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6章《密度》說課稿.doc
密度說課稿(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密度這一節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密度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體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概念。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體會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木塊、鋁塊、鐵塊)的質量不等,表明物質在這方面的性質上存在差異。然后,讓學生進行“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結果讓學生思考,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這反映了物質的一種性質。從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二、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2)學會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2.過程與方法(1)經歷物體質量跟體積關系的探究過程,從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2)初步掌握通過實驗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密度概念的建立。2.難點:密度概念與公式的理解。四、教學方法邊討論、邊實驗探究、邊歸納總結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教學準備:天平和砝碼三套、邊長為1cm的正方體木塊、鐵塊、鋁塊各一個,10m3、20m3、30m3的正方體木塊。(二)學情分析學生雖然從生活經驗上對知識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但對密度的相關知識非常的陌生。本節課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三)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法、講解法等學法:合作探究法、歸納法等(四)教學過程程設計第一環節:引入,提出問題問題: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它們的質量相同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嗎?第二環節:實驗探究,解決問題1、出示天平和正方體木塊、鐵塊、鋁塊各一個,并告訴學生三種物體的邊長分別為2cm。請三個組的學生利用天平稱出三種物質的質量。另外三個組的學生根據邊長計算出這三個物體的體積。2、引導學生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得出: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3、再出示體積為10m3、20m3、30m3的正方體木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2倍,質量也會增加到原來的2倍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嗎?(1)引導學生進行猜想,(2)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步驟。(3)實驗驗證:請各個組的學生合作實驗進行探究,實驗中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思考,及時提出實驗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項,并根據實驗數據,在教材坐標圖上描點。(4) 歸納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實驗數據,學生自行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第三環節:學習新知1、在實驗結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物質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這個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我們用密度來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2、教師引導學生從運用比值定義法推導出密度的定義。再根據密度的定義引導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導學生寫出變形公式:m=v 和v=m/3、引導學生學習符號的意義及單位。單位換算:1g/m3=1103Kg/m34、讓學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比如:冰、蠟、銅、鐵、煤油、酒精、水等物質的密度。并根據密度定義引導學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義是:1m3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在說意義時著重強調:“某種物質”和“質量的單位”,學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質量單位說成密度單位。并要求學生牢記水的密度,在做題時作為已知條件應用。第四環節:課堂小結1、在實驗探究時大家應該注意什么?2、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