的像是倒立實像。若把紙窗全部打開,由于窗戶太大而不能出現小孔成像現象。故選C。20B【解析】射擊時,常提到的“三點一線”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故A不符合題意。黑板上筆直的粉筆線,是因為粉筆字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粉筆字本身不發光,它是反射了光,不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故B符合題意為答案。夏天樹蔭下的圓光斑是太陽光通過樹葉間的小孔所形成的太陽的“像”,屬于小孔成像,說明光沿直線傳播,故C不符合題意。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212.35 -12 32 【解析】【詳解】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0.00cm對齊,右側與2.35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2.35cm;2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1,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30”在“20”的下方,所以顯示的溫度低于0,溫度計示數為-12;3由圖知:在停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0”和“1”之間,偏向“1”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0min;在停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2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2s,即停表的讀數為0min32s=32s。2235-42 0.1 37.6 37.6 【解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42,體溫計上1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0.1,即此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此時的溫度為37.6;根據體溫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沒有甩的體溫計的讀數是37.6,直接用來測量體溫,若體溫高于37.6,體溫計中的水銀會上升,測量是比較準確的;若體溫不高于37.6,體溫計中的水銀不會下降,依然顯示的是37.6所以測量的結果是37.623【解析】【詳解】經過入射點作出法線,因為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所以入射角為,則反射角也為,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作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如圖所示:24乒乓球被彈起 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將微小振動放大 轉換法 【解析】【詳解】(1)通過實驗發現,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音叉發出聲音的同時,乒乓球會被彈起一定的角度,說明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物體的振動有時用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可以將微小振動放大,通過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判斷物體是否在振動,被彈起的高度來判斷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這種思維方法叫做轉換法;25v=s/t 小 減小 大 0.2 變大 【解析】【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勻速直線運動求速度,又能用于變速直線運動求平均速度(2)斜面傾角越小,物體速度變化越慢,物體運動時間長,越便于時間的測量(3)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計時過晚,使所計時間偏小(4)由圖讀出小車通過的路程和對應的時間,由公式v=計算出小車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比較可得小車通過全過程的速度大小變化情況【詳解】(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2)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為了增長測量時間,方便計時,以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3)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計時晚,所計時間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4)由圖知,小車通過s2的路程用的時間t2=3s,s2=s1=1.2m=0.6m,小車通過下半程,即s2的路程用的時間t3=2s,s3=s1=1.2m=0.6m,上半程的速度:vAB=0.2m/s;下半程的速度:vBC=0.3m/s;計算可知,vBCvAB,所以,小車通過全過程的速度大小變化情況是變大。26表面積 A、C 不正確 表面積 液體的種類 【解析】【分析】【詳解】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知,水的溫度、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只有表面積不同,所以是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表面積有關通過A、C的對比可知,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相同,只有水的溫度不同,所以可以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根據小剛的實驗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這個結論是不正確的,由圖2可知,是因為他沒有控制水的表面積相同由生活經驗可知,同等情況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發,因此可提出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與液體的種類有關27 紫色碘蒸氣 固態碘 整個過程沒有出現液態碘 放 受熱均勻 較小 晶體 熔化時溫度不變 0 固液共存 10 快【解析】A如圖甲對碘錘緩慢加熱,會看到碘錘內充滿紫色碘蒸氣,停止加熱,會看到錘內壁和頂部出現固態碘。依據整個過程沒有出現液態碘現象,判斷這種物態變化是固態和氣態之間的直接變化。停止加熱,溫度降低,碘蒸氣才能凝華,說明凝華放熱。B(1)采用這種“水浴法”加熱的優點是受熱均勻,并且溫度變化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應選用顆粒較小的冰塊做實驗,較小的冰塊受熱均勻。(3)根據“溫度-時間”圖象,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有熔點,所以冰屬于晶體。(4)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0不變,所以冰的熔點是0;冰從第5min開始熔化至第15min熔化結束,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是15min-5min=10min。在第10min時,冰在熔化過程中,因此處于固液共存狀態。(5)由圖丙可以看出,物質在固態時加熱5min溫度升高10,該物質在液態時5min升高了5,所以該物質固態比液態時升溫快。28漫 不能 在 OA 可逆 【解析】【詳解】(1)1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射,使光線射向了不同的方向;(2)23將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則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時,反射光線仍然是存在的。由此可知,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3)45如果將光線沿著BO射向平面鏡時,會發現折射光線沿OA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29乙 自下而上 98 小 移去酒精燈 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 【解析】【分析】【詳解】(1)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且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圖(a)中甲、乙、丙三種讀溫度計的方式正確的是乙;(2)實驗時,因為需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首先要根據酒精燈的位置,調整好鐵圈的高度,即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順序進行;(3)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是: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由表格中數據知道,從第4min開始,水溫達到99后吸熱,溫度不再升高,說明已經沸騰,即沸點是98,由于水的沸點低于100,所以當地的大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為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移去酒精燈,若水不能吸熱后,停止沸騰,這說明水沸騰時要吸收熱量; (4)小明和小紅分別利用質量相等的水按圖(b)裝置同時進行實驗,且正確操作,卻得出了如圖(c)所示的兩個不同的圖線,原因可能是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即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不同造成的【點睛】本題考查的是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涉及了溫度計的讀數、實驗的裝置的裝配,并能分析影響其結果的實驗條件,同時還要求會分析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考查的知識點較多30100km/h0.7 h【解析】【分析】【詳解】(1)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轎車從A地到B地的路程:.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2)據圖可知從B到達南寧的距離s2=70 km,轎車從B地到南寧所用時間:.31(1) 560m;(2) 216km/h;(3) 17s。【解析】【分析】(1)根據算出聲音傳播的距離,聲音傳播的距離減去鳴笛時距離隧道的距離即為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2)鳴笛時距離隧道的距離減去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即為動車行駛的距離;根據算出動車的速度;(3)動車完全通過隧道的路程等于火車長度與隧道長度之和,由公式可以求出火車通過隧道的時間。【詳解】(1)聲音在4s內通過的路程為:,聲音通過的路程與動車通過的路程之和等于鳴笛處與山崖間距離的2倍,則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動車行駛路程為:,此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2)該動車行駛的速度是:;(3)動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是:。答:(1)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560m;(2)動車行駛的速度是216km/h;(3)若該列動車以這個速度勻速通過一個長820m的隧道,則動車完全穿過隧道的時間為17s。【點睛】本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應用,重在分析運動過程中各自對應的物理量,進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