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江西省九江市期中考試物理試題.docx
江西省九江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測量時出現了誤差,一定是實驗操作出了差錯B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度高的測量工具等方法可減小測量誤差C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認真細致地測量,可以避免測量誤差D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也不能減小測量誤差,因為測量次數越多,測量值的誤差越大2下列光學元件中,成像原理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 )A放大鏡B自制照相機C昆蟲觀察箱D投影儀3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聲音的實驗把兩個紙杯底部用細棉線連接起來,固定其中一個紙杯,在紙杯口上蒙上膠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鏡,拉緊棉線,將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小明對另一紙杯說話(不接觸紙杯),會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明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B該實驗說明聲音不能傳遞能量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空氣實現的 D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也能看到光點的晃動4手電筒發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個空的燒杯的底部光線投射到燒杯底部的光圈如圖中虛線所示,把水倒入燒杯中,燒杯注滿水時,燒杯底部的光圈會變化為圖中的( )ABCD5物理小組的同學想利用閃電和雷聲的時間間隔計算閃電發生位置到他們的距離,以下是四位同學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計算結果誤差最小的應該是( )A記錄剛剛看到閃電至剛剛聽到雷聲的時間,再乘以聲速B記錄剛剛看到閃電至雷聲剛剛結束的時間,再乘以聲速C由兩位同學分別按選項A、B兩種方法測量時間,求平均值后,再乘以聲速D由一位同學按照選項A的方法,多測幾次對應不同閃電與雷聲的時間間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聲速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小孔成像”的實驗中,離小孔越近的物體所成的像一定越大B游泳運動員在平靜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邊的物體可能變矮了C蠟燭經凸透鏡成像時,當蠟燭靠近透鏡,蠟燭的像一定遠離透鏡D小球沿水平方向運動,它在平面鏡中的像可能沿豎直方向運動二、多選題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聞其聲知其人”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 B只要物體振動,人耳就一定能夠聽到聲音C發聲體振動的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高 D課堂上能夠聽到老師講話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8在探究凸透鏡成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8cmB圖中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應用在了照相機上C保持透鏡和光屏位置不同,移動蠟燭,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燭焰像三、填空題9如圖為一枚生肖郵票,為了精確地測量其長度,應選用分度值為_____(選填“1mm”或“1cm”)的刻度尺;為了細致地鑒賞此郵票,可使用_________(選填“凸”或“凹”)透鏡。10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合適的物理量單位:我們常用的中性筆長度大約是1.30__________;演奏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間需46__________.11在新年聯歡會上,小楠彈奏吉他時不斷改變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這樣做是為了改變聲音的________,小菲多才多藝,她先后模仿了周杰倫和阿寶的歌,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小菲模仿的主要是聲音的________相似.12“月食”現象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小涵同學通過平面鏡看到身后墻上的掛鐘的指針情況如圖所示,則此時的時間應該是__________.13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__________用玻璃三棱鏡分解了太陽光,揭開了光的顏色之謎;太陽光是白光,它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光的__________.14如圖所示,用一個紙糊的箱子蓋在音響的喇叭上,然后把一個玩具小矮人放在紙箱上,當用這個喇叭播放音樂時,小矮人便會翩翩起舞,這說明聲音具有__________;如果增大音量,會發現小矮人舞蹈時跳得更__________(選填“髙”或“快”)15深夜時,正在播放的電視屏幕上常會出現“夜深了,請你把電視的音量開小點”的字樣,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分析,這是要從________ 減弱噪聲,從樂音的角度來分析,這是要減小聲音的________ .16一束光在空氣與某液體的界面處發生了反射和折射現象,其光路如圖所示。界面上方為________(選填“空氣”或“液體”);折射角=________17如圖甲所示,蝙蝠靠發出____發現昆蟲如圖乙所示,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鈴聲逐漸減小,此現象可推理得出_____不能傳聲18無人機利用攜帶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攝像機進行航拍,來自地面景物的光通過攝像機鏡頭,會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當無人機上升時,需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鏡頭與感光晶片間的距離,才能拍攝到清晰的畫面19(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___________,木塊的長度是_______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____s. (2)如圖所示是小旭同學測量木塞(不吸水)體積的實驗,由圖可知木塞的體積是___________cm3,合___________m3,其中四個步驟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序號).