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復習試卷【解析版】.doc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期末物理復習試卷一、選擇題:1下列實驗與實例,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是()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會不停地跳動B美妙的歌聲使人心情愉快,發動機的噪聲使人心煩C郵局電話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較好D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2某同學在學習了“聲音是什么”以后,總結出以下四點,其中錯誤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是一種波C聲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快3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聲波是一種電磁波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音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響聲來判斷的D調節MP3音量是改變了音調42013年6月20日,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上為全國中小學生授課,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王亞平說話發出聲音是由于聲帶振動產生的B王亞平講課聲音很大是因為她的音調很高C王亞平講課的聲音是靠聲波傳回地球的D天宮一號里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5下列個各圖描述了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其中需要吸熱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6如圖是對冰加熱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可知()ABC段是一個放熱過程B冰的熔點是0CCD段該物質處于氣態DDE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7在圖所示的光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A BC D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紅光、紫外線都是光波B聲波、超聲波、光的傳播速度都相同C水波、聲波、光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以上說法都正確9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距凸透鏡20cm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5cmB10cmC15cmD20cm10下列光現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11題圖所示,袋鼠媽媽將小袋鼠放進育兒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躍進說小袋鼠是靜止的,選取的參照物是()A草地B袋鼠媽媽C天空D小袋鼠12下列數據符合實際的是()A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1hB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4m/sC中學生的平均身高約為200cmD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10二、填空13如圖所示,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揚聲器的紙盆由于發出聲音,聲音通過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14如圖所示是小球下落過程中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運動的參照物是,比較小球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可知小球的速度越來越15如圖甲是某種物體熔化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假設在加熱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不變,單位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1)這種物質的固體屬于(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如圖乙在某一時刻,用溫度計測得物質的溫度為(2)在CD段時,此物質處于(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16如圖所示,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點,形成一個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適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O點的(左/右)側繼續沿水槽壁緩慢注水,在此過程中,折射角(增大/不變/減小)17“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如圖所示小華準備了一塊茶色玻璃,一把刻度尺、兩個相同的棋子A和B及筆,實驗時,他將茶色玻璃豎立在方格紙上,并將棋子A和B分別豎立于玻璃板兩側,以棋子A為物體(1)此實驗中用刻度尺的目的是:(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后面移動棋子B,直到看上去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此現象說明像與物體大小(3)如果將棋子A遠離玻璃板,則像與玻璃板的距離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8(1)圖1中,物體的長度為cm; (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為;(3)圖3中,汽車速度表示數為km/h來源:學#科#網Z#X#X#K19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裝置,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給出),則該像為、的實像,應用這一規律可以制成(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保持透鏡不動,將蠟燭向左移動,為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移動(選填“左”或“右”)20在研究氣泡運動規律的實驗中,小明每隔10s記錄的氣泡位置如圖所示,則氣泡上升時速度大小的變化情況是;小明用刻度尺測出A、B間的距離s=80cm,則氣泡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v=cm/s212013年3月17日,一塊太空巖石撞擊月球,天文學家借助(望遠鏡/顯微鏡)觀察到了明亮的閃光當時地月間相距3.84108m,撞擊產生的閃光需經過s才能傳到地球天文學家聽不到撞擊聲是因為(v光=3108 m/s)三、作圖題22如圖為光斜射入玻璃磚的入射光線和可能射出的三條光線,請用直尺正確畫出玻璃磚內部傳播的光線;23如圖,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AO,經過凸透鏡沿OB方向射出,作出該凸透鏡和焦點F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24如圖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畫出水中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四、計算題25高速公路上汽車以3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現前方有緊急情況,經過0.5s(從發現情況到開始制動剎車,司機的反應時間)開始制動剎車,又經過4.5s滑行75m車停止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26小明想探究足球滾動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1)小明想到自行車輪胎充氣不足時很難騎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氣越足,滾動就越(2)如圖所示,小明在一處斜坡上進行實驗他測出足球在A處從靜止釋放,滾動10m到B處所用的時間為8s;將足球用球針放掉一些氣后,在B處從靜止釋放,測出足球滾動10m到C處所用的時間為14s小明在實驗時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和(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m/s(4)小明實驗中存在不足之處,請你指出一點:2014-2015學年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期末物理復習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下列實驗與實例,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是()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會不停地跳動B美妙的歌聲使人心情愉快,發動機的噪聲使人心煩C郵局電話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較好D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考點: 