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冀教冀人版四年級上冊科學5.22 美麗的月球 教案.doc
第二十二課美麗的月球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能描述月相變化的規律。2.能描述月球表面的概況3.能說出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茖W探究1.能根據月相的變化現象,提出要探究的問題。2.能通過觀察等方式獲取月相變化的規律及月球表面的信息。3.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和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4.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觀察結果,得出結論??茖W態度1.能持續觀察月相變化,感受天體星球的奇妙運動。2.能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完成模擬月球“發光”的實驗。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EST)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興趣和愛好是影響相關科學技術發展的因素。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手電筒、地球儀、泡沫小球、箔紙、與本課有關的月相資料和視頻等。學生準備提前一個月觀察月相變化、觀察記錄表、月相資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建議課時安排:建議安排 1 課時。(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引導:“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農歷初三時月亮的形狀。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月亮的形狀?(指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部分月相圖片。)2.提問:月相變化有什么規律呢?(二)探究發現,形成新知1.觀察月相變化的規律。(1)掌握方法。講解: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球,我們看到它有時是一輪圓月,有時是道細細的銀邊。那么月亮的形狀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呢?讓我們按照下面的方法來觀察發現吧!A 選擇一個開闊的地方,如廣場等,每大晚上在一個位置觀察月相。B.上半月日落時,下半月日出時,觀察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月相的形狀、月亮明亮的部分向著哪個方向。提示:夜晚觀察時一定要在成人的陪伴下進行,要注意安全。(2)觀察記錄。學生分組觀察月相,并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26 頁中。(建議該任務可以在一個月前布置讓學生完成。)(3)分析現象。匯報:指定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討論:A.月相是怎樣變化的?B.兩次相同月相出現相隔大約多少天?(4)得出結論。總結: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是29 天。(記憶小口訣:“上上西西,下下東東”即“上弦月出現在上半夜的西半天,亮面朝西。下弦月出現在下半夜的東半天,亮面朝東”。)2.觀察月球表面。(1)提問:在觀察中,你還發現月球的表面有什么特點?(2)出示:有關查閱資料方法的課件,指導學生理解并記憶。篩選。篩選與月球相關的書籍,并在目錄中查找與月球表面知識相關的章節?;虼蜷_百度網頁,在搜索條中輸入與“月球表面”相關的關鍵詞,篩選與月球表面相關的網頁。瀏覽。快速閱讀相關內容。勾畫。勾畫出與月球表面相關的中心詞語。解釋。試著用勾畫的中心詞語解釋月球表面的樣子。整理。將搜集的圖片、文字等資料用某種方式進行整理。(3)閱讀:學生查閱資料,將整理的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26 頁中。教師巡回指導。(4)匯報:指定學生匯報閱讀資料的結果,其他學生進行補充。(5)小結:我們看到月亮上比較亮的地方是山脈和高山 ,比較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亮上的山脈都是環形山。(三)實踐運用,解釋現象1.引導: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月球本身并不發光,那么月球到底是怎樣發光的呢?讓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探究吧!2.講解:(出示實驗裝置圖)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地球儀模擬地球,用箔紙包起來的小球模擬月球,使月球繞地球轉動,觀察現象。3.提示:將教室里的光線盡量調暗,使現象更加明顯。4.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5.小結:月球本身不能發光,明亮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