四、作圖題20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線狀發光物體AB,請作出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_____21根據圖中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畫出入射光線22在圖中的虛線框中畫一個合適的透鏡.五、簡答題23電影銀幕通常都是用粗糖的白布制成,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采用這種布的原因.六、綜合題24小輝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一塊泡沫塑料板的長度,五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15. 80cm、15. 82cm、15. 82cm、15.58cm、15. 79cm,請問他的測量結果有錯誤嗎_____?這塊泡沫塑料板的長度應為多少?(寫出計算步驟)________25國慶節時,許多城市在廣場燃放禮花禮花在幾十米的高空爆炸,響聲巨大,并發出絢麗奪目的光彩,照亮了整個城市(1)如果你離廣場很遠,對禮花爆炸時的聲音和色彩能夠同時感覺到嗎?為什么?(2)如果你看到色彩和聽到聲音前后相差的時間為5 s,那么,你離廣場大約有多遠?(取聲速為340 ms)七、實驗題26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過對上面的種種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________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 (3)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東西做媒介;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什么東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________ (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 是正確的27“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1)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為2mm的鍍膜玻璃,厚為5mm的透明玻璃,直尺,光屏,兩只相同的蠟燭,火柴;探究活動中應選用的玻璃板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2)如圖所示,點燃直尺上的A蠟燭,在直尺位于玻璃板的另一端慢慢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_____________為止,證明像與物的大小相同.在實驗中,隨著蠟燭的燃燒變短,蠟燭的像與用來找像的蠟燭____________(選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時物體所成的像與物大小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3)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像的性質,先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發現在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4)如果中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稍有傾斜,實驗時會發生以下現象中的哪一種?________A一定看不到玻璃板后的像B若玻璃板向前傾,像會變長,玻璃板后的蠟燭不能與像重合C若玻璃板向后傾,像會變短,玻璃板后的蠟燭不能與像重合D像會上移或下移,玻璃板后蠟燭不能在桌面上與像重合2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小宇在早上9:00利用太陽光進行觀察某凸透鏡焦點的活動.她將這個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小的亮點,她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你認為該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鏡的光心調整到__________上;(3)如圖所示,燭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實像.如果此時撤去光屏,人眼在圖示位置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燭焰的像;次數123456物距(cm)806030201610像距(cm)11. 51215304560(4)在上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蠟燭向左移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5)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通過觀察數據,可知第__________次數據是不可能的;(6)小宇同學在實驗過程中,中指的指尖觸摸到凸透鏡的一小部分.在光屏上__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小宇同學指尖清晰的像.參考答案1B【解析】【詳解】A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于錯誤,它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故錯誤;B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認真細致地測量,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避免誤差,故正確;C誤差無法避免,錯誤可以避免,故錯誤;D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減小誤差的方法之一,故錯誤。