聲音的產生專題: 聲現象分析: (1)物體發聲的條件: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在物理學上,有規則的振動是樂音,無規則的振動的噪聲;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妨礙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屬于噪聲(3)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入耳處減弱(4)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解答:來源:學科網ZXXK 解: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會不停地跳動,說明鼓面振動發聲,故A正確B、美妙的歌聲使人心情愉快,發動機的噪聲使人心煩,這是樂音和噪聲,不是聲產生的條件,故B錯誤C、郵局電話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較好,這是減弱噪聲的傳播,不是聲產生的條件故C錯誤D、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故D錯誤故選:A點評: 針對一些實例,要明白其反映的是聲的產生,還是聲的傳播、傳播介質等2某同學在學習了“聲音是什么”以后,總結出以下四點,其中錯誤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是一種波C聲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快考點: 聲音的產生;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聲與能量專題: 聲現象分析: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另外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溫度有關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本身具有能量解答: 解:A、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此選項正確;B、聲音本身是一種波,看不到摸不著此選項正確;C、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本身具有能量此選項正確;D、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空氣中傳播最慢此選項錯誤故選:D點評: 此題考查我們對聲音基本特征的認識,屬于基礎題,難度較小,容易解答3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聲波是一種電磁波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音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響聲來判斷的D調節MP3音量是改變了音調考點: 聲音的綜合利用菁優網版權所有專題: 錯解分析題;聲現象分析: (1)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阻斷噪聲的傳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3)不同的發聲體因材料和結構不同,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重要依據(4)響度反映的是聲音的大小,音調反映的是聲音的振動快慢解答: 解:A、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真空不能傳聲聲波不是電磁波此選項錯誤,不合題意B、戴上耳塞是在聲音的接受處,即在人耳處減弱聲音此選項正確,符合題意C、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音色去辨別的此選項錯誤,不合題意D、調節MP3音量是改變了聲音的大小,即響度,不是音調此選項錯誤,不合題意故選:B點評: 此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聲音的特征等物理知識,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難度不大,強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決識記性題目的基礎42013年6月20日,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上為全國中小學生授課,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王亞平說話發出聲音是由于聲帶振動產生的B王亞平講課聲音很大是因為她的音調很高C王亞平講課的聲音是靠聲波傳回地球的D天宮一號里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考點: 聲音的產生;聲速;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專題: 聲現象來源:Z。xx。k.Com分析: (1)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來源:Zxxk.Com(2)聲音的強弱叫響度;(3)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4)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解答: 解:A、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王亞平說話發出聲音是因為聲帶在振動,故A正確;B、王亞平講課聲音很大是因為她的響度大,故B錯誤;C、地球上的學生聽到王亞平的聲音是靠電磁波傳回地球的,故C錯誤;D、聲音在空氣里的傳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傳聲,故D錯誤;故選:A點評: 該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等基本知識,是一道綜合題5下列個各圖描述了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其中需要吸熱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考點: 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生活中的升華現象;生活中的凝華現象專題: 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分析: (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 解: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熔化吸熱;乙:鐵絲網上出現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凝華放熱;丙:食品盒中的干冰變小,由固態直接變成了氣態,屬于升華現象,升華吸熱;丁:草葉上出現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液化放熱因此需要吸熱的是甲和丙故選C點評: 判斷物態變化,關鍵是分清物質變化前后的狀態,是中考熱學知識考查的熱點內容6如圖是對冰加熱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可知()ABC段是一個放熱過程B冰的熔點是0CCD段該物質處于氣態DDE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考點: 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像;沸騰及沸騰條件專題: 圖析法分析: 冰為晶體,從熔化圖象可看出,0min對應溫度為開始加熱時溫度,固態的冰升高溫度,到第3min開始熔化,BC段為冰的熔化過程,對應溫度為熔點,對應的時間為熔化時間,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并存狀態,需要吸收熱量從第6min開始已經轉化為液態了從C點到D點,是液態的水在吸熱升溫,第9min的開始是水達到沸點開始沸騰,汽化成的水蒸氣到空中,容器中只是正在沸騰的水解答: 解:由圖象可知:A、BC段為冰的熔化過程,這過程中,溫度不變,需要吸收熱量則BC段是一個放熱過程,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BC段為冰的熔化過程,對應溫度0為冰的熔點則冰的熔點是0,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冰從第6min開始已經轉化為液態的水了從C點到D點,是液態的水在吸熱升溫則CD段該物質處于氣態,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第9min的開始是水達到沸點開始沸騰,DE段是水的汽化過程則DE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 