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江西省高安市期中考試物理試題.docx
江西省高安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B全新的2B鉛筆長約18cmC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約為37D一張試卷的厚度大約為1cm2如圖,四個相同的瓶子里裝有高度不同的水,小月對著瓶口吹氣,居然發出了1、2、3、4四種不同的音調(音調越來越高)以下按照甲乙丙丁的順序所對應的音調排列正確的是( )A1234B4321C4132D13243某學習小組對一輛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進行觀測研究他們記錄了小車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可以判斷( )A0 5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0.4m/ B07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1.5m/C2s5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是2 m D5s7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是6 m4短跑運動員5 s內跑了50m,羚羊2min內奔跑2.4km,汽車的行駛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A汽車、羚羊、運動員B羚羊、汽車、運動員C運動員、汽車、羚羊D運動員、羚羊、汽車5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馬路上勻速行駛,甲車座位上的乘客從車窗看到地面上的樹木向北運動,看到乙車向南運動由此可判斷( )A甲、乙兩車都向南運動B甲、乙兩車都向北運動C甲車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D甲車向北運動,乙車向南運動6如圖所示的各種常見自然現象中,屬于凝華的是( )A冰雪消融 B草上有露水C大霧彌漫 D霜打枝頭二、多選題7下列物理概念中,說法正確的是( )A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做凝華B判斷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C沸騰是只在液體內部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D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得快8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兩塊高出水面的磚,磚上擱一只比盆小點的籃子,籃子里裝上熟食,再把一個紗布袋罩在籃子上,并使袋口的邊緣浸入水里(如圖所示),就做成了一個簡易冰箱針對這個裝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簡易冰箱能制冷是因為水蒸發吸熱B簡易冰箱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樣,在工作時都有汽化和液化現象C將該裝置放在通風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D籃子上罩著紗布袋是為了增大蒸發面積三、填空題9坐在快速行駛的轎車內的小強看到前方一輛同向行駛的卡車向自己“倒退”而來,這是因為小強以______為參照物,由此現象可推斷______車的速度快。10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如圖1所示,物體的長度是______ cm;將粗細均勻的金屬絲在筆桿上密繞30圈,如圖2所示,金屬絲直徑是______ cm 11某同學用刻度尺測量一張課桌的長度,四次測量的結果分別為55.4cm、55.1cm、58.1cm、55.3cm,其中有一個是錯誤的數據是_____cm,則該課桌的長度為_____cm12一只船在海上行駛,船上發出一鳴笛聲,旅客在4s后聽到前方懸崖反射回來的聲音,已知聲速為340m/s,如果船鳴笛后馬上停止行駛,求懸崖與船的距離是______ m若鳴笛的同時,船以72km/h的速度向前行駛,懸崖與聽到回聲處的距離_______m13在某金屬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是由金屬管傳來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來的,管長1020m,兩次響聲相隔2.5s如果當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是_____秒,聲音在該金屬中的聲速是 ______.14如圖所示的圖象是某物體在40s內沿直線運動的st圖象。分析圖象信息,前3s內物體通過的路程為______m;在這40s內,該物體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_m/s。15如圖所示,在蜿蜒的鐵路線上,“鐵軌醫生”用探傷儀給鐵軌做“B超”,這是利用聲可以傳遞________,探傷儀發出的超聲波不能被人耳聽見,原因是超聲波的________太高。16炎炎夏日,霧炮車(如圖所示)通過噴灑系統向空中發射顆粒極為細小的水霧,有效地起到降溫作用路上的霧炮車以路旁綠化帶為參照物是_____(填運動狀態)的,其降溫作用是通過所噴出的水霧經過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吸熱而實現的17罐裝式液化石油氣是采取____的方式將液化石油氣裝入鋼罐的;燒開水時壺嘴冒“白氣”,這是由于_______18冬天,窗______(填內或外)常常會出現冰花,這是水蒸氣______(填物態變化)形成的。四、簡答題19寒冷的冬天,伐木工人在茫茫雪地里行走時,旁邊的人看到工人的嘴里氣喘吁吁的呼出了很多“白氣”,過一會又能看見工人滿臉長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請你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形成的原因。五、計算題20小明家距學校3000m,開始他先以2m/s的平均速度跑了2000m,后來由于時間過緊,他換騎共享單車,以5m/s的平均速度騎到學校,則(1)小明騎單車花的時間?(2)小明在去學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換騎時間不計)21小明家有一支刻度均勻的溫度計,把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時溫度為4,把它插在標注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溫度為94,那么: (1)這支溫度計準確嗎?