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第9課時 連加 連減.doc
第9課時連加 連減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65頁內容及第66頁練習十四。內容簡析教材先安排一幅生動的插圖,用小雞走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然后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以幫助學生掌握計算順序。教學目標1.掌握連加、連減算式的運算順序。2.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3.用連加、連減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重難點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情景圖來理解“走來”和“離去”的過程,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2.通過課件演示,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先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連加、連減算式的過程,再通過擺小棒、說一說、算一算來掌握計算方法。學習: 掌握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會做形如:5+2+1=8,8-2-2=4的算式題。延學:用連加、連減混合運算來解決實際問題。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課件導入法:播放課件:放學后,小明在院子里給小雞喂食,原有5只小雞在吃食,后來從遠處跑來了2只小雞,接著又跑來了1只小雞。教師導語:這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利用情景圖說明連加的過程,趣味性很強,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征,使學生們輕松地理解了連加的意思。】獎勵導入法:老師手持兩束氣球進教室,一手:藍、黃、藍、紅(4個);一手:紅、藍、紅、紅(4個)。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氣球,要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小組。特別是上課認真,發言積極的同學。這些氣球漂亮嗎?誰能告訴我有幾個?生:8個。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生:4+4=8(個)3+1+4=8(個)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給予鼓勵。教師板書并提問:3+1+4這個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一起來研究的。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用實物獎勵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本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復習舊知導入法:師:這個星期天,麗麗和弟弟明明打算去鄉下的奶奶家玩。星期天一大早,媽媽就帶著他們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看看有哪些口算?咱們也來算一算。學生看卡片口算:4+15+25-28-210-43+43-17-28-83+7由此導入本課課題。【品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兩個小朋友去鄉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景,同時進行口算練習,既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和學生一起觀察教材第65頁情景圖(一),提取圖中信息,并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草地上原來有5只。先跑來2只。最后又跑來1只。(2)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探究解題方法。(1)根據題意列算式:要求一共有幾只,用原來的5只,加上跑來的2只,一共是5+2=7 (只),然后加上最后跑來的1只,是7+1=8(只);把兩個算式寫在一起,即:5+2+1。像這樣的算式就是連加算式。(2)計算方法:計算5 + 2 + 1時,先算5 + 2 = 7 ,然后用算的結果7加1得8,也就是說,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然后用得數與第三個數相加,用圖表示為:。(3)算式的讀法:5 + 2 + 1 = 8 ,讀作:5加2加1等于8 。提示:教學時,要抓住情景圖里小雞的組成,使學生理解,連加的運算順序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品析:在計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數出來;或是先算5+2=7,再算7+1=8;或者還有其他方法,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要給予肯定。】順承連加,研學連減。在總結完連加的基礎上,教師提問:那么,連續減法的算式怎樣計算呢?和學生一起觀察教材第65頁情景圖(二),提取圖中信息,并找出待解決的問題。(1)整理從中獲得的信息。草地上原來有8只。先跑掉了2只。后來又跑掉了2只。(2)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還剩下幾只?同桌討論、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1) 根據題意列算式:要求還剩幾只,就是從的總數里去掉先走的2只,(2) 再去掉又走的2只,也就是從總數里把兩次走的的只數都減去,用減法計算。列式為:8-2-2。像這樣的算式就是連減算式。(2)計算方法:計算8-2-2時,先算8-2=6,然后再用6減去另一個數2,得4,用圖表示為:(3)算式的讀法: 8-2-2=4 ,讀作:8減2減2等于4 。提示:教學時,要抓住情景圖里部分小雞的離開,使學生理解連減的運算順序也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品析: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也是學習數學的歸宿。創設情景是現實生活與計算教學溝通的橋梁。在新授部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情景,既生動地反映出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又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這樣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觀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本課主要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同桌之間互相討論這節課的內容,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質疑:計算連加、連減算式的順序是怎樣的?學生之間討論,結合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得出結論:在進行連加、連減計算時,一般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品析: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相同,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有哪些收獲?快互相說一說吧!”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指名學生說一說對連加、連減含義的理解及怎樣計算連加、連減等相關內容,初步學會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然后銜接下節課學習任務,思考如下問題:加減混合算式的計算方法有哪些?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回味課堂,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感興趣的“喂雞”情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描述圖中故事。在描述時,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地融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由于時間有限,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激勵學生的手段也還不夠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我的反思:板書設計連加 連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