2C【解析】【詳解】放大鏡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自制照相機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昆蟲觀察箱原理是平面鏡成像;投影儀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故成像原理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選項C3A【解析】【詳解】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故小明發出的聲音是有由聲帶振動產生的,A選項正確;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說明聲音將能量由第一個紙杯傳給了第二個紙杯,引起平面鏡振動產生的,選項B是錯誤的;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棉線實現的,選項C是錯誤的;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不能看到光點的晃動,選項D是錯誤的故本題正確選項是A4B【解析】【詳解】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圖為最左邊和最右邊折射光線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線表示沒有折射時的光線,紅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線):從圖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線在原來光線的內側,由此可以聯想都周圍光線都是如此,故B圖為正確圖形故選B.【點睛】光的折射定律: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過最左邊和最右邊的兩條折射光線我們可以想象出光圈的變化5A【解析】A、記錄剛剛看到閃電至剛剛聽到雷聲的時間,這樣閃電和雷聲對應,時間的誤差最小,符合題意;B、記錄剛剛看到閃電至雷聲剛剛結束的時間,由于雷聲經過云層、山脈反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樣測量會導致時間偏大,誤差大,不合題意;C、B選項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因此兩次求平均值,也是錯誤的,不合題意;D、閃電每次可能會出現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點,因此不能用“多測幾次對應不同閃電與雷聲的時間間隔,求平均值”的方法,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合題意。故選A。點睛:本題是有關聲速的題目,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知道速度的公式;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閃電傳播速度快,雷聲比閃電傳播的時間,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記下閃電和雷聲之間的時間間隔,根據公式s=vt可求閃電發生處的距離。6D【解析】【詳解】A在“小孔成像”的實驗中,像的大小與物、屏到孔的距離都有關,選項A是錯誤的;B游泳運動員在平靜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邊的物體一定變高了,選項B是錯誤的;C蠟燭經凸透鏡成實像時,當蠟燭靠近透鏡,蠟燭的像一定遠離透鏡,成虛像時當蠟燭靠近透鏡,蠟燭的像靠近透鏡,選項C是錯誤的;D小球沿水平方向運動,在平面鏡與水平面成45角時,鏡中的像沿豎直方向運動,選項D是正確的。故本題正確選項是D。7ACD【解析】【詳解】A“聞其聲而知其人”說明發聲體不同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故A正確;B振動頻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聲音人耳是聽不到的,故B錯誤;C發聲體的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故C正確;D課堂上能夠聽到老師講話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我們耳朵的,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故D正確。8BD【解析】【詳解】B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為30cm,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其應用是照相機,故B正確;A若凸透鏡的焦距為8cm,由圖可知物距u=30cm,大于2倍焦距,像距為20cm,像距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不能滿足要求,故A錯誤;C保持透鏡和光屏位置不同,移動蠟燭,此時應移動光屏,燭焰才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錯誤;D由圖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若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此時像距大于物距,根據光路的可逆性,此時應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D正確;91mm 凸 【解析】【詳解】為了精確地測量一枚郵票的長度,分度值越小越好,應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凸透鏡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為了細致地鑒賞此郵票,可使用凸透鏡。10dm s 【解析】【詳解】1一支中性筆長度略大于10cm,約為1.30dm;2我國國歌演奏一遍的時間不到一分鐘,為46s。11音調 音色 【解析】【詳解】1 彈奏電吉他時,用手指撥動琴弦使琴弦振動而發聲,不斷改變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改變了琴弦振動的頻率,改變了聲音的音調;2不同的人發出的音色不同,模仿主要是模仿的聲音的音色。12直線傳播 10:20 【解析】【詳解】1日食、月食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2由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物與像關于平面鏡成軸對稱關系,因此此時的時間為:讀出此時的時刻,即10:20。13牛頓 色散 【解析】【詳解】12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玻璃三棱鏡分解了太陽光。當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這是光的色散現象。14能量 高 【解析】【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當喇叭播放音樂時,引起紙箱的振動,同時紙箱的振動又引起小矮人的振動,可以說明聲音具有能量;2當把音響的響度調大時,紙箱的振幅隨之增大,同時小矮人也跳得更高15聲源處 響度 【解析】【詳解】噪聲的減弱辦法有三個: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樂音的三要素是:響度、音調、音色。把電視機的音量關小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將音量關小指的是要減小聲音的響度。