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第2課時 6和7的加減法.doc
第2課時6和7的加減法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42頁內容及第4345頁練習九的第512小題。內容簡析根據6和7的組成,掌握6和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同一幅圖列兩道加法算式或兩道減法算式;在計算6和7的減法計算時,用數的組成、想加算減計算。教學目標1.掌握6和7加減法的計算方法。2.經歷由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算出得數的探索過程。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能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教學要充分利用情景圖,引導學生對比同一幅圖,列出的算式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建立算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分辨、抽象和歸納等方法,利用學具擺一擺,在操作中得出“一圖兩式”,進而學習“一圖四式”。承前啟后鏈復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總結計算方法。延學:總結有關6和7的計算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掌握6和7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形如:4+2=6,7-2=5的算式。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課件導入法:教師出示課件,畫面顯示出有兩名學生正在列算式,他們是根據桌面上擺放的小圓片列出算式的,但是兩人列出的算式卻不同,教師及時提問:由于兩個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出了不同的算式,然而這兩個算式都是正確的,為什么呢?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利用課件導入,使學生在理解圖意和題意的基礎上,對順利開展下一步內容的學習,有了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游戲導入法:教師組織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每個同學都拿一個數字(16),看哪兩個同學的數字合在一起是6,那么這兩個同學就是一對好朋友了。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游戲導入,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學習新知識的狀態。】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和學生一起觀察教材第42頁情景圖,提取圖中信息,并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左圖:根據小圓片的拼擺情況,寫出了兩個加法算式。右圖:根據小圓片的拼擺情況,寫出了兩個減法算式。(2)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什么同一幅圖兩個學生列出的算式不同?組織學生面對面操作學具并列出算式,探究解題思路。(1)讓學生動手擺出5個小圓片,然后在旁邊再放上1個小圓片。師:如果從左往右看。我們應該寫出的算式是什么?(5+1=6)如果從右往左看。我們應該寫出的算式是什么?(1+5=6)為什么同一幅圖會列出不同的算式?學生討論,找出原因: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小圓片的排列順序就不同,寫出的算式也不同。(2)讓學生動手擺出6個小圓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師:從左往右看,6分成了哪兩部分?(5和1),從右往左看,6分成了哪兩部分?(1和5),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6-1=5,6-5=1)。原因還是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它們的特點各有不同。加法一圖兩式的特點。在這兩道加法算式中,相加的兩個數相同,相加的得數相等,兩個加數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如圖:減法一圖兩式的特點。在這兩道減法算式中,減號前面的數相同,都是6。從6里面去掉1就是5,去掉5就是1 。如圖:(3)6和7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5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樣。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用“想加算減”計算減法。學法提示:加減法,竅門多。數的組成能解決。做減法,想加法。計算結果不會差。【品析:通過教師組織擺小圓片,使學生在觀察、分辨中直觀感受,從左邊和右邊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列式,從而引出一圖兩式,對于計算方法由于有5以內計算方法的學習,理解起來更容易。】順承上面的一圖兩式,研學一圖四式。和學生一起觀察教材第42頁的“擺一擺,填一填”情景圖,提取圖中信息,并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左圖:根據小花朵的擺放情況,寫出了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右圖:根據小棒的擺放情況,寫出了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下圖:根據小三角的擺放情況,寫出了一加一減兩道算式。(2)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什么上面的每一幅圖都能寫出四道算式而最后一幅圖只能寫出兩道算式?【品析:利用實物圖來展示加減法算式的列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明白其中的道理。】組織學生前、后桌4人為一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提示:4朵小紅花和2朵小粉花合在一起,該怎么列式?(兩道加法算式)6朵小花分成4朵小紅花和2朵小粉花,該怎么列式?(兩道減法算式)最后一幅圖中的兩種“小三角”的個數相同時,列式會有不同。小結:同一幅圖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我們不僅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兩道減法算式,當兩部分的數相同時,一幅圖只能列出一加一減兩道算式。【品析:用小花學具得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這樣安排是為了學習一圖四式做準備,但兩個數相同的情況特殊,只能列出一加一減兩道算式。】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在學習完本課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同桌之間互相討論這節課的內容,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質疑:列“一圖兩式”時,怎么確定是列加法算式還是列減法算式?學生在討論后得出結論:要理解圖意后再列式,如果是求兩部分的和,列加法算式;如果表示去掉總數里的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列減法算式。【品析:理解圖意和題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就體現了審題的重要性。】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學中要突出“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的教學理念。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讓學生說一說對一圖兩式、一圖四式的理解,以及對計算方法的掌握,然后銜接下節課學習任務,思考如下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怎樣才能列出正確的算式?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通過上面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對于學生掌握一圖兩式、一圖四式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的作用,并使學生熟練掌握了6和7的計算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讓兩個學生在不同的方向觀察小圓片圖,可以使他們很直觀地看出小圓片圖形的特點,就會很自然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來,使教學效果更有效。我的反思:板書設計6和7的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