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第2課時 8、7、6加幾.doc
第2課時8、7、6加幾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9192頁內容及第9394頁練習二十一。內容簡析8、7、6加幾是在學生學習了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會用點數、接著數和“湊十法”計算8、7、6加幾的進位加法。通過觀察、比較,在感知“湊十法”簡潔性的基礎上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教學目標1.會用不同的方法計算8、7、6加幾,會用“湊十法”中“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的方法熟練計算8、7、6加幾的進位加法。2. 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在8、7、6加幾的進位加法中如何巧妙運用“湊十法”中的“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規律的應用。教法與學法1.教師通過“看”“擺”“說”和“填”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并靈活運用“湊十法”中的兩種方法進行計算。2.本課時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學時主要通過動手操作、比較實現知識的遷移,進而體驗“湊十法”的簡便性和適用性。承前啟后鏈學習:8、7、6加幾的進位加法,會計算形如:8+7=15,7+6=13,6+9=15的算式。延學:5、4、3、2加幾的進位加法。會計算形如:5+7=12,4+8=12,3+8=11的算式。復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會計算形如:9+6=15的算式。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課件展示法:播放課件,畫面呈現出運動會熱鬧的場面,看前面8名同學跑得多帶勁啊,后面又緊跟5名同學。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在跑步?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前后桌同學展開討論。【品析:這種導入方式,讓學生分析情景圖,意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故事描述法:教師拿著他的手機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我們學校每年都開春季運動會,每次開運動會都有400米跑的比賽項目,我把上一次咱們學校比賽400米跑的場面用手機拍下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咱們班都有誰參加了,看看跑在前面的有多少人?后面又有幾人緊隨其后?參加這項比賽的共多少人?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用現代化的手段手機拍攝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就給單調的數學課堂注入了生活的氣息,活躍了課堂氣氛。】游戲導入法:教師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小試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搶答:9+5=()9+3=()9+4=()9+7=()9+9=()9+6=()師: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正確。你能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嗎?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速答:8+()=107+()=106+()=108+2+6=()7+3+5=()6+4+3=()師:同學們真棒!老師相信下面的題目也難不倒大家,試試看:學生以接力賽的方式口答:【品析:通過對9加幾的計算、填未知數、數的組成的復習,進一步鞏固“湊十法”,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領學生分析教材第91頁例2中的主題圖片,提取已知信息,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同學們參加跑步比賽,跑在前面的有8名同學。后面又跑來5名同學。(2)提出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比賽?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1)師: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然后再小組討論,看一共能想出多少種不同的方法。(2)總結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點數法,數了數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人 。可以接著數,前面有8人,從8接著數:9、10、11、12、13 ,共13人。“湊十法”,我們先把后面的5個小朋友中的2個和前面的8個小朋友湊成10人。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人,一共是13人,也可以把前面的8人分成5人和3人,然后把這5人和后面的5人湊成10人,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人,共13人。(3)用你們想到的方法計算8+5、7+5和6+5的結果。看哪組同學計算得最快。(4)教師小結,總結計算方法。同學們想到的方法都不錯,其中“湊十法”又分為兩種情況,分別是“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品析:結合上節課所學知識,給學生一定的考慮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對學生能夠想到“湊十法”給予表揚;對于點數法和接著數也不能否定,應該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順承例2,研學例3 。在總結例2 的基礎上,教師接著拋出問題:“湊十法”中的兩種情況,哪種更簡便,更實用呢?結合8+9討論。生1:拆小數,湊大數簡便。我們把8分成7和1,1和后面的9湊成10比較簡便。生2:對,我也同意上面同學的說法,因為把9拆分成2和7時,2和前面的8湊成10,我們計算起來不如計算1和9湊成10容易,所以,我認為拆小湊大更方便、快捷。生3:我發現我交換8和9的位置,然后相加,和是一樣的,都是17。學生經過簡單的交流討論后,可以得出結論:在運用“湊十法”計算時,有兩種情況: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這兩種情況中,拆小數,湊大數計算起來更實用,更快捷。師:同學們討論總結得特別好,特別到位,很正確。最后這個同學說的對不對?生:對。師:這也是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品析:學生能在交流、實踐中不停地獲得新的方法和新的感悟,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很快總結出規律。】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8、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質疑一:我們今天學習的是8、7、6加幾的進位加法,那么哪種方法更簡便呢?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用“湊十法”中的“拆小數,湊大數”比較簡便。質疑二:我們在計算8+9的過程中哪種方法能很快得出結果呢?學生交流、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師通過學生回答,總結出: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方法計算速度最快。【品析:充分放手讓學生討論,然后匯總學生的方法,再在對比中發現運用“交換加數的位置”的方法計算小數加大數很方便。】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本節課,你們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8、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其中“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最簡便快捷。然后銜接下節課學習任務,思考如下問題:5、4、3、2加幾的進位加法怎樣計算?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通過上面的質疑,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對于8、7、6加幾的“湊十法”做了進一步強化,對“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對8、7、6加幾的進位加法真正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主要是8、7、6加幾的進位加法,我們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掌握了8、7、6加幾的算理。尤其對“湊十法”中的“拆大數,湊小數”和“拆小數,湊大數”兩種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對于“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少量同學還是不能靈活運用。我的反思:板書設計8、7、6加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