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5章課時提升作業(yè)(十八) 5.1.doc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八)透鏡(30分鐘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1.(2013徐州中考)如圖是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鏡片是()A.凸面鏡B.凹面鏡C.凸透鏡D.凹透鏡【解析】選D。本題考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區(qū)分。由圖可見,陽光通過眼鏡形成的光斑中間較四周暗,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鏡。故選D。2.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再將這五塊玻璃a、b、c、d、e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線發(fā)散的是()A.aB.bC.cD.d【解析】選B。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凹透鏡是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a、c、d、e為凸透鏡,故選B。3.一種手電筒上所用的聚光電珠如圖所示,其前端相當于一個玻璃制成的凸透鏡,為了使燈絲發(fā)出的光經凸透鏡后變成平行光,應把燈絲放在()A.焦點處B.焦點以內C.焦點以外D.任意位置【解析】選A。此題以日常生活中的聚光電珠作為研究對象,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結合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所以選A。4.關于透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凸透鏡和凹透鏡都有焦點,凸透鏡有實焦點,凹透鏡有虛焦點B.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但通過凹透鏡的光線也可能會聚在一點C.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因此通過凸透鏡的光線都一定會聚在一點D.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一定經過焦點【解析】選C。本題考查對透鏡焦點的理解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故A項說法正確。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但通過凹透鏡的光線也可能會聚在一點,故B項說法正確。根據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鏡焦點上的點光源,它發(fā)出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故C項說法錯誤。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才能會聚于焦點,故D項說法正確。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0分)5.雨過天晴時,蔬菜塑料大棚的積水窩相當于一個鏡,此時為防止陽光灼傷蔬菜,菜農總是及時將積水除掉,這是因為凸透鏡對陽光有作用。【解析】本題考查凸透鏡的應用。雨過天晴時,蔬菜塑料大棚的積水窩形狀是中間厚、邊緣薄,符合凸透鏡的形狀特點,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果熱量集中,會灼傷蔬菜。答案:凸透會聚6.如圖所示,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在白紙上能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所在位置就是凸透鏡的,該凸透鏡的焦距是cm;凸透鏡的焦距是表示凸透鏡會聚光線能力的一個物理量,另有兩個直徑相同的凸透鏡,它們的焦距分別為4 cm和6 cm,那么焦距為cm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一些。【解析】本題考查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的理解。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后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所在的位置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由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1.0 cm;由于凸透鏡的焦距越小,對光的會聚作用越強,所以焦距為4 cm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一些。答案:焦點11.04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7.(4分)如圖所示,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AO,經過凸透鏡沿OB方向射出,作出該凸透鏡和焦點F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解析】本題考查對凸透鏡的特殊光線的理解。與OB平行畫出透鏡的主光軸,與AO的交點F就是凸透鏡的焦點,再過折射點的位置畫出凸透鏡。答案:如圖所示8.(4分)(2013朝陽中考)如圖所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射向一平面鏡,人在平面鏡前看到光好像是從鏡后的M點發(fā)出的,作出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又被平面鏡反射的光路,并標出凸透鏡右焦點F。【解析】平面鏡前的人看到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從平面鏡后的M點射出,則M為經凸透鏡的折射光線與主光軸交點F的像,作M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F,即凸透鏡的焦點,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據此畫出折射光線,得出入射點,再根據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從平面鏡后的M點射出畫出反射光線。答案:如圖所示四、實驗探究題(10分)9.(2013南通中考)在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后,小華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發(fā)現把火柴頭放在凸透鏡焦點處一段時間后,火柴會被點燃,他想進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鏡對火柴的點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學們討論后,他們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猜想1:凹透鏡也能點燃火柴。猜想2: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焦距大小有關。猜想3: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直徑大小有關。(1)根據所學知識,他們經過討論,判斷“猜想1”是錯誤的,你認為他們判斷的依據是 。(2)為了驗證“猜想2”是否正確,他們選用直徑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鏡進行多次實驗,發(fā)現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基本相等,這說明“猜想2”是的。(3)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簡述你的實驗方案。簡要做法: ;如何判斷: 。【解析】本題考查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和探究實驗的方法。(1)由于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不能把太陽光會聚于一點,所以不能點燃火柴。(2)選擇直徑相同而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實驗時發(fā)現火柴點燃的時間基本相等,說明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焦距無關,即“猜想2”是錯誤的。(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用焦距相同而直徑不同的凸透鏡做實驗,測量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如果各次測量的火柴被點燃的時間不等,則“猜想3”正確,反之則錯誤。答案:(1)凹透鏡對太陽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不能點燃火柴(2)錯誤(3)用焦距相同而直徑不同的凸透鏡做實驗,測量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如果各次測量的火柴被點燃的時間不等,則“猜想3”正確,反之則錯誤【培優(yōu)訓練】1.(2014江蘇省無錫市濱湖中學期末)在一個不透明的木板上,鉆一個小孔。用眼睛通過小孔可以觀察到一定的范圍,如圖所示。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狀的玻璃制品,可以擴大觀察范圍。則下圖中的四個截面中能夠獲得最大觀察范圍的是()【解析】選D。本題考查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如甲圖為沒有任何光學元件,直接通過小孔看到的范圍。如乙圖,小孔內放入玻璃磚,光線要從小孔左側進入右側眼睛,經過兩次折射,光線才能進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范圍稍微增大。如丙圖,小孔內放入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使會聚光線提前會聚,光線進入人的眼睛,觀察到的范圍變窄。如丁圖,小孔內放入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凹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光線進入人的眼睛,觀察到的范圍變寬。乙圖和丁圖觀察范圍都變寬,由于玻璃磚兩次折射后的光線與原始光線是平行的,要使光線進入人的眼睛,觀察到的范圍只是稍微增大。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越強,觀察到的范圍越大。故選D。2.小明有三個凸透鏡,它們用同種材料制成,形狀如圖甲所示。(1)你猜想它們的焦距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你認為哪個焦距大,哪個焦距小?(2)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簡要寫出實驗步驟,畫出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3)如圖乙所示是小明根據實驗觀察畫出的三組光路圖,根據這個實驗記錄,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影響凸透鏡焦距大小的因素。(1)因為三個凸透鏡,它們用同種材料制成,形狀不同,可以猜想:它們的焦距會不相同;透鏡表面凸起的程度大的凸透鏡的焦距就小,即A的焦距大,C的焦距小。(2)因為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是使凸透鏡正對太陽,紙放在透鏡后面,與透鏡平行,并前后移動,直到在紙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為止。量出這時光斑與透鏡間的距離,就約等于凸透鏡的焦距。所以,需要分別測出三個凸透鏡的焦距,具體做法是讓凸透鏡正對太陽,紙放在透鏡后面,與透鏡平行,并前后移動,直到在紙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為止。量出這時光斑與透鏡間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比較三個凸透鏡的焦距,看猜想是否正確。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如下:凸透鏡ABC焦距(3)根據三組光路圖可知:左邊的凸透鏡的焦距最大,右邊的凸透鏡的焦距最小。所以可得結論是同種材料制成的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小。答案:(1)不相同A的焦距大,C的焦距小(2)讓凸透鏡正對太陽,紙放在透鏡后面,與透鏡平行,并前后移動,直到在紙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為止。量出這時光斑與透鏡間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比較三個凸透鏡的焦距,看猜想是否正確。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如下:凸透鏡ABC焦距(3)同種材料制成的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