此題考查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圖象,通過圖象得出物理信息:晶體的熔點、液體沸點、各段物質對應的狀態等;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特點:吸收熱量,溫度不變7在圖所示的光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ABCD考點: 光的反射專題: 應用題;圖析法分析: 解答此題要從以下知識點入手:平面鏡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池水看起來比較淺、水中的筷子看起來彎折、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等都屬于光的折射現象光的直線傳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解答: 解:A、用放大鏡看螞蟻時,郵螞蟻變大了,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B、白光通過三棱鏡,由于七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通過三棱鏡將其分解為七種顏色的色光,屬于折射現象,故與題意不符C、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題意D、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現象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的傳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又返回的現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或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傳播方向發生變化的現象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別,要注意區分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來源:Z+xx+k.ComA紅光、紫外線都是光波B聲波、超聲波、光的傳播速度都相同C水波、聲波、光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以上說法都正確考點: 電磁波的產生;聲音的產生;聲速專題: 聲與光分析: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光是由光源發出的,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3)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解答: 解:A、紅光、紫外線都是光波,該選項說法正確;B、聲波和光的傳播速度不同,光的傳播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大得多,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聲波和水波的產生相同,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光是光源發出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A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光波和聲波的掌握,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比較簡單9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距凸透鏡20cm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5cmB10cmC15cmD20cm考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專題: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的焦距解答: 解:蠟燭距凸透鏡20cm,通過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所以,20cm2f,所以,f10cm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 凸透鏡成像時,根據物距和焦距或像距和焦距的關系都可以判斷凸透鏡的焦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10下列光現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考點: 光的反射專題: 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分析: 光的折射是指光線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比如透鏡成像、水變淺了、水中的筷子折斷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線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出去的現象,比如平面鏡成像;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解答: 解:A、小孔成像,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所以A不符合題意B、手指投影,屬于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C、鸚鵡在平面鏡成像現象,屬于光的反射;所以C符合題意D、凸透鏡將文字放大,屬于光的折射;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來源:學科網 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時要注意各個現象的形成原因,同時還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11題圖所示,袋鼠媽媽將小袋鼠放進育兒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躍進說小袋鼠是靜止的,選取的參照物是()A草地B袋鼠媽媽C天空D小袋鼠考點: 參照物及其選擇專題: 運動和力分析: 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時,必須先選取一個標準作為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變化就是運動,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是靜止解答: 解:袋鼠媽媽把小袋鼠放在育兒袋中后,在草地上躍進時,相對于地面來說,位置發生了變化,因此它們是運動的;小袋鼠相對于袋鼠媽媽來說,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靜止的故選B點評: 該題考查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以及參照物的選擇屬于基礎知識,難度不大12下列數據符合實際的是()A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1hB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4m/sC中學生的平均身高約為200cm來源:學|科|網Z|X|X|KD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10考點: 速度與物體運動;溫度;時間的估測;長度的估測專題: 估算綜合應用題分析: 記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和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估測人步行的速度和中學生的身高注意對各個選項判斷解答: 解:A、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h,故A不符合實際;B、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4m/s,符合實際;C、中學生的平均身高約為165cm,故C不符合實際;D、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B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速度和長度的估測,在學習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逐步培養自己的估測能力二、填空13如圖所示,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揚聲器的紙盆由于振動發出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考點: 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聲與能量專題:來源:Z|xx|k.Com 聲現象分析: 聲音能傳遞信息,也能傳遞能量解答: 解: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揚聲器的紙盆由于振動發出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故答案為:振動;空氣;能量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聲與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14如圖所示是小球下落過程中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運動的參照物是地面,比較小球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可知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考點: 