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13《烏鴉喝水》優質教案(青海倉老師省級優課).doc
烏鴉喝水教學設計一、 教學思路與設計理念【教學思路】在教學中,教師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本、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愛閱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學中,應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把閱讀與口語交際聯系起來,邊讀邊積累、運用,在語言實踐中學會語二、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烏鴉喝水是國標本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則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烏鴉想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烏鴉想喝瓶子里的水卻喝不著,第二自然段講烏鴉想出了辦法,第三自然段講烏鴉利用小石子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內容,有助于學生讀書領悟。【教學對象分析】本篇是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又配有插圖,它借助烏鴉喝水這件事,告訴學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肯動腦筋,就能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鍛煉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教學方法分析】看圖讀懂課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識字法三、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4個詞語,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設法解決。 四、教學難點、重點: 重點:讀準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準確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處、升高”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提示生字音、形、義的聯系,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五、課前準備: 1一幅畫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塊和草葉的背景圖及一只頭可以活動的烏鴉(可用破硬紙板做)。有條件的可準備一個與插圖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裝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別抄錄4段課文的4塊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讓學生留意觀察或做一做:一只裝滿白開水或飲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會怎么樣?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形象揭題,學習生字 1出示“烏鴉”圖(板書:烏鴉)。 2烏鴉雖然全身烏黑,長得不好看,可是很愛動腦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烏鴉的課文(板書:喝水),注意看老師寫“喝”字,想一想:“喝”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端正地拿書,專心看書,認真聽讀。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詞兒連續,句子不讀破。讀完后給課文第一段標上序號。三、以讀為主,學習課文1學習第一段。(1)烏鴉為什么要喝水呢?誰來讀一段?(出示課文第一段)(2)“渴”是個生字,再讀兩遍。想一想,“渴”為什么是“氵”?(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點撥:一個人淌了很多汗,太陽又火辣辣地照著,感覺很渴。想想看,“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會是什么樣呢?誰愿意表演給大家看看?(4)烏鴉跑了許多地方去找水,真著爭啊,誰愿意再讀讀第一段?注意“找”是翹舌音,全班多讀兩遍。(5)他讀出了烏鴉著急的樣子,全班讀一讀。2學習第二段。(1)這時,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興啊!誰來讀一讀這句?“瓶”是后鼻音,再讀一讀。(出示第二段課文)(2)“看”是生字,再讀幾遍。我們有時為了看清遠處的東西,會這樣做:(老師手搭涼蓬做出遠望動作),所以這個生字可以用什么好辦法記呢?(3)烏鴉看見一個瓶子里有水,可是,烏鴉喝不著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誰業讀第二句? (4)學生觀察插圖或實物,想象或演示烏鴉把嘴伸進瓶口喝不著水的情景。烏鴉多著急啊,誰再來讀這句?(5)誰來讀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讀音,多讀幾遍。3學習第三段、第四段。(1)請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三、四段課文,想一想,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2)請學生個別朗讀三、四段課文。(出示三、四段課文)(3)教師引讀:烏鴉想出的辦法是學生接讀第四段。(4)烏鴉把小石子怎么放進瓶子里的?誰來演給大家看看?學習“放”,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字形。(5)引導學生觀察:隨著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學習“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6)演示烏鴉喝著水的情景。烏鴉多高興啊,請學生讀最后一句。四、朗讀課文,鞏固生字1個別讀,齊讀全文。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3描一描生字,記一記“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課后練習2里4個的書寫。板書設計: 烏鴉喝水不怕困難喝不到水喝到水動腦筋 想辦法烏鴉喝水教學反思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接著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著,怎么辦?為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么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于實處,這一環節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烏鴉終于找到了一瓶水。這時的烏鴉心情怎樣?你能感覺到嗎?問學生該怎么讀?學生都說應讀出高興的語氣,那我們就以高興的心情讀第二句。可是,烏鴉喝不著,知道為什么嗎?烏鴉的心情又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句子畫畫,找出句子,讀讀第3、4句,把烏鴉失望、著急的心情讀出來。學生通過讀,感覺到烏鴉找水的艱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烏鴉口渴時的難受,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在學完這段時,讓學生再次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這時,隨機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教師已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著水;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我幫烏鴉拿一個杯子,讓它把水倒在杯子里。”“我拿一個電鉆,鉆個洞,不就行了。”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鍛煉、培養、提高。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課的后半節教師自身的語言隨便而不精練,使課顯得很不精致很不精練。特別是體現在通過實驗教學“漸漸”一詞,教師自身語言太多,忽視了學生自己觀察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