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六單元復習教案.doc
第六單元復習教案復習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第7381頁。知識梳理知識點具體內容1120各數的認識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120各數來表示。數的順序:1120各數的順序是11,12,13,19,20。比較大小:可以根據數的順序比較,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或者利用數的組成進行比較。數的組成: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二十是由2個十組成的。數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讀數從高位讀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寫數:從高位寫起,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十加幾、十幾加幾與相應的減法十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十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十得幾,十幾減幾得十。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時,可以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也可以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再加整十數。兩數之間間隔幾求兩數之間間隔幾,可運用畫圖、數數等方法。復習目標1.認識1120各數,能夠正確、有序地讀寫各數。2.認識個位和十位。3.了解加法和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計算簡單的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初步感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規律。4.能夠在解決“兩數之間間隔幾”的問題中繼續體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檢驗問題的過程,并能用數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兩數之間間隔幾”的問題,為理解“植樹模型”積累基本活動經驗。5.能夠計算十幾加幾、十幾減幾,初步了解加法算式與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復習重難點掌握數的組成;理解十位和個位表示的意義。復習方法本單元講的是20以內各數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復習時要通過操作活動,使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所以在復習中要多注重動手操作的實踐。在計算10加幾和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中,利用數的組成和拆分法解決。復習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復習談話引入法: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復習“1120各數的認識”,讓我們共同努力認真復習本單元的知識,好嗎?生:好。【品析:直奔主題,節省時間,激發學生參與意識,而且老師以朋友的身份出現,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引導者,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從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復習舊知:師:小朋友,我們已經掌握了數數的本領,大家伸出小手一起數數110(生順數、倒數)吧。師:剛才我們數的都是10以內的數,難不倒大家,下面我們來數數咱們班一組有多少人,為了讓大家能數得清楚我們讓一組的同學站起來。(引導學生一人一人有序地數)由此導入新課。【品析:由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二、復習整理,鞏固新知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什么?今天我們就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復習。復習讀數、寫數、數數、數序。先小組討論,教師巡視,然后師生共同總結。(1)讀數。讀數是用語文漢字表示,例如:19讀作:十九8讀作:八注意:15讀作:“一十五”是錯誤的。(2)寫數。寫數是用數學數字表示,例如:十二寫作:12 二十寫作:20注意:十六寫作:“106”是錯誤的。(3)數數。能按順序熟練地數出20以內各數。例如:從7數到15。兩個兩個地數,例如:從2數到20。(4)數序。基數:“幾個”表示物體的個數是多少。序數:“第幾”表示物體所處的位置,指特定的那一個。例如:我坐在第3排,我后面有4個人。【品析:利用小組教學,小組討論的方法,能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枯燥的教學變得有活力。】數的組成。先小組討論,教師巡視,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問: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1)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2)在計數器上表示“11”,這兩個“1”的意思不相同。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3)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7個一和1個十組成17。注意:“個”左邊是數學數字,右邊是語文漢字。【品析:在復習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去討論、交流、操作,充分顯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動手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數的順序、大小。先小組討論,教師巡視,然后師生共同總結,以舉例方式復習。例如:17前面的一個數是16,后面的一個數是18;1716,1718。12和14中間的數是13;121314。【品析:通過舉實例,學生復習時既簡單易行,又容易理解。】復習10加幾和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在復習這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說出每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后根據計算方法進行練習,最后解決實際問題。(1)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及關系。11+2=1313-2=11 加數 加數 和被減數減數 差(2)圖文結合題。本單元的解決問題是部分、整體關系的實際問題。(部分+部分=總數;總數-部分=部分)有兩類題學生最容易出錯: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如:吃了14個蘑菇,還剩4個蘑菇,小兔原來采了多少個蘑菇?學生習慣用14-4=10。已知總數求部分。部分學生受順向思維的限制,心里知道答案,但不能規范列式。如:小組內共有10人,男生有6人,女生有幾人?不少學生習慣用6+4=10(人)。 要寫15個大字,寫了5個,還需要寫幾個?學生習慣用10+5=15(個)。這些列式都是錯誤的,要引導學生用規范的算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理解部分和總體的關系,明確問題到底是求部分還是總體。 (3)解決方法。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這類題目對于一部分同學來說理解起來很不容易,唯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要畫圖。(4)排隊問題。記住“幾到幾,全都算;求中間,去兩頭”。如:5號9號有5個同學,排隊時第5個同學和第9個同學之間有3個同學。小明的前面有4個同學,后面有5個同學,這一隊一共有10個同學。【品析:先小組討論,再在本組內簡單總結,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種方式對進一步復習所學的知識有很大幫助,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把復習內容進行了全面總結。】三、鞏固提高,深化知識1.填空。 (1)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2)1個十和2個一組成()。(3)1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4)2個十是(),20里面有20個()。(5)18的8在()位上,表示()個();1在()位上,表示()個()。(6)3和10合起來是()。(7)1個十和8個一組成()。5個一和1個十組成()。2.在8,12,19,6,14,20這些數中:(1)從左邊數,19在第()個。(2)從右邊數,14在第()個。(3)在這些數中最大的數是(),最小的數是()。3.計算。2+13=11+2=4+10=18-8=15+2= 10+7= 19-7= 10-5= 4.學校體操隊排成一對訓練,李明從前面數是第3人,晶晶在李明的后面,與李明間隔7人,晶晶從前面數是第幾人?【參考答案】1.(1)個十(2)12(3)16(4)20一(5)個8一十1十(6)13(7)1815 2.(1)3(2)2(3)2063.1513141017171254.3+7+1=11(人)第11人。【品析: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所復習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結構更加完整。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意識,做到輕輕松松學知識、做數學,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四、暢談收獲,提升能力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復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和與10相關的加減法,同學們學了很多知識、計算方法和規律,希望在今后的計算中,你們多運用,多練習。【品析:通過此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反思和整理所學知識的意識。】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今天復習的內容計算難度不大,主要應在遵循兒童認知規律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復習10以內各數的認識、大小和組成,進而遷移到1120的各數的認識、大小和組成。教師可適度開發和拓展兩數間隔幾的相關問題,使學生在更加豐富的情景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