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與物體運動專題: 長度、時間、速度分析: (1)在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要先選取一個標準作為參照物,參照物不同,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也會發生變化;(2)比較速度的大小,可以取相同的時間,比較路程的大小,也可以取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解答: 解:(1)以地面為參照物,小球的位置不斷發生著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小球是運動的;(2)因為題目中是小球下落過程中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時間間隔相同,路程越來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故答案為:地面;路程;大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參照物的選取、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利用閃光照片研究物體的運動特點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使用15如圖甲是某種物體熔化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假設在加熱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不變,單位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1)這種物質的固體屬于晶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如圖乙在某一時刻,用溫度計測得物質的溫度為6(2)在CD段時,此物質處于液(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考點: 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專題: 圖像綜合題分析: (1)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區別: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晶體熔化時的溫度為熔點(2)晶體在熔化前處于固態,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熔化完畢處于液態解答: 解:(1)由圖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0不變,所以該物質為晶體由圖可知,用溫度計測得物質的溫度為6(2)當該物質在CD段時,熔化完畢,處于液態故答案為:(1)晶體;6;(2)液點評: 根據圖象是否有不變的溫度判斷是晶體還是非晶體,要學會從圖象中找出與晶體有關的信息,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圖象中每一階段表示的含義及物質的狀態16如圖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線傳播射到空水槽底部O點,形成一個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適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O點的左(左/右)側繼續沿水槽壁緩慢注水,在此過程中,折射角不變(增大/不變/減小)考點: 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光的折射規律專題: 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稱為光的折射解答: 解:(1)水槽內沒有注水時,光沿直線傳播,照射到O點;(2)當向水槽內注入適量的水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發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線移動到O點左側;繼續沿水槽壁緩慢注水,折射光線逐漸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變,折射角的大小也不變故答案為:直線傳播;左;不變點評: 本題考查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折射,屬于光學基礎的考查,比較簡單17“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如圖所示小華準備了一塊茶色玻璃,一把刻度尺、兩個相同的棋子A和B及筆,實驗時,他將茶色玻璃豎立在方格紙上,并將棋子A和B分別豎立于玻璃板兩側,以棋子A為物體(1)此實驗中用刻度尺的目的是:測量物距和像距(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后面移動棋子B,直到看上去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此現象說明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如果將棋子A遠離玻璃板,則像與玻璃板的距離將變大(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考點: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 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分析: (1)實驗時使用直尺是為了測量物距和像距,比較物距和像距的關系(2)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當物像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說明物像大小相等(3)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答: 解:(1)在實驗中用到直尺,是測量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后比較二者關系(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后面移動棋子B,直到看上去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此現象說明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平面鏡中的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如果將棋子A遠離玻璃板,則像也隨著遠離玻璃板,即像與玻璃板的距離將變大故答案為:(1)測量物距和像距;(像到鏡面的距離,物到平面鏡的距離);(2)相等;(3)“變大”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會根據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此類題目在近幾年中考中頻繁出現,備受出題人青睞,其實解答此類題目往往有規律可循,牢記并緊扣平面鏡成像特點可比較容易的進行解答18(1)圖1中,物體的長度為1.60cm; (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為2;(3)圖3中,汽車速度表示數為60km/h考點: 長度的測量;溫度計的使用及其讀數專題: 基本儀器的使用專題分析: (1)物體始邊從0刻度線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該體溫計的示數在3637之間,最小刻度值為0.1,由此可讀出該體溫計的示數;(3)要注意速度計上的單位以及指針所指示的數值解答: 解:(1)物體始邊從0刻度線開始,分度值是1mm,末端刻度值是1.60cm,故物體A的長度是1.60cm;(2)由圖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溫度計的示數為:2;(3)圖中速度計上的單位是km/h,指針指示的數值是60,因此速度為60km/h故答案為:1.60;2;60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常見的幾種物理儀器的讀數方法,在讀數前一定要觀察儀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長度的測量需要進行估讀,19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裝置,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給出),則該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這一規律可以制成照相機(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保持透鏡不動,將蠟燭向左移動,為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左移動(選填“左”或“右”)考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專題: 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1)根據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進行判斷: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解答: 