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第2課時 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doc
第2課時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78頁內容及第8081頁練習十八的第14小題。內容簡析根據數的組成進行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運算;了解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形式鞏固本課知識。教學目標1.掌握10加幾、十幾加幾(不進位)和十幾減幾(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2.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重難點運用1120各數的組成,掌握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教法與學法1.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小棒等直觀素材,以數的組成為基礎進行口算訓練,并介紹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2.學生通過自主交流、合作學習等形式,經歷“擺小棒、寫算式、算得數”,總結出口算的過程和方法。承前啟后鏈延學:會計算兩數之間間隔幾的問題。解答形如:第一小隊排隊,從前面數,小華是第4個,小明是最后一個,他和小華之間間隔5人,第一小隊共有多少人? 4+5+1=10(人)學習:10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會做形如:10+5=15、15-2=13的算式題。復習: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引舊知新導入法:今天是一個外國朋友湯姆的生日,小強和小美要一起去給湯姆慶祝生日。在路上,小強給小美出了兩道題。1.1個十和9個一合起來是();1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1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13。2.到了湯姆家發現客人還沒到齊,于是他們就坐在客廳里休息,這時小強又給小美出了道題。10+3=11+2=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美解決這兩道題嗎?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以引舊知新的形式引入,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探求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既復習了舊知,又引發了新的思考。】課件展示法: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蘋果,你們瞧,它們一個個多么可愛,它們悄悄告訴我,它們最想和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小朋友交朋友。教師拿出蘋果。師:仔細觀察這些蘋果,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么?生匯報交流。師:你能借助以前一圖四式的經驗列出四道算式嗎? 【品析: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習了1120各數的組成基礎上學習的,利用復習一圖四式進入本課的學習。】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領學生分析教材第78頁例4。(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桌上擺著13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為一捆,另外3根單放。(2)提出問題:可以列出什么算式?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1)擺小棒、列算式、明算理。學生操作: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擺出“13”這個數,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擺,還能怎樣擺。根據擺的情況試著列出算式。(2)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算式。根據擺的小棒列出算式。10+3=133+10=1313-3=1013-10=3。結合小棒圖說說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別表示什么。(3)總結算法。計算10+3和3+10。方法一:看大數,接著數。兩個算式中的大數都是10,在大數的基礎上接著數出3個,即:11、12、13,所以得數是13。方法二:用數的組成計算。如圖:計算13-10和13-3。方法一:倒著數。從總數里面倒著數去掉的部分,如:13-3,從13開始倒著數3個,121110,所以得數是10 。方法二:利用擺小棒計算。如圖:方法三: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如圖:數小棒:一捆是10根,再加3根,一共是13根。數的組成:1個十和3個一可以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從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減3等于10,13減10等于3。(由于學生已經具有了一些運算經驗,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地通過操作學具去探索算法,然后進行充分的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品析: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是新內容,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仍然會接受的比較慢。因此,先由教師“扶”著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學,不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不懂的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懂,而且也滿足了思維活躍的學生自己探究的要求。】順承例4,研學例5。(1)在總結完例4的基礎上,教師拋出問題:如何將上面的4個算式分類呢?它們各自的名稱又叫什么?生:把加法算式分一類,把減法算式分一類。師:同學們分得很棒,誰能給每個算式中的數起個名字?(學生各自給算式中的數起名字)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78頁,看例5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都想對了嗎?(2)讀名稱。學生說說下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11+2=1313-2=11 加數加數 和 被減數減數 差(3)說名稱。說說下面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10+3=133+10=1313-3=1013-10=3【品析:加強操作和觀察演示活動,以豐富學生關于數的認識,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數的概念。】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計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方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質疑:今天我們學習了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你知道有哪幾種嗎?學生討論后總結:計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可以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也可以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再加整十數。【品析: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以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計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然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怎樣利用數數解決兩數之間間隔幾的問題?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增大學生的“自由度”,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選擇。教學形式開放,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1.在擺小棒時,不再指定每一小組必須擺什么,而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去擺。尊重學生的選擇,滿足他們的愿望。2.營造公平、和諧的氣氛,尊重學生的選擇。在每一個小組的成果展示中,讓學生選擇最好的成果自己評價,這樣既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又加深了學生對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印象。我的反思:板書設計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11+2=1313-2=11 加數 加數 和被減數減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