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課件.pptx
第一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一章 機械運動,圖中的線是直的嗎?,中心圓大小一樣嗎?,靠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只靠感官判斷不準確。,1 cm,1 dm,1 m,國際單位:米,符號m。,其他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m)納米(nm),某人高1.67( ),頭發絲直徑約0.07( ),一層樓房高約30( ),地球半徑約6400( ),珠穆朗瑪峰高約8844.43( ),鋼筆長約0.15( ),km,m,dm,mm,m,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km,m,dm,cm,mm,nm,m,10,10,10,先“換”后“算”:不改變數字,利用等量代換將單位換算成我們需要的單位,之后進行數字化簡計算。,先“換” 后“算”,物理量的原數字不變,原單位與換用單位之間進行等量代換,將各物理量單位前的數字進行化簡運算,例:一個正常發育的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0_____ (填上適當的單位);一個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徑約為910-8m=______nm。,解析:一個正常發育的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 m, 1.6 m=160 cm;910-8m=910-8109 nm=90 nm。,cm,90,12.56cm= m= m,12.5610-2,0.1256,314m= m= cm = cm,31410-6,31410-6102,0.0314,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8cm,1mm,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測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等等。,1.選:在實際的測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應放正,零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也可選取某一刻度線與被測物一端對齊,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值即為物體長度。,零刻度線與被測物一端對齊。,圖示中用厚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哪個是正確的?,3.讀:即讀數,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圖丙所示);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計值。,丙,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字和單位。丁圖中木塊長度為2.78cm。,2.78cm,總結為四個字:選、放、讀、記,分度值 1mm ; 物體長度為 2.78cm 。,分度值 1cm ; 物體長度2.7cm。,分度值不同,讀數也不同,如圖所示,用薄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測物體的長度是 。,1mm,2.12cm,想一想:如何測量鐵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a.測多算少法(累積法),b.相互配合法(卡測法) (適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c.化曲為直法(等效替代法),測較短的曲線,例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d.化直為曲法(等效替代法),例如用已知周常的自行車輪測量馬路的長度,輪式測距儀,A,B,A,B,國際單位:秒(s) 常用單位: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1 h = 60 min 1 min = 60 s,問: 1 h = s,3600,古代人測量時間的方法,沙 漏,日 晷,漏壺(漏刻),現代常用鐘表,手表 石英鐘 電子停表 機械停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停表。,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 結果=小盤的分鐘數+大盤的秒讀數。 先讀小盤,再讀大盤。,點擊畫面進入動畫,30s,0.1s,15min,30s(或0.5min),9min38.4s,如圖所示是某種機械停表的實物圖,長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短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圖中顯示的時間是 。,(一)定義: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就叫誤差。,(二)誤差的來源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儀器本身不準確 。,.環境溫度、濕度變化。,.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三)注意: 1.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2.減小誤差的辦法:,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C、改進測量方法。,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應該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誤差不是錯誤:,1.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做誤差 B誤差和錯誤一樣是可以避免的 C測量工具越精密,測量方法越先進,誤差就越小 D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B,2.小明同學用刻度尺測量自己拳寬的幾次數據分別為:9.16cm、9.17cm、9.18cm、9.10cm,則其最終的測量結果是________cm。,9.17,解析:9.10cm的估讀位與其他選項差距過大,為錯誤讀數,去掉錯誤數據后算出其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結果=,9.16+9.17+9.18 3 =9.17cm,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誤差,單位:m、km、cm等,測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單位:s、h、min等,測量工具:停表、鐘、表等,誤差與錯誤的區別:錯誤可以避免,誤差不可以避免,只能減小,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 (2)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 (3)人眨一次眼經歷的時間大約0.4 。,mm,dm,s,2.完成單位換算: (1)一張紙的厚度是:70 um=______nm = m (2) 1.5h = ______ min=______s,710-5,7104,5400,90,3.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cm;機械停表讀數是 min s。,2.00,4.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B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 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