解:如圖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物距u=25cm,凸透鏡的像距是v=10cm,uv,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將蠟燭向左移動,物距減小,為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像距要變大,所以將光屏向左移動故答案為:倒立;縮小;照相機;左點評: 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以及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是凸透鏡成像習題的重要依據20在研究氣泡運動規律的實驗中,小明每隔10s記錄的氣泡位置如圖所示,則氣泡上升時速度大小的變化情況是先變大后不變;小明用刻度尺測出A、B間的距離s=80cm,則氣泡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v=1.6cm/s考點: 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專題: 長度、時間、速度分析: (1)從氣泡在相等的時間內運動的距離進行分析,找出速度變化的規律;(2)根據公式v=求出氣泡的平均速度解答: 解:從記錄的氣泡位置圖象可看出,氣泡在相等的時間內運動的距離先增大后不變,由此可判斷氣泡上升時速度大小的變化情況是先變大后不變氣泡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v=1.6cm/s故答案為:先變大后不變;1.6點評: 本題考查變速運動和平均速度,會根據速度公式計算速度的大小,同時會根據題中所給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12013年3月17日,一塊太空巖石撞擊月球,天文學家借助望遠鏡(望遠鏡/顯微鏡)觀察到了明亮的閃光當時地月間相距3.84108m,撞擊產生的閃光需經過1.28s才能傳到地球天文學家聽不到撞擊聲是因為真空不能傳聲(v光=3108 m/s)考點: 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專題: 長度、時間、速度分析: 望遠鏡是一種用于觀察遠距離物體的目視光學儀器,能把遠距離之外的物體按一定倍率放大,使本來無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體變清晰可辨已知地月距離及光速,利用公式t=得到閃光傳到地球需要的時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解答: 解:地月間相距3.84108m,要觀察太空巖石撞擊月球,天文學家必須借助望遠鏡;v=閃光傳到地球需要的時間為t=1.28s;太空巖石撞擊月球,天文學家聽不到撞擊聲,因為真空不能傳聲故答案為:望遠鏡;1.28;真空不能傳聲點評: 此題考查了望遠鏡的作用,速度變形公式的應用和聲音的傳播條件,知識點之間雖無直接聯系,但難度不大,容易解答三、作圖題22如圖為光斜射入玻璃磚的入射光線和可能射出的三條光線,請用直尺正確畫出玻璃磚內部傳播的光線;考點: 作光的折射光路圖專題: 圖像綜合題分析: 光射入玻璃磚后,發生了兩次折射:第一次是從空氣進入玻璃;第二次是從玻璃進入空氣;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做出兩次光的折射光路圖解答: 解:光從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畫出第一次折射的光路圖;光從玻璃射入空氣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畫出第二次的折射光路圖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線和最初的入射光線是平行的,只不過偏移了一下位置點評: 在此題中有兩個地方容易出錯:光進入玻璃磚時發生的是兩次折射,只畫了第一次折射;最后的出射光線和最初的入射光線兩者不平行23如圖,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AO,經過凸透鏡沿OB方向射出,作出該凸透鏡和焦點F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考點: 透鏡的光路圖專題: 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對于凸透鏡來講,只有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才會平行射出,據此來分析凸透鏡的位置解答: 解:與OB平行畫出凸透鏡的主光軸,與AO的交點F就是凸透鏡的焦點,再過折射點的位置畫出凸透鏡,如圖所示:點評: 本題的難點在于確定焦點的位置和凸透鏡的具體放法,有一定的技巧性24如圖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畫出水中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考點: 作光的折射光路圖專題: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規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 解:首先畫出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規律畫出折射光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答案為:點評: 此題考查了對折射光線的畫法,關鍵是記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四、計算題25高速公路上汽車以3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現前方有緊急情況,經過0.5s(從發現情況到開始制動剎車,司機的反應時間)開始制動剎車,又經過4.5s滑行75m車停止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考點: 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專題: 計算題;長度、時間、速度分析: 知道汽車的速度和反應時間,求出反應距離,求出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的總和,知道反應時間和制動時間,求出總時間,最后根據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 解:由v=得,反應路程:s反=v反t反=30m/s0.5s=15m,汽車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路程為:s=s反+s制=15m+75m=90m,汽車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時間:t=t反+t制=0.5s+4.5s=5s,汽車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平均速度:v=18m/s答:汽車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是18m/s點評: 求整程的平均速度,一定想法求出整程的路程和整程的時間,然后根據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26小明想探究足球滾動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1)小明想到自行車輪胎充氣不足時很難騎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氣越足,滾動就越快(2)如圖所示,小明在一處斜坡上進行實驗他測出足球在A處從靜止釋放,滾動10m到B處所用的時間為8s;將足球用球針放掉一些氣后,在B處從靜止釋放,測出足球滾動10m到C處所用的時間為14s小明在實驗時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1.25m/s(4)小明實驗中存在不足之處,請你指出一點:沒有從同一位置釋放足球考點: 控制變量法與探究性實驗方案專題: 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分析: (1)由自行車輪胎充氣不足時很難騎快,就可以知道他的猜想是足球充的氣越足,滾動就越快;(2)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算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可根據速度公式v=算出,注意計算時要用AB段的距離和時間來進行計算;(4)要探究足球滾動快慢和足球里的氣是否充足有關,必須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即實驗中應該在同一位置(在不同位置,足球下落的速度不同)釋放足球,然后測量足球充足氣時和不足時的速度關系解答: 解:(1)因為小明想到自行車輪胎充氣不足時很難騎快,所以他肯定會由此相反的猜想出:足球充的氣越足,滾動就越快;(2)在實驗中,我們需要測量足球運動的時間和長度,時間用秒表來測量,長度用刻度尺來測量;(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v=1.25m/s;(4)他在實驗中沒有讓足球在同一位置滾下,由于足球在不同位置向下滾得速度是不相同的,所以他并不能準確的探究出足球運動得快慢與足球里的氣是否充足的關系故答案為 (1)快;(2)刻度尺;秒表;(3)1.25;(4)沒有從同一位置釋放足球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本題的難度在第(4)問在尋找實驗中的不足之處時,我們腦海里首先要想到我們曾經所做的大量實驗都有一
- 關 鍵 詞:
- 解析版 江蘇省 徐州市 新沂 實驗學校 九年級 上學 期期 物理 復習 試卷 解析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