16空氣 20 【解析】【詳解】由圖可知,上面的兩條線AO、BO在同一種介質內,故應該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間的夾角的角平分線是法線,法線與界面垂直,過入射點O做出法線MN,如圖所示:根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可知下面的那條線OC為折射光線,AO為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故入射角為90-50=40;折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即折射角為90-70=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下方為透明物質,上方為空氣。17超聲波 真空 【解析】【詳解】蝙蝠可以發出超聲波,利用回聲定位的方法發現昆蟲;由實驗現象可知,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逐漸變小;當罩內空氣接近真空時,幾乎聽不到聲音,所以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18縮小 減小 【解析】【詳解】攝像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其成像的原理是: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物距增大時,像距減小,也就是當無人機高度上升時增大了物距,這時需減小鏡頭與感光晶片的距離,才能拍攝到清晰的畫面190.1cm 1.84 337.5 6 610-6 【解析】【詳解】(1)1由圖像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為1mm,故該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2由圖像可知,物塊起始端與2.00cm對齊,因此物塊長度為1.84cm;3由圖像可知,分針指在5-6min之間,靠近6min一側,秒針指在37.5s位置,因此秒表的讀數為5min37.5s=337.5s;(2)45由圖像可知水與金屬環總體積為54cm3,由可知水、金屬環、木塞的總體積為60 cm3,故木塞的體積是60 cm3-54cm3=6 cm3=610-6 m3;67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驟是不需要的20【解析】【詳解】先作出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的像,如下圖所示:21【解析】【詳解】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作圖如下:22【解析】【詳解】圖中折射光線比起入射光線更加遠離主光軸,所以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故填凹透鏡,如圖所示:23見解析【解析】【詳解】因為光射到粗糙的白布上發生漫反射,可以使不同方向的觀眾都能看到銀幕;又因為白布能反射各種色光,使畫面色彩更加貼近真實色彩,所以銀幕要用粗糙的白布制成。24有錯誤 15.81cm 【解析】【詳解】1 15.58cm與其余數據有明顯偏差,因此為錯誤數據,應排除;2泡沫塑料板的長度應為。25(1)不能同時感覺到 (2)1700 m【解析】【詳解】(1)因為光速比聲速快很多,即v光v聲,傳播同樣距離s時,即t聲t光,所以不能同時感覺到對禮花爆炸時的聲音和色彩不能夠同時感覺到(2)由于光傳播的速度很大,傳播的時間很短,看到色彩和聽到聲音相差的時間,可認為就是聲音傳播的時間,離廣場的距離s=v聲t聲=340ms5 s=1700 m26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可以在桌子上放碎紙屑 小 【解析】【詳解】(1)講話是聲帶的振動,音叉發聲使水振動,都能證明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2)桌子是較大的物體,發聲振動不易觀察,可轉換成桌面上小紙屑的振動,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3)瓶內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就越來越小,是聲音傳播的物質(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因此猜想是正確的27 完全重合 不再重合 相同 不能 虛 D 【解析】【詳解】(1)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故用2mm厚的茶色玻璃;(2)2在實驗中,點燃A蠟燭,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慢慢移動B蠟燭, 當物與像完全重合時,證明像與物的大小相同;34在實驗中,隨著蠟燭的燃燒變短,蠟燭的像也變短,蠟燭的像與用來找像的蠟燭不再重合,但物體所成的像與物大小仍然相同;(3)56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7玻璃是平的,所以成像的大小與原物(棋子A)永遠相同,不會變長或變短,但會上下移動,因為像與物體的連線始終與平面鏡平面垂直。平面鏡向前傾時(朝我們傾),成像向上運動;向后傾時,成像向下運動。而棋子B擺在桌上不動,其與A的連線AB并不一定垂直于玻璃平面,所以A的成像不能一直和B重合,故選D。28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放置 同一高度 放大 能 左 6 沒有 【解析】【詳解】(1)1太陽光可以近似看為平行光源,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太陽光經凸透鏡后將會聚在焦點。所以改變凸透鏡與地面間的距離,直到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便為焦點。如果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時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太陽光沒有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平行),所以這個亮點不是凸透鏡的焦點位置;(2)2做凸透鏡成像實驗,要使燭焰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3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4當撤去光屏,人眼相當于一光屏,所以人眼在光屏的位置能直接看到燭焰的實像;(4)5在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蠟燭向左移動,即物距變大,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像距應該變小,所以光屏應該向左移動;(5)6據圖可知物距是20cm,即處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故焦距的范圍是:10cmf20cm,故物距是10cm,一定處于1倍焦距以內,所以不可能在光屏上能成像,故第6次實驗是錯誤的;(6)7依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uf,成虛像,在光屏上不會出現,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會減少凸透鏡會聚的光線數量,使發光體在光屏上的像變暗,所以不會有影子出現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學年 年級 江西省 九江市 期中考試 物理試題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