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第5課時 8和9的加減法.doc
第5課時8和9的加減法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53頁內容及第5456頁練習十一的第614小題。內容簡析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會計算8、9的加減法;由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過渡到一幅圖直接寫出四個算式;計算8和9的加減法可以借助一圖四式中的圖,也可以直接利用數的組成解決;總結8和9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目標1.掌握8和9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根據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能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教學重難點1.掌握利用8、9的組成做相應的加減法計算。2.初步建立數感,培養(yǎng)學生心算記數。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教師的教學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不能僅限于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在教學一圖四式的時候,要通過討論加法算式中的整體和部分在減法算式中的位置變化,來進一步認識兩個加法算式和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一圖四式的觀察、分析和歸納,找出整體和部分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的位置變化,能夠通過一個算式聯想到其他3個算式,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承前啟后鏈學習:能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會做形如:5+3=8,8-5=3,6+3=9,9-3=6的計算題。延學:運用8和9的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復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總結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課件導入法:美麗的大森林里有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大家想和小動物們一起玩嗎? 觀察小鹿圖: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一學生回答對畫面的描述)誰還能再說一說,并且和剛才這名同學說的不一樣?【品析:利用主題圖,啟發(fā)學生對看圖列式的想法,引出8、9加減法中的新知識點,為下面學習“一圖四式”做好鋪墊。】游戲導入法:師:同學們,今天是紅紅8歲的生日(在課題位置板書“8”),我們一塊兒拍手掌湊8來慶祝她的生日,好嗎?(老師先拍,學生接著拍,老師和學生拍的次數相加等于8)師:今天還是明明9歲的生日(在課題位置板書9”),我們也一塊兒拍手掌湊9來慶祝吧!【品析: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在復習8和9基礎上,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關注8和9的計算,學習思路自然、順暢。】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領學生觀察教材第53頁圖,根據圖意寫出算式。(1)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圖中有8朵花,根據圖意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加法算式:左邊有5朵紅花,右邊有3朵粉花,根據觀察角度的不同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也就是我們以前學的“一圖兩式”,即5+3=8,3+5=8。減法算式:一共有8朵花,如果去掉5朵紅花,求粉花有幾朵,列式為8-5=3;如果去掉3朵粉花,求紅花有幾朵,列式為8-3=5。根據這幅圖可以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即5+3=8,3+5=8,8-5=3,8-3=5。(2)通過觀察圖中的小棒,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即5+4=9,4+5=9,9-5=4,9-4=5。【品析:通過學生具體的操作,結合前面學習的“一圖四式”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領悟“一圖四式”的原理。】順承一圖四式,研學8和9的加減法。在總結完“一圖四式”的基礎上,老師拋出問題:怎樣計算8和9的加減法?(1) 觀察觀察教材第53頁“填一填”,題中給出兩組共8道算式,結合圖意填出得數。(2)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 6+2和2+6都是表示把白色木塊和紫色木塊合在一起,一共是8個木塊,所以6+2=8,2+6=8。 8-2表示從8個木塊中去掉紫色的2個,剩6個,即8-2=6。 8-6表示從8個木塊中去掉白色的6個,剩2個,即8-6=2。(3)計算方法。計算加法。方法一:可以結合圖中的木塊數,數出個數來計算6+3和3+6,通過數數可知6+3=9,3+6=9。方法二:6+3和3+6是兩道加法算式,計算時可以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計算減法。方法一:計算9-3和9-6,可以結合圖中的紫色木塊和白色木塊的個數,通過數數可知9-6=3,9-3=6。方法二:可以利用數的分與合來計算,所以9-3=6,9-6=3。方法三:想加算減,因為6+3=9所以9-3=6,9-6=3。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8和9的加法和減法,還學會了根據一幅圖寫出四道算式,同學們在課下要多練習鞏固。小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擺一擺、填一填等不同形式的活動鞏固對“一圖四式”的理解,溝通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品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教具實際操作,理解題意。在總結計算方法時,學生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見解,學生的方法很多,可能會用數數的方法,可能想到數的組成,也可能想到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方法,還有可能利用加法來算減法。】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新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自主性的學習,這一節(jié)的重點是讓學生探索“8和9的加減法計算”。考慮到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可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還能讓學生通過交流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質疑:為什么“兩個數相加時,調換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學生之間討論,結合講課內容得出結論:根據數的組成可以知道,如果得數是由這兩個數合起來組成的,調換這兩個數的位置后,這兩個數沒有發(fā)生大小的變化,所以這兩個數合起來,得數仍然是原數。【品析:根據數的組成理解“調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為以后學習加法交換律打下基礎。】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沒有理解的地方?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找學生說一說對8和9加減法的理解,知道兩個部分不相等時,可以列出一圖四式,兩個部分相等時,可以列出一加一減兩道算式,計算8和9的加減法用數的組成最簡便,然后銜接下節(jié)課學習任務,思考如下問題:觀察第57頁情景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對所學知識及時梳理與總結,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新課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回顧與反思這些方法和技能的獲得過程,能幫助學生提升對“轉化”這一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理解,從而完成對相關知識的自主建構和內化,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在教學中要講究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也就是“學生合作交流”和“教師點撥”相結合,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能讓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觀察、嘗試、探究中獲得新知識。我的反思:板書設計8和9的加減法5+3=85+4=93+5=84+5=98-5=39-5=48-3=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