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第10課時 加減混合.doc
第10課時加 減 混 合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67頁內容及第68頁練習十五。內容簡析學習有關10以內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稱為加減混合算式,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教學目標1.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2.運用加減混合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重難點根據圖中天鵝的動作過程,抽象出加減混合算式。教法與學法1. 教師在講解加減混合運算時,要在連加和連減的基礎上進行,分步驟計算。可以利用課件先讓學生理解題意,然后列出算式,最后說說式子的含義,這樣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的理解能力。2.學生先通過看情景圖了解圖的意思,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最后說說式子的含義是什么。從而鍛煉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延學:認識1120以內的各數。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會解答形如:2+5-2=5,9-3+2=8,6+4-3=7的算式題。承前啟后鏈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連加、連減。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復習導入法:師:這里有四只丑小鴨,每只丑小鴨身上都帶著一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丑小鴨們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誰來幫幫它們?10-5-3= 5+3+2= 8-2-3= 3+2+1=師:丑小鴨們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它們飛呀,飛呀,飛到一個美麗的湖邊,它們紛紛落入湖中盡情地嬉戲著。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用丑小鴨變成天鵝的故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出示連加、連成題,鞏固了之前學過的知識。】故事導入法:師:同學們對已學的連加、連減知識掌握得真不錯,老師想再增加難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要認真聽,幫助老師解決里面的問題:小猴媽媽給小猴摘了4個桃子,小猴爸爸給小猴摘了5個桃子,小猴吃了2個桃子,請大家幫幫小猴數數,還剩多少個桃子沒有吃?(生思考后回答:還剩7個)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采用講故事導入,讓學生從故事里初步感知數學的存在。】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和學生一起觀察教材第67頁上面的情景圖,提取圖中信息,并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3只。后飛走2只。(2)提出的問題。現在湖里有多少只天鵝?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1)通過討論、交流,小組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展示自己組的成果。【品析:此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總結計算先加后減混合運算的方法。(1) 列式。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這時共有4+3=7(只);后又飛走2只天鵝,湖里現在共有7-2=5(只)。根據題意可以寫成一道算式:4+3-2 。(2)計算結果。4+3-2 是一道先加后減的混合運算算式。我們應該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即先算4+3=7,然后第二步用第一步的計算結果7減2得5,用圖表示為:。(3)算式的讀法: 4+3-2=5 ,讀作:4加3減2等于5。提示:做此類習題時,可以抓關鍵詞或字來判斷用什么運算。如:“飛來”或“走來”等表示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用加法;“飛走”或“跑走”等表示去掉一部分,用減法。【品析:通過學生表述圖意,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加強了學生對加減混合算式含義的理解。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敘述,理解圖意,然后自己讀題,自己試算,體現了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順承先加后減混合運算,研學先減后加混合運算。在學習完先加后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老師提問:對于先減后加的算式我們怎樣計算呢?和學生一起觀察教材第67頁中間的情景圖,提取圖中信息,并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2)提出的問題。現在湖里有多少只天鵝?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1)通過討論、交流,小組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展示自己組的成果。【品析:通過此環節充分顯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總結計算先減后加混合運算的方法。(1) 列式。原來有4只,飛走2只,這時還剩下4-2= 2(只);又飛來3只,湖里現在共有2+3=5(只)。根據題意可以寫成一道算式:4-2+3 。(2)計算結果。4-2+3 是一道先減后加的混合運算算式。我們應該先算減法,再算加法,即先算4-2=2,然后第二步用第一步的計算結果2 加3得5,用圖表示為:。(3)算式的讀法: 4-2+3=5 ,讀作:4減2加3等于5 。小結: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按從左往右計算,與連加、連減相同。【品析:在新知識的構建過程中,通過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比一比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明白意思,弄懂算法,做到知識間的遷移。讓學生真正懂得加減法的含義。】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關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及計算方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質疑一:同學們通過上面的學習,看上面列的算式與前面學的連加、連減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生:連加、連減是指一道題里只有加或減,而這道題里既有加又有減。師:同學們總結得很棒,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就叫它加減混合運算。質疑二:同學們想一想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之間討論,結合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得出結論:計算時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品析:由新知聯想到舊知,有利于學生在比較新、舊知識的“異”與“同”之中,主動地去思考,為學生自覺探究新知創造了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敘述,理解圖意,體現了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然后銜接下節課的學習任務,思考如下問題:怎樣讀寫1120的各數?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回味課堂,首先,通過連加、連減的運算過程,引領學生說出運算順序,為下面學習加減混合做準備。教師讓學生觀察第一幅天鵝圖,讓學生提數學問題并解答。然后看第二幅圖,也讓學生說,接著就要求學生把兩幅圖連起來說說:發生了什么變化?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算式中的每個數分別表示圖中的什么?這樣學生就初步理解了意義,再通過讓學生完整地表達,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口頭表達能力。另外: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知識的教學,更要注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學會必須學的知識后,及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提高今后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我的反思:板書設計加減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