它每小格代表多少? (2)當讀數為22時,實際溫度為多少?22長江大橋鐵路全長6800m,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50m/s的速度勻速通過大橋,求:(1)這列火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2)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六、實驗題23如圖所示,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1)本實驗中應該聽的聲音是_____(選填“A”或“B”)A鋼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動發出的 B鋼尺拍打桌面發出的(2)實驗時,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_____(選填“大”或“小”),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_____,說明音調的高低與_____有關(3)實驗時,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改變撥動力度,則是研究聲音的_____與_____的關系(4)小華同學發現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太長時,可以明顯看到鋼尺在振動,但卻聽不到聲音,可能是刻度尺發出了振動頻率低于20HZ的_____波24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1)由圖乙可知,冰是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2)當加熱至第8min時,試管內的物質處于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3)如圖所示,這種加熱方式為_________,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4)若把正在熔化的冰移至0的房間,冰_____(填能或不能)繼續熔化(5)由圖乙可知,冰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為_________min,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25某小組同學探究小車沿斜面運動時的速度變化,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處(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__(2)把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處,測出的長,小車從斜面頂端處滑下到達到點撞擊金屬片的時間,那么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3)把金屬片移到的中點處,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點處的時間,那么小車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小車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停表,如果讓小車過了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選填“大”或“小”)(5)在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時,為了減小誤差,斜面的傾斜度應較______(選填“大”或“小”)些,這是為了便于測量______26某物理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研究水的沸騰從點燃酒精燈加熱開始計時,當液體中有氣泡上升時,每隔1min記錄水的溫度如下表所示:時間/min11121314151617181920溫度/C95969798989895989898(1)所用的液體溫度計是利用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2)某小組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中A、B所示,則圖中_______是水沸騰前的情況,圖中______是水沸騰時的情況(選填A或B)(3)從記錄的數據看出,在某一次觀察記錄中明顯錯誤的是第________分鐘時的數據;(4)小毛和小朱在做實驗時,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他們繪制的實驗圖像如圖所示,問b、c圖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5)如圖所示,小試管中裝有熱水,懸放在正在加熱的沸水的燒杯中,小試管中的水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沸騰,原因是_________參考答案1B【解析】【詳解】A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故A錯誤;B全新的2B鉛筆長接近20cm,故18cm符合實際,故B正確;C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在20左右,達不到37,故C錯誤;D一張試卷的厚度遠遠小于1cm,故D錯誤。2A【解析】【詳解】空氣柱會振動發出聲音,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聲音的音調越高當用嘴貼著瓶口吹氣時,瓶內空氣柱的振動會發出聲音,空氣柱越短,頻率越高,故音調由高到低依次為 丁-丙-乙-甲,因此對應的順序為1234故選A3A【解析】【詳解】A讀圖可見:當t=5s時,s=2m,小車的平均速度為:A選項正確;B當t=7s時,s=6m, 小車的平均速度為:B選項錯;C當t1=2s時,小車通過的路程為s1=2m,t2=5s時,s2=2m,2s至5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為:s= s2-s1=2m-2m=0,C選項錯誤;D當t1=5s時,s1=2m,t2=7s時,s2=6m, 5s至7s內,小車通過的路程是:s= s2-s1=6m-2m=4m,D選項錯誤4C【解析】短跑運動員5s內跑了50m,則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v人 =s/t=50m/5s=10m/s,羚羊2min內奔跑2.4km,則羚羊的平均速度為:v羊 =2400m/120s=20m/s,汽車的行駛速度54km/h,則v車 =54km/h=15m/s運動員的速度小于汽車的速度,汽車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選項A、B、D不正確,故選C5A【解析】【詳解】甲車座位上的乘客從車窗看到地面上的樹木向北運動,說明甲車是向南運動的,看到乙車向南運動,則乙車一定向南運動,且運動速度大于甲車的速度,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6D【解析】【詳解】A、冰雪消融,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B、草上露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屬于液化現象;C、霧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屬于液化現象;D、霜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點睛】(1)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變化;(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7BD【解析】【詳解】A升華是指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而凝華是指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故A說法錯誤;B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故B說法正確;C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故C說法錯誤;D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慢,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固體中傳播的慢,故D選項說法正確8ACD【解析】【詳解】A因為水蒸發吸熱,會使食物周圍溫度降低,這即簡易冰箱能制冷的原因,故A選項正確;B簡易冰箱的工作原理與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熱的原理,但工作時電冰箱有液化放熱,簡易冰箱沒用到液化放熱,故B選項錯誤;C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的流動速度,可以加快蒸發,故將該裝置放在通風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故C選項正確;D加大表面積可以加快蒸發,因此籃子上罩著紗布袋是為了增大蒸發面積,加快蒸發,故D選項正確9轎車 轎 【解析】【詳解】1轎車和卡車同向行駛,但是坐在轎車內的小強卻發現前面的卡車向自己“倒退”,說明卡車和轎車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故以轎車或小強自己為參照物時,都能產生“倒退”現象;2由兩車同向行駛,且它們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減小可知行駛在后面的轎車速度較快。103.50 0.17 【解析】【詳解】1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起始端刻度值為6.00cm,末端刻度值為9.50cm,物體長度為9.50cm6.00cm=3.50cm2由圖可知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起始端刻度值為10.00cm,末端刻度值為15.00cm,線圈的長度L=15.00cm10.00cm=5.00cmn=30,故金屬絲直徑d=0.17cm1158.1 55.3 【解析】【詳解】1比較四次測量結果知,“58.1cm”與其它三個測量結果比較,差別最大,所以是錯誤的,應該舍去;2課桌的長度為L=55.3cm12680m 640m 【解析】【詳解】1聲音從船鳴笛處到懸崖所用時間t=4s=2s由v=可得,懸崖與船鳴笛處的距離s=vt=340m/s2s=680m2由v=可得在t=4s的時間內,船行駛的距離:s1=v1t=20m/s4s=80m聲音傳播的距離:s2=v2t=340m/s4s=1360m設司機鳴笛時船到山崖的距離為s,則:2s=s1+s2,所以s=720m司機聽到回聲時船距山崖的距離:s=ss1=720m80m=640m133 2040m/s 【解析】【詳解】1因為v=, 所以聲音的傳播時間: t空氣=3s2由題意知:t空氣t金屬=2.5s聲音在金屬中的傳播時間: t金屬=t空氣2.5s=3s2.5s=0.5s聲音在金屬中的傳播速度v金屬=2040m/s1430 5 【解析】【詳解】1 在s-t圖象中,物體在0-10s內的圖象是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由圖象讀出前10s內物體通過的路程為100m,其平均速度為:= = 10 m/s則其通過路程為:s=vt=10 m/s3s=30m2 由圖象讀出物體在40s內通過的路程為=200m,40s內該物體的平均速度:= = 5 m/s15信息 頻率 【解析】【詳解】1探傷儀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信息工作的;2超聲波的頻率高于人耳可聽聲的頻率,所以人聽不到。16運動 汽化 【解析】【詳解】1以路旁綠化帶為參照物,路上的霧炮車與路旁綠化帶發生了位置變化,所以說路上的霧炮車以路旁綠化帶為參照物是運動的;2霧炮車通過噴灑系統向空中發射顆粒極為細小的水霧,所噴出的水霧會汽化吸熱,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來實現其降溫作用17壓縮體積 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白氣” 【解析】【詳解】1罐裝式石油液化氣,是采取壓縮體積的方式使石油氣液化成液態來裝入鋼罐的,這樣做利于運輸和儲存;2水燒開時,壺嘴處冒出“白氣”,白氣不是水蒸氣,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的,是看不到的,這“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這些細小的白色的小水珠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18內 凝華 【解析】【詳解】12冬天,“冰花”是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在其內表面凝華為小冰晶。19見解析【解析】【詳解】人呼出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放熱,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人的眉毛胡子上,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20200s 2.5m/s【解析】【詳解】(1)小明騎共享單車的時間:t2=200s(2)由v=可得,小明跑步的時間:t1=1000s小明在去學校全程的平均速度:v=2.5m/s答:(1)小明騎單車用了200s;(2)小明在去學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5m/s21(1)這不準確;1.11;(2) 20。