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五年級上冊美術8《吹吹打打》教案.doc
吹吹打打教案教學目標:1、本課主要通過觀察人物的軀干、四肢、頭部的動態變化,來感受認識、學習人物動態變化的一些規律和特征。2、通過觀察人物動態,用捏、擺泥及欣賞人物泥塑作品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分析人物的哪些動態適合用泥條、泥片、泥塊等捏塑方法。3、培養學生對泥塑人物的興趣,提高對人物動態的審美能力,用動作、動態表現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人物動態,提高對人物動態的觀察力、立體造型表現力。難點:用泥塑的方法,穩定表現人物動態。課前準備:(學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組一只,工作服或圍裙袖套。(教師)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臺,實物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過程:1、設問式趣味導課,激發學習興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題的糖塑作品圖片,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引出吹糖人。2、賞析民間傳統泥塑作品的動態,體會泥塑具象寫實表現人物動態的形式。(1)用動作模仿表演,感受觀察,體味人物運動特點、動態特征。讓學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時的動作,并進行觀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體動態特征,探討歸納出:五官特征為鼓出的腮幫子,全神貫注的眼神等;飽滿的身體,緊張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賞藝術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學習藝術家泥塑表現人物動態的造型方法。多媒體先出示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兆榮吹糖人作品,對比學生的動作模仿表演,對比觀察動態特征結果,進一步賞析、觀察半蹲吹糖人的動態造型特征:整體如一充滿氣的圓球;重點觀察藝術家對五官、身體、四肢的細部寫實刻畫。讓學生對泥塑具象寫實表現人物動態的形式有一定的認識。繼續出示劉士銘母與子、盧波好喜歡的泥塑作品,進一步讓學生欣賞動態人物的生動性,學習藝術家對直立人物不同姿態的泥塑方法。對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態特點,觀察人物頭部、身體、四肢的細微變化,從人物比例、不同身體姿態、表情、衣服、五官去觀察。3、學習人物動態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過程圖例,讓學生觀察制作方法。教師可演示制作過程,讓學生看清頭部捏塑成球體并進行五官頭發的刻畫;身體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讓學生觀察頭部和身體的銜接方法。在銜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簽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漿水銜接。也可大膽啟發學生用自己實踐的方法進行捏塑。4、探究用泥塑的方式表現人物演奏的動態。(1)想一想, 人物演奏的哪些動態適合用泥塑形式表現? (2)注意泥塑時人物身體的穩定性。5、欣賞學生泥塑人物作品,啟發學生進行主題創作。6、學生給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題,穩定的表現動態,嘗試五官、手腳、服飾細部的修飾,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盡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質感,可獨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幾人合作完成一組人物群像。7、寫上作品主題標簽,展示作品,集體觀摩,教師評價鼓勵,學生自評。評價建議:(1)能否抓住人物演奏動態特征表現主題。(2)能否將動態穩定地表現出來。(3)能否將身體與頭部、四肢粘接固定。(4)能否嘗試五官、手腳、服飾細部的修飾,保留手捏質感