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美術1.2《弘揚真善美》優質教案(安徽高老師市級優課).doc
弘揚真善美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功能。2、過程與方法:知道美術作品在弘揚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假惡丑方面的作用。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欣賞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本課學習的重點是使學生認識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而這些都與欣賞者個體的價值觀念密切相關。難點:引導學生欣賞活動的逐步深入與發展,和學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對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導學生在一次次剖析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美和價值。課前準備教師:安排學生課前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對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畫家生平、創作背景等有意識的收集資料,以便在課堂上交流。學生:課前自學,提前對教學主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學教具多媒體課件,班班通資源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視頻2008年汶川大地震感動瞬間師:你們對視頻內容熟悉嗎?生:汶川大地震的場景。師:對,作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把汶川地震的感人瞬間匯集出一幅國畫作品。(鐵肩擔道義)二、作品賞析展示作品:鐵肩擔道義。 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功能。鐵肩擔道義表現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解放軍官兵、搶險隊員、白衣戰士和志愿人員等起立抗震救災的情景,集中地顯示了中國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起義者被槍殺歌頌了起義者的英勇無畏。教師:真善美是人類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題,是人類社會永遠歌頌的主旋律。展示作品:木頭人A.提問:作品描述的是什么場景?什么現象? 公交車上、無人讓座。 B.提問: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過這種現象么?這種行為正確么?缺失的心指什么? (遇到、未遇到;不正確,雖不違法卻不道德;同情心、道德;) C.解說:作品通過側面(何為側面)的描寫的方式,對社會不良風氣的批判,(什么不良風氣?)來弘揚社會中的美好品德(什么美好品德)。 得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推崇師:藝術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以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為此,美術作品就應當堅持倡導和弘揚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假惡丑。通過欣賞作品,理解作品的內容和主題,發掘作品的深層意蘊,表達個人對作品的看法。在學習回顧了作品分析的方法方式后,提出任務清單。 1.品選取的藝術形象_________ 選用該形象_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 2.作者通過該形象想表達的是_____________作品中通過__________來體現。 3.作品所要弘揚的真善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4.學生分組結合資料,依據任務清單開展分析討論,回答教師提問,完成自學。三、深入新課:請同學們對比以下兩幅中外作品,說說有什么異同點?PPT展示夯歌和紡織女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作品,回答問題。1. 內容描述:夯歌中,五個年輕姑娘在水庫建設工地唱響了夯歌。紡織女,近景是紡織工廠里正在勞動的紡織女,遠景是壁毯上畫的神話故事。以問題的方式帶動學生觀察和思考,感受教學主題。2.教學互動與探討:結合時代背景,將教學內容拓展與延伸。作品分析:夯歌的畫面造型飽滿,人物呈放射狀的動感布局給人以高達升騰的感覺,明亮的陽光映照這她們黝黑的臉龐和健壯的身軀。紡織女中,畫家在現實與神話的意味深長的對照中,突出表現了勞動者健康、淳樸的優美形象。了解作者意圖:夯歌中畫家為什么選擇仰視的角度來表現?紡織女中紡織女勞動時的狀態是怎樣的?了解作者意圖:夯歌中畫家采用仰視的角度來表現這一生機勃勃、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是對勞動的贊美和謳歌。作品讓人感受到青年一代現身祖國建設的堅定決心和美好理想。紡織女中,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讓人看到了勞動者特有的質樸的美。四、教學總結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之中,大都有著一些更為內在和深遠的意蘊。只有感受和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五、板書設計弘揚真善美 1.鐵肩擔道義奉獻2.木頭人傳統美德 3.夯歌女性健康美 4.銅奔馬強國思想 5.1808年5月3日夜起義者被槍殺愛國六、課后作業1.試分析星月夜梵高七、課后反思1.大部分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掌握的不錯,從作品本身啟發學生,感受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不足之處,我認為學生展示的機會有點少,應該多讓學生互相評價。提高小組討論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改進評價措施。個別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有些膽怯,沒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