【解析】【分析】(1)首先明確攝氏溫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0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2)然后結合題中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對應的溫度值,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溫度值再根據22時到4之間的格數求出實際溫度【詳解】(1)因為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為100,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所以該溫度計不準確,該溫度計每一格表示的溫度為:1.11; (2)其實溫度為4,所以讀數為22時的格數為:22418,所以此時對應的實際溫度為:1820。22(1)140s (2)132s【解析】【詳解】(1)這列火車全部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s1=s車+s橋=200m+6800m=7000m由v=得,這列火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t1=140s(2)整列火車全部在大橋上行駛的路程:s2=s橋s車=6800m200m=6600m由v=得,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t2=132s答:(1)這列火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為140s;(2)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為132s23A 小 高 頻率 響度 振幅 次聲波 【解析】【詳解】(1)1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鋼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動而發出聲音,故選A;(2)234實驗時,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小,振動越快,振動的頻率越高,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說明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3)56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改變撥動力度,鋼尺振動的幅度改變,響度改變,是研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4)7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振動太慢,頻率低于20Hz,是次聲波,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所以人耳聽不到聲音24晶體 固液共存 水浴法 受熱均勻 不能 6 溫度不變,不斷吸熱 【解析】【詳解】(1)1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所以說冰是晶體;(2)2冰在4min時開始熔化,10min時熔化完,全部變成液態的水,所以加熱至第8min時,冰處于熔化過程中,即為固液共存態;(3)3本實驗是燒杯中的水吸熱,然后再把熱量傳遞給冰,采用了水浴加熱法;4水浴加熱法的目的是使被加熱物質受熱均勻;(4)5若把正在熔化的冰移至0的房間,因正在熔化的冰溫度也為0,沒有溫度差,冰不能從外界吸熱,所以冰不能繼續熔化;(5)6冰在4min時開始熔化,10min時熔化完,所以冰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為10min-4min=6min7冰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在0不變25 0.16 0.13 0.2 大 小 時間 【解析】【詳解】(1)1該實驗的原理是速度公式:v=(2)2把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B處,用刻度尺測出AB的長s1=80cm,又用秒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A處滑下到達B點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5s,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6m/s(3)3把金屬片移到斜面的中點,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中點處的時間t2=3s,路程s2=0.4m所以小車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13m/s4小車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0.4m,所用時間t3=5s3s=2s所以小車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0.2m/s(4)5由圖,若小車過了A點再計時,所測得小車通過AO段的時間偏小,路程不變,由v=可知這樣會使測AO段的平均速度偏大;(5)67實驗時,斜面的坡度應很小,減小小車運動的速度,使小車運動的時間更長,這樣便于測量時間,提高測量的精確度。26液體的熱脹冷縮 B A 17 水的質量不同 不能 試管中水能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 【解析】【詳解】(1)1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2)2沸騰時,水溫上下一致,但跟據液體壓強特點可知水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氣泡越小,A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象;3水在沸騰前底層水溫度高,上層水溫度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收縮,氣泡越來越小,有些氣泡又重新液化成水,所以沒有升到水面就消失了,由圖知B圖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現象;(3)4水溫達到98時已經保持不變了,但其中第17分鐘有一個95,一定是錯誤數據,讀數偏低,可能把溫度計取出后讀的數;(4)5觀察圖3中的圖象可知,b升溫快、c升溫慢,在裝置相同的情況下,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只能說明b用的水少,c用的水多,即兩次實驗中水的質量不同;(5)67大燒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熱量,能達到沸點,達到沸點后,水的溫度還低于火的溫度,還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燒杯中的水能沸騰;開始時試管中的水低于燒杯中的水的溫度,能在燒杯中吸收熱量,達到沸點后,由于在同一大氣壓下,燒杯中的水和試管中的水沸點相同,試管中的水無法再繼續吸收熱量,所以不能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