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22《父親、樹林和鳥》優質教案(青海楊老師省級優課).doc
父親、樹林和鳥教學設計 一、 教材解析本文通過童年時代父親和“我”的對話,展現了父親對鳥的熟悉與熱愛,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課文的題目。“父親”“樹林”“鳥”三個詞并列,富有畫面感,引人遐想。第一自然段既是開門見山點題,概括了父親、樹林和鳥的關系,也表明了全文的中心,奠定了情感基調。課文的語言充滿詩意,耐人尋味。多處使用了學生平時很少會遇到的生動語句,尤其是多個修飾語連用的形式,表達了更為豐富的感受。其目的在于突顯了父親觀察細致、對大自然有著真切的了解,是一個真正的愛鳥之人。本課的教學為第一課時,在課文中生字要求會認5個,會寫13個字。考慮到學生已經是三年級的上學期,結合統編教材雙線教學的編排理念,在生字的書寫上采用重點講解難寫的字,在識字上重在方法指導和滲透簡單的字理教學;根據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文內容的處理上則是抓住關鍵的詞句,引導學生來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二、教學目標:1.認識“黎、凝”等5個生字,重點指導“獵”“鼻”兩個字的書寫。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體會“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表達的豐富性,能簡單說出對這些詞語的感受。抓住關鍵句子,從中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三、教學重、難點:能體會“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表達的豐富性,能簡單說出對這些詞語的感受。抓住關鍵句子,從中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四、教學方法:集中識字、朗讀感悟五、教學過程(一)導入:1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依次板書三個詞,請同學們仔細看:(1)板書:樹林,讀了這個詞,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并帶著你的想象讀一讀。(2)板書:父親,愛自己的父親嗎?用一句話來夸夸你的父親,父親是個怎樣的人?(3)板書:鳥,一說到鳥,你眼前又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2.現在,老師在這三個詞之間加上一個頓是和一個“和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22課,齊讀課題。讀完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題目激發了我們的閱讀興趣,讓我們一起來再讀讀課題。(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同學們,閱讀是發現之旅,課文又會寫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出示閱讀要求:(1)出聲朗讀,字字入心,句句入目,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2)遇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2.學習生字詞課件出示詞語:黎明 瞬間 舒暢 獵人 凝神靜氣 兀立 抖動 濕氣 朝向 翅膀 鼻子 呼吸 沉重 露水 霧蒙蒙(1)學生讀詞語,教師隨機正音。(2)學習“獵”字并指導書寫,注意強調反犬旁的寫法,第二筆是彎鉤,不是豎鉤,第三筆撇在寫的時候不出頭,并積累相關的字;(3)出示:露、霧,同偏旁歸類識字(4)學習“鼻”字:理解字義,并指導書寫。“自”與“田”寫的寬、扁一些,“丌”的長橫最長,堅撇和短堅落在同一水平線上,使整個字重心穩定。3.學生書寫“獵”“鼻”,寫完后同桌交換互相評價。(三)再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1.同學們,這篇課文的自然段特別多,共有23個自然段,你能不能從這些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2.體會文章中心句課件出示:“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1)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帶著這種感覺讀一讀?(2)父親對樹林和鳥的喜歡不是一時的;而是很長很長時間的,文中用了哪個詞? (指導學生朗讀)3.讀了這句話,你覺得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四)默讀課文,體會父親愛鳥1.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父親是個愛鳥的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2.交流匯報(1)“父親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聞。”A.這是一片怎樣的樹林?理解短語: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B.拓展練習:學生自由說像“霧蒙蒙”這樣的ABB式的詞語,并拓展到短語練習。例如:綠油油,綠油油的( )C.父親在這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里,做什么?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望了又望,聞了又聞”(2)此時,父親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林里有不少鳥。”父親喃喃著。理解詞語“喃喃”,通過讀來體會。(3)父親怎么知道那兒有鳥的?課件出示:父親指著一棵樹的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體會父親從看樹的動靜知道樹林里有鳥(4)父親還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還有鳥味”。父親輕聲說,他生怕驚動鳥。聯系上文,體會父親對鳥的喜愛之情。(五)總結設疑是啊,當父親喃喃著林子里有不少鳥時,我并沒有看見一只飛,并沒有見一聲鳥叫;當父親聞到鳥味時,我只聞到濃濃的苦苦的草木氣息;當父親凝神靜氣地望著樹林和鳥時,我卻一片茫茫然。父親不僅愛鳥,而且懂鳥。因為愛所以懂,因為懂所以更愛。父親真的懂鳥嗎?下次課我們繼續學習。六、板書設計22 父親、樹林和鳥愛鳥望了又望 聞了又聞懂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